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幻想啦。客家的影响很有限。真正关注客家文化的没几个。客家的“文化之乡”是怎么宣传的?念经念到谢石谢玄家里去了,高贵的血统作用念了多少年?这样的网页满天飞。
你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真正关注你的,也是没几个的。
客家人只关注自已,别人,爱自摸,还是自摸去吧。
有“嘴辱薄”的广府人吗??你创造的广府神话,我笑了两三天哦。呵呵呵。
我打遍广东西路,也寻不了一打这样的人哦。
客家人的血统当然是高贵的,这是你污蔑不了的哦。
我看你最好回去清洗珠江吧。:o:o:o:o:o:o:o:o:o
陕西贵胄,不知你的祖先是否断发文身?:D我祖先在陕西打猎的时候顺便把你的祖先捉到珠江边??:D
【随笔】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8-6 22:57Posted by 东方不败 at 2004-8-6 20:31
你跟我谈:大批无户籍的少数民族汉化?李、陈、罗、黄姓等均是客家兴宁旺族,也是汉族大姓,哪项历史中记载了少数民族李、陈、罗、黄姓的??我们客家大多是宁化石壁客家地区迁到梅州的,我们客家先祖都有记载,石壁那边也有认各地认祖归宗记录,这是会计中的复式记帐一样严谨,不像你一样可以单方面不顾典籍、史料乱发言得到的,我先祖的足迹你外人要比他们自己清楚,也真是好笑了,等于说我现在吃没吃饭你要比我清楚?!!
关于南方汉族的形成,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大批少数民族汉化的结果,是你们不是客家。
客家兴宁的祝枝山等人著明清史实.你也可以说成是:客家神话之谬,在于双重标准,对己,依靠族谱,纯正汉人,衣冠氏族;对别人,则是非我族类,“是少数民族还没汉化好的”!!
编撰于清代、民国时期的客家族谱,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说不清啦。“当然很有价值,难道是不明就理的外人写的所谓认证会比我们先民亲自撰写的权威??如果是这样,中国史都可以由外国人乱写了,简直胡扯。
石壁现象”有人研究过,认为是少数民族汉化的一种现象之一。一家之言,但有依据。从外地迁入的就一定是“纯正汉人”?——谁认证的?你们?一家之言就是不被认可之言,有的也是主观的所谓依据!!你确实不了解梅州等客家地区,客家人入主粤东是在宋元时期,然后把大部分的百越人排扩去了粤西地区,你说并不针对某个具体姓氏,客家之所以为客家一是南迁入主,二是多姓汉族聚居,在兴宁只有少数蓝、赖等姓氏是原住子民,和历代汉族的扩张一样。
[ Last edited by 东方不败 on 2004-8-6 at 23:22 ]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8-6 23:04
又来幻想啦。客家的影响很有限。真正关注客家文化的没几个。客家的“文化之乡”是怎么宣传的?念经念到谢石谢玄家里去了,高贵的血统作用念了多少年?这样的网页满天飞。
崇正是客家人在你的广府祖先的野蛮压迫下的自保盾牌,也是客家人激励自我的精神图腾,就算客家人的汉族血统是子虚乌有的传说或误会,但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按照你的说法,三皇五帝的传说不能证实,所以中国人也是借着这个神话来意淫亚洲、称霸世界?
再者,客家人崇正仅仅是自我激励的一种途径,此途径的唯一目的是强大客家,在宣扬“中原后人”的同时,大部分客家人还是抱着平和、谦逊的心态去看待其他族群的渊源,在族群高度融合的今天,试问有谁会报着“唯我客家是汉族后代”的心态去审视你们广府族群?(当然,碰到你这种广府自大狂时免不了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情系猪浆先生,请擦亮双眼看个究竟,现在不是100多年前的土客械斗时期,请不要以偏概全,把部分客家人的一时义愤之词当成全体客家人的共识,如果你要继续歪曲事实、辱骂客家人的话,我只能说你是个食古不化、抱着封建残余思想上纲上线、大搞族群清洗之人。
[ Last edited by 唔声唔声正先生 on 2004-8-6 at 23:27 ] 可怜的情系猪浆明明知道广府民系一盘散沙,许多人连广府一词也不知道,却仍旧要打肿脸来充胖子,扮演可笑的广府精英、粤西人才、东莞后裔、陕西贵胄等角色,真是广府人里不讨好、客家人前丢尽脸啊。
【随笔】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8-6 22:37粤方言的卷舌音,早就消失了。会讲粤语?粤语有卷舌神韵?
