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d136302

赣南-闽西客家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4 09: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长汀人,很高兴看到你的帖子,长汀县城话在闽西来说应该是比较特殊的,其形成的原因我个人觉得是由于长汀县城所在的汀州镇是唐至民国的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口音长期受到外部(特别是官话)的影响较大。用我们长汀人的说法是长汀城关话很软,同时也夹杂着不少官话词汇。而我发现一个现象是闽粤赣各地的客家话说法似乎在长汀都能找到,就拿‘你’的说法,长汀城关是‘ni’,汀南是‘n’(鼻音),汀西南是‘hen’;‘看’的说法,长汀城关是’niang‘,(是否写做‘映’?这种说法好像在平和,饶平等地有流行),汀南是’mong‘,(是否写做‘望’?),长汀其余地区大多数为'kuen'(是否写做‘看’?)。以上的举例并不是说,在城关,汀南,汀西南各地’‘你’、’看‘用法是固定,而实际上,上述的举例只是说明生活中惯用的讲法,比如‘看’这个字汀南惯用‘mong’,而’niang‘、'kuen'在某些场合也会用。
   还有一点要请教各位,‘快’的说法,长汀有‘kuai’、'lia'、'jia',分别对应的字应该是什么?相应的,‘慢’的说法也有‘man’、'nong'、‘nen’,这些读音又该怎么写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的说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4 10: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去长汀也不知道去没去南郊的汀州南禅寺、客家母亲园,卧龙山(城区中心的那座山)。另外看长汀城的全景最好的地点是朝斗岩,那儿亭台楼阁,庙宇比较多,风景也不错,你贴图的长汀城全景便是在那里拍下的,那张图应该是好几年前的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郊的汀州南禅寺、客家母亲园,卧龙山(城区中心的那座山),这三个恰好都没有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4: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我说ní,同长汀县城。
“看”,我说“看”[hòn]或“望”[mòng],与长汀县城的niang差别很大。
“快”,读kài、kuài,我两种都说,不知长汀县城是哪种?
“慢”,我说“màn”,另外,还有“慢”的同义词“nēm”。长汀县城怎么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4: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赣州市区、石城县城、长汀县城的新华书店找寻客家书,只有长汀有看到寥寥几本,其中包括几本介绍长汀人文、历史的。没有我想要的。
去年在大埔、永定的新华书店也没有看到客家学术研究方面的书籍。

我的许多客家书,都是在厦门、梅州、广州买到的,其余部分是邮购。
今年6月在广州买到一本谢重光的《客家形成发展史纲》。

想买齐《客家方言研究》全辑,现缺第三集和第五集。
第一集是闽西客家学研究会出版,第二集和第四集是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0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长汀县城是‘kuai’,但是现在长汀县城也有不少人说'lia'。
“慢”,长汀县城是‘man’,有个同义的,读作‘non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0 12: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hd136302 的帖子

客家早期摇篮宁都
http://www.fj.xinhuanet.com/zhkjw/2008-10/30/content_14786517.htm
...
宁都是早期的客家摇篮。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区,最早定居在宁都一带,站稳脚跟养足实力后,逐渐向闽西,然后向粤东推进。宁化客家公祠所列一百多个客家姓氏中,有好几十个是自宁都迁入的,如赖氏、廖氏、邱氏等。现在全县客家姓氏 130多个,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孙中山先生前35代先祖孙讠利于唐朝末年被封为东平候,定居宁都。
...
历史沿革

    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宁都已有人类居住。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后楚灭越,全境属楚。 B i ~ V&Z [4H

    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九江郡。+G ` ? ~ F N }5a

    西汉属豫章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雩都县。宁都为雩都县地,属庐陵郡。0_ A p _ " \ s#_ t

    三国属吴。孙权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于雩都,析雩都县东北陂阳乡白鹿营(今黄石镇营底村)置阳都县。此为宁都建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雩都)。

    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移治赣县(今赣州)。宁都隶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宁都隶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析宁都虔化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置虔化县(旧志载:县西五里有石状如虎,传由虎化为石。虎为凶物,改为虔,故名虔化,县以此得村名),并属南康国。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南康国复为南康郡。宁都、虔化均属南康郡。${$Q,S2T T,{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隶虔州。开皇十三年,陂阳县(今石城县西)并入宁都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宁都为虔化县,隶属如前。迁县治于雪竹坪(今梅江镇)。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虔化属洪州总管府虔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化属江南道虔州。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江南为东西道。虔化属江南西道虔州。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升虔州为上州,虔化为上县。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升虔州为节镇,号百胜军。虔化隶之。

    五代十国时,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析虔化之石城场置石城县。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虔化属江南路虔州。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东、西路。虔化属江南西路虔州。

    宋大观元年(1107年),升虔州为望郡,虔化为上县。

    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虔化为宁都。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行中书省,改赣州为路。宁都属赣州路。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十一月,升宁都县为州,辖石城县,属赣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赣州路为府,改宁都州为宁都县。洪武九年(1376年),宁都县属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

    清初沿明制。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

    民国二年(1913年),宁都复改为县。

    民国三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三级。江西设四道,宁都县属赣南道。

    民国十五年,废道,宁都县直属江西省政府。

    1929年,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

    1931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彭湃两县。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复并为宁都县。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在南城金溪黄狮渡战役牺牲。同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宁都县改为博生县。

    1933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隶属如前。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仍为宁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并为专署驻地。

    民国二十四年四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改划为八个行政区,宁都属第八行政区,仍为专署驻地。

    1949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都县城。29日成立宁都县人民政府。同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瑞金分区,后未成立,改为宁都分区(1951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宁都县隶之,并为专署驻地。

    1952年8月29日,撤销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宁都县属赣州专区。

    1954年6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南行政区。宁都县隶之。

    1964年5月,改赣南行政区为赣州专区,1971年2月改称赣州地区。宁都县隶之。

    1999年7月1日,改赣州地区为赣州市,宁都县隶之。
============================================================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8-11-30 12:0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3: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3年前的,历史回顾。

走过赣南、闽西、粤东,还有桂南,现在最想去的是粤西、台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1 22: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