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民工

【讨论】曾姓客家人是否来自山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3 1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4-10-29 at 23:4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18: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水田日 at 2004-10-23 10:02
 

水田日族侄,你好!曾宪梓背后那一位是不是你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3 21: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接忠告 尊敬私穩 相片取消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4-10-29 at 23:4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0-24 02: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5: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姓名人

曾  定  男,  1930年3月出生,  福建省福州市人。  教授。  长期在厦门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肿瘤细胞工程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优秀著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厦门生物学会理事长。历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系主任(1984-92)、肿瘤细胞工程国家实验室主任(1992-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化系高级访问学者(1981-82)、福建省生物化学学会副理事长(1986-95),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85-93)、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师学位委员会评委及生物学科组副组长(1985-9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1992-98)、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兼职教授(1992-97)。曾定教授讲授过植物学、植物形态解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固氮生化、营养学等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在植物生化、生物固氮、酶学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曾多次出国访问进行学术交流。已发表学本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固氮生物学》,编著《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套三册,主编并参加编写《高技术百科辞典》中的《生物技术》分卷。部分科研成果收入国家科委主编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1982、1987),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1996)、《福建省科学大会奖》(1978)、《福建省科技成果奖》(二等,1979)、《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988、1991,1995)、厦门大学先进工作者奖(1977)、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二十世纪成就奖》(1995)、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等。传略已被美国及剑桥的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录入多种名人传记。


曾  珏   女,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清道人(李瑞清)是曾珏外祖父李健的亲叔叔,清道人收李健和张大千为弟子,尤其赏识李健的卓越才能。曾珏从小受家学影响,特别喜爱绘画,尤其喜爱舞蹈题材的绘画。经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介绍,师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叶浅予教授,成为叶浅予大师唯一的入室弟子。其作品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个人艺术简介曾在《中国与非洲》外文杂志上发表。七米长的舞蹈国画《踏歌图》装饰在北京朝阳体育馆大门厅上。有些作品已被美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香港、韩国等收藏家收藏。1994年应邀参加了泰国举办的国际彩墨画展并深受好评。其作品被收入:西藏布达拉宫。《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诗、书、画、印大观》、《1993年北京国际书画精品拍卖画册》、《中国现代艺术家作品润格》、《中国现代艺术家精品润格》、《中国当代篆刻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修订本)《当代中国外家书画宝鉴》(第二册)《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世界名人录》、《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美术巨卷)《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等辞书。其作品荣获:国际金奖。并被评为国际银奖艺术家。授予20世际国际艺术成就大奖。其作品荣获:国际荣誉金奖。并被评为“世界书画艺术名人”“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当代银奖画家。曾经担任《世界名人录》特邀顾问编委。社会兼职: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书画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润格费100美元/平方尺)中国江南书画院、社荣誉院士、画师。王连宝艺术、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其艺术风格:写意舞蹈中国画继承和发扬了叶浅予老师的传统,得到画界尤其是舞蹈界的高度评价。大写意的马、鸡等使人不敢相信出自一名弱女子之手,同时也画工笔国画的油画人物等。她为了赋与作品予灵性,以示世人,写诗词、下围棋、弹钢琴、研易学,在琴棋书画全面发展上,似乎更胜其老师叶公一筹。因此,她的作品一如其人,超凡脱俗,内在的高雅品味,和天赋才华溢于笔间、跃然纸上。
待续!

[ Last edited by 巴人 on 2004-10-24 at 15:4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5: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姓名人

曾  强  男,1957年9月生,广东惠阳人,南京开元教科用具产品研究中心主任。发明中国专利“游戏棋(儿童教学)”专利号“963131966。该棋是中国首创的兼容幼教和小学1--4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内涵,集教师创新教学的教具,儿童创新学习的学具和游戏棋于一体的多功能素质教育专利用品。该棋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适合4--10岁儿童根据不同知识水平和认识结构教学功能和潜能开发功能,学习功能,口算能力,实践能力和智力开发能力。儿童教育等于玩,游戏棋(儿童教学)是“等号”。该棋培养儿童过重负担,启动中国教学改革和教材改革,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表现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儿童获得终身可持续性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在提高儿童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缩短儿童意味着周期,大力提高智力投资的经济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议文《游戏棋(儿童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已收入《中华新论·全国优秀科技理论研究成果信息库》论文《游戏棋(儿童教学)的减负增效价值》已被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部评为“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希望”三等奖。该专利已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科技专家(中国卷)》等书中,并获《’99重点推广优秀专利项目》证书。