岭南文化范畴内的客家文化,是汉越融合的文化。客家乡土教材的客家文化,是炎黄贵胄、纯正汉人文化,状元空白也敢称“人文冠岭南”
南越国以前,任嚣城的规模比小小龙川大得多!广州南越王府规模之大,你是没法想象的。————有多大?你可在网上图书馆中可有此资料查获。好好看看这也叫大??本人可在北京路周围的路段都熟悉地徙步走过。蒙不了的!!
南越王墓发掘的文物证明,当时的工艺品水平比中原王宫的精致得多,摆在一起,中原王宫的粗糙不堪、黯然失色。广州工匠的水平,堪称世界一流。————真是自大得可以,好好在看看这个中华博览网http://www.gg-art.com/,中华的工艺艺术如此博大,还有很多流落海外、台湾省的,敦煌的莫高窟挖掘也没你这么大口气!!
粤语有卷舌神韵你不知道?特别是东莞地区的一流啦!!讲的普通话老师也听不懂!!好好学习,希望你是个例外!!
客家有很多历史名人的:太平天国洪秀全、翼王石达开广西客家(祖籍兴宁)、还有国脚、球王。体操世界冠军李丽,文学家胡羲、史学家罗香林、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权威性学家李善邦、版画家罗清祯、领南画派权威刘济荣。。。。。我说的还仅仅是近现代的梅州兴宁地区的。
[ Last edited by 东方不败 on 2004-8-7 at 00:09 ] Posted by 蓝客 at 2004-8-6 23:17
你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真正关注你的,也是没几个的。
客家人只关注自已,别人,爱自摸,还是自摸去吧。
有“嘴辱薄”的广府人吗??你创造的广府神话,我笑了两三天哦。呵呵呵。
我打遍广东西路,也寻不了一打这样的人哦。
客家人的血统当然是高贵的,这是你污蔑不了的哦。
我看你最好回去清洗珠江吧。
陕西贵胄,不知你的祖先是否断发文身?我祖先在陕西打猎的时候顺便把你的祖先捉到珠江边??
对你“高贵”的胡言乱语不感冒,就被看作是“污蔑”。高贵的你,娇生惯养,太脆弱了。
你终于知道,唇薄、高鼻梁之类的特征是古汉族的特征,再也不会说“古代汉族和今天的北方人不一样”(和现在的客家人一样)。说明你进了一大步。但是,你说的有“嘴辱薄”的广府人吗??你创造的广府神话,我笑了两三天哦。呵呵呵。我打遍广东西路,也寻不了一打这样的人哦。就是主观意志代替客观现实。
什么体貌都是很平常的,但客观事实就是如此:“广府人”薄唇的不少,随处可见,这是客观存在。但和潮汕的不同,有的潮汕人虽然薄唇,但呈现下唇厚于上唇的北方特征,而不是广府人常见的上下对称。客家人中的薄唇特征,与广府人相同。整个华南,都是厚唇为主的,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三大民系中,多数情况下,通常最难于分辨的是广府与客家。两者的区别在于较小比例的特例。人“和百越融合程度较高”的研究结论,广府人处之泰然,客家人多数都不高兴,蓝客就是一例。
陕西贵胄,不知你的祖先是否断发文身?我祖先在陕西打猎的时候顺便把你的祖先捉到珠江边?? ?言必称祖先,先前阔的美梦一个接一个,阿Q在上个世纪已经用腻了,你还在复制,烦不烦?你的祖先是畲族,你的姓氏使你苦恼万分,但客家神话又使你打起精神“精神胜利”,这是没必要的。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8-7 at 10:07 ] 其他的自我陶醉产物,我无空理会。现对涉及到自身文化的内容答复如下:
Posted by 东方不败 at 2004-8-6 23:19
[关于南方汉族的形成,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大批少数民族汉化的结果,是你们不是客家。
客家人入主粤东是在宋元时期,然后把大部分的百越人排扩去了粤西地区,你说并不针对某个具体姓氏,客家之所以为客家一是南迁入主,二是多姓汉族聚居,在兴宁只有少数蓝、赖等姓氏是原住子民,和历代汉族的扩张一样。
这种说法,十分可笑。粤西的西江流域,秦汉时期就是岭南区域中心,是最早接受中原文明的地域;粤西的高州一带,唐代是岭南的区域中心之一。这一带地势相对平缓,水源充足,开发早。 “客家人入主粤东是在宋元时期,然后把大部分的百越人排扩去了粤西地区”之说,很无知。粤东与粤西之间,是广州府这样发达的中心地域,粤东百越是怎么飞过去的?历代少数民族不愿汉化的,迁徙路线一是上山,二是下海。把少数民族赶下山的奇谈,闻所未闻。
