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民工

【讨论】曾姓客家人是否来自山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0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訂

玉。五十三派裕振,字玉鳴、行念二郎,娶陳氏,諡懿範。官至南宋、元奉政大
夫。尊為鎮平曾氏開基祖,開裕振公派。為長媳聶氏依風水師劉江東建議,
自寧化遷葬於程鄉高山大坪上湖面,即梅縣高思鎮嵩山上溪口,山形為臥豬
暴兜,一名黃龍出洞南向。公生子二人,長子添政,字天秩,號順辰,行十
一郎,次子天禎,一名真,別名志明,字添序,行十六郎。
天。五十四派(裕振公二世)曾天禎,名真,別名志明,字添序,行十六郎,娶
  范氏七娘,生長子啟瑞。諡淑德。天禎葬徐溪楓樹林南向,後墓毀建徐溪醫
  院。繼娶危氏十四娘,生次子啟琦,為興寧徑南湖洋村等房祖。兄天秩為元
進士,官至朝政大夫、大理寺評事,歿於兵亂,嫂聶氏攜四子及小郎添禎,
肩挑父母骨灰,自寧化石壁逃至今梅縣徐溪鄉白渡桃柳村大缽里。為蕉嶺曾
氏第四遷。依風水師劉江東建議,於所蓄水牛出走洗浴吃草處建置祖堂,並
依牛洗浴方位坐向,其地即江西行省廣東道梅州程鄉縣石窟都蓼陂鄉同福村
門向東(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同福村新方里門向東)。時間約當於
元順帝至正二十年(一三六零年)前後,尊為蓼陂房祖。
  汀州路為元世祖女兒囊加真公主封地,因剝削嚴厲,故居民大量出走南遷廣
  南。門向東祖屋坐螃蟹遊江地形,傳子孫要出門才發財。後代多撐船為業。
  嫂聶氏葬徐溪何屋對面龍形,妻范氏七娘葬徐溪掛蛇形。聶、范二墓穴為同
福曾姓視為風水寶地。
章。五十五派(裕振公三世)啟瑞,字大丰,又名鴻、創伯,行五郎,葬徐溪鄉
練凹坪南向。配賴氏,諡慈徽相宜,葬茅布畬金鵝獻卵形東向。子仕良。
海。五十六派(裕振公四世)仕良,字朝甫,名德,諡德創垂訓。原葬徐溪鄉茅
  布畬金鵝顧卵形,為三子世謙遷葬興寧縣新墟上官峰坑盤嶺仙人動膝形癸山
  兼丑。娶徐氏,生子世賢、世聖,葬炭裡。繼娶黃氏,諡賢相閨儀,與夫同
葬興寧縣,生世謙,入興寧洋里陳潑塘為婿。娶官氏。陳氏生敏、政、啟。
世聖居福建武平。
山。五十七派(裕振公五世)世賢,名清,生於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零五年)
  十月十二日巳時,自梅縣白渡遷徙新鋪同福,為蕉嶺新鋪曾氏第五遷。此世
標定裕振公派昭穆。卒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年)八月二十日戌時,
諡清隱德壽,年五十七。葬大挖里欄溪漳河。配陳氏,生於元天順帝天順元
年(一三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午時,卒於明成祖永樂十一年(一四一三年)
六月初五子時,年八十六,諡懿惠坤範,葬金沙鄉塘福嶺仙人翹足形。子得
禎、得齋、恭祖、恭源、恭常。
水。五十八派(裕振公六世)得禎,名榮,生於元順帝至正十一年(一三五一年)
  正月二十三日寅時,卒於明成祖永樂四年(一四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丑
  時,年五十六,諡榮達垂統,葬獅山坪蜘蛛結網西向。娶黃氏,諡懿惠,葬
招福鄉。子宗受、宗順、宗惠。
盛。五十九派(裕振公七世)宗受,一名淙受,又名雙,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一三八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子時,諡雙溪耆德,配邱氏,諡懿行,同葬金
  沙鄉石鼓潭瓜形。子文頊、文貴、文璟、文璘、文璇。
景。六十派(裕振公八世)文頊,名邑,一名賓文,生於明成祖永樂二年(一四
零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寅時,卒於明憲宗成化六年(一四七零年)九月二十
二(三)日亥時,葬油坑口泥角里飛鵝投水形,諡邑賓。娶莊氏,諡瑞慈,
黃氏,諡端壯,生子瀾、漢、濡。
長。六十一派(裕振公九世)瀾,諡恩榮享壽,葬獅山坪賴屋山蝴蝶過江形。娶
江氏,諡淑德慈操,葬招福鄉九嶺,生長子鎮,副室胡氏葬徐溪鄉西坡虎形,
生子銅、鈞,再副室尤氏,無出。
富。六十二派(裕振公十世)鎮,生於明英宗天順二年(一四五八年)十一月二
十一日子時,卒於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戌時。
諡隱德上壽。葬招福鄉九嶺山母墳背坐北向南。娶廖氏,生於天順二年(一
四五八年)十月十七日辰時,卒於明武宗正德八年(一五一三年)十一月三
日酉時,諡賢相,與夫共葬,與伴姑同處。繼娶徐氏,諡嗣順閨儀,葬獅山
坪坐西向東。三子,宏佑、宏作、宏福。
貴。宏。六十三派(裕振公十一世)宏福,字天福,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九年(一
        四八三年),卒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年),諡剛常處士,娶鍾
氏,卒於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年),諡淑德,同葬北坑里半山人形坐
北向南美女獻花形。子聞安、聞定、聞中、聞和。
聞定,一名豫定、慎齋,時因戰亂族譜遭焚毀,依族長柳波公藏譜重新
整譜。
由。聞。六十四派(裕振公十二世)聞忠,一名豫忠、豫中、裕忠,明嘉靖年間
人,為人勤謹耕讀,為鎮平下屋開基祖。諡清隱耋壽,娶蕭氏,同葬西
山坪聶塘面坐西向東。下屋祠堂尚在。子二,貞僖、貞偲。
天。貞。六十五派(裕振公十三世)貞偲,又名貞思,字惟祥,生於明嘉靖二十
六年(一五四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辰時。娶陳氏,諡淑德。子三,尚龍、
尚淮、尚河。 
賜。尚。六十六派(裕振公十四世)尚河,字致亮,號一河,諡勤創善士,葬西
山坪坐西向東。娶宋氏,諡勤助純節,繼娶邱氏,生衍碧,諡慈操上壽。
承。衍。六十七派(裕振公十五世)衍碧,字以碧,諱坤,生於明熹宗天啟四年
(一六二四年)八月二十九日辰時,為人勤善修行,歿於清聖祖康熙三
十七年(一六九八年)三月九日子時,壽七十五,諡勤直剛毅,葬西山