曾 照 男,1956年4月生,广东省化州市人。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现任东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东兴市人民医院院长。历任医院急诊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兼卫生局副局长。防城港市政协委员。民主人士。他在急救医学、心血管病诊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医学造诣,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自1993年始,创办东兴市人民医院。他白手起家,勇于开拓,艰苦企业,计划周详,工作扎实,制度严明,科学管理。短短五年时间,将战争枣创遗留下一片废墟的东兴市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风格的花园式的口岸城市医院。该医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他也连年被评为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科技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防城港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1998年被评为防城港市“精神文明十佳”人物。


曾保宁  女,1934年10月生,湖北省黄岗人。北京制呢厂副总工程师。中国共产党党员。负责全厂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研制工作。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纺织系。同年参加锡盟毛纺厂筹建工作。1959年调呼和浩特内蒙古第二毛纺厂,从事精纺产品设计。1964年调北京制呢厂,从事粗纺织产品的设计。在毛纺织产品设计工作32年中国共产党设计粗纺产品1010套,满足出口和内销的需要。并多次获奖。1978年开始从事“牦牛绒产品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8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1986年获纺织部“室内装饰配套”一等奖,1987年“特种动物绒工艺及产品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987年获纺织部“全国纺织产品最佳创新设计工作者”称号;同年9月评为“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1987年获北京市纺织局“十佳设计师”称号;1987年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8年从事开发“粗纺阻燃产品”研究,1992年4个阻燃产品荣获“国际羊毛局英国伊奇产检测中心”的认可,达到国际标准,填补我国阻燃产品的空白。她专长粗纺呢绒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研究。发表论文有:“合理使用精梳短毛及各种化纤产品发展精纺产品”、“牦牛绒在粗纺产品的应用”、“我们如何做好12300仿烤花大衣呢”、“增加粗纺织物花色品种的有效途径一浅谈异纤在粗纺产品的应用”、“精纺产品如何提高市场争力”、“运用配色模纹设计改善产品外观效应”等等,其中“创新毛纺产品外观效应的五大因素”入选第一届中国国际毛防织论文选辑。


曾沧浪  男,1936年8月出生,福建省平和县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棉花质量和数量遗传育种和棉子蛋白、油脂等提取新工艺技术试验研究三十多年。从1978年起至退休止,前后承担过江苏少科委、农垦部、农牧淦业部和国家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课题。培育出特精绒类型低酚棉《方无二号》《方双无7904》和彩色棉《褐絮9P》等品种。同时发明了非溶剂的《净化分离提取法》或称《曾氐提取法》;从棉子中提取念低纤维的蛋白粉和油脂,并取得了两项发明型专利权。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过论文等多篇。从1984睥以来,曾经多次受邀与埃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1978年获得江苏省科学大会奖奖励;1984年获得国家科委、计委、经委、财政部的表彰奖励;1989年取得江苏省科委提名申报国家发明奖候选人之一。


曾常华  男,1934年生,广西柳江县人,大专学历,祖传中医气功师,社会兼职香港科学院顾问;庐山文化交流中心驻外研究员;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创制秘方二十余种,诸如:肝康十三味总方:是治疗急、慢性肝炎、病毒性乙肝、肝肿大、肝硬化腹水。和中初期肝癌的特效神方;神应化石汤:排石、溶石,是治疗结石的最佳良药;抗癌新方总剂;临床加减运用,为直肠癌、膀胱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的最大克星;寸草救心汤:治疗心脏疾病,简、便、康,疗效好;膏汤结合,攻补兼施,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等症,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伤湿万应酒、伤湿熏洗剂、骨伤饮、接骨丹等,分别用于理伤续断、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能、肩周炎、腰腿痛、挫伤扭伤、骨质增生、中风瘫痪、陈伤劳损,疗效显著、佐以气功综合治疗功效神奇。其业绩与传略,被辑入《中华人物大典》、《中华名医名术大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外名人辞典》、《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百年人物篇》、《中华成功者》,美国《世界名人录》等典籍中。被学术界誉为传统医药发掘楷模。被辑入《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集》中;“曾常华特色医疗成果”获第三届爱因斯坦世界发明博览会国际金奖。  