畲族有五大姓:盘、蓝、雷、钟、赖。但有几十个姓氏,见于史书的就有与汉族大姓相同的姓氏(恕不列出,免得一些客家神话崇拜者又把这些姓氏列入其内心世界的“黑名单”)。“和历代汉族的扩张一样”是什么意思?据研究,客家与百越融合程度较高(百越血缘占有较大比例),是一种融化。具体如何,学者有研究;不是学者的,日常所见,也可知客家是地道的华南族群之一。 Posted by 唔声唔声正先生 at 2004-8-6 23:22
崇正是客家人在你的广府祖先的野蛮压迫下的自保盾牌,也是客家人激励自我的精神图腾,就算客家人的汉族血统是子虚乌有的传说或误会,但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按照你的说法,三皇五帝的传说不能证实,所以中国人也是借着这个神话来意淫亚洲、称霸世界?
再者,客家人崇正仅仅是自我激励的一种途径,此途径的唯一目的是强大客家,在宣扬“中原后人”的同时,大部分客家人还是抱着平和、谦逊的心态去看待其他族群的渊源,在族群高度融合的今天,试问有谁会报着“唯我客家是汉族后代”的心态去审视你们广府族群?(当然,碰到你这种广府自大狂时免不了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情系猪浆先生,请擦亮双眼看个究竟,现在不是100多年前的土客械斗时期,请不要以偏概全,把部分客家人的一时义愤之词当成全体客家人的共识,如果你要继续歪曲事实、辱骂客家人的话,我只能说你是个食古不化、抱着封建残余思想上纲上线、大搞族群清洗之人。
以你的思维来揣度别人,永远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南方的族群隔阂是历史上的事,有很多原因,无须多说。我的帖子,没有凭空而发的,都是针对你这样的偏激分子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批评某种倾向。哪像你,恶意辱骂、攻击的光辉业绩,就留在留言板上,供后人学习,什么“粤妖情未了”之类。还有楼主的这个 《广东人要“亲客家[亲中]”,而不能“亲粤[越]”》的破帖子,不正是“客家教育”的丰硕成果吗? Posted by 唔声唔声正先生 at 2004-8-6 23:26
可怜的情系猪浆明明知道广府民系一盘散沙,许多人连广府一词也不知道,却仍旧要打肿脸来充胖子,扮演可笑的广府精英、粤西人才、东莞后裔、陕西贵胄等角色,真是广府人里不讨好、客家人前丢尽脸啊。
凡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域,商品意识、法制意识都相对较强,内部认同感都相对较弱。在中国各民族,内部认同感最弱的是汉族;汉族各民系,北方汉族、江浙汉族、广东广府民系等等,内部认同感也是弱的。认同感强,排他性就强,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制约。关键的问题在于增强经济文化实力,而不是靠封建时代的认同感。而且,打肿脸充胖子的“客家文化”,对山区家乡总有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家乡门前冷落车马稀;而到河南、南京等地就神采飞扬,为弘扬河南中原文化、南京世族文化搭台唱戏,招商引资,不亦乐乎,简直是本末倒置。
广东人(Cantonese\Cantonnese)就是我们的认同,广府文化的粤语、粤剧、粤菜、广绣、广彩、广商、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等,不用问都是指广府民系,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民系的特点是有一颗平常心。认同感弱是唯一的缺点,但我觉得这正是最大的优点。当然,中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人在国外的认同感就很强,很有必要。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8-7 at 08:17 ] Posted by 东方不败 at 2004-8-7 00:00
南越王墓发掘的文物证明,当时的工艺品水平比中原王宫的精致得多,摆在一起,中原王宫的粗糙不堪、黯然失色。广州工匠的水平,堪称世界一流。————真是自大得可以,好好在看看这个中华博览网http://www.gg-art.com/,中华的工艺艺术如此博大,还有很多流落海外、台湾省的,敦煌的莫高窟挖掘也没你这么大口气!!