坪父墳背。娶鍾氏,生於明思宗崇禎二年(一六二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酉時,卒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七月十九日巳時,諡勤慈淑德,葬
壇碓山及視凹篤高子寮下。繼娶黃氏,葬西山坪,無出。子興運、興鼎、
興文、興捷。
先。興。麗。六十八派(裕振公十六世)興運,諱運錫,字麗運,為人勤勉堅守,\r
諡福守耋壽。生於清世祖順治十年(一六六七年)十二月四日辰時,
卒於清世宗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三月十八日子時,壽七十九,
葬楊梅坑北坑裡。娶何氏,諡勤操睦懿,生於清聖祖康熙元年(一
六六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午時,卒於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八
月十九日子時,葬石扇新墟背甲山庚向。子毓耀、毓淮、毓炳、毓
遠。開麗運公派。\r
啟。毓。麟。六十九派(裕振公十七世)毓遠,字遠麟,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四
           年(一六九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戌時。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
鎮平縣知縣魏燕超報請上憲並移咨福建省,准鄉人赴台灣墾殖。台
灣之業自毓遠公始創。卒年不詳,戌時葬,諡勷生。娶宋氏,諡青
年端靜,葬西山坪十字路邊。繼娶陳氏,諡慈勷,生於康熙四十年
(一七零一年)十二月三日戌時,卒於清高宗乾隆十九年(一七五
四年)正月十四日戊時。子傳孝、傳价。
後。傳。振。七十派(裕振公十八世)傳价,諱廷藩,字振价,號維堂,行二,
國學生。毓遠公創業於台灣北路,公守之而又創焉。乾隆四十四年
(一七七九年)大水,艾子壩決堤三百餘米,公老年倡首修本村同
福村一帶河堤,不惜貲本,惠及一方,諡守創惠睦,葬西山坪。娶
林氏,諡賢相肅操,葬同夫,生一子淑文。
長。紀。文。七十一派(裕振公十九世)紀淑,字淑文,號翰兼,行一,生於乾
隆三十五年(一七七零年),國學生,諱清詞。公守祖父內外之業,
和厚能忍,惟督子孫以為故業。歿於清宣宗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
年),諡厚守文訓,葬西山坪。娶謝氏,生於乾隆三十六年(一七
七一年),歿於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正月,諡日孝勷慧,
葬徐溪鄉長山頭坐南向北。舉五子,亮俊、亮秀、亮明、亮敏、亮
寅.
亮明諱驤,號薾雲,清仁宗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年)丙辰月辛酉日
戌時生於台灣,性剛方不阿,少雖有腳疾,然負不羈之才,嘗南游
吳苑,北登燕臺,沉潛好學,屢列前茅。雖曾中生員,但終生舉業
不順。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年四十,來台客居竹塹北埔村
(今新竹縣北埔鄉北埔村)。清文宗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夏秋,
入竹塹潛園為賓,與林占梅相交甚密,亦師亦友,同登臨遊賞、彈
琴煮茗、翰墨品評。咸豐八年(一八五八年),為林占梅著《潛園
琴餘草》作序,《潛園琴餘草》及鄭用錫著《北郭園詩鈔》,均有多
首與其唱和之詩篇。清穆宗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冬十二月十九
日逝於竹塹,計與林占梅文酒交遊二十年,林占梅作〈與曾薾雲先
生〉七律二首弔亡,並彙其遺帙為《薾雲詩抄》一書,付諸剞劂,
惜今遺稿無存,僅詠物七律六首,收錄於王松《臺陽詩話》。諡博
雅純儒,還葬西山坪。妻鄧氏,子槐貴、松貴,邑增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0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訂

英。廣。亮。七十二派(裕振公二十世,開台一世)廣寅,字亮寅,號崧岳,一
寫松嶽,諱駿,嘉慶九年(一八零三年)生,同治二年(一八六三
年),民國前五十年,年六十一歲時來台,為開台祖。公自新屋永
安港登陸抵台,初居平鎮,後於新竹廳竹北二堡新埔街枋寮定居,
新埔為鎮平人之主要移民地。傳說曾於義民廟以劈甘蔗為業,同治
三年(一八年)妻陳氏與四子坤貴及孫文郎相繼來台,嗣後三
子臺貴率子端郎、鑑郎、鎔郎(蓉郎)亦來台。亮寅生五子昭壇(壇
貴)、昭坤(坤貴)、昭臺(臺貴)、昭堂(堂貴)、昭垣(垣貴),
壇貴正譜無載,坤貴、臺貴、垣貴、堂貴皆移民台灣。公卒於台灣,
諡號英直藝士,葬於新竹縣新埔鎮枋寮義民廟後背左邊。民國五十
二年冬,遷葬新埔鎮燒炭窩口。妻陳氏於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
前即逝,諡號德靜慈端,葬於徐溪鄉龍巖畬坐北向南。開亮寅公派。    
才。昭。貴。七十三派(裕振公二十一世,開台二世)昭臺,字臺貴,號作夫,
冊名國樞,清朝台灣府庠生。生於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正月
四日子時,娶余氏,生端郎、鑑郎,續娶范氏,生鎔郎(蓉郎),
另娶鍾氏、徐氏,另有一女適范。率家定居於今新竹縣新埔鎮。傳
說為文武秀才,品性不佳,曾踰牆與鄰婦有染,事發力敵事主眾人
僅以身免,為人狀告官府,因善刀筆,得免牢獄之災,一日酒醉途
中遇女鬼索命,驚嚇返家即逝。時清德宗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
四月十日,後人於民國七十四年於新竹縣新埔鎮枋寮義民廟後建臺
貴派下祖塔。
才。昭。貴。七十三派(裕振公二十一世,開台二世)昭垣,字垣貴,於同治十
一年(一八七二年)前即逝於台灣北路,未娶。
宜。憲。郎。七十四派(裕振公二十二世,開台三世)鑑郎,生於同治二年(一
八六三年)四月十一日,為清朝貢生,屢試不第,在關西南華任塾
師。為人作保代償債務蕩盡十五甲田產,鄉傳為償父業障。妻范氏
石蘭,生於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日本慶應元年)十二月二十日,
新埔客戶范阿明與林氏碧楊長女,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日本
