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钟建平

对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7 2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7 23:30 编辑

回复 29# 台灣鍾氏
該圖是四川金堂簡陽譜民國丙辰1916年譜。該譜說的雪岸公於明永樂二年1403年在嘉應州,元朝1271年-1368年不可能是雪岩公,雪岩不可能活到1403年!
60年代在新陂头大圳石壁上发现“政和元年新开石圳”字样(政和元年北宋年号即公元1111元。)据此估计,古村开村应在千年以上。据2000年修编的钟氏族谱记载,大埔钟氏六世祖雪岩公、雪丰公为元朝至正元年辛已岁(公元1341年)儒学训导、常盈库吏。而案背开基祖福山公也同是六世,由此推算,福山公到案背积庆堂开基约在公元1341年前后。十六世祖桂林堂承德公生于明崇祯丙子(公元1636)年,到古村开基约在公元1656年左右,至今已约三百五十多年了。考太仆寺常盈库乃元朝设,明初源设不久废除。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村之声》第87期(2012年12月出版)古村积庆堂锺氏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7 22:50 编辑

古村有锺氏族人聚居,这在大埔同宗中多人了解,因为古村是大埔锺氏主要聚居地之一,而且,大埔锺氏开基祖胜公、二世祖义明公的墓地都在古村,多次大型祭祀活动都在古村举办。但是,古村锺氏有两个宗系,入村时间先后相距十一代,两三百年,却恐怕是鲜为人知了。

两个宗系一是积庆堂锺,一是桂林堂锺。两者都是胜公、义明公的后裔,从五世祖分支。五世祖五六郎公生三子,长子荣山公是桂林堂锺的支祖,次子福山公是积庆堂锺的支祖。福山公早期移居古村,而荣山公的后裔到十六世的承德公才移居古村。两者的世(代)似乎都沿袭大埔开基一世祖胜公的世代,未有另立开基一世祖。

积庆堂锺的居屋有两处,一是案背积庆堂,一是九斗背诒毂堂上侧,人们按方位称之为上屋,正式屋名已失传。

目前,积庆堂锺氏人丁不多,但从留传下来的史料显示,这里曾经是兴旺昌盛的一族;其一,据《诒毂堂志》、《我锺家》一文记载,十四世祖淑素公于明朝末年携孙承德公前来古村开基,十五世(如日公)未随行,其时古村已有十三姓氏居民,以X家最强盛,最富有,当日见淑素公祖孙在搭屋,乃前往恃势驱逐。时西片案背锺家福山公派下梓叔,立即召集十余青壮人众前来支援淑素公,口称“你们敢欺我梓叔,我与你拼了”。那家自思,打斗势必两败俱伤,因欺压新来的人而打斗、死伤,已先理亏,实在不合算,便退了回去。于是,淑素公祖孙两人便留了下来。其二,据《晚晴轩诗文集》记述:“从前上屋人丁兴旺……,在我童年时,他们还有胜伯、训伯姆、蟹伯、蟹伯姆,后来又买了意古,讨了意嫂,还买了明古,生了永生妈……。”其三,据《大埔县姓氏录》锺氏人口分布表载,茶阳恋墩街里、西河黄堂利坑、西河车龙下龙埔、桃源桃锋山子坪、丰溪林场溪上等地的锺氏族人都是从古村迁去的。查古村锺氏桂林堂族谱,并未有人迁移到上列地方的记述,上列各地族人可能是从案背积庆堂迁去的,而且迁移的时间比承德公迁到古村的时间早得多(溪上是八世迁去的)。此外,还可能有不少人迁移到外县、外省的。如据有关资料记载,永定的东洋、社坑、万石锺氏也都是从古村迁去的。万石锺氏族谱记载说:“十三郎(兴祯公)在明朝时期从古村迁到大溪开基立业,先住洋头后到万石,为万石开基始祖”,并说明了迁徙的原因,说:“古村地形地势都很好,但因后到,占地方有限。”还说:“儿孙若回古村、北坎祭祖,梓叔相认时,代数应加四代。”其四,积庆堂右边小门口竖有一支木桅杆,上面有好几个似鸟类型象的配置,年长月久,桅杆已腐烂倒塌,而花岗石的桅杆夹则仍保留至今,表明这里曾经出过有资格立桅杆之人物

