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2 10: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现美浓水库,个人认为不宜,在多处震中处,高度危险,坝底199米,升高水位至346米,坝高147米,地形地貌OK,美中不足,震中密集,不宜建坝,特别是高坝.
=======================
美濃水庫緩建
對南部地區水資源運用之影響
政策委員 李建中
壹、事件緣起
美濃水庫的興建與否,自從民國八十一年底行政院核准美濃水庫之興建案後,就成了中央主管機關與地方政府、地方民眾爭議的焦點。然而經過將近九年的爭議,近來新政府斷然做成在四年內不興建美濃水庫的決定,雖然可以暫時平息地方政府及民眾的反對聲浪,但是,對於高高屏地區長期的供水問題,卻無法有效解決。
水資源為一種動態的有限資源,由於經濟持續成長與需求的結構改變,使得水量需求日益增加,為避免供需失調的情形發生,必須提高水資源的配置能力,也就是說,將動態水資源保留下來,做為“調豐濟枯“的工具。而在台灣地區優良壩址難尋,以及環境保護及生態意識日炙,因此,開源更加不易。為此,對於美濃水庫緩建之決議,希望以南部水資源運用的角度來剖析其影響,並提出相關建言。
貳、南部水資源特性及供需問題
南部地區近年來由於多項重大經濟、交通建設均陸續投入,使得南部地區的經濟繁榮、人口成長快速,而且許多擬議中的工業區皆計畫設置於此,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南部地區之水資源需求將會有相當成長。為此,必須了解南部地區水資源的特性,發掘出可供給的水量,以及未來計畫發展所需的用水量,做為水利基礎建設的依據,協助社會國家的發展。
一、水資源特性
南部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顯著的乾、濕季的特性,每年十一月至翌年四月為乾爽少雨的乾季,為枯水期;而每年五月至十月為溼熱的多雨的雨季為豐水期,其年平均降雨量約有2,500公釐以上。
南部地區大小河川共有三十九條,年平均逕流量約為年平均降雨量的70%。在豐水期逕流量約佔年平均逕流量的91%,是枯水期逕流量的十倍,可見豐水期及枯水期之水量分布極不平均,所以在豐水期時可以暫時無缺水之虞,而枯水期時將有極大的機會發生缺水危機。此外,根據統計資料,在南部地區枯旱年連續出現機率大,因此,對於南部地區水資源的調配倍加困難。就整體南部水資源而言,逕流量如此大的高屏溪流域,其開發之程度僅有11.8%,約是曾文溪流域的四分之一而已。其所未使用之水資源若是能以水庫蓄積備用,調豐濟枯,將對水資源配置能力向上提昇。
根據南部地區85年水資源結構分析所示,蒸發損失約佔總降雨量的25.8%,河道逕流量約佔總降雨量的64.7%,而地下水滲入量約佔總降雨量的9.5%。其中河川逕流量的約有161.7億噸,但是,經由水庫調配的僅有11.47億噸;而河川引水量亦只有13.85億噸。也就是說,河道逕流的水量只使用了15.6%,有85%的河川水量皆逕流入海,未善加利用。
南部地區總用水量為49.65億噸,地下水抽用量為24.6億噸,大約是總用水量的49.55%,可見在南部地區因為地下水資源的充沛,大多數的水資源供給皆是來自地下水,而河川的供水量只佔一半,其中河川引水與水庫供給約佔27.35%及23.1%。因此,若是遇到枯水期,其河川的水量不足時,水庫又無法調配,此時地下水的使用率就會再提升,而發生了超抽地下水的情形,其影響包括了地層下陷、污染物入侵、河川下降發生土地鹽害等,導致地下水質惡化。
二、供需問題
南部地區因其腹地廣大,向來為台灣地區農業及工業發展的重鎮,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高科技產業、基礎產業及公共建設的大力推展,農業用水將漸漸減少,而工業用水及生活用水則快速成長。若是考慮現階段產業政策來預測未來人口及產業成長,水資源局估計到民國95年時需水量為每日379萬噸,民國100年時為427萬噸,民國110年時為514萬噸。