明治十九年)十月二十日結婚,籍於新竹廳竹北二堡新埔街三百四
十五番地。鑑郎於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日本明治三十四年)
三月十五日故世,得年三十八歲。葬於臺貴派下祖塔。遺二子,長
子鴻勳,十歲,次子鴻鈞,六歲。鴻鈞兼祧端郎。生二女,長女嗣
徽,四歲,小女務徽,初生。
范石蘭孀居售地維生,容買者賒價金。私生二子,鴻章、鴻英,清
末帝宣統元年(一九零九年;日本明治四十二年)九月九日攜二私
生子改嫁鑑郎學生竹北二堡四座屋庄陳長順次男陳本源。 
日本徵男丁任隘勇剿蕃,鑑郎妹范姑婆念鑑郎子幼,以子代鑑郎子
應徵。
宜。憲。郎。七十四派(裕振公二十二世,開台三世)端郎,兼祧垣貴,生於同
治四年(一八六五年)七月,妻楊氏,無男後,生一女。葬於臺貴
派下祖塔。立鑑郎次子鴻鈞為嗣。
正。慶。鴻。七十五派(裕振公二十三世,開台四世)鴻鈞,光緒十八年(一八
九二年;日本明治二十五年)四月二日生,因母改嫁,十歲出鄉奔
業,先於新竹、後於十一歲時卜居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年及弱冠,
與漳州金浦裔中港人氏林氏知母,於清末帝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
;日本明治四十四年)三月十二日結褵。林知母生於光緒二十一年
(一八九五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十日,為中港九十七番地
林朝基與陳氏新長女,有二弟,大弟生一子,後於台北洗衣為業,
不知所終,幼弟林金屘無男嗣,與父母同葬。傳林家遷自竹塹,家
業與泉州同安林占梅家族有關,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日本
明治二十八年)台灣民主國獨立乙末割台之役內渡漳州避難,事後
返中港,土地盡失,家道中落,林朝基一度赴基隆擔任苦力,林朝
基弟則沾染鴉片毒癮。惟鴻鈞公得力於妻家祖母謝味蓮。民國二十
九年(日本昭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建家於竹南街營盤邊字營
營盤邊五百一十四番地即今中正路祖屋。公自學從事司法書記代書
業,曾任竹南鎮第一屆調解委員會主席。民國三十四年發起重修因
民國二十四年兩次地震損壞之中港慈裕宮,日治時期曾盛裝經香港
訪蕉嶺,回台後不語此行事。舉子七人,培芳、遠芳、蘊芳、梅芳、
照芳、群芳、馨芳及一女麗香。長三子原繼林姓,鴻鈞公自改姓曾。
民國五十三年農曆四月十七日因肺氣腫謝世,享年七十三歲。卜居
竹南計六十二年。原葬竹南,遷葬於臺貴派下祖塔。林知母於民國
七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因糖尿病逝於竹南家中,葬於竹南鎮尖筆
山公墓。鴻鈞公後兼嗣端郎公及林氏。
義。繁。芳。七十六派(裕振公二十四世,開台五世)群芳,民國十七年(日本
昭和三年)農曆十月十七日(國曆十一月二十七日)生於竹南中港,
竹南公學校、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經濟專修
科畢,曾代表法學院曲棍球隊獲民國三十六年台大第一屆全校運動\r
會冠軍。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前後,與台大同學鄭文峰參與中國共
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支部
工作。畢業後考入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服務,轉任台北市工作委
員會產業支部委員,接受市工委書記郭琇琮之指揮,與台大同學林
從周協助產業支部書記高懷國發展工作,並掩護高懷國西渡。爾後
請遷花蓮縣光復鄉糖廠,與台大同學陳廷裕共同逃亡,自台東、高
雄、台南、竹南、新竹至台北,攜同鄉顏松樹藏匿台大同學陳英泰
處,再南逃竹東等地。三十九年市工委會案及學委會案鄭文峰為之
頂罪殉難,四十年與陳廷裕同向國防部保密局自首,四十三年八月
,再因省工委新竹地區委員會竹南區支部黨員翁木向憲兵司令部自
首之牽連,以擔任竹南支部書記罪嫌與陳廷裕再為台灣省保安司令
部以自首不誠、保留組織關係為由查辦被執。得曾任官廈門之台灣
省政府農林廳專員長兄培芳聯繫廈門籍國民黨情治官員曾文墨及
司法院官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蔡章獻引薦之前台灣省
保安司令部軍法處長洪福增等人之奔走協助而得脫險身免,但此後
即為國民黨政府長期監視至解除戒嚴方止。事平後進入台北市工業
會任職,與詩人吳濁流同事,後調職至大同製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徙居台北市中山區江寧里下埤仔復興北路大同公司員工宿舍,三
十七歲時迎娶三十一歲實踐家政專科學校家政科夜間部學生蔡麗
瑛,蔡氏原名瑛,日本名英子,台灣省嘉義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
府平和縣,生於民國二十三年七月二日,係嘉南農田水利會管理組
長代總幹事蔡崔源與林展之二女。舉一子建元,三女士珍、懷慧、
薰慧。曾任大同公司會計課長、財務處長、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學
系兼任副教授,擔任大同公司利潤中心分權制度之規劃與指導全盤
工作,復轉任華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台灣東光電子股份
有限公司財務協理。後升任華成公司總經理、台灣東光公司董事長
、華成公司董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汕頭市華建電子有限公
司董事長、晶采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現任華成公司名譽
董事長暨財團法人東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俊。祥。元。七十七派(裕振公二十五世,開台六世)建元,民國五十五年三月
十七日寅時生於台北市。台北市私立育航幼稚園、台北市立中山國
民小學、台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台灣省立板橋高級中學、東吳大
學法律學系比較法學組法學士、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