曾郴林  男,1949年10月生,湖南省桃源县人。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专门从事环保水处理工程。兼任九三学社湖南省经科委委员,省民党科企协会副理事长,政协郴州市委委员。发明成果有:整体成高效紧固压板(专利号:92217857)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器(专利号:93234848.5);多功能保健家用净水器(专利号:65236017.9);无菌饮用水处理器(专利号95236019.5);将城市生活垃圾罢化为复合肥的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号:97108056.9)一体化污水处理器(专利号98231662.3)一体化净水处理顺(专利号:98231429.9);流动化水制造装置(专利号9233990.1);以上这些项目都已开发出未投入大量生产,多次获得国家金奖。1989年参加国家火炬计划“利用稻壳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中间试验)1993年获国家科技成果空成者证书(证书编号:30999);1995年研制成功PWIDH-1000型特种保温材料。1995年发表一篇“中国昆虫贴穴外治概论”获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与按导医学研讨会一等优秀论文奖。


曾桂生,男,1922年5月生于福建平和。笔名新秋,号榕南聋残。早年肄业于国立厦门大学。历任平和简师、初中和连城庙前中学等校教师。建国后任福建师范大学干部直至退休。退休后应聘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时被评为编辑任职资格。现为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省诗词学会,逸仙诗社等会员。省著有科普散文《心猿集》一卷,其中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等数十篇发表于国内报刊和美国世界日报。退休后喜吟咏,著有《新秋吟草》一卷,诗作常发表于国内外诗刊和专集。首创木粉塑人头像和禽兽等工艺品,曾参加省市多次展览。其中锦鸡、孔雀、相思鸟等获福州市第七届工艺美术《如意奖》大赛会优秀作品奖。1993年起学习书画和指书,并试验用油画颜料画国画。习作常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入选湖南《当代书画名人名作博览》、《玉免争春》书画精品台历《跨世纪书画家精品集萃》和广州醒醉书画院主办《佛教书画艺术》国际大赛纪念奖。油彩国画《涌涌地金莲》一幅入选省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诗书画联展。国画《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荣誉金奖;指头书法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特别金奖。七律诗和书法入选北京国际老人年中华老人诗文书画集。《绿满富前草8除》科普散文载入《世界学术文库》(华人卷)第二集。诗文承加入书画报社等举办:2000世界华人艺术展获奖。近研究微型书画和首创竹笔书法。个人传略被编入《中国科普作家传略(一)》《中国文学艺术家与文房四宝专家传集》《世界名人录1998年版第3卷》等多种辞书。


曾健晏  男,1973年4月生,湖南省常德市人。一级美术师。主席,曹州青年书画院副院长,豫南书画院顾问,崀山书画院顾问,会州书画艺术院艺术指导,东方现代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常务理事,中国硬协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特聘书画师。新世纪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心文学客府教授。自幼好翰墨金石,博采众长融于已身:书法遒劲浑厚,神采四溢;国画气韵高古,宁静幽远。作品常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当代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展出,远播日韩美新加泰菲等各国,并刻入中国人物碑林,观音阁碑林,紫云名土碑林等地。因艺术成就突出,被十多国艺术社团授予“世界名人”、“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当代书画名家”、“当代艺术家名人”等荣誉称号,并收入《世界书画家铭录》、《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亚洲艺坛名流》、《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百年经典一中国书法全集》、《世界当代书画名家题签艺术大典》等数十部书中。他对诗词文章亦有一定造诣,常有作品见于报刊,并收入《母亲难忘》、《中国现代短诗精品选》、《中国当代千家诗选》、《中国文坛名人大典》、《人生智慧室典》等书中。
摘自以下网址:http://www.8999.net/mr/mrl1/z/z2.htm

[ Last edited by 巴人 on 2004-10-24 at 15:4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6: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庆红3岁躲追捕 老家盛产大人物

从江西省吉安市东行三十公里,有座很不起眼的村落叫曾家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的老家。位於村中央的八十九号青砖房由曾庆红的父亲、已故中国共产党元老曾山在五十年前出资兴建,至今保留着曾山故居和曾山陈列室,但没有公开展示。 曾氏故居是一栋青砖碧瓦的旧式民居,门前有一口水塘,依山靠水,略有几分古朴。四周稻田连绵,远处连着著名的井冈山,一条小溪流经此地。曾家村虽然满目田园景色,却是江西省著名的贫穷地区,至今还戴着「国家重点扶贫地区」的帽子,这里没有工厂,年轻力壮的男丁多外出打工谋生。

