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民工

【讨论】曾姓客家人是否来自山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5 02: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禹的故里就在“淮沂其治,蒙羽其艺”之地 (《史记·夏本纪》),淮河和沂水流过的地方,蒙山和羽山之间, 这片淤积几十年大水的地方,经过大禹的治理,成了一片沃土。人民 欢快地去从事耕耘、蚕桑、冶炼、制陶、渔猎等生产活动。大禹高兴 地走进了自己的家。

    大禹的家,如果具体考证,我倾向于在今之莒县往西之东汶河一 带。依据是,此地在大禹时就有一个称缯的聚居点(见谭其骧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缯,是一个很奇怪的小国,古籍中未见它何时 被封的记载,但从大禹,到殷灭夏,周灭殷,它一直存在。

    周武王封诸侯时,在缯的东邻封了一个有功的嬴姓大臣为莒国, 在缯和鲁国的西边封夏的后裔为杞国。而这个没见于被周封的缯国, 绵延了1500多年,一直到周灵王五十五年(《左传》),才被莒国借 口缯向鲁国行贿为名,而灭掉。我以为,这个缯地,就是大禹的故里。

     作为有丰功伟绩的中华民族古代英雄,后人对其热爱的膜拜,是 炎黄子孙的民族深情,应当提倡。对大禹,笔者从青年到老年,于大 河上下,长江南北,凡逢其传说的故里、庙宇、穴窟、足迹、台、阁 等,都要礼拜。这篇初考文字,只是希望,我们所崇拜英雄大禹的故 里,有个确切之地。谨以此文,就教于方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02: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古代曾国到底在哪里

