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4-7-22 07:02:37

Posted by 好小子 at 2004-7-22 00:27
你都晓讲“据我所知“啦。

惠州城几时流行过广府人的粤剧?
历史上,惠州市(小惠州)、惠阳、博罗都有粤剧团,下乡演出深受欢迎。
惠州的木鱼歌,就是粤语歌。
惠州城的粤剧,属于本土文化。惠阳、博罗的 ,既有粤语区的,也有客家话方言区的人喜爱粤剧的。正如粤北佛冈人喜爱粤剧一样,文革期间,广州日报一位老编辑还在佛冈与客家村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新编“革命粤剧”,现编现演。
海康(雷州)、遂溪等闽语为主的地域,也风行粤剧。粤语本土的,吴川、湛江为南派粤剧大本营。
这是历史现象。

新闻:
东莞市中堂镇人民政府
...粤剧演出此起彼伏,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袁家涌村就从年初七开始
,邀请了表演经验丰富的惠州市粤剧团在祠堂一连3晚为村民唱大戏,《游龙戏
凤续荆妻》、《金叶菊》、《扭纹媳妇恶家姑》等精彩剧目将...
www.zhongtang.gov.cn/bxsh/bx/ghdt/one_news.asp? ... 12K 2004-4-21 - 百度快照

惠州,欢快走入新世纪
... 论坛 客家要闻 惠州,欢快走入新世纪 2002年1月4日 昨日,惠州市各地群
众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丰富多彩的传统粤曲节目,吸引了上千名群众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7-22 at 07:46 ]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4-7-22 07:51:11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7-22 07:02
历史上,惠州市(小惠州)、惠阳、博罗都有粤剧团,下乡演出深受欢迎。
惠州的木鱼歌,就是粤语歌。
惠州城的粤剧,属于本土文化。惠阳、博罗的 ,既有粤语区的,也有客家话方言区的人喜爱粤剧的。正如粤北佛冈人喜爱粤剧一样,文革期间,广州日报一位老编辑还在佛冈与客家村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新编“革命粤剧”,现编现演。
海康(雷州)、遂溪等闽语为主的地域,也风行粤剧。粤语本土的,吴川、湛江为南派粤剧大本营。
这是历史现象。
惠州是有粤剧团,因为有不少广府民系人,所以粤剧属本土文化没有错。粤剧团也曾下过乡,就像客家山歌剧团曾上过城一样,这都是事实,是个别现象,但说到流行,它只在惠州的广府民系区域中流行,而不是在惠州的客家地区中流行,你所说的“深受欢迎”明显已经夸大事实了,同样的道理,你也不应把粤剧流行在非广府民系区域说成是"历史现象",只是“个别现象”而已,让人觉得似乎在给自己脸上贴金,这在主流学派中是不提倡的。对未来粤剧的传承,比客家山歌的传承存在更大的问题。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4-7-22 at 08:12 ]

新界客 发表于 2004-7-22 10:28:53

Posted by 南汉 at 2004-7-21 16:31
据我所知,自古以来,惠州城就流行广府人的粤剧,木鱼歌等传统艺术。
惠州城的粤剧也是相当有名的
自古以来?有多古?一千几百年?粤剧以前是用外江话演出的,不是用白话.粤剧广府化是民国后的事情了.

一啸了之 发表于 2004-7-22 10:44:28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7-17 14:41
东莞话、增城话是指粤语,与客家话差异甚大,并非指不占主流的当地客家话。


嗯,说的对
东莞、增城也有客家人。。。。。。。。。。。

[ Last edited by 一啸了之 on 2004-7-22 at 10:46 ]

好小子 发表于 2004-7-22 12:23:49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7-22 07:02
历史上,惠州市(小惠州)、惠阳、博罗都有粤剧团,下乡演出深受欢迎。
惠州的木鱼歌,就是粤语歌。


‘演出深受欢迎“是帮当政者檫屁股的说话,不可当真

惠阳、博罗都有粤剧团下乡?