根據民國85年自來水系統實際配水量的資料,包括民生用水、工業用水及其他用水,其用水量嘉義地區約每日25萬噸台南地區每日55.9萬噸,高雄地區每日149.9萬噸,屏東地區11.3萬噸,總計南部地區每日實際用水量為242.1萬噸。而在水庫供水方面,嘉義地區的仁義潭、蘭潭、曾文水庫除了供給嘉義地區外,尚可增供每日3萬噸的水量;南化水庫一期完成後,在提供台南及高雄地區之供水之餘,每日尚可增供7.5萬噸;牡丹水庫計畫供水每日8萬噸,在供給屏東地區使用之餘,尚可增供5.7萬噸;而鳳山水庫有漏水之情形及水質不佳,已無多餘水量增供,總計南部地區在民國85年之供水能力為每日285萬噸。
而今,具有日供水量110萬噸的美濃水庫無法順利興建,為解決南部地區近程供水問題,新政府推動了幾項在本黨執政時就已經規劃的水利建設計畫,包括南化水庫二期工程、高屏溪攔河堰及阿公店水庫更新工程等,其中預計民國88完工的南化水庫二期工程與高屏溪攔河堰工程可增加供水量94萬噸/日;預計民國94年阿公店水庫更新工程完成可提供10萬噸/日之供水量。因此,若是以民國85年南部地區自來水系統之可供水能力約為每日258萬噸而言,到了民國95年時之可供水量將提升為每日362萬噸,若是再加上南化水庫與高屏溪攔河堰聯合運用的工程完工將可再增加每日30萬噸的供水量,將可以滿足民國95年所預計的需水量每日379萬噸。若是未來南部之工業區不繼續開發,以目前水利建設所能提供的水量而言,將能滿足用水需求至民國110年。
根據“水資源政策白皮書“之資料指出,高雄地區在88年時的供水量已經不足約28-32萬噸/日,暫時以北水南運的方式由南化水庫供支援供應36萬噸/日的水量。而南化水庫與高屏溪攔河堰聯合運用所提供的水量,主要是補足枯水期大高雄地區的用水需求。而隨著台南地區的發展,北水南運的水量將會減少,因此,受到用水排擠的影響,雖然上述之水利建設完成後可滿足南部地區民國95年的需求水量,但是高雄地區在枯水時期仍將有供水不足的可能。
因此,面對永續經營的時代,如何將有限的水資源,經過水利建設的規劃,產生最大的使用利益,並且對於社會及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才是水資源綜合開發的規劃精神。
三、水質及生態問題
就水文條件來說,南部地區河川的之豐枯水期分明,暴雨時水流湍急、沖蝕量大;枯水期卻可能乾涸無水,降低河川對污染的稀釋能力。主要污染來源為畜牧廢水、工業廢水及家庭廢水等,其所攜帶的大量污染物質流入河川,常常超過河川之涵容能力,致使各河川水質都受到不同程度之污染,根據資料高屏溪中度污染的程度位居南部地區主要河川之首位。而南部地區之水質源供應除地下水外,以河川取水為主,但是取水口大都位於小型支流,由於水量不足以稀釋污染物質,故污染較嚴重。且其取水口之位置大都位於高屏溪流域之下游,其取水之品質不甚理想,即使可以處理,也將造成成本上的增加。
在南部地區水資源使用量位居首位的地下水,其抽取量已經大於天然地下水的補注量,造成污染物入侵或地層下陷,甚而河口段已經有感潮現象,沿海地區甚至有土地鹽化現象。如此一來,除公共用水受影響外,其農業用水亦可能因此受到污染。
高雄地區現有水庫資源部分,包括澄清湖、鳳山水庫及阿公店水庫三座,其中澄清湖及鳳山水庫的水源皆取自高屏溪,阿公店水庫則自岡山溪取水。民生用水以澄清湖及阿公店水庫為主,而其中阿公店水庫受產業活動之影響形成優養水域,水質優氧化及水生植物叢生;而鳳山水庫因水質已無改善之效益,故供給為工業用水。
因此,大高雄地區之水質改善,並不是能以治標方式解決,而是必須包括產業政策的調整、水資源保育宣導及防洪排水等多方面的進行,若還是以這種治標的方式處理,水質問題仍是一個大問題。
參、南部地區水資源的規劃與美濃水庫
一、水資源規劃過程
早在民國55年即奉經濟部的指示,為了未來台灣南部高屏地區農工商業發展及經濟建設,成立高屏溪流域規劃工作處專責進行研究規劃工作。由於高屏地區的水文情形特殊,為解決將來需要的水源,於是在民國59年提出的”高屏溪流域開發規劃報告”中,提出了四個多目標水庫計畫及兩個單目標水庫計畫,多目標水庫包括美濃計畫、土龍計畫、大津計畫及三門計畫等,其中美濃計畫具有灌溉、給水、發電等三項之功能,其餘具有灌溉及發電等二項功能;單目標計畫包括鳳山計畫、拷潭計畫等,皆只具有給水功能。而美濃水庫計畫當時即規劃為離槽水庫,蓄水標高為220公尺之開發規模最為有利,計畫之目的主要為供應高雄地區之水源。但是就當時而言,由於其益本比小於1,是屬於無短期開發價值的計畫,不過,在報告內亦指出,『惟此後之較遠期,西區(高雄)需水量大增且需水迫切時,在無適宜水源可供開發下,將為唯一之重要水源』。由此可見當時對於美濃水庫的視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水利建設!
