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kejia

赣语与广府话是客家话的一个分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 12: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新界客 at 2004-8-1 23:03
从你这篇话,就知傻猫你老是胡说八道.不懂的东西老是装懂.你是新界人还是我是新界人?上水围廖姓祖上是客家谁不知道?他们曾回闽西寻根,电视上也曾播放.不要周围认亲认戚.只怕人家当你臭四!

上水围廖姓是元代避海盗之乱而从福建迁来的,海盗会攻到客家山区吗?廖姓迁到新界时,身份是闽南人,不是客家人。客家血缘当然有,廖氏选择在春秋祭祖这一独特的风俗,就是客家独有的。回闽西寻根,也说明是客家后裔。但他们早已先后融进闽南、粤语围头话族群。
广府民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广府文化,厚积薄发,非一日之功,无神话之扰。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8-2 at 12:4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 14: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北大中文论坛:

香港语言政策对客语族群的影响
客家语既然重要的本地语言,客家语族的失落值得特别讨论。客家语族原来在新界原是占有半壁江山的重要语言,何以在三、四十多年之间,客语就几乎消逝无踪。客语目前在香港的情况,已经在各种公共场合难以听到,退居于家庭语言。而就家庭语言而言,也主要集中在老一代(这里可以理解为祖父母辈)之间的语言,由于广东话推广普遍,日常生活都是以广东话进行,老一代由于多数能懂广东话,故以广东话与年轻一代(这里可以理解为父母辈及年轻父母)沟通,虽然还有不少年轻一代懂得客家话,但其日常生活中极少有机会用到。至于更年轻的一代(这里可以理解为学生辈,由小学生到大学生)会说客家话者极少,即使是在新界长大的客家小孩,生活语言都改为广东话,同时学习客家话的意愿很低,客家话应该是在这一代就会消失。
亳无疑问的,香港客家话的即将消失与广东话的发展的关系最深,可以说广东话的成功即是客家话即将消失的原因(刘镇发,2001: 33)。我们可以有几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客家话在香港故事之中,并未将自己与本地认同相联结,这可以说是一切失败的根本。客家人在新界几百年的时间,当然是本地语言,不幸的是另一大新界语群叫自己的语言为「本地」,因此客家话在本土认同中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虽然新界客家人一样取得新界原居民的名号与特权,但是新界原居民并不区分客家人与否。因此在香港主流社会并未认知客家话为本地语言的事实,因而在后来香港主流社会发展本地认同时,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发展机会,反而被排挤掉。
其次,香港新界客家人的客家认同意识不强烈,同时客家话在香港不具有相当的社会经济地位,是造成客家语言流失的最大原因。我们可以用香港的其它语言来比较,首先是另一个重要的中国南方语言上海话,虽然上海与香港的关系密切,但是大批的上海人到香港定居是1940年代以后的事,尤其是中国大陆解放后最多。由于上海话被认为是经济优势语言,上海话的流失并不被视为严重的问题,后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优势地位再度被认可,香港反而出现了教上海话的补习班,有一定的需求。这是语言发展的经济优势,香港的客家话显然缺乏这种优势,无法在经济关系中得利。
另一个可以比较的南方语言是福建话,在香港以前也被称做闽南语,但是现在以福建话称之较为普遍,相信这是因为与福建人对应相称有关。香港的福建话在公开场合也是一样,空间为广东话所排挤,一般香港主流社会并不特别关注福建话的问题,其发展条件未必比客家话更好。然而根据笔者在香港福建人社区调查访问的心得,福建人的子女普遍仍会讲福建话,福建话在福建人的圈子中仍不致消失,式微可能是免不了,但是问题不会像客家话那么严重。可能是因为福建人在香港仍然保留福建人的认同,他们虽然住在香港,并不认为自己是广东人,因此语言也得到保存。反过来说,香港的客家语族是有广东人认同,他们的籍贯是广东,他们也有广东人认同。也许从广东人认同的角度,由客语转成广东话只是转换优势语言而已,没有损失,也不会伤逝。即然没有客家认同,自然无须坚持保留客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 1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果当时香港政府采用客家话为统一语言,今天的结果肯定是相反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3 0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8-2 12:45
上水围廖姓是元代避海盗之乱而从福建迁来的,海盗会攻到客家山区吗?廖姓迁到新界时,身份是闽南人,不是客家人。客家血缘当然有,廖氏选择在春秋祭祖这一独特的风俗,就是客家独有的。回闽西寻根,也说明是客家后 ...