有,不过平均一年都没有一次,乡下种田的农民有几个会讲粤语?还加上一个“受欢迎”,说假话不脸红。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4-7-22 12:33:14

Posted by 新界客 at 2004-7-22 10:28
自古以来?有多古?一千几百年?粤剧以前是用外江话演出的,不是用白话.粤剧广府化是民国后的事情了.
粤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剧种之一,在广东是形成历史最长的。明朝,是中国戏剧形成的时候,也是粤剧形成的年代,初用官话,不久即本地化,用粤语填词,并成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粤剧艺人李文茂发起反清起义以后,清廷对粤剧采取限制政策,不得用粤语演唱,转用桂柳官话。清朝衰落后,清末已恢复粤语演唱。完整的粤剧剧本和师承,粤剧在清末以后枝繁叶茂,影响遍及西江、北江、东江流域,粤西、广西,美加、东南亚、欧洲、澳洲。
严格地说,“山歌剧”离“剧”的要求还很远。广东汉剧是地道的“外江戏”,客家人听不懂,用客家话也唱不了(北方的高腔,唯有北方方言能唱。在广东,唱腔音调最高的是粤剧),是没有客家观众群的的客家地区戏剧。粤剧、潮剧团体远赴海外演出,但广东汉剧去不了,客籍华人华侨听不懂;山歌剧?也没听说过出国演出的,也没听说有什么出名的剧本。


粤剧流布甚广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hotspot/dzgdwhhm/tp/200301240832.htm
2002-11-07 16:43:07 羊城晚报


    粤剧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南国红豆”,红线女的演唱名闻海内外,经久不衰。
    南方网讯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厅独家获悉:岭南文化最突出的代表———粤剧、粤菜、广东音乐将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据了解,申报相关的有关技术问题正由省市文化部分研究。省文化厅日前将有关申报意向传达给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文化局的态度非常积极,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相关的联络工作。

  粤剧:岭南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广州地方志馆调研员龚伯洪说,粤剧是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文艺品类之一。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说明粤剧具有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创新性、商业性。上世纪30年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推出与外国香烟竞争的产品———白金龙牌香烟,决定以粤剧做宣传,于是有了名伶谢觉先的粤剧《白金龙》。剧本由美国电影改编,却按照中国传统戏曲才子佳人的恋爱方式和中国传统道德标准去演绎。此剧首演即轰动全城,持续上演一年,风行海内外。

  广东粤剧院艺术室主任潘帮榛认为,粤剧是全国可塑性、包容性最强的地方剧种之一,也是演出市场最活跃的剧种之一,这充分反映了粤剧有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权威的《广州市志》记载:粤剧流布甚广,东南亚、美洲、大洋州等地,常年都有粤剧戏班在演出。   

  粤菜:食在广州,誉满全球

  谈到美食,绝大多数的人会想起民国时中国有句号称“一生理想”的民谚:“生在苏州,住在杭州,食在广州”,由此可见,广州之饮食名冠全国。

  龚伯洪说,广义的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狭义的即广州菜。广州菜有四个特色:一是选料博杂,山珍海味、飞禽走兽、野菜山花、种植蔬果,均可制出引人食指大动的菜式;二是制作精细,常用的烹调法有20多种;三是口味浓淡适宜,整体风格以清鲜嫩脆为主;四是博采众长而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如粤菜中的泡、扒、浸等法是从北方爆、扒、籴制法移植过来的,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这实际上是岭南文化心态的典型反映:开放、创新。”

  广东音乐:我国民间音乐至宝

  广东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原团长黎田先生认为,广东音乐如果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将会是其发展的重要契机。

  他说,广东音乐是发源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新兴民间音乐乐种,具有岭南文化典型的典型特征。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发展成为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最具有生命力的乐种,影响和传播扩及全国和海外。上海、东北、天津、广西、延安等全国各地,都有演奏广东音乐的音乐社团。在电影默片时期,曾用广东音乐配音,衬托人物的表情和剧中气氛。在上海的商业性舞厅中,也常演奏广东音乐。

  建国后,广东音乐曲艺团的水平已臻一流,领全国民乐风骚,成了50年代全国三大民乐团之一。除正常的公演外,还承担诸多接待外宾文艺晚会等演奏任务,多次被国家抽调演奏小组参加出国演出。

  有专家说,广东音乐有强烈的辐射性,可以说是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中国地方民俗乐种,是岭南文化最灿烂的奇葩之一。 (编辑:李美仪)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7-22 at 12:45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4-7-22 12:36:07

Posted by 好小子 at 2004-7-22 12:23
‘演出深受欢迎“是帮当政者檫屁股的说话,不可当真

惠阳、博罗都有粤剧团下乡?