粤语有卷舌神韵你不知道?特别是东莞地区的一流啦!!讲的普通话老师也听不懂!!好好学习,希望你是个例外!!
客家有很多历史名人的:太平天国洪秀全、翼王石达开广西客家(祖籍兴宁)、还有国脚、球王。体操世界冠军李丽,文学家胡羲、史学家罗香林、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权威性学家李善邦、版画家罗清祯、领南画派权威刘济荣。。。。。我说的还仅仅是近现代的梅州兴宁地区的。
南越王墓的文物与西安的汉朝宫廷文物一起展览,专家惊异地发现:南越王墓的文物的工艺精致程度,远远超过同期的中原文物。这是客观的事实。
东莞的粤语,不是卷舌音,而是“舌尖颤音”,与粤西的相同。我就是东莞移民的后裔,家乡的方言与东莞方言有许多类似之处。
客家有许多名人,你列出的也全是真正的客家。但其他民系也是人才辈出的,为免敏感,不罗列出来啦。客家文化的崛起是在近代(清末民初),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崛起的。岭南画派权威刘济荣,他的祖师爷是谁?诞生于广府地区的岭南画派。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8-7 at 08:18 ]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8-7 08:01
凡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域,商品意识、法制意识都相对较强,内部认同感都相对较弱。在中国各民族,内部认同感最弱的是汉族;汉族各民系,北方汉族、江浙汉族、广东广府民系等等,内部认同感也是弱的。认同感强,排他性就强,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制约。关键的问题在于增强经济文化实力,而不是靠封建时代的认同感。而且,打肿脸充胖子的“客家文化”,对山区家乡总有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家乡门前冷落车马稀;而到河南、南京等地就神采飞扬,为弘扬河南中原文化、南京世族文化搭台唱戏,招商引资,不亦乐乎,简直是本末倒置。
广东人(Cantonese\Cantonnese)就是我们的认同,广府文化的粤语、粤剧、粤菜、广绣、广彩、广商、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等,不用问都是指广府民系,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民系的特点是有一颗平常心。认同感弱是唯一的缺点,但我觉得这正是最大的优点。当然,中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人在国外的认同感就很强,很有必要。
认同较弱就与开放划上等号?你的广府神话也未免太牵强可笑了吧?认同较强就等同于“底气不足”?那请问犹太人的经济神话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笑话,自己民系缺乏认同,一盘散沙,到了清洗猪浆嘴里就成了“开放的优点”?颠倒黑白的确功力高深。广东为何会有“文化沙漠”的“美誉”,还不是承蒙你们广府“开明人”对民系历史文化积淀和盘点的缺乏?还不是“得益于”你们广府人浓郁的市井铜臭味?还不是因为你们对人文精神的忽视?在广府人一再堕落的今天,客家人勇敢地承担起了宣扬人文的重任,一些狭隘的广府精英就跳脚了,仿佛客家人宣扬自我,广府人就会光芒尽失一样。奇怪了,别人不想自我宣传,还不许别人实事求是地彰显自我?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等道理?这大概就是“广府人”开放精神的最好写照吧?我不否认广府曾经创造了文化领域的许多辉煌战绩,但一切的辉煌都已过去,奉劝某些人不要拿着片刻的辉煌当永恒。
说起广府人漠视文化,那可是劣迹斑斑,就拿各地院士的统计来看,100多名广东籍历任两院院士中,广府系占了多数,梅州只有22个,但是又有哪个“开放”的广府地区会像梅州落力宣传、广泛尊重这些文化科技界翘楚呢?要说广东哪个地方最崇文重教,答案不言自明。
[ Last edited by 唔声唔声正先生 on 2004-8-7 at 10:17 ] 顺德人的民族底色是南越族人
据笔者的分析,顺德人的民族底色是南越族人。即古书所说的“南方人”,但“蛮”并非“野蛮”的意思,“蛮”是指这里的人讲话好像鸟叫一样绕舌难明,所谓“绵蛮黄鸟”。南方人就是现在书上所说的百越族。所以,现在的顺德一带在古代是各种少数民族,特别是越族、壮族、黎族,苗族人杂居的地方。
在顺德历史上,可以轻易找到这些证据。比如,在南越国发动政变的宰相吕嘉就是大良人,他是当时和当地越人的首领。因此,他回到大良还能与越人一起抵抗伏波将军的追击,可见他当时的势力之大,也可看出当时越人确是满布顺德,一呼百应。
