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言進行田野作業,難哪。似乎這已經是離我們現代人很遙遠的事了。老一輩語言工作者通過調查得到了許多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但之後,真正進行調查的人已經不多了。多謝嚴先生爲我們作出了表率。
看了以上發言 ...
搞地方方言的研究,想不搞田野调查,只安坐在书斋里看书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所以我对严先生的这种做法很赞赏,对他这种做学问的精神也很敬佩。
老孙你既然对《四川涼水井客家方言記音》这本书这么推崇,口口声声说作者是“大家”,那你就应该把作者姓甚名谁告诉大家吧,但你却只说了他姓“董”,董作宾吗?他是古文字学者,应该不是语言学家吧?此书作者不是他吧? 董同龢教授,原來中央研究院的。
他在四川採用的是不用問漢字的辦法,全部使用詞彙,故事,在這個基礎上整理音系。
好像現在找不到 涼水井這個地名了,80年代黃雪貞調查過龍泉寺的客家話,可能與華陽不遠。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4-10-23 21:50
丰顺 这几个字如梅县,可是 烟(冒出来的不是吸进去的)读 an1也是值得注意。
跟陆河一样啊,,抽烟说 食烟(yan1),,冒出来的烟说成an1:D Posted by 韩江不肖生 at 2004-11-5 16:39
老孙你既然对《四川涼水井客家方言記音》这本书这么推崇,口口声声说作者是“大家”,那你就应该把作者姓甚名谁告诉大家吧,但你却只说了他姓“董”,董作宾吗?他是古文字学者,应该不是语言学家吧?此书作者不是他吧?
抱歉,我是應該說明的。多謝嚴先生及時作答。
至於今還有沒有涼水井一地,還真沒有想過。我當嘗試去了解一下。 这次 饶平调查,发现饶平北部潮汕话也是 把 花生 叫做仙豆的。 初来乍到,发现两位大麻乡亲,开心.
顺便补充几点:
1,大埔最出名的特产除了前面所提的两样,应该是"老鼠粄",以前其它县都没有的,当然现在在其它地方也能吃到,听说基本上也是大埔人经营的.
2,"陡"字, 两种读音都有,但用的场合有点区别.
"den2"指人造的东西多些,如台阶.楼梯等;
"ki"指自然的东西多些,如山里的峭壁.
3,"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应该是原"北京语言学院","第二外国语大学"另有其校.
[ Last edited by 鱼头 on 2005-8-10 at 11:22 ]
【讨论】我是光德的
大埔的九社人讲的话是变了味的潮州话.:cool: 九社人讲的是“学老声”就是潮汕音。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4-10-25 21:50据说 英雅 把“giuk 得到”说成“on 得到”(赶得上 的意思)? 请验证。
请 韩江兄 适当介绍几个 九社 特别的词语? 或者有无 九社 朋友的电话?
请年轻的百侯朋友验证: 三=生? 鸭=轭 ?
老的发音人倒 ...
我是百侯人 三=生? 鸭=轭 ?
我们三和生是发同一个音 鸭=轭 没有错啊 Posted by yangwenni at 2005-9-23 00:49
我是百侯人 三=生? 鸭=轭 ?
我们三和生是发同一个音 鸭=轭 没有错啊
60岁以上的的就不同音,年纪小点的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