有,不过平均一年都没有一次,乡下种田的农民有几个会讲粤语?还加上一个“受欢迎”,说假话不脸红。
粤剧团下乡演出,戏台是当地搭建的,一村演出,周边村民都会闻讯而来。与城里演出送戏票不一样。农村的演出,观众是自发的,通常是当地村民、居民凑钱请来,逢年过节的时候是比较热门的。

博罗县城罗阳镇,镇郊农民喜爱粤剧“大戏”。
http://hzwindows.com/newslist.asp?id=1104
天上园有个古戏台
新闻日期:2004-7-21  人气指数:4
__________摘自惠州新闻网
“因为我们村有一个古戏台,所以我7岁的时候就喜欢上看大戏,最爱看花旦和文武生唱戏。每次村里请来戏班表演,我必定早早到戏台占最前面的位子,村里人都说戏倌在台上唱戏的口水差不多可以喷到我了。”博罗县罗阳镇天上园村76岁的柯继珍老人站在村里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戏台前,感慨地回忆起当年看戏的经历。
    “台龄”200多岁,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天上园村小学内的古戏台,当地人都习惯称它为“戏棚”。据历史记载,该戏台是清代雍正年间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该县唯一保留下来的古戏台,1985年被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柯继珍老人热情地把笔者领到古戏台前,只见台宽11米多,台前有两条方形的石柱,戏台中间的墙壁上有两扇拱门,两扇门之间有一个矩形窗,窗户是墨绿色的雕花方格图案。由拱门进去是专门给戏倌们换衣服和化妆的大房间,有58平方米。柯老说每逢开锣唱戏,戏班的衣服和道具都放在这间屋里,他们用厚厚的布幕遮住两扇拱门和方格窗,花旦、小生们都是从右门出左门进,很有规矩,从来不让外人看到里面的情形。“我以前和村里的小孩最喜欢趁戏班的人不注意,低头冲进化妆间,美美地看一回那些漂亮的戏服和道具了。”柯老不经意间说出了小时候的调皮行为,露出得意的笑容。
    “仙鹅”一叫,便上省城用一百多担谷请戏班
    古老的戏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戏台的附近有一个形似鹅篼(盛鹅食容器)的地形,传说此地常常有“仙鹅”烦躁地叫唤,只有敲锣打鼓才肯安静下来。为了祈求“仙鹅”护佑、风调雨顺,人们便建起戏台来经常演戏。柯老告诉笔者,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当有当地人称为“仙鹅”的白鹭飞进村来,不断叫唤,就是仙鹅显灵,要请戏班来唱戏了。他说,以前每年春节后几天,农田开耕前,或者是快到中秋节的时候,就会有白鹭鸣叫,村里人听到后就上省城或县城去请戏班子来唱大戏了。
    柯老自豪地说,村子里民国时候自发成立了一个叫竹秋社的班子,专门负责在古戏台举办戏会。社员们每年把村民们自愿捐出的谷子收集起来,用肩挑着去城里请戏班子来表演。“那时候要用一百多担谷才能请到一个省城粤剧班子呢。”柯老如是说。
    每次举办戏会,来看戏的亲戚都住好几天
    柯老告诉笔者,在古戏台上举行戏会是村里的大事,以前每年办两次,每次都要唱个4天5夜,每天唱下午和晚上两场,到田里劳作的人那几天都会提早收工去看戏,孩子们更是高兴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村里村外方圆10里的人也纷纷相约前来看戏,连周边的小山坡都坐满了人,每场戏都有逾千村民欣赏。“那段时间天上园的村民最高兴而又最发愁的就是接待亲戚,亲戚们往往拖儿带女赶来看戏,一住就是好几天,直到戏班走了他们才心甘情愿地离开。”说到这,柯老忍不住笑起来。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古戏台因为年久失修,显得很破旧,加上村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村里也越来越少请戏班来唱大戏了。但村民们仍把古戏台当作村里的宝贵财产加以保护,使其保留了较好的原貌。柯老说,现在最希望能把古戏台修好,再到省城请个粤剧团来给村民们唱一回大戏。   本报特约通讯员邓东方 林宝齐 李晓敏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7-22 at 12:48 ]