另外,如果留心的话,我们可以回忆到在八十年代以前,顺德乡村里很多人的衣服都宽松的黑色绸纱。他们结婚的时候都喜欢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这并不是图凉爽,而是一种民族风情,就是一直保留着的越族人对黑色崇尚的现代反映。我们也读过一首著名的古诗,就是“乌衣巷口夕阳斜”。所谓的“乌衣”,就是黑色的衣服。从中,我们也可看出顺德人与越族人有直接的血脉关系。
此外,顺德一带的人都喜欢烧香拜神,这与南越族人崇尚鬼神关系十分密切。《史记/孝武本纪》就说:越人俗信鬼。而且,他们拜膜的大多都是阴性神,如观音,月亮、七姐等,这更与当地母系氏族体制的大量残存有直接关系,当然,自小就在女性崇拜的氛围下长大,也导致大多数顺德人在粗豪的背面呈现阴柔的特质,所以,即使是李文天那浑雄的北魏书法,也不时闪动婉秀之姿。这,或许就是顺德内在文化的结果。
二、观念与行为
岭南由于在古代崇岭茫茫,难以与中原顺利沟通,王朝正统的思想难以有效地渗透在这一个地带,再加上血缘相异,因此,南越人逐渐形成自己一套较为独特的文化特质。
北方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控制,因而人们形成“君子谋道不谋利”的儒家思想和“清心寡欲”的道家观念,他们文质彬彬,重义轻利。南越人因远离儒家教化,因而形成自由的,合乎自身需求的行为与观念,如“重利轻文”、“好勇斗狠”“崇利贱义”等。所以,讲顺德人不喜欢读书,喜欢做生意,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
再加上这里河汊纵横,水网众多,因而他们都善于舟楫,在周代,南越人就为朝廷进贡船只,可见,当时的造船技术也是一流的,现在我们杏坛高赞一带作龙艇远近闻名,就多少有点昔日的影子。这里的人善于划船,小舟在纵横的河汊间自由穿梭,如履平地,千百年来,不仅造就了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同时,也培养出看见红灯绕着走的心理与行为。
另外,在秦代,政府将大批中原商人贬到岭南一带,这一措施,从某种意义上,为岭南的商贸发展奠定了人的基础。正如香港,在抗战及解放后大批上海人来到香港一样,他们的商业手法以及经商意识为香港的腾飞买下了关键的伏笔。因此,多重有意无意因素的长期叠加,形成了岭南以及顺德人较为特别的价值取向格局。
三、汉化后的特点
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顺德本土原来的南越人逐渐汉化,另一部分则迁往他方,但汉化的南越人还相当大量地残存着当时壮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的痕迹,这些风俗习惯乃至语言行为甚至至今还比较完好地保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语言,就俯仰皆是。如“骗人”叫“厄人”,没有生过鸡蛋的鸡叫“鸡项”、“傻”叫“赣”、这些就是壮话和黎话。最明显的是“大良”一词,本身就是壮族词语,其意思就是大良族(即壮族人的一支)居住的地方。并非传说中的太艮掉了一点。
另外,顺德人特别喜欢吃鱼生,这与南越人“无所不吃”的风俗一脉相传。因此,这些少数民族特质作为一种抹不去的底色,千百年来流动在我们的血脉之中,或弥漫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产生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在平时的交往中,这些特质并不能完全体现,但在关键的时候,这些底色就能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与决策。
如越人的冲动与勇猛,无所不吃的无畏精神,开放自由的内在品质,都在历代的重大事件中充分体现出来。最明显的是黄萧养起义、文化艺术的创新,改革开放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顺德人南越人内在特质与汉化后汉人精神相混合的充分体现。
四、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的提升与遗憾
两晋、南北朝、唐宋元等历代的大规模移民潮发生后,本地少数民族逐渐汉化,成为与中原民族以及文化相融合的新品种。因此,他们结合的结果,是一种混血般的优化变异。笔者在翻阅大量顺德人族谱时发现,大多数都是外地男性移民顺德后,都娶当地女性为妻子。因此,他们的后代,都逐渐形成了双重的特征:既有本地人的强悍、勇猛,富于冒险精神,又有中原文化熏陶出来的那种优雅,忍耐,坚韧。