「你们从广东、香港来的吧?能不能帮我们介绍些老板来开厂?」一位正在农田干活的老农为记者当起了向导。他告诉记者,曾家村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人民币,他两口子的生活要靠几名在深圳打工的儿子接济。

三岁躲追捕

一九三八年九月,曾庆红生於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省泾县丁家村。四个月後被父母送回老家曾家村由祖母抚养。据曾庆红的堂弟曾庆绢回忆,曾庆红幼年时很听话,不顽皮,与亲朋、村友相处很好,念小学时也用功。

曾庆绢忆及「皖南事变」发生後,国民党与新西军交恶。曾庆红三岁时,国民党军队为追捕曾山,将曾庆红祖母抓去拷问,还放火烧房子。他说:「机灵过人的阿哥(曾庆红),独自跑到远处一棵大树洞里,躲了两个晚上。」

毛泽东称为满门英豪

曾庆红的祖父曾彩芹是晚清秀才,育有五子二女。曾庆红的父亲曾山,排行第二,自幼熟读孔孟,能写一手好文章,後因为生活所迫改做小生意。 一九二七年,曾山在吉安组织农民暴动,投身武装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元老级人物。曾庆红祖辈有多人死在国民党监狱中,被毛泽东称为满门英豪。

曾氏祖居的现主人曾庆绢,今年五十出头,实实在在是一位农民。见有陌生人造访,曾庆绢先是面有难色,其後热情招呼细心介绍,分手时才真言相告:「我阿哥(曾庆红)不让外人随便到家里来。」

三次返回曾家村

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後,曾庆红的父亲曾山出任上海市副市长,曾庆红随父母离乡进城,一别就是几十年。

据堂弟曾庆绢回忆,曾庆红曾经三次返回吉安曾家村。一九八五年春节,当时还在上海任职的曾庆红,率妻儿回乡过年,在父亲早年住过的旧木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6: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革命与家族的记忆——1997年的源村曾氏元宵节

  
源村曾氏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北部,是一个客家村落,人口2560(1997),99%为曾姓。一条小河由北向南缓缓流过,村子分成了东西两片,东片为河岗,西片为源村。源村曾氏共分为村北、大屋和北田等三房,其中村北房的人口最多,占据河岗、源村的中心地带。
还没有去源村之前,乡政武装部李部长就跟我说,源村的人很难搞,工作难开展,又特别守旧,乡政府驻村干部为了动员他们种植收益明显的经济作物甜叶菊,几乎是求老爷办事,还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种植品种。他特别强调,那地方有传统,比较排外,外姓人根本不能在那里立足,原先有赖姓,有张姓,现在只剩下一户张姓人家了,其余全是曾姓,源村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两天都要“过灯”(游花灯),过灯的主人都是头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很热闹。在我的直觉中,源村值得一去。

  到了元宵节的前一天,我借了中学李老师的摩托车,一个人驱车来到源村,先到村委会,因为李部长已经事先跟村委会曾主任打了招呼,便不用多介绍了。寒暄之后,曾主任带我在村子的四处走走看看。