南汉 发表于 2004-7-22 18:11:30

东莞的老人也不会说广州话,但他们却喜欢看粤剧,这是一个奇怪现象。不过整个珠江三角洲现在都不流行粤剧了。这大概也是上面有人说惠州现在很少看到粤剧的原因。
以前是当地村民都组织粤剧团,不过现在都是请外面的来表演。
有多古?是同步形成的。像东莞,惠州城这些地区,明清时期就已经跟佛山同步流行粤剧了。但进入客家地区,恐怕还是晚期的事
我看过篇论文,文献记载,明初佛山乡村就流行土戏剧了,但却没有说明是官话还是粤语,那是在外江戏传入之前。估计应该是粤语

新界客 发表于 2004-7-22 18:27:11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7-22 12:33
粤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剧种之一,在广东是形成历史最长的。明朝,是中国戏剧形成的时候,也是粤剧形成的年代,初用官话,不久即本地化,用粤语填词,并成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粤剧艺人李文茂发起反清起义以后,清廷 ...
没有任何证明李文茂时的粤剧是用广府话唱的,你要能拿出证剧来.否则不过是自说自话.今日的粤剧广府化是民国后发展出来,是无可致疑的.

新界客 发表于 2004-7-22 18:31:20

Posted by 南汉 at 2004-7-22 18:11
东莞的老人也不会说广州话,但他们却喜欢看粤剧,这是一个奇怪现象。不过整个珠江三角洲现在都不流行粤剧了。这大概也是上面有人说惠州现在很少看到粤剧的原因。
以前是当地村民都组织粤剧团,不过现在都是请外面 ...
这也没有好奇怪的,七十年代香港国语歌曲风行一时,个个都能哼几句.其实没几个人会普通话.不过喜欢音乐调子.
以前粤剧用外江话演出时,又有多少人听得懂.

[ Last edited by 新界客 on 2004-7-22 at 18:33 ]

惠东海仔 发表于 2004-7-22 22:30:59

Posted by 南汉 at 2004-7-21 16:31
据我所知,自古以来,惠州城就流行广府人的粤剧,木鱼歌等传统艺术。
惠州城的粤剧也是相当有名的
惠州市区人一点也不喜欢粤剧,流行客家山歌是因为惠州市区本身就有很多人是惠阳客家人。惠州市区亦不流行白话,在惠州说白话,人家只当你是少数外地人。

惠东海仔 发表于 2004-7-23 10:23:54

Posted by 南汉 at 2004-7-21 16:31
据我所知,自古以来,惠州城就流行广府人的粤剧,木鱼歌等传统艺术。
惠州城的粤剧也是相当有名的
惠州城并没有出名的本土粤剧团,只有个博罗园洲镇人在惠州自办了个规模极小的粤剧团,这些都是近两年的事。惠州地区有人喜欢粤剧,就像其他非粤语区(客家地区,潮汕地区)一样,面临的是强势的粤语文化掺透。

南汉 发表于 2004-7-23 12:02:17

回复

我看你的观点都是自己吹出来的成分多一点
请你认真一点看文章

东莞市中堂镇人民政府
...粤剧演出此起彼伏,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袁家涌村就从年初七开始
,邀请了表演经验丰富的惠州市粤剧团在祠堂一连3晚为村民唱大戏,《游龙戏
凤续荆妻》、《金叶菊》、《扭纹媳妇恶家姑》等精彩剧目将...

好小子 发表于 2004-7-24 01:40:05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7-22 12:36
粤剧团下乡演出,戏台是当地搭建的,一村演出,周边村民都会闻讯而来。。。农村的演出,观众是自发的,通常是当地村民、居民凑钱请来,逢年过节的时候是比较热门的。
。。。。。。。。。。。

你“避实就虚“的本事发挥出神入化咯

在农村地方,来个讨饭的人,也有很多人过来围着看。你就说这个讨饭的人他们很喜欢?