    关于曾国其名,在春秋、战国的文献卫,均没有记载。但是从宋代开始,也有曾国出士的青铜器见于著录。近十多年来,在河南、湖北的南阳盆地南部和湖北枣阳、随县一带的随枣地区,相继出士了不少曾国的青铜器。特别是一九七八年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出士,说明春秋战国时代存在一曾国,确无疑义。那么,这个曾国究竟在哪里?今天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曾国即是随国。理由是:(一)存在时间相符。《国语·郑语第十六6己述西周未年周人史伯语曰:“……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说明随至迟在西周晚期即己立国。而见于现存历史记载中的随国的最后一次活动,是与楚、陈、许等国联兵攻围蔡国。时为春秋未年。可见,随大约建于西周未年,亡于战国初期。对于出士的曾国青铜器考证鉴定发现,这些器物均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时物。曾侯乙墓在一九七八年出土,又进一步证明曾国在战国初期尚存。据文献推知,汉淮问小国能维持到战国初年不灭的:只有随国,然曾国尚存,可见曾即是随。(二)所处地域相同。曾国器物出土地点,迄今以随枣走廊东南端,今随县、安陆、京山之间较为密集。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在相同时期,这一带为随国的所在地。一九七八年发现的曾侯乙墓,又在随县附近。随是随国国都所在地。按国君之墓,应葬在国都,因此曾即是随。(三)姓氏相吻。随是姬姓之国,史有记载。但一九七九年四月,距随县县城一点五公里处出土的季氏梁育铜器,中有一季怠戈,上有记载物主国别、官职及其与周王室关系的铭文,证实曾国也是姬姓国。(四)据文献记载,《左传》定公四年,吴、唐、蔡三国大举攻楚,打下楚之鄂都,昭王败走奔随。随人庇护昭王,拒三国之兵。而曾侯乙墓发现,楚惠王曾制一套编钟、蹲放在曾国宗庙祭把曾侯。强大的楚国对小国之君如此敬重,很可能是与随人保护昭王享有关,具有报德之意。可见当时曾国之君,是保护过昭王的随人后裔,(五)在古籍中,一国二名的记载很普遍。如河南附近的吕国又称甫,111东附近的州国又称淳于,楚称荆,魏称梁,比比皆是。所以,曾很可能即是随。
    另一种说法不同意上述见解,他们认为,考古发现的曾国,显然不同于文献记载的随国,而是史籍上的绪国或曾国。他们不同意曾即是随的理由是;(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国君墓葬不一·定都在国都。许多小的诸侯国由于封地狭小,国君墓葬只能在国都附近,较大的诸候国则有特定的君墓地。如鲁国国君墓地不在国都曲阜而在阑。(距曲阜一百多公里)。《史记·秦始皇本纪》列举秦的国君葬地,其中不少不在国都。曾侯乙墓在随,未必就能说是随地是曾的国都。相反,根据楚王熊章钟铭文记载,楚惠王是得到来自西阳的讣告因而为曾侯乙制作宗庙用的编钟等礼惴,送到西阳进行祭奠的,可见战国初期曾的国都不在随而在西阳,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南。(二)从文献记载看,随国是汉东姬姓国中较大的诸侯国,可谓“汉东之国,随为大”。但它从春秋前期起,逐渐沦为楚的附庸。战国初期史料中随已消失,极可能已灭亡。而曾国直到战国初期,还是个拥有较大经济力量的独立的诸侯国。(三)楚惠王为曾侯乙铸造宗庙礼器,给曾以很高礼遇,决非因随人保护过昭王而报德,而是当时曾处的政治地位和楚王在政治斗争中的需要决定的。(四)把曾与随当作一国二名的解释,不妥。不能因商又称殷,吕又称甫,从而作出简单类比。当时一国二名,都有它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迁都,这在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但所有文献在讲到随时一律称“随”,而所有出士的青铜器又一律称“曾”,丝毫看不出其中有一国二名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为曾国即是文献记载中的增国或曾国呢?主要理由是:第一,古书上曾和绪、曾相通。缯、曾两国,古籍有记载如“申、绪、西戎方强………当时申为南方强国,又联合绍、西戎,力量强大。《国语·晋语一》 载史苏说:“申人、部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史记·周本纪》也有类似记载。所以,把曾国看作络或曾,是有道理的。第二,古代有两个曾国,一为拟姓,就是春秋时代在山东苍山西北的曾国。另一个姬姓,在南阳盆地南部。与申相邻。(三)西周时代姬姓曾国的国都在后来楚国方城附近的绍关、蹭丘一带。后为日益强大的楚国的逼近,曾向东南进入随枣走廊。因此,在今河南新野发现曾国铜器和文物,在随枣走廊及其东南端附近地带出现曾国文物,就都可以理解了。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春秋时期楚随对立,楚武王三次伐随,第三次竟死于军中。而从曾侯乙墓的发现看,年事已高的大国之君楚惠王竟为小国之侯曾侯己送了一分厚礼,说明楚曾关系很友好。如果曾即是随,则很可能是曾人在楚王怂恿下,钻人随内,通过富庭政变夺取随国、就像田氏伐齐一样。
    三个“谜底”,当以何者为是?看来尚难以定于一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0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攝於2004年9月26日 明朝五十九世祖五經博士 曾質粹所立宗聖墓碑

攝於2004年9月26日 明朝五十九世祖 (五經博士) 曾質粹所立宗聖墓碑(在清朝碑后面)

59代 曾質粹世系考(部份)

31   鈞
32   謀    (生子  丞 巹 )
33   丞    (生子 珪 舊 略 )  巹
34   珪    (生子  寬 綽 豐 暉 隱) 舊 略
35   寬
36   莊
37   慶    (生子 偉>后南宗房
38   駢    (生子 耀 輝)
39   耀
40   崇範  (生子 延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17: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4-10-30 at 06:5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19: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4-10-29 at 23:3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2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沙煊宗弟提供
http://bbs.1111.com.tw/groupItem.asp?gNo=1370923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5-1-28 at 02:4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0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四龍曾徽

:cool:

“四龍曾徽”是1978年,許多出土于曾侯乙墓中的珍貴文物之一。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离今已有將近2500年的歷史。

此徽的設計獨据一格。与一般古文不同。它集聚了文字与美術雕刻的美于一体。這四條龍,以陰刻与陽刻的雕刻手法分為兩組。各組中的龍,眨看形態相似。相互倒影。但細看,各龍的姿式卻各有所异。更難得的是無論將其正置或倒置,都能看出“曾”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03: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姓辈系--谁有平和派/内坑派/濑江派的资料??