  村子中遗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很多,大多残破不堪,很少有人居住,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源村是一个富庶的村落。虽然是上午9点左右,但空气中分明弥漫着节日的热闹气氛,不时响起的鞭炮声,令人依然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村里很多地方都贴着红色的对联,曾主任告诉我,这些贴着红色对联的地方,都是游灯队伍的必经之地,游花灯的线路基本上按解放前的路线走,现在又增加了村委会、新建圩场等地方,大凡村里的祠堂、水口、土地庙等地,都是游灯必须经过的,不得随意更改。一路走来,不断有人跟主任打招呼,大家都对我这个陌生人感兴趣,村主任不断地跟别人介绍,谋杀了我不少香烟。村主任把我带到晚上花灯游行的出发地点——汉帝庙,汉帝庙的前面是一片非常开阔的水田,远处的山岭,至少在四里路以远,左边是一条小河,右边是几栋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再往右就是连绵的群山,山坡上稀稀朗朗地坐落着几栋民居。已经有不少人在庙里面张罗,他们一看到我跟曾主任,便走上前来问主任,哪来的记者,怎么没带摄象机,他们似乎对我的相机不太感兴趣,他们还说,要是有摄象机就好了,晚上录下来才漂亮,我这个自诩来做田野调查的人,在不经意之中被乡民们戳到了痛处,颇有点沮丧。村主任告诉我,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为了做一个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的节目,曾经来到这里采访。难怪他们觉得我的相机寒碜,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宁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场之一,我居然没有在脑子里时刻绷紧这根弦。村主任遥指汉帝庙右边一座看起来像祠堂的古建筑,告诉我,宁都会议就是在那座祠堂开的,就是在那次会议上,解除了毛主席的职务。我随主任沿着塘埂来到祠堂,屋里堆满了稻草和柴火,要不是主任告诉我这段历史,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座祠堂与一个伟人的沉浮历史联系起来,看来时间最是无情,它能够悄无声息地洗刷历史的陈迹,面对这座应该具有某种历史庄严感的建筑,我心中油然生起的却是一种荒谬,伟人落难几十年之后,有人来这里调查的,却是这位伟人试图摧毁的旧时代的残留习俗。主任还把我领到当年主席曾经住过的房子,那里还住着人家,主人四十岁左右,他指着正门左边第一间房,当年毛主席就住这间屋子,他应该是听父辈们说的。我站在大门的正中,几乎俯视整个源村,这座屋子坐落在山坡上,地势较高,后面就是大山,当年主席住在这栋房子应该有安全考虑。我问主任,现在村子里活着的人有见过主席的吗?主任说,当时大家也不知道谁是重要人物,再那时也不允许太靠近这些头头,倒是有一个去年刚去世的老头,那时有十岁左右,还有点记忆,经常看见一个人,后面有人带着枪跟着他,这人老是抽烟,头发比较长,经常从汉帝庙那边过来,来到这间房子,这应该是毛主席了。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原以为,能够在游花灯之外挖到一些来自村落外部力量影响村落历史的记忆,看来材料不多。第三天,我回到乡政府整理材料,翻阅了1986年版的《宁都县志》,果然记载了这次会议的有关情况,“1932年10月上旬,在宁都×ב榜山祠’召开了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即史称的‘宁都会议’。这次会议是因为后方负责的苏区中央局委员不同意前方苏区中央局委员提出的‘视情机动消灭敌军’的行动计划,要他们执行‘积极进攻’路线;而前方的苏区中央局委员又不能接受那种脱离实际的指导,以致在双方意见分歧愈来愈烈的情况下召开的。‘宁都会议’继续贯彻了王明‘左倾’路线。会上对毛泽东进行批评、指责。毛泽东在会上同错误路线进行的坚决斗争,又被斥为‘不尊重党领导机关与组织观点的错误’。会后,王明‘左’倾路线撤消了毛泽东所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我想,如果不是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到来,这里的人们可能会逐渐地淡忘这段村落的重要历史,因为村落并没有因为这段历史而改变它恒常的生活方式,相对于那些与村民的生息繁衍、日常劳作相关的村落制度与文化,这些来自于外界的、甚至是国家的力量对村落历史的介入,只要没有根本地改变村落的生存方式,对于村民的日常生活来说,毕竟不太重要。


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6: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革命与家族的记忆——1997年的源村曾氏元宵节

中午时分,曾主任把我安排在一户晚上过灯的人家吃饭。曾主任说,我们俩在哪家吃饭,村北房 的村民小组长早就安排好了,过灯以房为单位,村北房和北田房合为一股,大屋为一股,两股各雇请一班吹打锣鼓(5人),各房所在的村民小组长负责过灯的具体事务,也就负责安排过灯主人轮流做东,宴请各房的入股户。按照规矩,我给那户人家包了一个红包,恭喜他喜得贵子。只见他家的厅堂摆放着一个巨大的花灯,我仔细打量了一番,足有两米高,八角形,上下共四层,第一层是长方体空间,到了晚上,就在里面点放一盏盛满茶油的灯,第二层里外共三圈,每一圈层都饰有不同的剪纸人物,村民称之为“故事”,外圈有“三星在户”、“金山寺”、“罗通扫北”、“孙悟空斗牛魔王”,中圈为八仙,内圈分上下两层,上圈为“四大功曹”、下圈为“观音坐莲”,第三层共两圈,外圈缕有各种花鸟,内圈则为对联:“爆炸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第四层最窄,周边均饰有镂空剪纸,有万字、破焦、双钱、十字等图案;主任告诉我,整个花灯内的剪纸人物都有细发牵引,只要底层的油灯点着,花灯内的人物就会转动起来,那是因为花灯内的气温升高,花灯内外的气压不同,产生空气的强烈对流,旧社会大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以为是神在驱使花灯内的纸人。欣赏完之后,主人把我们俩领到门口吃饭,他家靠近小河,河埂与他家的房子之间有一片开阔地,二十多桌酒席就摆在那片开阔地上,煞是壮观。刚一落座,主人就请我们吃“糯糍”,待客人到齐之后,雇请来的吹打锣鼓便入户奏乐,开始进餐了。在早春暖暖的正午阳光下,喝着农家自制的香醇米酒,大啖肥而不腻的扣肉,晕晕乎乎,如果有三两知己,确实应该好好享受一番难得的乡村情调。