    积庆堂锺氏宗亲与诒毂堂关系比较密切,彼此间互相帮助配合,族中一些大型活动,都是共同组队参加; 诒毂堂开办的火船公司,自始至终聘请积庆堂锺永炳公做办房,处理主要业务,干得很好,直至日本侵略军打到潮汕,火船被迫停航为止。锺永石善武功,曾在西片炮楼上设馆教打,他力气大,每年迎灯都要帮诒毂堂擎九龙灯;锺始霭幼年时淘气,母亲随手拿了竹支打他,他到桌底下躲避,不料被竹支刺伤一眼致残,他母亲后悔莫及。

    近期积庆堂的房亲有三个支脉:

    一、始霭、始赖兄弟。

    始霭生永领,永石;

   永领生贺祥。永领一脉迁居马来西亚,贺祥于2000年9月随古村旅马乡亲的旅游团28人回乡探亲祭祖。

   始赖生得标,

   得标生衍祥。

   二、永炳,配思边人吴细英,生子其祥、呈祥,生女玉兰、品兰;玉兰嫁左弼张元旦,品兰嫁太宁曹俊铭。

    三、在九斗背上屋居住的有胜伯、训伯母、蟹伯、蟹伯母,下来还有始意;始意配张阿城,嗣永明、生永生,收养女严清娣嫁高权。

    (积庆堂锺更多的现有人口从略)。

   积庆堂的辈份:胜伯、训伯、蟹伯,是笔者先父(廾三世)对他们的称呼,按此推算胜伯、训伯是廾二世;始意称先父为洞叔,按算始字辈是廾四世;笔者是廾四世,称始意为意哥,也相吻合;永明称笔者梓材叔,以此推算,永字辈是廾五世,祥字辈是廾六世。

    积庆堂锺氏迁居古村以来已越廾一代,其历史未见有族谱之类的文字留传下来,可能已经失传,深感遗憾,今《古村之声》准备编印第二集合订本,特将本人所见所闻的材料记述出来,保留点滴历史,虽是一鳞半爪,却也聊胜于无,希望知情诸公提供资料及修改意见,加以补充、完善,以尽宗谊。(锺梓材)

http://gczs.org/article/323.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23: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wugang
那么:"尚-山-友武-齊-鼎-明-響-慶-鎮-鏗-勝-義明"这个世系应该没有错喽?但是,雪峰.雪岩到底是不是义明公之子?我觉得不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2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1 18:26 编辑

回复 63# 钟文渊
你试找雪岩公的生卒年份,我们看看有无破绽,如果雪岩没活到明朝建立,基本可肯定大埔谱可信。雪岩葬在那里?,能确定大埔
谱雪岩上下源流真實性,就确定其他一串描述都是伪谱。
网上甚至有称贤公为接系裔孙的!你看

越国流微:唐中宗时钟绐京功封越国公,卜居江西南康,其子钟贤为福建都督大将军。钟贤之子钟朝,初为黄门待郎,后因平乱有功,升任福建宁化都督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8 02: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4-29 14:47 编辑

钟姓大埔开基始祖胜公二世祖义明公墓前祭祀
议定二0一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为祭祀日,届时希各地宗亲踊跃参加。
视频: 钟氏祭祀始祖胜公二世祖义明公盛况

雪岩没葬在大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23: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wugang
请教WUGANG宗兄:大埔胜公墓地左侧有一较小之坟,碑文如下图,按“明-響-慶-鎮-鏗-勝-義明”则应是胜公之高祖响公,而胜公是宋未元初人,他的高祖应该是南宋初期的人,他的坟碑怎么会写“元朝”呢?古人写碑文有什么特定格式?石碑顶上常有的“宋始祖……”“元始祖……”“明……”等是表示墓主生于本朝还是葬于本朝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02: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3 19:44 编辑

回复 66# 钟文渊
文渊宗兄:
胜公旁的是义明公的坟,怎会写元朝?有图吗?。

写宋始祖是宋朝开基祖,开基以下的房祖通常称世辈如宋考xx公,俱是表示生於本朝,明末人死於清初不能称皇清显考,碑文仍称皇明显考,下款用清朝年号。葬期和重修期只能落下款左边最下某某子孙立,有功名爵位者依会典规制修坟不得僭制违者按律论罪,例如清會典一品官員的墓制為:塋圍牆七十庹,塋地九十步, 墳高一丈六尺,石獸並六(也就是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 另有翁仲與石望柱各一對,都是由青斗石雕刻而成