因此,當時高雄地區水源開發以之地下水為主,並且進行澄清湖的擴建工程,以提供自來水供應;而鳳山水庫及拷潭水庫皆有待進一步探查。而同期的土龍、大津及三門等計畫,其益本比亦小於1,且為在槽水庫,壽命較短,供水範圍為屏東地區,而屏東地區的地下水開發益本比皆大於1,因此屏東地區以地下水開發為主。直到民國62年才再委託中興工程顧問社規劃系統性的開發順序藍本。
民國65年,委由中興社辦理的高屏溪流域壩址細部調查及可行性研究發現,瑪家的壩址優於美濃,但因瑪家水庫開發經費過高,故水資會決議採第一優先的美濃水庫為水資源開發計畫。民國76年復委託中興社進行規劃,79年將計畫提於環保署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依審查結論再進行為期二年的再評估,直到民國81年通過環評,同年11月通過行政院的核定,即組成”美濃水庫建設委員會” ,開始推動水庫建設。接著因為地方的質疑與抗爭,預算一度遭到刪除,直到民國88年立法院通過先期作業經費,又再度引發爭議。
二、興建美濃水庫的理由
美濃水庫壩址位於美濃鎮廣林里附近,為一離槽水庫,採用土石壩設計,蓄水高度為147公尺,主要水源是來自高屏溪上游之美濃溪及荖濃溪,其完成後單獨運轉日供水量可達110萬噸。
政府規劃美濃水庫興建的主要理由有下列幾點︰
﹙一﹚高屏地區現有水資源供給將不敷中長程所需
就現有高高屏地區的水資源而言,包括已經完工或是已經核定的水利建設(美濃水庫除外),對於近、中程的用水需求將可以滿足。而若是依據民國88年水資局所提出的『台灣地區南部區域水資源綜合發展計畫』中,所提出的水資源需求情境(4)及(5)而言,依估計在民國95年之後高高屏地區即將面臨供水不足的情形。而南部地區地下水的抽用量已經超過天然補注量,無法繼續大量抽取地下水,再加上特殊豐枯的水文現象,又無可供調配的設施,政府主管機關在為確保南部地區的持續成長情形下,認為有興建美濃水庫的必要。
﹙二﹚美濃水庫為南部區域發展的配套措施
美濃水庫除了提供高屏地區區域的水資源外,牽涉到的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競合問題。如嘉義地區的瑞峰水庫,必須肩負雲林離島工業區、東石海埔新生地開發計畫等之用水需求,以及未來嘉義、雲林、南投地區的公共用水,且預估將於民國100年方可正式供水,之前仍須調撥曾文-烏山之灌溉用水支應;台南地區南化水庫及南化水庫與高屏溪攔河堰聯合運用必須提供台南科學園區、濱南工業區及台南地區的公共用水,若是水源不足時,對於以聯合運用支援高雄地區之水量將有所影響,此外,仍有八輕工業區尚未定案。由此可見,若是美濃水庫無法興建,水源供應不足時,將對於高雄及屏東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排擠作用。可見興建美濃水庫,實為南部整體產業政策之部份配套。
三、反對興建美濃水庫的理由
民國81年行政院核定美濃水庫的興建案以來,地方政府及地方民眾及產生強烈反對,反對的理由如下列所示︰
﹙一﹚水庫安全問題︰
美濃愛鄉協會指出,根據學者調查,竹頭山斷層剛好通過水庫大壩底下,而壩址附近亦有七條斷層,對於大壩的安全性有所影響。此外,對於距離大壩最近的九芎林村莊僅有1500公尺,又無天然疏洪道,萬一發生崩塌,將造成美濃鎮數十萬人的生命財產損失。