  吃完中饭,主任安排我在村里的医生家里稍事休息。曾医生的医术颇有口碑,远在几十里路以外的人都会请他看病,所以家境相当不错,在村里的交通要道上建了一栋三层楼房,还有一个很大的庭院,四周用围墙围了起来,颇为气派。曾医生教儿有方,他的儿子95年考上了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他跟我交谈的时候,可以看得出,儿子的出息使他面子上特别光彩。

  下午三点,主任又领着我到过河对面去看看,原先的老圩场就在那一片,因为老圩场只有一条街,无法满足交易量的增大,村政府决定在河的另一边平整很大一片土地,建了交易市场,1990年才搬到现在的新圩场。走在狭窄坑凹的老街,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街市景况,有沿街开的窗户,有向街道延伸的、兼具避雨遮阳和贸易功能的廊式雨檐。在传统时期,源村虽然距离远离宁都的水路交通——梅江河,在宁都的北部,却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墟市,主要与源村盛产夏布有关。解放前,宁都的夏布极为有名,源村现在仍然有家庭还在种植苎麻,编织夏布,当然只是余绪而已。清朝道光年间的《宁都直隶州志》曾经描写过夏布在宁都生产与销售的盛况,“州俗无不缉麻之家,……每月集期,士人及四方商贾如云。总计城乡所出夏布,除家用外,大约每年可卖银数十万两。”这一偏远的内陆小山村,却因为夏布的生产、交易与遥远的外界连接了起来,也富庶了这一方土地。

  酒酣饭饱之后,吹打锣鼓轮流到各“过灯”主人家中,热热闹闹地将灯迎至汉帝庙。这时的汉帝庙已经灯火通明,香烟缭绕,燃烧的火烛将汉帝庙照得如同白昼,不断的有人来上香燃烛,祈祷祝愿,行礼叩拜。晚七点十分左右,各房的花灯陆续迎到汉帝庙,按顺序排列,吹打锣鼓不断地吹吹打打,更有小伙子不时地朝有年轻姑娘的地方扔放鞭炮,引来姑娘们一阵阵的笑骂声,小伙子们却并不理会,姑娘的叫声似乎使他们更加放肆大胆了,平日里宁静的乡村难得有如此热闹的时候,不少的年轻人一年之中很少在家里,基本在外打工,年轻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狂欢一下。如此喧闹近一个半小时,他们在等待着负责游灯的管事们宣布游行开始。趁游灯还没有开始,我便与其中一位过灯的主人(22岁,1993年高中毕业落榜后,一直在广东打工,1995年冬结婚)聊了起来,他对我说,过灯太累人,太花钱,准备的时间不算,单就今天一天就很累,时间太长了,要到晚上十二点以后才结束,一般十点钟过后,同过灯没有关系的人都回家看电视去了,不去凑热闹了。但是祖先留下来的传统,长辈们又坚持要做,不做的话觉得脸上无光,家庭(此指家族)指责,外人耻笑,在地方上很难做人。不过,他还是很愿意做,因为现在计划生育抓得紧,别人生了几个女孩,不断地罚款,东躲西藏,生了一个男孩,也应该庆祝一下,祖先的老规矩还是有道理的。好不容易等到理事们发令,过灯的队伍开始出发了,按照规定的线路,沿着祠堂、庵堂、社神、翰林宅第、墟镇等地,每到一个地方,神铳手鸣放神炮,震耳欲聋,在夜空中引起阵阵回响,凡是过灯队伍经过人家的门口,村民们都点烛鸣炮,整个游行一直持续到午夜时分,如此热闹了两个夜晚。