曾姓辈系

武城派

武城重修派

龙山派

濑江派

内坑派

平和派
武城派



武城派是曾姓重要的一個派系。目前有九成曾姓是以武城与龍山為輩系。許多年來曾姓的輩分与族譜都是有條不紊的。可是自清末民初來。由于國家的動亂,族群的遣移与溝通上的失誤。出現了許多不通的武城輩字。各個輩系都有其原由与說法。雖然對我代不會有多大的引響。但常遠來說,以后要查出個所以然可能便更難了。



為了方便大家的研究,通時更希望能拋磚引玉。我列出我所碰過的不同武城輩系以便大家參考。



東宗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紀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

永世锡绪昌





湖南(南宗)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紀广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

克复振家声





慈禧(客家)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紀广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世為朝廷用

案邦定國賢





香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紀广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

克复振家声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

永世锡绪昌

武城重修辈序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鼎新开国运

克复振家邦声


龙山曾邱通用辈序



圭璧呈云瑞 人文焕国华

台衡思继武 鼎甲励承家

一贯书绅永 千秋赐福遐

贻谋资燕翼 世业仰清嘉


濑江辈序



洪伯子敦 X元国志

经际克绍 贻谋燕翼

昭其世守 联以友敬

和厚致祥 永为家庆


内坑辈序



克钦洪 孚光玉

铭淑X 耀惟钟

泽森昭 德愈鸿


平和辈序



子宗垂令绪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开成规兆瑞 恒奕善绵X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4-10-29 at 23:3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1: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还吧,应该是"繁"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 壁 思 過

面 壁 思 過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4-10-29 at 23:4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2: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宪字辈,.是广新公后代.佑孙公长眠地在龙川枫树坝水库,听老人说冬天水较枯时能看到.春夏水多时自然就看不到(因水库跨几县龙川,兴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22: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廣州沙煊提供南海圖書館曾氏尋根資料

廣州 沙煊宗長 提供 南海圖書館 曾氏尋根資料
网址:http://lib.nanhai.gd.cn/local/2-wucengzengshi.htm
         http://lib.nanhai.gd.cn/2003/index.htm

                     歡迎各曾氏尋根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4-10-28 at 22:3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23: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zlq at 2004-10-26 12:20
我是宪字辈,.是广新公后代.佑孙公长眠地在龙川枫树坝水库,听老人说冬天水较枯时能看到.春夏水多时自然就看不到(因水库跨几县龙川,兴宁)

有没有搞错,样讲将佑孙公的墓地迁去水库葬呢?那里是不是风水宝地呀?涯从来都没有去拜过这位老祖宗,以后发了达之后,一定会去龙川拜一下这位涯丢曾姓客家人的老祖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7 0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两个曾国

水田日/巴人宗亲,
看了沙暄宗侄(?)推荐的武城曾氏族谱(台湾网),很有收获!!!谢谢.
其中提到远古的两个曾国.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湖北(姬姓),但都起源于河南的缯水/缯关,湖北曾国也非随国,曾侯乙也姓曾.
各位,湖北曾国的后代传承到底如何?
武城曾氏族谱(台湾网)虽然在其前言有一些介绍,他们发展到了中原,四川和云南等地,但都是远古的故事.他们现在也姓曾吗?如是的话,天下就有二曾了?
曾侯乙的后代在随县还有吗?他的"四龙曾徽"很漂亮,我想用来做我公司的LOGO.
刚才我想看南海图书馆的武城曾氏族谱重修,但无法打开网页,可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