事實上,針對斷層的部份,經過實際的調查,可量測落差或斷距之斷層共有7條,其中竹頭山斷層截切大壩所在的廣林向斜軸部,形成約100公尺的斷層錯距。但是,斷層對於水庫的安全與否,在於斷層的活動性,對此,水利單位仍在繼續研究調查,並且針對921地震後對於斷層的影響一併進行相關研究。
﹙二﹚環境生態保護問題︰
水庫興建地點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黃蝶翠谷及熱帶樹木區,水庫蓄水後將會完全淹沒,對於生態有所影響。又當水庫興建後,將利用越域引荖濃溪水至水庫,將減少荖濃溪之水量,進而減少屏東平原地下水的補注來源,降低地下水位。以及,水庫興建完成後,造成河川沙源減少,導致外海沙洲消失,將無法抵抗暴潮衝擊海岸。
就生態保育而言,美濃水庫的規劃首次將生態環境的課題納入。美濃的黃蝶谷是生態的一大奇蹟,為保存黃蝶谷的奇蹟,民國76年開始進行研究黃蝶生長習性及營造生存環境,並進行移育研究計劃。於是,在同一高度之林班地種植黃蝶賴以生存的鐵刀木,種植成功後再移育黃蝶,其所獲得的結果是不論鐵刀木在何處,黃蝶可以自行遷入,所以其移育的計畫是可行的,而至於其他的環境生態保育計畫,如淹沒區古蹟的考察、雙溪熱帶樹木園的復育計畫等皆有詳細的考慮。
﹙三﹚社會文化問題︰
美濃是台灣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所在,水庫興建後,因觀光的興起造成商業活動將會增加,而小鎮所需面對的社會治安等問題將接踵而來;此外,而水庫發生潰堤時,客家文化隨時將有毀滅的危險。
肆、替代方案分析
新政府對於暫緩興建美濃水庫,所提出之替代方案一共有三項,此三項皆為原來本黨執政時代為興建建美濃水庫而規劃的配套措施,茲分述如下:
一、荖濃溪越域引水入曾文水庫—
﹙一﹚越域引水主要是針對曾文水庫長期未滿庫所提出之建議方案,引水量預計為64萬噸/日。原計劃其越域引水之水源有二:一是旗山溪,一是荖濃溪。其中旗山溪案因涉及”楠梓仙溪魚類生態保護區”之限制,故可行性較低;而荖濃溪案則尚未完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
﹙二﹚引水隧道之長度達14公里,其中有10公里之隧道上方覆蓋層超過1000公尺以上。工程困難度比起北宜有增無減,其工期與成本較難掌握。
﹙三﹚荖濃溪為布農族原住民之發源地,亦具有受原住民抗爭之潛在因素。
﹙四﹚曾文水庫淹沒區內有遺址,且地震係數低,因此提升庫容將造成遺址之淹沒及地震風險增加。
二、南化水庫加高
利用旗山溪甲仙段之越域引水,將旗山溪豐水期之多餘水量引入南化水庫,為增加庫容,故有加高大壩之提議。問題如下:
﹙一﹚南化大壩設計乃是以適用於現有壩高規模,再加高時,其現有地質條件、基礎承載力、施工技術及水庫壽命是否縮短等,仍需要再行評估。
﹙二﹚施工期間對於供水量必有所限制,因此,其每日供水量不足時,將對台南地區及部分高雄地區產生影響。
﹙三﹚就基隆新山水庫之加高工程而言,因有漏水之虞,至今尚不敢蓄水達到加高之部分,因此,使用上亦不樂觀。
就社會、政治之角度而言,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三、吉洋人工湖
利用台糖吉洋農場約1000公頃之土地,開挖成水塘,並引荖濃溪之水形成人工湖。
﹙一﹚施工所需出土量頗大,搬運棄置所衍生之環境,如噪音、空氣污染、交通等問題不可小看。也就是說必須要有完整的配套計劃,如砂石運棄計劃等,方可執行。
﹙二﹚水源區週邊十餘公里之管制區如何加強管理,以免受到污染,亦是尚待考慮之問題。