  1981年, 源村曾氏就恢复了中断二十多年的过灯仪式,据说,那年非常热闹,全村的男女老幼几乎全部出动。后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人家里有了电视,还有三十多户人家有了影碟机,过灯的娱乐功能逐渐淡化,对于人丁兴旺的渴求与仪式性奖赏,则是最主要的意义了。除此之外,源村的过灯仪式却是另有深意。

  据源村人的传说,历史上的源村也是一个多姓村落,当时赖姓人最多,赖姓家族发达,人丁旺盛,有“三十六条好汉(武功高强的人)、三十六口水井”的说法,占据了源村的中心地带。此时的曾姓自然饱受赖姓的欺压,赖姓在源村拦丧劫嫁,不准曾姓在择好的日子出殡,还享有曾姓新娘的“初夜权”,这种屈辱的日子一直到明朝的永乐年间。永乐二年,大屋房曾慎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时的曾姓开始实施他们的驱赖行动,设法将赖姓赶出源村,因为他们开始有了相当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曾慎明里拉拢讨好赖姓,与赖姓的族长结拜为兄弟,暗里请来风水先生,请教如何在风水上“制弄”赖姓,使赖姓在源村衰落下去。风水先生遍察源村地势之后发现,赖姓的祖坟是猪婆形,而曾姓和赖姓交界的地方正好是虎形,猪怕老虎,告诉曾姓在虎形地建一座庙,并在庙的前方呈八字形载种“鸡婆树”(当地俗名,属于灌木),作为虎须,庙的大门两边开两个小洞,夜晚点上油灯,犹如老虎的眼睛,连续点灯三年,赖姓肯定会衰败,这就是汉帝庙的来历。现在,汉帝庙的左前方和右前方,确实还有两排八字形的灌木,而大门的两边也开着小洞。此后不久,曾姓便开始对赖姓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曾慎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宴请赖姓人,共有三十六席,每席都安排有七个曾姓、一个赖姓,赖姓上座。曾姓暗中将凳子和桌子用铁链链住,以防赖姓反抗时作为武器,曾姓七个人难以对付。酒酣耳热之际,只听曾慎一声令下,曾姓人一起动手,最后,赖姓只有三个人从天井上飞了出去,其余的都被打死,曾姓人还穷追不舍,在源村北边的村子将其中两位毙杀,只留下一位逃到洛口,在那里落脚开基,从此之后,源村就是曾姓的天下了。曾姓人认为,源村只有曾姓才能居住,其他姓氏都发不了家,源村曾氏为了使他们世世代代在此兴旺发达,便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举行“过灯”仪式,以房为单位集体出资,为头一年新添男丁的人家制作一座花灯,以示庆贺奖励。

  离开源村虽然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当我躲在繁华都市的某一个角落,翻阅着当时的调查笔记,我慨叹时空的距离,现代科技能够缩短空间的距离,不同生存空间的人们依然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这可能就是时间的距离吧。源村的人们依然以仪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村落历史事件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并不是重复着历史,更多的却是在建构历史。超越于乡土社会的村落外在力量的介入,并没有在村民的脑海里留下多少印记,而与村民的终极关怀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事件,却会不断地赋予新的意义。
摘自以下网址: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xsjj/xrzj/lxc/gygmj.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6: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根纪事两则
www.aspsky.net  2004-2-18  动网先锋


