讨论】客家話中的非漢語來源詞彙(转自北大中文论坛)
讨论】客家話中的非漢語來源詞彙以下客家話詞彙有可能來源於古越語或古代南方土著人語言:
「蜘蛛」為「lakia」
「蟑螂」為「kittsat」、「wongtsat」(「kittsat」跟粵語「gaat3zaat2,曱甴」相近,可能同源)
「這」為「li」、「liang」(「li」跟粵語「ni1,呢」應該同源)
「那」為「gang」、「goi」、「gai」、「uu」(「goi」、「gai」跟粵語「go2,嗰」應該同源)
「提」為「kwan」、「dian」、「chaa」
「蓋」為「kem」、「kiem」、「kiep」(粵語表示蓋蓋子亦為「kam2」)
「蝙福」為「pitpo」(某些地方),很多地方又稱「飛鼠里」
「鳥」為「bit-li」、「biddi」
「圓形的斑」為「kiak」
「碰」為「ben」(表示一般的接觸)或「kok」(表示「碰傷」的「碰」)
「用刀斬」為「dok」、「zhok」(跟粵語「doek1」可能同源)
「液體噴出」為「biet」
「屐」為「kiak」
「追趕」為「diak」
「濺」為「bat」
「蟹」為「lawkai」
「蚯蚓」為「shon」
「掰開」為「mak」(粵語表示擺開亦為「maak3」 )
「用網捕魚的動作、往下壓」為「ot」
「粘稠的液體或粘稠液體的流動」為「yei」
「把糊狀物甩出去」為「dat」
「重物掉下壓住」為「det」
「腋窩」為「lakkiak」
「蔓延」為「chei」
「結冰,或液體變成固體」為「ken」
「巢」為「dou」
「窩(凹下)」為「nit」(跟粵語的某些方言中的「nip6」可能同源)
「理會」為「sot」
「用雙手搬」為「dot」
「旋轉」為「lit」
「轉動飛快」為「ni」
「長勢茂盛」為「bot」
「用手拿東西砸」為「bok」(粵語中亦有此詞,讀音相近,意思相同)
「糊墻」為「tong」
「飼養動物」為「gung」
「溫熱」為「bui」或「bi」
「欺騙」為「tsot」
「用兩個手指相互移動把捏住得物體弄碎或弄成團」為「nun」
「吃(貶義)」為「tsat」、「saa」、「shet」、「mat」
「吃或喝(中性)」為「ngat」(很多地方使用的「shid,食」應該是漢語來源)
「使...興奮」為「siaa」
「戲弄」為「siak」
「潑水」為「fu」
「蛋」為「chun」(跟粵語的某些方言中的「ceon1」可能同源)
「藏」為「biang」
「屎或尿的專用量詞」為「duk」(粵語中有相同的詞,讀音和意思都相同)
「稍后、等一下」為「ang」、「ang-gedi」、「ang-getli」
「剛才」為「zhang」、「zhang-gedi」、「zhang-getli」
「兇狠地駡」為「fang」
「爬(不在地面上,特別指壁上)」為「kiaa」
「爬(地面或非地面上)」為「ron」、「yon」
「跨過、兩條腿張得很開」為「kia」(表示蜘蛛的「lakia」可能跟這個詞有關)
「蜷縮、腿不好不能站起來」為「gia」
「趴下」為「bia」、「bou」(其中「bou」跟粵語中「mau1,踎」可能同源)
「雞等禽類尋找食物時用爪子在地上抓」為「ked」
「毛髮竪起」為「so」
「用鹽腌製、腐蝕、刺激」為「yat」
「溺水、泡茶」為「kuk」
「鐵銹」為「lu」
「髒亂、不講究衛生」為「wudut」(大概跟粵語中「核突」同源)
「什麽」為「mut-ngia」、「mak-gei/oi」、「nai/shei-gei」(其中「mut-ngia」跟粵語「mat1-je2,乜嘢」相近,可能同源)
「誰」為「nak」、「nan」(表示同樣意思的「nai-zhak」應該是漢語來源)
「提起來之後使勁往下砸」為「tsen」
「蟻」為「ngei」(有的地方說「ni」,「ni」應該是漢語來源;「ngei」跟粵語「ngai2」應該同源,非漢語來源)
「突然出現」為「but」