﹙三﹚環境影響評估尚未完成。
﹙四﹚湖面廣闊、蒸發及滲漏可觀,其實際供水效益是否可行,尚待評估。
四、其他替代方案
除了剛完成的高屏溪欄河堰取水工程及現行已核定的阿公店水庫更新工程之外,尚有一些可做為短期不建美濃水庫之相關填補計劃。
(一)新增水源方面
1.海水淡化廠興辦計畫
台灣西部沿海可行海水淡化廠佈設規劃及環評調查計畫。目前經濟部水資局已完成前兩年計畫工作,包括:
﹙1﹚研析台灣地區推動海水淡化廠興建必要性
﹙2﹚海水淡化技術在民生及工業用水之推廣研究
﹙3﹚海淡廠興建及營運方式之初步研擬、技術轉移、經濟效益分析、相關法令蒐集及國外海淡廠之考察評估等。
未來研究重點則在於海淡廠營運管理策略與執行方案之研擬,期能提升其開發效益,而造水水質亦能滿足各種不同標的用水之需求。
根據研究海水淡化的每噸處理有下列特性
﹙1﹚成本約為30元以上,較一般淡水處理成本高出10多倍。
﹙2﹚每日可以產生13萬噸的淡水。
﹙3﹚排出四倍濃縮的海水可能造成污染。
﹙4﹚營運及維護成 本過高。
其中海水淡化成本高但效益大者,可試辦於高科技產業園區。
2.地下水補助回用方法
由於台灣地區之地下水使用,已超過天然供給量,而造成地盤下陷、地下水污染或鹽化的傾向。因此,若能適當的回注將有效降低上述的影響及增加使用性。
3.積體水路法
將進入地底的地下水,利用集水器將水涵養於泥砂隙縫中,需要時再將數百個或數千個分散式的集水系統,經特殊井道來取用 (取材自許靖華院士之積體水路) 。但至目前為止尚無成功的案例。
4.生活廢水再生法
生活廢水可以經二級處理後,再經RO逆滲透後,送回水庫備用,其技術已經在美國成功開發,而成本約為每噸十五元。
5.興建百里埤塘
利用高屏溪及楠梓仙溪兩岸的高灘地,建立連鎖性埤塘,配合興建攔河堰及8座系列潛壩,將沿岸土地湖泊化,以存蓄大量高屏溪河水,除提供用水外,亦具有涵養地下水的功能。但是,就是否替可以代美濃水庫而言,若是埤塘尺寸為長寬各為200公尺、深度5公尺,必須興建約1,600個埤塘方可等於美濃水庫之蓄水量。此外,地質的蓄水能力、水質的維護及洪水期淤積清理等,皆是必須深切考慮之問題。
(二)管理控制措施
1.節約用水之推動
﹙1﹚每人每公升用水量由290公升降至250公升,預計每日將可以減少80萬噸之用水量。
﹙2﹚降低自來水之漏水率,減少水資源之損失。
2灌溉管理之加強與農業水權轉移
﹙1﹚渠道減漏,以移轉部分水量支援高科技產業用水。
﹙2﹚農業政策的改變,比如說糧食作物改變為高經濟作物,以減少用水量的需求,並且將多餘水資源轉移給工業使用。
﹙3﹚配合農地的釋出政策及加入WTO,可以變更農業目的之用水量,並轉移為工業用水,以濟工業之需求。
﹙4﹚檢討用水優先順序、移用補償、歷史水權、水權分配、環境生態和糧食安全等。
3.家庭污水及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
家庭污水之回收再利用約可提供30噸/日的工業用水。而工業用水之回收率增加將可減少供應工業用水之壓力。
伍、評論與建議
為因應陳總統宣佈在其任內不興建美濃水庫的決議,對於南部地區水資源的運用所產生的影響,提出評論與建議,以期在永續發展、經濟成長與社會文化之間取得平衡點。
一、評論
﹙一﹚水資源是以中長期為規劃方向,短期只能以填補方案來勉強彌補。
﹙二﹚選定美濃水庫為蓄水設施,主要是為改善高雄地區之水質及支持產業的發展,以及比較各評估案中成本最為低廉。而新政府提出的替代方案,只不過是配合美濃水庫十年興建時間配套措施,有助於確保施工期間用水的穩定度。