碩士、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著有《馬克思主義
法律概念的批判性研究》、《台灣一九九零年代憲政改革之研究──
民族主義與民主轉型的觀點》、合著有《權利自助手冊》、主編《大
學、社團、人──社團學初論》、《東亞自由化、民主化與區域和平
──中國民運民主台灣之旅》,合譯有《總統與國會──憲政設計
與選舉動力》,台大九十年優秀青年,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暨紀念陳同仁先生二零零二年台灣研究博士論文獎得主,曾任世新
大學法律學系、育達商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暨會計學系、元培
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致理技術學院財務金融學系兼任講師
、苗栗育達商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現任新竹中
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世新大學法律學系暨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台灣新竹地方法院調解委
員,美國紐約民主亞洲基金會台灣代表,台灣智庫法政部副主任,
新竹市醫師懲戒委員會委員。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十四日由汕頭華建
公司員工二人陪同訪蕉嶺,謁下屋豫忠公祠。民國九十三年十月三
十一日中午與江西省豐城縣周雅川與台中市蔡銀妹長女周靜妮於
台北市福華大飯店福華廳完婚。
周雅川,原名雅雄,字和喜,號孤帆,行長,民國十九年農曆六月
六日,生於江西省豐城縣口湖鄉口湖村秀才埠。三弟字清喜。
蔡銀妹,民國二十九年,生於苗栗縣卓蘭鎮,幼遷台中市北屯區。
周靜妮,字玉萍,民國六十年一月二十九日生於苗栗縣頭份鎮,台
北市立金華女子國民中學、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司法實務組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士、世新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研究,代書考試及格,曾任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助理
、環球法律事務所律師,現任台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國
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  
        士珍,民國五十六年十月三日生於台北市。東海大學音樂學系學士
、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音樂藝術碩士、美國華盛頓
州立大學西雅圖分校音樂學系音樂藝術博士,著有《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Hidden in Schumann’s Piano Music, Taken from Mutually-Related Ideas of E. T. A. Hoffmann and Robert Schumann從
作曲家舒曼和文學家霍夫曼的文字創作中思想的連結探討舒曼鋼
琴作品中的文學特質》,曾任仁德醫事專科學校共同科助理教授,
現任開南管理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暨國立基隆高級中學兼任教師。
        懷慧,民國五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生於台北市。台北市私立曙光幼
稚園、台北市立中山國民小學、台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台北市立
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士、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理論組西洋美術史碩士。著有《羅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抽象繪畫研究》。九十四年十月四日赴蕉嶺參
加裕振公祭典,謁下屋亮寅公故居。現任自由攝影工作。
薰慧,原名鳳明,民國六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寅時生於台北市。台
北市私立長春幼稚園、台北市立中山國民小學、台北市立中山國民
中學、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文學士、東
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西雅圖分校文化人類學
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亞洲語言及文學系兼任助教。著有《台灣五
零年代國族想像中「共匪/匪諜」的建構》,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
基金會暨紀念陳同仁先生二零零一年台灣研究碩士論文獎得主。
傑。令。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 23: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氏自江西遷移福建的新考證

三十六派國俊,名雋,字孝敘,行小三郎,唐武宗會昌五年(八四五年)進士,
       娶嚴氏,葬台嶺屋後,繼娶張氏,葬山灣高坑辰向,三娶吳氏,
葬田堆上庚向。官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太守,歸隱中
圃莊舍榜種菊坡,後名知府坵,唐哀帝天祐二年(九零五年),
累歲之交江東才子錢塘令羅隱撰〈菊坡記〉贈曾國俊。葬於源蛇
形,觀性寺後台嶺下黃家舍仙人踏足形。子萬、千、彝。
三十七派萬,字持盈,行五郎,娶何、楊二氏,奉令征伐有奇功,與二十四派勰
名熏相將,時亦以南康逸士名之,希媲美也。以軍功賜水田虔化(寧
都)縣清泰鄉四都鎬源村(今寧都縣東韶鄉好源村)千石而家焉。