傻猫是否未食药?自言自语.上水围廖氏父老带同族中子弟到闽西拜祭廖实藩公.实藩公为客家廖氏之祖.你怎说人家是学佬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3 0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新界本土方言的流失,岂止客家,围头话的流失更严重.
香港式广州话称香港话可能更合适.操这种话的人不会认同其他类似方言,当然包括傻猫那种无人明白的土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3 17: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一点

Posted by 新界客 at 2004-8-3 01:06
香港新界本土方言的流失,岂止客家,围头话的流失更严重.
香港式广州话称香港话可能更合适.操这种话的人不会认同其他类似方言,当然包括傻猫那种无人明白的土话.


看了这么多年香港的电视台,听到客家话的次数要比围头话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4 17: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观点是胡来的,不值一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0 19: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要把赣客粤划在一起。要从很找说起。可以说赣客是以后分化的产物,到底谁属于谁很难定。赣客的学术形成都比较晚,学术上的粤语形成教找。而且通过这么些年的推广。影响比较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0 21: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ouny at 2004-2-1 23:47
给没听过赣语的人,听一下临川赣语


Flash: http://www.lcyz.net/lcwh/dgdd/images/dmw/dmw.swf
江西道情戏-打麻话

[ Last edited by ouny on 2004-2-1 at 23: ...

里面把撒谎说成是白哇(白话).
这让我对白话称谓的由来多了一种解释.广府民系自古以经商为主,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人们来说,是个奸商的代表,故把他们说的话称着为白话(谎话),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只是流传自今已经无人知晓它的来历.;)

[ Last edited by jf01 on 2005-2-20 at 21:1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0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新界客 at 2003-11-19 23:11
鄧姓、文姓主要集中在新界,他們祖先本非廣府,只是後來本地化了。廖姓祖上更是客家。

該等人講的圍頭話,學術上可能屬白話,但與廣州話區別是很大的。他們不會認同廣州話與圍頭話是同一种語言,所謂廣府民系恐怕 ...

.香港邓姓按当地族谱载,共有三支。


1)邓符协家族:

系出南阳,为高密侯禹公之后,原居江西、福建等地。始祖邓符协(字符),江西吉水人,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进士,官任广南东路阳春令。其在赴任途中到过屯门山,慕名去当时著名的桂角银场游览,对这里的风水很感兴趣,历任后便携带家小迁居岑田(锦田)村,购置田园,建造南北两个围屋,并把曾祖、祖父、父亲的坟墓也迁葬于新界的元朗、荃湾等处。邓符协的最大建树是创办力瀛书院(又叫书斋或书室),建造藏书楼,并在此讲学。邓符协生有2子:长子邓阳,由岑田迁居福容里,即今东莞福隆;少子邓布,宋承直郎。

邓阳生1子,名(王圭),(王圭)生2子,日元英、元禧。邓布生l子,名瑞,瑞生3子,曰元祯、元亮、元和。

邓元英之后分居东莞的温塘、竹园、南街、鲤鱼石、羊田沥等处;邓元禧居福隆;邓元祯分居屏山、白蚝、白岗、白石、塘尾;邓元亮居岑田;邓元和居东莞怀德。是为该族之五大房,建“都庆堂邓氏大宗祠”于东莞城南门。在香港者,为邓元祯、邓元亮两房。

邓元祯生1子,名从光,南宋时,自岑田迁居屏山,是为屏山房始祖。其后,子孙繁衍,遂分建坑尾、坑头、塘坊、新村、桥头围、洪屋、灰沙围及上章围等村及屏山市。

邓元亮 名铣,宋承务郎,为赣县令。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南下,邓铣起兵勤王,护卫隆祐太后等于虔州,获功勋,并在战乱中救获末室公主,后把她许配给其子惟汲。邓惟汲与宋室公主隐;居岑田庄舍,生4子:林、杞、槐、梓。绍兴间(119l—1194),邓惟汲先卒,南宋光宗追封邓惟汲为税院郡马,赐祭田六顷,以及东莞地区的山场饷渡等,4子皆封国舍。

邓林官宋佥判迪功郎,子炎龙。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 以诸生应漕举科,以赋才中试乡解元;景定二年 (1261年)以赋再中漕科解元,官至架阁。炎龙公生1子,名肖岩,官佥判从政郎。子孙派居龙跃头、凹下、北灶、龙塘等处。

邓杞待诏金门,子孙派居石井、里下、白沙塘、(同戈)船澳等处。

邓槐亦待诏金门,子孙派居大步头、竹村、黎洞等处。邓梓亦待诏金门,生1子,曰荣叟,仍居锦田。

邓荣叟生3子:长坚翁,次泽翁,三辛翁。邓辛翁,元赠显武将军,生3子:长华祖,次光祖,三寿祖。邓寿祖仕元,官提领忠武校尉,居锦田;生2子:长处安,次敬安。

邓处安生康仁、康义2子,邓康仁生洪生、洪惠2子,子孙居厦村乡、屯门、紫田村、元朗、及香山上栅等处。邓敬安生2子:长德荷,次德兰;邓德荷生洪仪、洪贽2子;邓洪仪公仍居锦田,遂为今锦田始祖;邓洪贽子孙则分居厦村、辋井、西山、及大屿山等地。