因为农村生活太简单了,有点新鲜的事大家都来看热闹

以前就流行放电影,有喜事就请,理你什麽片子,比面子而已,谁喜欢看“五朵金花“,“南江村的妇?“,还有什麽“沙家浜“的,他们了解那些内容吗?相信吗? 每一次也很多人来看,你就说他们很热爱“文革式“的电影?受国语影响?

现在有钱了,电影看腻了,客家山歌也听腻了,就来戏剧了。

农村观众理你是什麽剧,和看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

“惠州/博罗人喜欢粤剧?,你去问观众明白那剧讲的是什麽内容?

他们呆在家里无聊就出来看了,那怕在台上是耍猴子卖药的。消磨时间而已

哈哈,抄了一篇报喜不报忧的文章就往自家的脸上贴,还以为是金片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4-7-24 09:39:34

Posted by 好小子 at 2004-7-24 01:40
你“避实就虚“的本事发挥出神入化咯

在农村地方,来个讨饭的人,也有很多人过来围着看。你就说这个讨饭的人他们很喜欢?

因为农村生活太简单了,有点新鲜的事大家都来看热闹
把艺术团体应邀下乡与“讨饭”联系在一起,果然是“贵胄”心态。
不要低估农村人的艺术鉴赏水平。那个剧团演得好、哪个演得不好,他们一清二楚,很多剧本、故事他们都耳熟能详。黄金时段的演出,剧团都要排出最强阵容、使出浑身解数。其中文武生、花旦的报酬最高,也最辛苦。80年代初,文武生、花旦一个晚上演出的收入即有三百元左右(红包),当时一般人的月工资不过100元左右。好的剧团,需要提前预约,很多时候村里派人去帮忙搬戏箱。戏箱在手,别人休想抢走。

以前就流行放电影,有喜事就请,理你什麽片子,比面子而已,谁喜欢看“五朵金花“,“南江村的妇?“,还有什麽“沙家浜“的,他们了解那些内容吗?相信吗? 每一次也很多人来看,你就说他们很热爱“文革式“的电影?受国语影响?
放电影是“政治任务”,和“演大戏”不一样。你没有经过那个年代,不清楚。我就清楚。从省到市县,都有电影公司,都有下乡巡回放映的任务,市县电影公司的革委会主任(经理)等同志们长年要和农村生产队的政治队长打交道,蹲在一起,共享土烟、共喝土酒,够兄弟、够朋友,才能完成放映任务。政治队长不让放,或者不喜欢搭配的不好看电影,你就没办法。讲革命大道理?政治队长根正苗红,才不怕你这一套,不看就不看。最喜欢看电影的是农村姑娘,尤其是山区的农村姑娘,电影展示的外部世界是她们那个喜欢梦想的年龄最迫切想了解的。电影队用自行车载着放映机,推行在山路上,会有一群农村大小姑娘跟着走,成为最忠实的观众群。
姓杨的农村群众,喜欢看杨家将。文革不让演,就看《智取威虎山》,因为杨子荣是杨姓的骄傲。电影放,文艺宣传队演,大受欢迎。
农民群众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革命电影”“革命样板戏”再革命,也脱不掉传统文化的巢臼,还不是封建传统文化的延续?而且撇开政治因素不说,其剧情、唱腔、对白的提炼,演元阵容,都是相当强的。

现在有钱了,电影看腻了,客家山歌也听腻了,就来戏剧了。

农村观众理你是什麽剧,和看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
看粤剧大戏,不是今天的事。清代的“大戏台”(粤剧戏台)就是明证。就在惠州的客家地区。

“惠州/博罗人喜欢粤剧?,你去问观众明白那剧讲的是什麽内容?

他们呆在家里无聊就出来看了,那怕在台上是耍猴子卖药的。消磨时间而已

哈哈,抄了一篇报喜不报忧的文章就往自家的脸上贴,还以为是金片
请你尊重农民。辛勤劳作的农村人,有你这么无聊吗?
惠州、博罗人均懂粤语。作为双语区的文化现象,欣赏粤剧,请粤剧团到农村演出,是很正常的文化需求。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惠州话——客家话一个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