性孝友喜捨,與妻叔何德翁捨浚源田九十三石魚塘山地及老鴉崗井
頭二地莊基,於北宋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年),假今江西省撫州
市樂安縣望仙鄉浚源村創浚源院。葬浚源院門樹下亥向。明世宗嘉
靖元年(一五二二年)及明神宗萬曆年虹房裔孫為之立碑記事。娶
何氏,贅樵罔何盛翁女,副室楊氏,三娶李氏,同葬。子泳、淵、
沂。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孟太后自建康(今江蘇省南京
市)移駐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金兵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崗市
黃州區)渡長江,孟太后奔至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乘舟夜行,
質明,至太和縣,兵潰,參軍何貞為虔州樂安望仙人,乃出謀獻策,
迎駕至浚源院避難,改名觀性寺,孟太后題壁曰:「余乃先皇哲宗
皇帝妃也。時因國勢衰微,屢遭金擄。為難逃避臨吉,一路何參軍
輔車至此,愛書數言以志感。」孟太后為觀性寺何氏南樓題曰:「何
氏南樓號宴安,我來登覽跟中寬,江南大地回春意,風氣如何又作
□」。題〈望月樓〉一首:「何氏東樓望月生,月生半影分明,來宵
仍復天心上,光照中華四海清」。幸觀性寺題〈滴滴金〉一首:「一
種黄花類菊花。分明枝葉有爭差,若教滴滴成金後,豈在尋常百姓
家」。
三十八派沂,字期達,行十三郎,官豐城令,累贈光祿大夫。葬望仙里荊田岰吳
宅後虎形寅山申向。娶楊氏,生子蟠,葬田堆上坤向。繼娶王氏,
籍湖坪,王宜尉女,封寧德夫人,生二子蟾、虹,從虹徙虔州寧都
鎬源上村。葬黃沙拖螺江蛇形坤向。
三十九派蟾,字可大,配戴氏,籍花坑,繼娶卜氏。官金紫光祿大夫、國子祭酒,
封魯國大夫,徙虔州寧都西門衙前西街,為西門房祖。夫妻同葬南
雄界下雄雞鼓翼已向。生五子洪祥、洪立、中立、中美、中彥。
虹,遷虔州寧都鎬源上村。
四十派中彥,字宗俊,娶吳氏,官通直郎,一度返寧都鎬源。同治《袁郡曾氏譜》
載,唐末中彥與兄中美幼子曾驂遷居福建汀州寧化縣懷德鄉郎馬墩
下石壁下柑欖村(橄欖樹村)。為蕉嶺曾氏第三遷。子美、良、俊。
葬汀州府城外南山文殊古剎後,配吳氏葬寧化縣翠華山已向。長子
美,未同父中彥遷寧化,徙江西臨江新淦縣。良衍江西石城縣石壁
下。俊衍福建寧化。寧化西北有高山隔絕贛南戰事。石壁正位於福
建寧化與江西石城交界之站嶺隘東,為閩贛要道,兼為墟場。
中美,字宗理,官朝議大夫。隨父蟾居虔州(贛州)西門,宋太祖
建隆年間(九六零年代)徙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是為古岡房祖,葬
南雄界下虎形午向。配梁氏,葬同夫山。繼娶王氏,葬南雄府東南
青障山巳向。生子四名:騅、馭、馴、驂。衍保昌、始興、廣州、
南(雄)州、新會等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3 02: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贴人气好旺,我也来凑凑热闹!!!
柳城也有不少姓曾的。主要分布在东泉镇、沙埔镇和太平镇。
我奶奶是太平镇姓曾的,家里穷,没有上过一天学,可是在村里,她会的山歌最多,可以张口就来。奶奶聪明、勤劳、贤惠,具有客家妇女所有的优良品德,她对父亲及我们兄妹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兄妹四人,三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这在村子(包括附近村子)里是少有。
因此,对姓曾的人我有一种特别的说不清的好感--我的血管里也流淌着曾姓人的血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5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派萬,字持盈,行五郎,娶何、楊二氏,奉令征伐有奇功,與二十四派勰
名熏相將,時亦以南康逸士名之,希媲美也。以軍功賜水田虔化(寧
都)縣清泰鄉四都鎬源村(今寧都縣東韶鄉好源村)千石而家焉。
性孝友喜捨,與妻叔何德捨浚源田九十三石魚塘山地及老鴉崗井頭
二地莊基,於北宋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年),假今江西省撫州市
樂安縣招攜鎮望仙村信元村小組創浚源院。傳該院由何氏單獨創建
,建寺時一曾氏小孩在做寺磚處嬉戲,以釘子於磚上刻上「曾」字,
後曾氏憑該一寺磚而瓜分該寺所有權。萬葬浚源院門樹下亥向。明
世宗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及明神宗萬曆年虹房裔孫為之立碑記
事。娶何氏,贅樵罔何盛女,副室楊氏,三娶李氏,同葬。子泳、
淵、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5 2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有關曾萬資料的更新
感謝觀性寺住持春保的提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2 21: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请问有没有介绍客家连氏的文章 吗??

请问有没有介绍客家连氏的文章 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6 00: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問錯人啦
這裡姓曾不姓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6 20: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kengoan at 2006-2-26 00:02
您問錯人啦
這裡姓曾不姓連。

仁兄:
或躲避战乱,或“打工”,或为官,或投亲…而分布于各地的客家人,都是从中原去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6 22: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說
連姓的問題我不瞭解.