邓洪仪生4子:长子钦、次子镇、三子锐、四子(钅+绢-纟)(juan);邓镇子孙分居元朗英降围。

此支所使用是俗称为“围头话”的方言。

2)“邓元昌堂”邓氏:

开基祖先为邓阿六,原名邓怀清,号鹤溪,原是广东五华县水寨乡的石匠。因在香港修建水塘,解决了漏水的问题,得到香港公务司的信任,承包了大批石砌工程(包括下水道等),因而发了财,后来作房地产生意成为巨富,在荷李活道文武庙旁设立住宅,名叫邓元昌堂。邓阿六有四个儿子,三子名邓荣泰,娶香港著名富豪曾贯万的长女曾灶娇为妻。曾灶娇擅长理财,把邓元昌堂家的财产翻了一番。曾灶娇的儿子早死,他的孙子邓文钊(1908—1971)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曾任香港大英银行华人副经理、香港《华商报》董事长,全国解放后由香港返回内地,历任广东省商业厅副厅长、公私合营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省侨委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此支为梅州邓志斋(大乙公)之孙二二郎行公之后,客家。
  

3)邓姓自广东移居新界,清康熙九年(1670年),原居广东嘉应州吉梅乡的邓君会,自惠州归善迁移新安长莆,后徙来青衣立业。其七世的邓廷桂,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迁居锦田横台山。其后,该族后人继分迁荃湾、禾塘咀及上下葵涌等地。

此支为梅州邓志斋(大乙公)之孙三三郎恭公之后,客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3: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鹏城浪子 at 2005-2-22 01:52
1)邓符协家族:

系出南阳,为高密侯禹公之后,原居江西、福建等地。始祖邓符协(字符),江西吉水人,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进士,官任广南东路阳春令。其在赴任途中到过屯门山,慕名去当时著名的桂角银场游览,对这里的风水很感兴趣,历任后便携带家小迁居岑田(锦田)

东莞粤语(东莞话,与围头话类似)区域的“锦田”邓氏,即是邓符协家族的分支。锦田为“族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3: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jf01 at 2005-2-20 21:15
里面把撒谎说成是白哇(白话).
这让我对白话称谓的由来多了一种解释.广府民系自古以经商为主,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人们来说,是个奸商的代表,故把他们说的话称着为白话(谎话),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只是流传自今已经无人 ...

这是毫无依据的。
广府系商人(广商)的信誉是非常好的,在上海、香港开埠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在法治环境下如虎添翼。香港的四大船王,除江浙系外,广东的唯有粤西广府系--吴川籍的许爱周家族(其家乡今属湛江市坡头区)。香港富豪,比例最高的是广府系(通常比较低调),其次是江浙系(通常比较强调“上海”的大都市来源),然后才是潮汕系(通常注重强调潮文化)、客家系(通常比较关心政治,最为热心家乡建设)等。
白话,就是粤语区中心地域、商埠、港口等地的通用语。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2-22 at 13:0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4: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ouny at 2004-2-1 23:47
给没听过赣语的人,听一下临川赣语


Flash: http://www.lcyz.net/lcwh/dgdd/images/dmw/dmw.swf
江西道情戏-打麻话

容易听,好像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6: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2-22 13:05
这是毫无依据的。
广府系商人(广商)的信誉是非常好的,在上海、香港开埠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在法治环境下如虎添翼。香港的四大船王,除江浙系外,广东的唯有粤西广府系--吴川籍的许爱周家族(其家乡今属湛江市 ...

以农耕为主的客家人在以经商为主的广府人眼里是愚实,反过来广府人在客家人眼里是奸诈不懂诚信之徒.当然以上是旧时客家的大陆文明和广府的海洋文明冲撞所造成的偏见.现在,整个世界是海洋文明的天下,大陆文明早已衰败,在中国也是如此.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海洋文明是一支独秀,这说明了在人类的发展中存在的合理性.旧时的偏见已经成为过去,只是称谓流传自今,何苦为此耿耿于怀?只是白话称谓的一种由来而已,值不值得你如此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6: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以为只有客家话才把鞋子叫做孩子,没有想到临川话也是如此.重新仔细听这段录音,临川话跟客家话的接近性真让我震惊,这让我们更明白客家人的根在那里,而不是某些人用"白话"的方法可以改变的.

[ Last edited by jf01 on 2005-2-22 at 17:0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15: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