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9-3-4 14:25 编辑
客家话形成的时间和地理位置。
赣南的客籍话是明末清初从闽西-梅州迁徙带来的,赣南本地话不是狭义的“客家话”范围,不在本讨论范围内。
狭义的“客家话”形成地理位置只有闽西-梅州一线。广义的则包括赣南(本地话)、东江流域(河源-惠州水源音)。
一、客家话形成的地理空间?
1、梅州客家话和闽西客家话是同时形成,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
2、梅州客家话和闽西客家话是同时形成,没有太大差别。
3、客家话形成于闽西,之后再播迁梅州。经过发展,形成客家话的两个次方言。
如果梅州客家源流主要来自闽西,那么可以排除1、2,只有3——客家话形成于闽西,之后再播迁梅州。经过发展,形成客家话的两个次方言。
二、闽西迁徙梅州的时间?
梅州客家源流主要来自闽西,这应该是历史事实。
问题是迁徙的时间方面,是南宋(1127-1279)?还是元(1276-1368)、明初(1368-1464)?
时间跨度约300年(1127-1464)。
三、梅州与汀州的客家话大致分化于何时?
梅州客家话为什么和闽西客家话差别这么大?连我这个讲粤西-桂南客家话的也只能听懂其中的梅州客家话,而听不懂闽西客家话。
梅州与汀州的客家话大致分化于何时?元(1276-1368)?明初(1368-1464,洪武至天顺)?明中(1465-1566,成化至嘉靖)?明末(1567-1644,隆庆至崇祯)?清初(1644-1722)?
或许可以笼统地看作是元至明(1276-1644)?400多年。
如果闽西客家迁徙梅州在南宋或元,两地客家话在这个时期就不可能存在较大差别,最有可能是在明清时期。
另外,我相信粤西-桂南客家来自明中-明末期(1465-1644,约200年)的闽西占多数,而不是明末清初(1567-1722,明隆庆至清乾隆,约200年)的梅州。
明初-中期的梅州或许刚刚接纳了大批闽西移民,此时应该还不可能大量向外迁徙。
四、闽西客家的向外播迁
明中明末(1465-1644),闽西客家继迁徙梅州(1127-1464,南宋至明初)之后,大量向桂南-粤西、粤北地区迁徙。
明末清初(1567-1722),源于闽西的梅州客家经过发展壮大,开始大量向台湾、四川、珠江三角洲、广西贺州等地、赣南(客籍人)、粤北等地移民。直至清代中期、后期,贯穿了三百年的清代,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基本上也是在清代。
与此同时,明末清初,闽西客家继迁徙桂南-粤西地区之后,和梅州客家一起,向赣南、四川甚至台湾迁徙。但同一时期(明末清初)同一迁徙方向,闽西客家移民人数不及梅州多。只有更早的时期——明中明末,远距离的移民,闽西客家移民规模超过梅州移民规模。闽西移民方向与梅州移民方向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浙南地区,几乎是闽西移民,不过那时候已经是清代时期了,这个浙江方向,梅州移民极少。明中、明末,梅州的移民方向应该在周边的河源、潮汕、惠州。
不同时期,闽西客家向不同的方向移民,历经600年(1127-1722,南宋至清代乾隆止)。之后,闽西客家已经极少向外播迁。台湾的汀州客家,几乎是清代时期的移民,人数远不如同时期的梅州和海陆丰。
闽西客家移民的主要迁徙目的地,包括最早的梅州在内,分属粤东、粤北、粤西(桂南部分地区当时属于粤西范围)及相邻的桂南东部(陆川和博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