根據嘉應大學房學嘉教授的研究
客家人源自外來漢人對閩贛粵山區越人的稱呼「山越」與「山客」演變而來者
是漢人與當地原住民族融合形成的共同體
所以客家人只有部分父系來自中原漢人
大部分血緣則源自本土
而更近於華南各民族。
台灣國際知名的血液遺傳學家林媽利的研究
即證實客家人與閩南人、越南人血緣相近
北方中原人則近於蒙古人、通古斯人。

不過,若從文化認同來說
我同意客家文化亦源自中原文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6 2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是否对得上

三三世丞公,官司空兼尚书令,移居庐陵吉阳乡上黎堡螺狮岭,生子珪、旧、略。抚州市临川县住四代。
又附上興寧曾氏遷徙歷來:
三十四派祖曾略。配范氏,繼娶危氏,生子一:煬。
三十五派祖曾煬。配湯氏,子一:詠。
三十六派祖曾詠。配錢氏,子一:筠。
三十七派祖曾筠。配趙氏,繼娶五氏,子三:游、洪、宏。
三十八派祖曾洪立。配黃氏,子三:福、構、鐸。
三十九派祖曾延鐸。配羅氏,繼娶嚴氏,子五:敷、昭、嵩、旺、光。
四十派祖曾仁旺。配周氏,子四:致堯、從堯、咨堯、佐堯。
四十一派祖曾致堯。配黃氏,子七:從、知、直、簡、占、豐、持。
四十二派祖曾易知。配伍氏,子四:罕、章、仲、准。
四十三派祖曾准。配吳氏,子五:崇、弼、開、懋、幾。
四十四派祖曾幾。配陳氏,子一:監。
四十五派祖曾監。配李氏,子五:恕、厚、陶、傳、雋。
四十六派祖曾恕。配陳氏,子一:徵。
四十七派祖曾徵。配楊氏,子二:逢、逮。
四十八派祖曾逮。配翰氏,子二:蒼山、楚山。
四十九派祖曾楚山。配謝氏,子一:紆。
五十派曾紆。配劉氏,子三:惇、忺、憕。
五十一派曾惇。配熊氏,子一:輝。北宋政和二年,由江西徙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下。
五十二派祖曾仲輝。配李氏,子二:楨、佑。
五十三派祖曾佑孫,字志誠,號裕振,度名法綱。南宋年間,因元兵擾壤,不能安居,從福建寧化縣石壁村,徙廣東嘉應州長樂縣高竹園(今五華縣華城鎮萬仔崗管區)立業。配羅氏,繼娶溫氏,生子六:廣清、廣淵、廣盟、廣新、廣通、廣泰。他就是五華縣曾氏一世祖。原葬龍川縣赤石渡河背內陀坑不溪面上(今屬興甯縣羅浮鎮)。遷葬原鄉五華高竹園玉湖塘山頂。
長子五十四派曾廣清,配黃氏,生子四:授甫、海甫、湖甫、統甫。由長樂遷居興甯縣邱村。授甫裔衍不詳,海甫居原鄉邱村,湖甫裔衍河源下角,統甫裔衍興寧城內。
次子曾廣淵,配聶氏,生子五:禎甫、麟甫、強甫、保甫、祥甫。禎甫定居長樂縣七都(俗稱河口,即今五華大壩鎮),配文氏,繼娶馬氏,三娶李氏,生子五:仕峰、仕泗、仕嵩、仕松、仕達。麟甫配邱氏,繼娶李氏,三娶楊氏,四娶聶氏,生子九:崖、岸、崑、崇、崱、岷、崯、嶐,裔衍五華、豐順等地。強甫配劉氏,繼娶徐氏,生子五:崙、嶺、峨、岳、崔、裔衍五華、陸豐、臺灣等地。保甫裔衍不詳。祥甫居五華水寨,配袁氏,生子四:晧、昞、昈、時。廣淵公配聶氏夫婦合葬五華水寨圩。'
三子曾廣盟,從長樂高竹園遷居程鄉縣(今蕉嶺)石坑。配林氏,生子三:精甫、若甫、鐸甫,繼娶賴氏,又生子二:瑤甫、棋甫。
四子曾廣新,從長樂縣遷居興甯縣黃陂龍歸洞。配錢氏,繼娶李氏、三娶古氏,生子九:壽甫、成甫、信甫、慶甫、章甫、榮甫、德甫、賢甫、良甫。壽甫配姚氏,繼娶李氏,生子五:文光、文彩、文亮、文清、文用,裔衍梅縣、蕉嶺,江西曠田等地;成甫配劉氏,繼娶蕭氏,生子四:文祥、文富、文教、文海,居興甯羅浮石壩、龍川長坑等地,信甫配淩氏,繼娶周氏,生子三:文罕、文南、文楨,從原鄉黃陂龍歸洞徙下村黃竹隔,裔衍興甯黃陂,羅浮、刁坊,東源縣仙塘、義合,龍川縣聯亨、大塘、大埔三河,增城、潮陽以及廣西賀縣等地,慶甫配黃氏,生子三:文山、文海、文斌,居原鄉天洋徑口韮萊湖,裔衍興甯牛屎頭、庵坑裏、合水、龍川縣鶴市、樂田、東源縣曾田、石湖、黃田、黃土洞、紫金,增城,博羅以及江西興國,廣西賀縣等地;章甫配博氏,繼娶張氏,生子五:文化、文及、文萬、文方、文民,居原鄉興甯龍歸洞邱坑,裔衍大隴田、三家村、合水等地;榮甫配毛氏,生子二:文興、文遐,居原鄉興甯龍歸洞天洋徑口鹿湖、秋坑、裔衍潮陽、增城等地;德甫配李氏,生子三:文通、文達、文敬、裔衍興甯縣黃陂、黃隗、羅崗、羅浮、大坪、葉塘、葉南,龍川縣鐵場、秀嶺、石坑、鹿頸崗,東源縣回龍、船塘、黃田、仙塘、紫金、博羅,增城以及江西,廣西,湖南,四川等地;賢甫配黃氏,副室錢氏,三娶刁氏,生子五:文孟、文遠、文運、文柯、文鹹,由興甯黃陂徙惠州府(今河源市)和平縣竹林(今彭寨)立業,裔衍和平縣彭寨、秀溪等地;良甫配鄔氏,繼娶鄧氏,三娶鍾氏,四娶劉氏,五娶聶氏,六娶錢氏,生子十四:文恭、文寬、文信、文敏、文惠、文智、文略、文驄、文政、文貴、文奇、文諒、文德、文礦。良甫從興甯黃陂龍歸洞遷居長樂縣七都(河口)葬梅縣石坑。裔孫繁衍除本縣大壩、水寨、河東、橫陂、梅林、華城、新橋、雙頭、歧嶺等十餘鎮外,主要向西遷,衍居東源縣黃田、柳城、回龍、義含、曾田藍口、東埔、仙塘、博羅公莊,惠陽縣淡水,深圳市平山,增城鄭村以及廣州市,連平,曲江、英德,新豐,翁源,乳源等地,還有與五華鄰近的梅縣梅西、興寧附城、蕉嶺、平遠、陸豐、大埔以及廣西、福建、四川、臺灣等省。
五子曾廣通,配王氏,繼娶邱氏,生子二:樂甫、敬甫。兄弟二人遷居廣西省北流縣。