本来,这是一种最完美的结合,也是产生最优秀群种的基础,但是,由于顺德在历代都处于几个城市之间的边缘地带。如在秦汉时期就属番禺、南海、后来又属新会中山,至明代才有自己固定的地域文化。这种地理优势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当地人将内在的优秀特质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因为,岭南本来就受中原文化熏陶与政府的统治十分薄弱,而在不同时期游走在几个地区之间的顺德更少之又少。因而,虽然不断有中原人南迁,并不断提升优化当地文化,但一直处于边缘的顺德,受惠甚少,其结果是,南越人的风俗、民情、乃至道德规范仍顽强地保留在生活于顺德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身上,因此,重利轻文的风气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十分可惜。
五、外来文化的作用与结果的实质
不过,有一个现象十分显著:每次大规模的移民,都对顺德的经济文化产生一种后现性的飞跃式促进作用。
唐代的大规模移民后,在宋末就出现了闻名海内外的《三字经》和文状元张镇孙。宋末元初的大规模移民后,在明代就出现了举世闻名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以及令人瞩目的科举文化和文化艺术成就。从中,可见顺德人的领悟力与创造能力确实不同凡响。这,自然是混血式结合结果的明显体现。
不过,虽然广东历史上出了九位状元,顺德就占了四位,每次科举的顺德人数量一直在广东名列前茅,但笔者以为,这当然是中原儒家文化的教化结果,也是南北民族结合优化后的产物,但更是南越族人“重利”内在利益驱动的另一种转化形式。
因为,读书高中进士或举人,就可一本万利,光宗耀祖,这跟他们做生意的趋利性一脉相传,并不是顺德人特别喜欢读书,而是内在利益驱动使然。
所以,到了民国,废科举后,读书,已不再成为人们获取利益的道路,于是,他们径直走到一个更能直接获取利益的商业市场。因此,当时读书人虽仍不少,但更多的是从事种桑养蚕纺织产业,或奔走于各地做生意,所以造就了顺德机器缫丝工业的勃兴,以及发达的商贸流通。
据资料显示,在19世纪90年代,全县机器缫丝工厂发展到100多家,拥有6万产业工人,超过了当时上海和天津产业工人的总和,成为顺德近代经济的一个奇迹,这,也可看作是南越族人内在精神特质与商业精神一次最尽情的释放。
当时的艺术文化,逐渐淡化成为一种消遣,成为商人文人闲暇的游艺之作。虽然,也有一些名家,但大多是抒发感情的文人画和休闲书法。这,倒与我们今天顺德的状况几乎是一个模样。
六、顺德建县的结果
顺德建县,已是明中期的景泰三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刚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而顺德这个因几千年儒家文化缺少严格控制,充满商业气息的地域其内在精神再一次得到激活。正如一个出生在商人家庭的婴儿一样,其走向,自然与出生在书香门第大家庭的婴儿有所不同的。
因此,自明代后,顺德的商业发达,大型圩镇目皆是。这就为日后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商业化内在特征的诚实奠定了先天的基础。
七、综合因素
(一)上文已述,顺德河汊纵横,小舟便利,遇到不顺当的地方就拐弯,十分灵活,这,正好与商人机敏多变的特质不谋而合,再加顺德四通八达,物产丰富,因而,人们的冲劲多少受到限制。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存放着一个可以退却逃避的心理后花园,因而,大多数都缺少一种破釜沉舟,一往无前,坚忍不拔,以一贯之的坚韧精神。
(二)另外,由于长期处于几个城市之间,虽然在地理上处于中心地带,但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都从来没有成为中心,因此,许多从顺德出来的人物都难以产生一种天然的领袖群雄的气质与冲动。
纵观顺德历史,无论是明清两代的状元探花,还是辅助孙中山的尤列、康有为的弟子麦孟华,民国大学者黄节、都难以走出“首倡义举难为帝,首开风气难为师”的轨迹。他们是优秀的助手,坚定的执行者,虎头蛇尾的鼓动家,但无法成为一呼百诺,山河变色的领袖人物。
这,就与他们长期处于顺德的地理环境和由此熏陶出来的氛围大有关系。因为,他们长期处于独立性较强的自我发展轨道上,与文化中心的隔离,又导致信息吸收的缺失,同时,也影响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主动性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积极性。
(三)另外,仅仅五百年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淫,虽然使他们得以不像周围城市那样因沉重的正统儒家思想负担而慢一拍迈开创新的步伐,但并不丰厚的文化积淀,却使他们难以拥有雄厚的文化实力,更缺乏深邃的文化敏锐力去支撑他们完成长期而艰辛的理想历程。