元代以前在考、妣之前都加上皇,称皇考或皇妣元大德朝(大德1297年二月-1307年)始诏改皇为显,以士庶不得称皇也。皇帝认为平民百姓没资格使用皇字,因此以显取代。所谓的皇考或皇妣,其实是对亡父亡母或是祖先的尊称,皇的意思是大或美。

所謂皇元,皇清显妣指的是大清亡母,皇清并非和清朝皇室有关,它仅表示是大清子民而已,有反清思想者就干脆不写皇清大清只下款年号如康熙xx年。

建祠亦需依制,宗室亲王亦只准用绿琉璃瓦,民间常例是“三进式”,诰命赐建的最高级是三殿式,三殿式宗祠除不得用楠木和琉璃盖瓦外,门厅为全石制结构雕樑画栋,中厅和顶厅可用透雕龙凤柱,大门立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左右可置一对石雕镇兽,门厅、中厅和顶厅,中间隔两个天井,厅与天井直接各由三级台阶相连每进台阶升高,从大门望进去顶厅神龛最高。
民国后无限制,平民亦可建黄琉璃瓦楠木柱(如果有建材的话)三殿式石镇兽祠堂。

这里是北京- 十大逾制人物(一)
頭號逾制人物慈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23: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7# wugang
下图1就是胜公旁的墓,绝对不是义明公的.下图2中前墓是胜公墓,后面那个小的墓就是十一郎.下图3才是义明公的墓.
psbCAEV71IC.jpg
(ZSZ{BQ0CE@2GP55@()S7]F.jpg
未命名4.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23: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2 00:49 编辑

回复 68# 钟文渊
图一应是义明公长子十一郎,谱载十一郎移大埔小靖(今太宁),也是房支祖水印遮挡看不清名号。

因元朝十一郎如果是胜公长辈就乱套了,后修祖坟也不会那么小,义明公坟是民国八年重修的。如果证明其为义明公长子,有可能是金骸附葬父祖坟旁,客家人有此葬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 0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wugang
我开始也这样认为,但是,如果是义明公长子,则,应该是日辉,而不是碑上写的"钟响公"啊,再者,下款"闽粤七房",据大埔族谱记载,义明公长子十一郎配罗 林氏,生三子,长男 受……即十一郎以下应该是三房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 0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4 21:10 编辑

回复 70# 钟文渊
向大埔宗亲追查,此为重要线索。
另据台湾钟氏说:
回复 36# 钟文渊
台灣祖譜只顯示  南山公是武平 秀公後裔,並沒有生父、兄弟及他本人的生、卒年代的记载
,可能中間有斷代。
据我所知
秀公(即密公之长子)为武平乌石岽一世祖法广公为叶坑开基始祖,即秀公六世裔孙。照此类推,如法广公后裔十世,便是武平乌石岽秀公裔孙第十五世。
可循線追查武平世系遷粵去向今查武平各姓氏族谱及其他资料,只有钟姓于唐代公元779年钟武因祖居白虎村改建汀州府和长汀县衙,迁徙汀南中坊千家坪(今象洞沾阳)肇居。传至十代钟山、钟岱、钟峦,钟山生友文、友武、友勇。友文兄弟子侄大多在北宋朝廷做官,因“元祐党事件”遭蔡京灭九族之祸,逃离朝廷和故土象洞,隐名埋姓称郎,毅公隐居冷(宁)洋(今龙岩漳平市)石峰径,1130年后父子心怀故土才回迁象洞;密公隐居上杭梅溪寨;秀公之四子公甫(号四七郎)于1157年迁武平县城西门妙盘居,后建祠乌石岽。旧志未记开发武平的先驱钟武传至十三代的历史,只记有回迁乌石岽世祖。但查1942年重修的象洞《钟氏族谱》和广东、江西、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钟氏族谱》记载,确确实实是在北宋“元祐党事件”时从象洞发脉,而后播迁蕃衍到这些省区的