六子曾廣泰,配賴氏,繼娶五氏,生子五:傳甫、學甫、習甫、甯甫、安甫。徙鎮平縣(今蕉嶺)義化都茅坪,裔衍蕉嶺石坑、金沙、永興、石下等地。
佑孫公六子、三十孫,上百個曾孫,家族空前龐大。尤以廣淵、廣新二派最為旺盛,單廣新公就傳下“九甫五十一文”(九子五十一孫的傳說,與族譜記載有出入,可能是還有文字輩的叔伯兄弟被計算在內),當年的盛況,可想而知。他們以長樂為基地,向西北、西南遷,子孫遍及整個粵東和粵北,遠及粵中的廣大地區。證實,明清時期,南豐房又出現一次大發展的高峰。基中,廣淵公的第三子強甫公的長子曾子崙,配許氏,生子有:繩、義、統、緘,次子祖義于明朝嘉靖年間,自長樂縣(五華)洛陽圍徙居陸豐縣西山,為陸豐縣西山開基祖。配陳氏,子一:木良。木良配陳氏,生子五:遠、江、滇、混、清。第四子廷混生伯昌,伯昌生少山,少山生務莊,務莊生繼信,繼信生相玉,相玉生朝寧。六十五派曾朝寧生俊發、俊成(未婚無後)。六十六派曾人俊發于乾隆初年,遷居臺灣桃園永安村。配除氏,生子四:順寶、順興、順玉、順貴。他們就是桃園永安村的四個房祖。
木良第五子廷清,配宋氏,子二:綬、纓。長子伯綬生少崖,少崖生念莊,念莊生巨集程,巨集程生孔漠,孔漠生子二:朝永、朝會。他們就是臺灣新竹縣竹北鄉泰各村的祖先。


五十四世   广新公,葬兴宁黄陂龙归洞约走马岭戍山兼干辰向放甲水。
五十五世   礥甫    未注明葬何处。
五十六世   纹柯 公于洪武甲子年殁,葬叶池白鸽形,顺治甲午年迁葬后,于雍正壬子年复葬。
五十七世   显兴
五十八世   法闻
五十九世   法堈
六十世    谦
六十一世   法通
六十二世   南冈
六十三世     峯南
六十四世     沧湖
六十五世     还一
六十六世     传十
六十七世     褀生
六十八世     廷璧
六十九世     近三
七十世       化国
七十一世     方流
七十二世     政常
七十三世     春宾
七十四世     锡田
七十五世     佛保
七十六世     廷藩
七十七世     焕新、焕文
七十八世     宇锋(就是我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7 21: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easytop,你是否橫江時方屋人呢?不是的話,這樣清楚興寧曾氏譜呢?相信你家族也是同一源吧

[ Last edited by xnchan on 2006-3-29 at 20:5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9 2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關礥甫公的記載
五十五派 新八子礥甫
  字均舉,角潭高平坑,公由興寧遷徙居惠州和坪縣鎮約竹林廈立業,   娶黃氏與  男孟、運合黃坭,生三子:孟、運、遠;副  室錢氏生一子:柯,再  室刁氏生一子:咸。共生五子:孟、運、遠、柯、咸。孟、運少卒,柯遷徙鄭江圍東門口立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 22: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樂安到福建寧化新史料補充

三十五派儣,名彬,字起潛,唐穆宗長慶元年(八二一年)辛丑科貢元,娶羅氏。
合葬帶上兩金扛水形。無後早逝,羅氏守節,撫暉次子國俊入繼。
三十六派國俊,名雋,字孝敘,行小三郎,號菊坡,唐武宗會昌五年(八四五年)
乙丑科進士,娶嚴氏,葬台嶺屋後,繼娶張氏,葬山灣高坑辰向,
三娶吳氏,葬田堆上庚向。官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太
守,歸隱樂安縣雲蓋鄉中圃莊,舍傍種菊坡,後名知府坵。唐哀
帝天祐元年(九零三年)十月既望,累歲之交江東才子吳越司馬
兼五都督府事羅隱撰〈菊坡記〉相贈。葬於源蛇形,浚源寺後台
嶺下黃家舍仙人踏足形。
羅隱〈菊坡記〉:「物所以得名於世者,類以人焉。彼孔林之楷、
商山之芝、九畹之蘭、百畝之蕙,見於經傳不可勝紀。故雖苶然
之物,而駕傑然之譽,非借重於人,抑何以有名?於是哉,當晉
之季淵明,以不群之志,獨愛於菊,非若珍盤之可薦,日用之所
需,不有此遇,則荒閑寂寞之濱,幽花野草之伍而已。陶之後愛
之者誰歟?吾友曾公國俊,早擢上第,出守宜春,政有可書之績,
將以誕敷中外,猶乘騏騄而驟康莊也。一旦以仕非其時,浩然投
簪以歸,治一坡之地,種諸色之菊,晘而沃焉,磽而肥焉,刜其
荒穢,時其生長,歲滋久而其植芃芃。因以菊坡自號,示其隱逸
之所志也。暇則列席其旁,或焚香以玩古,或詠嘗以怡心,豈不
曰花中之白,有似乎吾之清德;花中之黃,有似乎吾之含章。墨
池之緇,非吾心之可玷;尚方之紫,非吾衣之所美。黃冠野服,
夷猷於一坡之上,浩歌歸去之辭,繼及小山之賦。恍不知柴桑之
為此乎,義熙之為今乎。是蓋慕陶而興,不嗅驕君之餌。心與之
一事,與之同清風高節,何今昔耶?國俊與予雖遠隔鄉郡,而嘗
同寓替轂下者,屢歲情誼為稔,予方貽歲麼廩粟之譏曰,畏簡書
之議與公蓋相背馳者,能不忸怩焉?爾價至以記,為命率為附此
,使知菊坡之菊在曾而不在陶。晚節之香與德俱久,吾有望於吾
故人矣。時唐天佑元年甲子十月既望吳越司馬兼五都督府事錢塘
羅隱書於公署兩軒」
子萬、千、彝。後人於樂安縣雲蓋鄉望仙里建有國俊公祠,一九