其他城市的杰出人物就不是这样。比如,孙中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造就了中华民国。康有为,利用自己的学堂和众多的学生,投身社会变革。梁启超,利用传媒传播自己的思想。
顺德精英分子,论才华和智慧与他们都不相上下,论冲动,顺德人比他们快而早,更猛烈,但最终不得不落后或淡出的,关键原因,就是丰厚文化积淀的缺席。
八、希望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一个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以为,保留和发扬原有那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精神的同时,也应吸收更多其他民族地区优秀的精神与文化,如更为开放的现代理念,与整个经济圈融为一体的冲劲,大胆走出去的果敢精神,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各种资源的思维等。
另外,对外来优秀人才的大量吸纳,也是提升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顺德每次大规模的移民,都对本地经济文化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提升。近二十年顺德的飞跃式发展也是个明证。用尽每个人才,发展后劲无穷歇。
当然,对人文科学的进一步重视也十分关键。因为,科学技术,从本质来说,是工具型可直接获利的学科,这与南越人“重利轻文”的本质大致一脉相传,要扭转这种状态,人文科学的大力提升十分关要。因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合,才是最终能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现
(作者系顺德报《财经新闻》副主编)
[ Last edited by 惠东海仔 on 2004-8-6 at 01:15 ]
惠东海仔
粤语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t=547538&i=547538&p=1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lingnanchaguan&job=view&topicid=88672
粤语原是古代普通话 早期粤语中心不在广州
2004年08月06日 08:04 来源: 信息时报
说粤语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的“活化石”,真是吓人一跳,因为人们提起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别时很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作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大都市,推广普通话确实是广州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笔者认为,在推普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粤语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物种的重要性,不要让粤语在若干年后成为真正的化石。
笔者是外地人,至今也只会说普通话,对粤语可谓门外汉,有时连老广简单的问候都难以听清。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肯定都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它记载着古代雅言的演变和广府地区的语言特色,在历史的传承、族群特征的体现、岭南文化的发展等研究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对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来说,粤语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亲近,正是这种情感维系着他们之间的根意识。
开放进步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不是两难的选择,在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粤语也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着外来语,而更多的老广则不时冒出一句流利的普通话,精通普通话和粤语的双语优势为他们带来更好的际遇和前景。人类正在不断增强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此时,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也应该给粤语足够的保护,这不但有利于岭南文化和最古老的普通话的研究和保存,同时也有利于粤语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的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