要注意接系烈系混編之譜,例如:

广西贺州梅江譜,太始祖接公         妣妃氏子 烈
二世祖烈公         妣姒氏子 復

三世祖復公         妣姬氏子 葉

四世祖葉公         妣姜氏子 氣

五世祖氣公         妣呂氏生二子 長運亨 次運豐

六世祖運豐公       妣姜氏生二子 長文義 次文徐



贺州市桂岭镇梅江村又一版本
广西贺州譜記
九十五世祖強公       妣王氏生二子 長雪峰 次雪岩

公墳在廣東梅州雁洋堡大坪村陰那山改名易牙山巽山乾向葬明武壬申年崇禎壬午年重修今嘉應鎮平平遠等處居者皆強公之一派也  發公徏潮州  莊公徏武平  毅公仍居象洞  密公徏武平西門後分一派到上坑縣併梅州溪二處  察公  剛公俱徏來蘇理公徏廣東長寧縣  齊公徏武平今在昭信  裕公徏在屯鎮武平東門溫公移漳州後分一派在象洞  中公徙武平河坑  正公徙武平後移石窟都柔公未詳不知何處以上兄弟各分一派俱稱為郎故混其名  理公生 鼎公 勝公 勝公生 義明 義德 義相三公  義相公生三子  氊遷永安縣  壁遷長樂縣  堂遷龍川縣  義明  義德其派不知移居何處舊譜未載  我鍾姓自商朝太始祖

接公傳至友盛公共九十四世其子強公生雪峯公傳至玉字輩自接公算起共一百一十六世玉字輩以下即將輩名彚成四句其詩曰  國家崇善政 運會際明昌 德業榮先祖 英賢繼典章  此二十代輩名勒於桂嶺墟鍾氏宗祠碑記後世子孫照此立輩宗族自不至混雜矣  下錄雪峯公乃強公之長子也本九十六世今以為  始祖傳至玉字輩即二十一世若補足前百世實一百一十六世矣 九十六世傳至此即立始祖者以公為梅州訓導遷居是故此立也

太始祖雪峯公諱開梅強公長子妣林氏姚氏諡淑德懿德

公生元代世居福建汀州府長汀縣為梅州訓導每見風俗淳厚同弟雪岩家居焉 在城西南五馬坊其故趾也  妣合葬西山嶺下古塘坪因世亂被陳氏廢為屋宅至道光十四年甲午尋出碑記遂拆去陳姓房屋立囘墳墓有千餘子孫一齊祭掃即年下有武舉監桅為記生六子 長光岱 次光嵩 三光岳 四光貽 五光珩 六光顯

雪岩公號若水任梅州掌庫官配周氏阮氏生六子 長文遠 次文明 三文通 四文達 五文振 六文興

九十七世 二祖光岱公諱敬庵雪峯公長子    妣劉氏諡觀娘

公生元代邑庠生後補廪洪武十四年寄籍東廂厢終明洪武戊寅年葬廣東嘉應州城西北白雲岡亥山巳向  妣葬公墳西南坡上牌生二子 長明輔 次秀輔

光嵩公為西洋村祖 光岳公舊譜未詳 光珩公分派雁洋大坪村明洪武十四年承户溪南一圍謝星班下後又割入溪南三圍為東岩背始祖 光顯公舊譜未詳 光貽公舊譜未詳

附記文明雪岩公次子世居东厢攀桂坊 文遠雪岩公長子移居徐溪縣後復遷居鎮平縣 其餘四子舊譜未詳不知遷居何處
录入人:钟宽明邮箱:
zhongkuanming@tom.com
电话:13531319220
QQ:247541687
时间:2013.3.3


http://www.zupulu.com/zupu.php?z=14878

据公元220年会稽太守钟宏和扬州都督钟宿两兄弟所合写的谱序载:“钟烈是

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改姓钟,比钟接在公元前201年改姓钟早了85年。钟接只有一个儿子,就是晏。钟接系应是接--晏--钦--崱--元--期--范--表--宝而下
钟烈生于公元前334年,而钟接生于公元前223年,因而可推断出,钟烈先于钟接在河南得钟姓。因河南颍川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故也有钟氏源于颍川的说法。有些谱竟说钟接是钟烈之父,实属无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4 05: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4 11:01 编辑