「搓」為「no」
「敏捷、小巧玲瓏」為「giaksiak」(跟表示「快」的「giak」有關)
「快」為「giak」
「驅趕、追逐」為「gyuk」
「關心、疼愛」為「tsiet」
「踫撞」為「pong」
「倚靠」為「pen」
「舉起」為「kiang」
「用力塞、用力推」為「tsang」
「彈跳、躍起」為「fak」
「燙傷」為「nat」(跟粵語中「naat3,焫」同源)
「跑、溜」為「lot」
「扔、丟」為「vit」
「背駝、腰不直」為「ken」、「kien」
「粘」為「naa」
「往下傾斜」為「ziang」
「用拳頭打」為「ziet」
「扇」為「pat」
「用油炸」為「fou」
「破綻」為「siakshi」
「抱著衣服、挽起衣服的某一部分」為「luu」
「瓦瓮」為「ang」
「舔」為「shoi」
「宰殺」為「lot」
「吹」為「pun」
「對著小口吹」為「pang」
「底部」為「duk」(粵語中亦有此詞,讀音相近,意思相同)
説明:
1、以上客家話發音標記除 ong、ung、aw、aa、kw、uu、gy、ts、ng-、oi、on 外其餘基本跟漢語拼音相同。ong 發音跟英文單詞 Hong Kong 中的 ong 相同;ung 跟漢語拼音 ong 發音相同;aw 跟漢語拼音 ao 相同;aa 表示長音 a;uu 表示長音 u;ts 跟漢語拼音 c 相同;kw 跟漢語拼音 ku 相同;oi 跟英文單詞 toilet 中的 oi 發音相同;ng-是疑母,漢語拼音中的 n 和 g 連讀即是;on 發音跟英文單詞 on 相同;gy 發音相當於漢語拼音中的 g 和 ü 連讀。
2、這裡所說的客家話不是單指梅州話,而是泛指各地不同口音的客家話。
3、聲調沒有標記,因爲各地口音不同聲調也有所不同。這些詞通常即使用不同的聲調讀出來一般不會引起歧義,人們仍然可以理解。
4、以上詞彙在某些客家話地區可能很少使用,但在別的地區會經常使用。
5、粵語發音標記使用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
[ Last edited by 我哋越人 on 2005-3-3 at 14:34 ]
客家话非汉语来源词汇
其事客家话中的非汉语来源词汇非常多。下面是小部分可以确证的,还有大量未认真去考证的。
蜘蛛-------- lakkia,壮语是duzgyau 或 lwggyau,后者发音与客家话 lakkia 很接近
這---------- li/ni,粤语是li/ni,布衣语是ni
那---------- gang/goi/gai/uu,粤语go,布衣语un
盖盖子------ kem/kiem,粤语kam,布衣语gom
掰开-------- mak,粤语maak,壮/布衣语mba
长势茂盛---- bot,布衣语bog
喂养动物---- gung,壮语gw,“拼命地喂”为gueng,布衣语ge
烫伤-------- nat,粤语naat,布衣语ndadt
扔、丟------ vit,壮语vid,布衣语weed
吹---------- pun,布衣语bo,壮语po
鸟---------- bit-li,壮语bit指鸭子,li山上旱地
腋窝-------- lakkiak,壮语/布衣语la-i
用兩個手指相互移動把捏住得物體弄碎或弄成團-------nun,壮语naenh
雞等禽類尋找食物時用爪子在地上抓-----------------ked/kiet,壮语gved我怀疑是汉字“掘”
... ... 汉语里的外来词语就更加多了,来自蒙古语满州语英语,.......是否汉语也是外来语?无聊! Posted by zengchengke at 2005-5-29 00:59
汉语里的外来词语就更加多了,来自蒙古语满州语英语,.......是否汉语也是外来语?无聊!
这些是客家话底层词,那些汉语外来词是什么词?汝以为两者性质相同?
