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93|回复: 32

许多资料认为 宋代客家人已经定居广西钦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2 1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2-4-15 11:36 编辑

看过许多客家或其他民系研究方面的著作,基本引用宋代 周去非《岭外代答》里面对钦州居民的描述这一段话,认为客家人起码在宋代就定居钦州。

这是其中一篇文章,林钦娟《钦州话同音字汇》的一段话:
“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钦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之种类也,居于村落,容貌鄙野,以唇舌杂为音,殊不可晓,谓之萎语。二曰北人,占籍钦州地。三曰俚人,史称俚僚也。此种自蛮炯出居,专事妖怪,若禽兽然,语言不可晓。四曰射耕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语。五曰蛋人,以舟为室,浮海为生,语似福广,杂以广东西音。”今天的钦州白话仍有“闽语”(客家)和“福广”的成分。明清以来,广东商民不断迁入,尤其是清末粤西大规模土客械斗以后,政府指令性的客家人迁入,对钦州语言格局影响更大。”

文中提到的“射耕人”一般被认为是客家人,射耕人来自福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语”。这里的“闽语”被认为是福建客家话。类似四川客家话被称为“广东话”(冠以“土”字则是为了区分广东省城语广州话)。

又根据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2卷第4期(总第76期),广西方言研究专栏,主持人刘村汉,主持人的话:
    《北海白话语音》给我们带来一个宝贵材料,就是“射”与“畲(及佘)”同音。“射”(船母)与“畲(及佘)”(均禅母)同音是在“浊音去声归阳平”的规律支配下形成的,而这条规律是客家话的突出特点,可见钦廉片粤语深受客家话的影响这个字音也为我们解读宋人周去非所谓“射耕人”提供了钥匙周去非曾两度担任钦州教授,他在《岭外代答》中说:“钦民有五种,……四曰射耕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语。……”
“射耕”不成词,“畲耕”才是词,“指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田地”(《汉语大词典》)。“畲”还可以组成“畲田、畲刀、畲火、畲苗”等词,都跟耕种山地或旱地有关。过去客家人习惯早地耕作,因此留下“客家走山”的老话。由此推断,“射耕人”就是今天说的客家人,他们的“闽语”自然是福建的客家话了

清末粤西大规模土客械斗以后,大批客家人迁入钦州,对“土客械斗”这段历史熟悉的都清楚了,明清客家迁入钦州,不是我要讨论的范围。这里仅就宋代客家人是否已经迁徙到钦州定居,人数达到怎样的程度,什么原因迁入钦州,主要定居点,客家话情况等进行讨论。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7-22 12: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廉片粤语的声调数量很特别,是粤语中声调数量最少的,只有7个声调,除入声同广州话有3个外,其余同普通话和一般的客家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上声、去声不分阴阳)。
广州话9个声调(上声、去声皆有阴阳之分),广西博白县的粤语(地老话)有10个声调(入声比一般粤语多1个,达4个之多)。
这是不是如上文所提到的“钦廉片粤语深受客家话的影响”的其中一种表现呢?反过来是否说明客家话在钦州分布范围广、历史长、对其他语言(方言)有一定的影响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2: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文典《广西客家》
第二章 客家迁桂的历史回顾

濒海的钦州,有福建上杭县人吕康年、吕延年兄弟,因宋末兵燹所扰,经广东潮州迁居钦州,是为钦州吕氏之始迁祖。(注1)约在南宋淳熙年间,有黄言率子从广东嘉应州迁居合浦,其后裔分居钦州、灵山各地。(2)由于外地移民接踵而至,五方杂处,宋代钦州居民,即有五种之多,曰土人、北人、俚人、射耕人和蜑人。而北人“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籍于钦者”。(3)这种西北流民,多是今钦州各地客家之先民。而“钦、防一带昔之为射耕人,实即客家人。以其善开荒而耕,变荒僻为良田也”。(4)

(注1)李峤编纂:《吕氏善公族谱》,乾隆十五年。
(2)黄嘉猷主编:《江夏黄姓族谱》,1993年5月
(3)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五民》。
(4)黄知元等编纂:《防城县志》(初稿)民国三十四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6: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从上杭客家大本营迁到香港新界的人,讲围头话,属粤语。今天广西钦州的宋代遗民,多少还说客家话呢,或客家话是清末受后到的客家民系影响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6: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的客家话 就是 梅州-惠州 这种客家话分化出去的,不会超过500年,最早明朝,大部分是清朝西迁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2 17: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广东人同化了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9: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总体以清朝嘉应州惠州为最多,局部(桂南博白陆川等地)明朝与清朝大体相当,甚至明朝的占多数。

贺州、柳州、贵港、来宾等广西北部、东部和中部都是广西客家重要分布区,这些地方客家人的来源与台湾、四川大体相同,都是清朝康乾时期(清初至中期)来自广东省为最多,其中来自梅州的占有较高比例。
台湾四县客家话、成都东山客家话都是来自梅州的典型代表。台湾方面,不是来自梅州的也不少,其中海陆腔客家话人数众多,来自福建永定和南靖的也不少(但是语言被四县、海陆、闽南同化的比较多)。

贺州、柳州、贵港、来宾的客家话明显与南部博白、陆川和钦州等地不同,这样的泾渭分明应该与他们的来源不同有关,这个来源包括时间和地点。只有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才可能造成这样明显的差异。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7-23 10:3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0: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州作为广西的局部客家分布地区,不应该简单地套用全广西的情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客家人已经定居钦州,不是说钦州客家以宋代的占多数,只是说历史上的存在(今天或许只是零星分布)。
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第一篇 四川的客家人源流,“在明代,四川境内的客家人极少,多是因流寓为官、经商、落难等原因而定居下来,并繁衍20代左右,其人口约占现今四川境内客家总人口的5%左右。”
明代的客家人占四川客家人口的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644年前的客家话或闽南话,有机会在马来西亚找到。有学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习俗带有明代风俗。韩剧中韩服充满明制,还有20世纪初的越南官服也有明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22: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客家人尚未形成,是怎样迁徙到广西的呢?我们也要多加辩证,因为历史上称呼迁徙的人为“客”。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往南迁徙的人都是客家人。即使书上写明有“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23: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在闽西已经形成早期客家话,客家话不可能晚至明代形成。
宋、元、明不同时期的闽西客家人播迁至梅州,只是把闽西客家话带到梅州,而不是客家人到了梅州之后的朝代才形成客家话。

宋代 周去非《岭外代答》这本书上写着“射耕人”、“子孙尽闽语”,而不是什么“客”人。因此要讨论的是“射耕人”、“闽语”是否客家人和客家话。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7-23 23:35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23: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州的客家话他称和自称都是“涯【ngāi】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4 08: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射耕人

射是 浊声母去声,客家话目前没有这个读作阳平规律.

畲耕 除了阴平,畲 字声母 在书母,距离 射 的船母 比较远.

应该是沿海闽南人,宋代外迁至潮州-雷州-海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射耕人”中的“射”是从粤语的角度来讲的,
根据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2卷第4期(总第76期),广西方言研究专栏,主持人刘村汉,主持人的话:
    《北海白话语音》给我们带来一个宝贵材料,就是“射”与“畲(及佘)”同音。

我不知道钦州白话“畲”字读什么音,但是防城港粤语的“射”、“蛇”是同音字,声韵调皆相同。
防城港客家话“射”读sà,“蛇”读s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08: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