梅縣大坪鎮的雪峰墓亦非真身墓,看來還得再考証,梅縣有一說勝公為大埔一世祖,義明公二世祖,其六子十六郎,移程鄉石寮,後裔分移程鄉(梅縣)、松口、大埔桃源等地。
十六郎到梅縣石寮(今石樓),生顯富公,顯富公生遷益公,遷益公妣黃氏,公生九子。雪巖公為第九子,雪巖公妣阮氏生三子,長文遠,次文明,三文達;妣卜氏,生文富,妣周氏生文振公,文興公。文振公是蕉嶺三圳一世祖。按照勝公為一世祖記,文振公是七世祖。
朝這譜系共同考証,希望理順上自友武公下至雪峰雪巖源流。




石寮村即今之梅縣三鄉石樓村,石樓村位於梅州市梅縣雁洋鎮東南部,距雁洋鎮約10公里,現在保存最早的建築當數田豐溪尾的鍾氏開基祖祠,祖祠佔地兩百多平方米,為土木結構,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4 22: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3-5-4 22:14 编辑

史記
<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宋闢公之子名烈,稱公子烈。公元前286年,齊、楚、魏聯合滅宋,公子烈為避難逃到許(今河南許昌),鍾氏宗譜載其曾被封為“鍾邑大夫”而改子姓為鍾姓。鍾氏族譜稱出自子姓公子烈之後的為“烈系”。
史記
<淮陰侯列傳>、漢書<韓信傳>及鍾氏家譜記載:鍾離昧是西楚霸王大將..... ..鍾離昧長子鍾離發、次子鍾離接為避禍,遠離他鄉,將複姓鍾離改為單姓鍾,鍾氏族譜稱出自鍾離接之後者為接系。楚漢相爭戰爭時間史界認定為前206年-前202年,秦朝滅亡之後開始,一直到項羽於烏江邊自刎結束,後世人能生先世人?
不符國史之表述即偽述,那麼不符國史之譜即為.........?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對鍾離眛之死有明確的記載:高祖五年九月,“王得故項羽將鍾離眛斬之。斬殺鍾離眛的劊子手雖是漢高祖劉邦,但動手殺人的正是楚霸王項羽!鍾離昧生年失考,死於西元前201年。韓信和鍾離昧是好朋友,鍾離昧履次向項羽推薦韓信擔任大將,但項羽均否決鍾離昧的看法。後來項羽中了劉邦手下陳平的離間計,懷疑鍾離昧的忠誠,鍾離昧因此失去項羽的信任。垓下之戰時,鍾離昧逃離楚軍的陣營。

項羽死後,鍾離昧投靠韓信。劉邦稱帝後,封韓信為楚王,劉邦得知鍾離昧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昧的出入。高祖七年(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有人跟韓信說,「殺了鍾離昧獻給皇帝,皇帝會很高興,你就沒有問題」。鍾離昧告訴韓信說,「皇帝之所以不敢攻打您,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如果要逮補我而取悅皇帝,我今天會死,您也很快就會滅亡」。韓信不聽勸告,鍾離昧大罵韓信說「原來您不是有德信的人」,然後就自行割頸自殺。韓信帶著人頭於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韓信被降為淮陰侯,韓信的結局就不用我說了吧。
我常強調盡信譜則無譜,其意何在?得考証真偽,務求去偽存真。


在陳瑞松編纂的《鍾姓通譜》(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版)中,輯錄有宋朝“江西安撫使丞相信國公文天祥拜撰”的《贛縣桃溪鍾氏第一修族譜序》中說:“按鍾氏出自微仲之後,至鍾離接為潁川長社令,去離而姓鍾,為鍾姓受姓始祖。食邑于其鄉,子孫蕃衍稱盛。”文天祥撰寫此序的時間是“大宋咸淳六年庚午(西元1270年)中秋後三日”。鍾離接生於西元前223年,曾作潁川郡長社令,鍾接卒于漢武帝元光二年戊申(西元前133年),壽九十一歲。妣陸氏,生子一:鍾晏。

按接系譜牒所載,漢末鍾繇和唐代睿宗時的宰相鍾紹京都屬鍾接後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