八三年為地方政府糧食部門拆除。
三十七派萬,字持盈,行五郎,娶何氏,贅樵罔何盛女,副室楊氏。奉令征伐有
奇功,與二十四派勰名勳相將,時以南康逸士名之,希媲美也。以
軍功賜水田虔化(寧都)縣清泰鄉四都鎬源中村(今寧都縣東韶鄉
好源村)千石而家焉,弟千(六郎)同徙。性孝友喜捨,與千及妻
叔何建捨魚塘山地及老鴉崗井頭二地莊基並浚源田三百石,於唐文
宗開成三年(八三八年)冬季,假今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招攜鎮望
仙村信元村小組創浚源寺,命僧如初主持。唐宣宗大中三年(八四
九年),翰林學士特授江西安撫事畢諴受邀撰〈浚源寺記〉。
畢諴〈浚源寺記〉:「釋教流入中國,而人所以崇信之者,由其福田
利益之說,因果報應之端,導人以善故。上自王公,下而士庶,有
捨身為奴,舍宅為寺,而給孤長者,祗圍事蹟彰彰,與釋典並傳也。
浚源寺後枕香爐峰,前列園印岡,其中窈而曲者,若龍驤而虯結,
實為菩提勝境也。厥初,里之長者曾公五郎、六郎與五郎妻叔何建
翁,抱伯道之憂,而舍其宅為釋門基,復以其西分之半魚池、蔬圃、
樵山、竹塢,並白米田三百石,概舍於寺。時維開成戊午之冬,命
僧如初住持,後為方丈。下為正殿,外為三門,禮賓有館,棲禪有
寮,寬而不隘,靜而不嘩也。五郎諱萬,號南康逸士,以征蠻之功,
蒙賜植業於虔化鎬源中村之地,與弟六郎諱千,將徙宅於彼,以予
與交,郵書幣請記。嗚呼,事可以義起者多矣。釋教之盛,類由善
人君子,為之是寺也。有五郎、六郎為之經始,而又有建翁為之因
宜,其癃然而崇,煥然而新,且嗣教於其間者,資身有備,歲計有
餘,當知夫檀,施之功念,夫創繼之艱,四恩所不可忘一飯,所不
可輕,則是大慈之教,將與靈隱諸大刹而並名矣。若夫業之條段,
費之多寡,寺主宜別有錄,茲不贅焉。時唐大中三年己巳歲,翰林
學士特授江西安撫事畢諴撰」
萬葬浚源寺門樹下亥向,三娶之李氏同葬。子泳、淵、沂。
(一傳浚源寺由何氏單獨創建,建寺時一曾氏小孩在做寺磚處嬉戲
,以釘子於磚上刻上「曾」字,後曾氏憑該一寺磚而瓜分該寺所有
權。有誤)
明世宗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及明神宗萬曆年虹房裔孫為之立碑
記事。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孟太后自建康(今江蘇省南京
市)移駐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金兵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崗市
黃州區)渡長江,孟太后奔至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乘舟夜行,
質明,至泰和縣,兵潰,參軍何貞為虔州樂安望仙人,乃出謀獻策,
迎駕至浚源寺避難。改寺名觀性寺,孟太后題壁曰:「余乃先皇哲
宗皇帝妃也。時因國勢衰微,屢遭金擄。為難逃避臨吉,一路何參
軍輔車至此,愛書數言以志感。」孟太后為觀性寺何氏南樓題曰:
「何氏南樓號宴安,我來登覽跟中寬,江南大地回春意,風氣如何
又作□」。題〈望月樓〉一首:「何氏東樓望月生,月生半影分明,
來宵仍復天心上,光照中華四海清」。幸觀性寺題〈滴滴金〉一首:
「一種黄花類菊花。分明枝葉有爭差,若教滴滴成金後,豈在尋常
百姓家」。
三十八派沂,字期達,行十三郎,官南豐令尹、豐城令,累贈光祿大夫。葬望仙
里荊田岰吳宅後虎形寅山申向。娶楊氏,生子蟠,葬田堆上坤向。
繼娶王氏,籍湖坪,王宜尉女,封寧德夫人,生子蟠、蟾、虹,蟠
為長兄曾泳撫為子。從虹徙虔州寧都鎬源上村。葬黃沙拖螺江蛇形
坤向。
三十九派蟾,字可大,配戴氏,籍花坑,繼娶卜氏。官金紫光祿大夫、國子祭酒,
封魯國大夫,後梁郢王鳳歷元年(九一三年),徙虔州寧都西門衙
前西街,為西門房祖。夫妻同葬南雄界下雄雞鼓翼已向。生五子洪
祥、洪立、中立、中美、中彥。
虹,後梁郢王鳳歷元年(九一三年),遷虔州寧都鎬源上村。
四十派中彥,字宗俊,娶吳氏,官通直郎,一度返寧都鎬源從祖沂。清穆宗同治
年《袁郡曾氏譜》載,唐末中彥與兄中美幼子曾驂遷居福建汀州寧
化縣懷德鄉郎馬墩下石壁下柑欖村(橄欖樹村)。為蕉嶺曾氏第三
遷。子美、良、俊。葬汀州府城外南山文殊古剎後,配吳氏葬寧化
縣翠華山已向。長子美,未同父中彥遷寧化,徙江西臨江府新淦縣。
良衍江西石城縣石壁下。俊衍福建寧化。
寧化西北有高山隔絕贛南戰事。石壁正位於福建寧化與江西石城交
界之站嶺隘東,為閩贛要道,兼為墟場。
中美,字宗理,官朝議大夫。隨父蟾居虔州(贛州)西門,宋太祖
建隆年間(九六零年代)徙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是為古岡房祖,葬
南雄界下虎形午向。配梁氏,葬同夫山。繼娶王氏,葬南雄府東南
青障山巳向。生子四名:騅、馭、馴、驂。衍保昌、始興、廣州、
南(雄)州、新會等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3 04: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廣淵的后人

各位宗親好﹐

看來大多的客家人都是廣新公的後人﹐請問有廣淵公的後人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