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证客家话底层的非汉语词汇对于研究客家话的形成、发展,乃至客家族群跟南方百越、苗蛮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客家话有些非汉语成份来源于粤方言,如东江地区一些客家话的看,说睇。我老家的客家说找为揾,杀,叫劏。这种例子,很多。 上面都是古汉音留存或方言音演变,拿现在的汉语普通话和现在的客家方言去比较,当然在感觉上是差很多了。其实还是汉语啊。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29 10:40
蜘蛛-------- 逻骑(厓既考证) 这个纯属你的猜测,跟壮语布衣语的相似说法说明这显然不是汉语词
這---------- 里 同上,原词音应ni
那---------- 介 介纯属汉字同音字表音记法
盖盖子------ 客家话有两种:冚、geng(音) 跟壮语/布衣语/粤语的说法非常相似,说明什么?
掰开-------- 脉 脉纯属汉字同音字表音记法
长势茂盛---- 发 这还有点道理
喂养动物---- 供 供属汉字同音字表音记法
烫伤-------- 烈(严版考证) 无论中古还是现代“烈”都与nat读音相去甚远,相比壮/布衣/粤/客家的读音却非常相似,毋庸置疑这不是汉语词。
扔、丟------ vit,壮语vid,布衣语weed
吹---------- 嗙(好像系本版斑竹adg查证介)
鸟---------- 鸟(音叼) 鸟在客家话中是双音节bit-li,跟“刁”音完全不同,没办法扯上关系
腋窝--------腋下 lakkiak跟腋下又是怎样牵强扯到一块的呢?
用兩個手指相互移動把捏住得物體弄碎或弄成團-------挪 挪无疑是音近字表记
雞等禽類尋找食物時用爪子在地上抓-----------------ked 搞了半天,还是搞不懂“逻骑”是什么,哪里的口音,我那里应叫“旯kia”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29 11:54
客家一般喊鸟子,bit-li只系讲“罗bit-li”(一种鸟)。
lakkiak,肋腋,客家话一般系转为指“破破烂烂”了。
非也,看来各地客家非常不同。在我们那里鸟只有一种说法,就是bit-li。
在我们那里,lakkiak 专指腋窝,没有其它意思,也没有其它词可以指腋窝的意思。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29 11:59
读音有相似,好稀奇吗?
厓同“I”也相似。
非也,系统性的读音相似(多种邻近语言的某些相同意义词汇都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读音)表明这些语言肯定有相同的渊源,而你所举的例子是非系统性的个别偶然现象,没有可比性。
另,我的家乡话“我”不读ngai,读ngoi,跟惠城话、河源话、四邑话相同。
[ Last edited by 我哋越人 on 2005-5-29 at 12:27 ]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29 11:50
客家人讲“逻外家、逻亲戚”,就系到处走既意思。
骑,客家人讲kia音。
逻骑,大概就系形容其动作吧。
这也是你家乡的读音,并非全部客家都这样。
骑读ki
la是游玩的意思。 各地客家的用词、发音、词义差别看来相当大。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29 12:35
既然系“系统性的读音相似”,就要有大量既词汇相似。
另,你是越人吧,而且讲白。
我网名上的“越”同“粤”,指岭南两广之地。本人是东家客家人,讲东江客语,跟梅江客语差别较大。
[ Last edited by 我哋越人 on 2005-5-29 at 12:39 ] kia应该是“跨”,但是“跨”又读ka
kia除“跨/跨过”外还有别意思,如 kia kia ron/yon 指虫子爬得很快,“kia壁”指攀爬
[ Last edited by 我哋越人 on 2005-5-29 at 13:05 ] 蜘蛛--------旯kia2
烫伤-------- 爉
鸟---------- 雕
腋窝--------胁下 Posted by Isy at 2005-5-29 20:20
蜘蛛--------旯kia2
烫伤-------- 爉
鸟---------- 雕
腋窝--------胁下
蜘蛛--------la-kia
烫伤-------- nat 爉读lat
鸟---------- 雕 我们那里没有这种说法,鸟称 bit-li
腋窝--------胁下 lak-kiak 跟肋下扯不上关系,特别是入声kiak韵不能跟“下”扯上关系 鸟....雕 应是很普遍的客家说法.麻雀才叫"罗毕".
腋窝....肋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