前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和封开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广东封开:岭南文化发祥地论坛”在封开举行。会上历史专家公布了经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的新成果: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并进一步确认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祥地,粤语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对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粤语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助理巡视员、广东省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经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成果:广东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并进一步确认广信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8-7 07:17
对你“高贵”的胡言乱语不感冒,就被看作是“污蔑”。高贵的你,娇生惯养,太脆弱了。
你终于知道,唇薄、高鼻梁之类的特征是古汉族的特征,再也不会说“古代汉族和今天的北方人不一样”(和现在的客家人一样)。说明你进了一大步。但是,你说的...
你那我的成果到处推广,还说是你创造的,你羞不羞??我创造的北方人主体是古代北方人后裔的理论,是你必须接受的,但不是你抄袭我的观点来驳倒我,你不是在滑天下之大鸡?至于高鼻梁,马来西亚人的鼻子有很多都比你们的广府的鼻子更高,难道马来西亚人就会比你们更北??而且,客家人整体上鼻子比你们广府高,是我观察了好几年的结果哦。你这个砖家,只会找极端的例子,如何令人信服?外省人的眼光中客家人比广府偏北,人家外人就比你看的高。
什么体貌都是很平常的,但客观事实就是如此:“广府人”薄唇的不少,随处可见,这是客观存在。但和潮汕的不同,有的潮汕人虽然薄唇,但呈现下唇厚于上唇的北方特征,而不是广府人常见的上下对称。客家人中的薄唇特征,与广府人相同。整个华南,都是厚唇为主的,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三大民系中,多数情况下,通常最难于分辨的是广府与客家。两者的区别在于较小比例的特例。人“和百越融合程度较高”的研究结论,广府人处之泰然,客家人多数都不高兴,蓝客就是一例。
客家的例子也是,客家人的薄辱比例不少,厚唇比例也不少,但客家人薄唇比例肯定比广府人多(这是经过肉眼观察的结果,没有亲自量过)。
客家人和百越融合的越多,阿LOOK我越高兴。但我不想看到你在神化你的所谓“港府人”,我要揭露事实,如此而已,为何你的眼睛就和我的眼睛长的不一样??
就是主观意志代替客观现实。
言必称祖先,先前阔的美梦一个接一个,阿Q在上个世纪已经用腻了,你还在复制,烦不烦?你的祖先是畲族,你的姓氏使你苦恼万分,但客家神话又使你打起精神“精神胜利”,这是没必要的
我为我的畲族祖先为荣!而你在创造你们祖先是“陕西”贵胄的神话,:D:D:D。这样,你是不是觉得很过瘾呢??
我讽刺你自封为“陕西”移民而已,如此而已,你问的问题也太白痴了吧??有可能我们的祖先曾打过架,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咱们挺有缘的,肯定是祖先遗留下来未解决的问题哦。我劝你不要那么虚荣啦,不甘心当个南 蛮,就自封了陕西贵胄,我真替你羞哦。 广俯人也真不知羞耻,都是一些广俯人在搞这样的研究,这样难免就少不了一家之说,自以为是,老是躲在一旁孤芳自赏,自欺欺人!
这些广俯捞就是一群典型的广俯沙文主义者!根本就无视客家和福老的存在。
这些人在经过了所谓的“研究”之后,于是便得出了让人笑掉大牙的“结论”------“离开粤语岭南文化便不复存在”
真是不知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