﹙三﹚根據新政府的所指出的替代方案,以及近期完成的南化水庫二期工程與高屏溪欄河堰取水區,是可以配合經濟產業政策的成長直到民國95年,但是接著還是必須面對缺水的危機。美濃水庫目前不建,只不過是拖延決策點的時間而已,但終究會遇到問題。
﹙四﹚因為美濃水庫之興建迄未有所突破,因此各項所謂之替代方案也就在進行之中。至於新政府所公開宣稱之自來水改善計劃,也是本來就該積極辦理的工作。所以,新政府所宣佈者其實並無新意,僅是把原來不得不向後延宕的決策,宣佈向後遲延而已。
﹙五﹚本黨主政時對於高雄地區水質及供水改善原有整套想法,以保證在民國一百一十年可以供水無缺,水質無虞。目前,新政府做此宣佈,而仍認為將可以充分供水且水質改善,一時固然可以使美濃地區反對人士得到滿足,但長程而言,是否能得到民眾的信任,則頗值得懷疑。
﹙六﹚美濃水庫案就像是民國六十幾年的翡翠水庫興建案一樣,是屬於當時不做,就不會有今日台北市一樣繁榮的結果。
﹙七﹚美濃水庫若因民眾抗爭做罷,則今後台灣其他地區的水庫興建計畫,勢必遭逢同樣難以推動的命運,其影響更加嚴重。
﹙八﹚陳總統的一百五十億改善水質經費,是短程的水質改善計劃,必須配合中長期水資源設計規劃才有成效,故短程的水質改善其每噸淨水成本將增加許多。
二、建議
﹙一﹚美濃水庫的緩建,勢必對於南部地區水資源的運用產生影響,因此在開源不易的情形下,在需求管理方面應以節約用水及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為目的。包括家庭污水回收再利用、提高工業廢水回收率、採用省水設備、推動循環用水、訂定合理用水量標準等。
﹙二﹚除了前述之替補方案外,還必須根據中長期的南部水資源問題,妥慎規劃核定如瑞峰水庫、瑪家水庫計劃、士文水庫計劃、崇德水庫計劃等工程,以確保經濟產業之發展。
﹙三﹚除上述的大型水庫興建計畫,還可以考慮利用既有水庫的庫容,興建攔河設施與取水設施,如南化水庫及曾文水庫供水區聯絡管線計劃;或是興建小型水庫;或是利用地下水聯合運用等。
﹙四﹚枯旱年調配農業用水以供產業用水使用為一必然之趨勢,為使調配用水合理化、調配得宜,應該加以研究規劃合理調配,結合地方供水特性、水源利用等,建立類似地區性的水銀行,合理調配不同標的之用水。此外,在地下水方面,也必須進行地下水普查、使用管制及地下水補注等措施,以求永續使用。
﹙五﹚水費應由實際用量來反應,以達到公正公平之原則。
﹙六﹚對於經濟程美濃水庫興建與否,可以回歸到最基本的“經濟與環境何者重要?“的問題上也就是說,若是環境生態重於經濟成長,則水資源便是經濟發展的限制條件,否則就是經濟發展的配合條件。比如說,七輕八輕、濱南等工業區是否要興建,可以舉行公聽會,聽聽民眾的意見。若是民眾認為環境生態優於經濟發展,水資源將受到限制性,就必須重新設定產業政策。反之,充足的水資源建設是支持產業發展的基礎。
﹙七﹚高屏地區對於美濃水庫的興建案提出了質疑,包括了對於水資源需求的估計方式、用水之目的是否是提供工業使用及水壩之興建是否安全等。因此,對於這一類的懷疑,應重建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機制,來解決公共建設的紛爭,提供合理的解釋與說明,以溝通代替對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