记者从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组委会9月13日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大会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明确表示将参加本届大会的海外客人已达1500人,大大超过预计人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16: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板桥曾姓原居永丰,宋高宗时曾丰携一子迁来这里定居。曾丰,字幼度,号樽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福建浦城令,广东德庆知府。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和学者,所著有《樽斋集》四十卷,《四库全收总目提要》称为“根底深邃,皆有物之言,非虚谈心性者可比”,为世所推重。曾丰在清城任上,发现了聪颖异常却因家贫无力上学的的真德秀,便收在门下,悉心培养。后曾丰返回故里,开西山书院,真德秀就读于此十三载,遂以西山为号。真返乡时,曾丰曾有长诗勖勉赠行。真德秀后来官至翰林学士和参知政事,又是宋末理学家,为报师恩,他奏请朝廷 将恩师《樽斋集》入于国学,此书因得广行于世。这段因缘为流坑留下一段佳,西山书院也因此名满天下。据《乐安县志》载,宋末文天详曾访寓于此,并题咏云:“金鼓峰前草木齐,流坑原是古流溪。大宋老僧何处去,壁上东坡画者谁?”元代虞集《道原学古录》亦云:“往观者至今车辙马迹不绝于其里。”其名胜不难想见。曾家除曾丰外,又有淳熙进士曾价,官司理参军;曾琬,官翰林侍读,咸淳进士曾重光,官至兵部侍郎,也可谓是人才济济,与董氏相映争辉。而且曾董两家,世为姻戚(如曾丰之妹即许董德修为妻),交流切磋,又笃学谊,不少董氏子弟还就学于西山学院,关系颇为融洽,今《樽斋集》中,尚有曾丰为董氏所做的诗文多篇,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很可惜,今桥西曾氏后人惟余两户,西山书院也仅存废址于离离青草之间,不复可睹了。
摘自以下网址:http://www.chinasmsd.com/page/liuken310.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21: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各位本家叔伯兄弟我祖宗来自福建,今天总算知道自己老祖宗的来源了。我一定告诉我的族人谢谢你巴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23: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丞公长房曾珪(宗圣34代),5传有伟、骈伯仲。曾伟19传有曾芝、曾兰兄弟,同迁湖南宁乡麻田;伟弟骈22传有曾质、曾粹兄弟俩,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奉旨归山东嘉祥县袭翰博(翰林院五经博士),承接宗圣参公祭祀。今山东嘉祥县宗圣庙保存完好。-----------------

巴人宗侄你好!
曾质、曾粹兄弟俩????这是曾质粹一个人,还是曾质、曾粹兄弟俩???我第一次看到兄弟俩的说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4 23: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曾缯甑罾繒鄫----随

水田日曾嘉祥和巴人宗亲你们好!
正如我以前问巴人的一样,曾候乙到底姓什么?
湖北随县曾都现在还是悬案,曾侯乙的国家可能是从河南漂到湖北的.
曾国(缯繒鄫)在历史上好象是随时间不同而到处飘荡的,从中原各处飘(河南,湖北等)最后才飘到山东的.到底中原的曾国(缯繒鄫)与最后的曾国(缯繒鄫)是否一样?有高手能画出历代所有曾国(缯繒鄫)的地图(古今对照).
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很多都是有文字记录以后的,前面的都还不明确.甚至连甲骨年代的历史还没有完全破解.所以曾候乙到底姓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曾姓的第一悬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01: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回复线索
曾国是个迷吗?作为曾姓的子孙,祖谱里是有记载的。【塞壬妖王】05-11 10:30:43 275字 [6027/8]
你好,“塞壬妖王”你说的也只是片面的,祖谱的记载可能也只是报喜不报忧,不一定是历史本身!【绶】05-11 11:59:56 0字 [148/2]
而且,很可能有两个曾国。【*曌*】05-11 21:50:49 85字 [126/1]
如果同一历史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有两个曾国,考古学家不作疑吗?而且两个曾国国君还同姓!对曾国的文献记载虽不是全没有,不过也是只言片语,有可能记错。所以作为其子孙,想多些知道曾国的确的记载。【塞壬妖王】05-13 09:10:19 0字 [159/2]
如果只有“一曾”,那有可能族谱记载的曾国地址有误。或者是迁徙的缘故。【*曌*】05-13 22:51:15 317字 [91/1]
我们仍然排除不了“两个曾国”,甚至“多个曾国”可能性。【*曌*】05-31 23:23:31 62字 [79/0]
同意赛壬妖王的观点!!!【♂仙人♀】07-05 00:59:29 27字 [34/1]
同一姓来自不同的起源,这是很正常的,一点也不稀奇。【*曌*】07-08 00:01:40 245字 [40/0]
你好!我的意思是说曾国在现存的古代文献里还是有记载的。不该成为一个迷。【塞壬妖王】05-12 08:50:05 0字 [77/0]
我有个主意:进行一次基因测序【*曌*】05-11 22:03:12 236字 [102/4]
不大可能吧?!【绶】05-12 20:17:41 0字 [48/0]
上次马王堆辛追后裔的报道我看了。在时隔N世后对其后裔作DNA测试,测不出来呀。中间已不知和外姓通了多少次婚了,DNA早混了!【塞壬妖王】05-13 09:04:09 0字 [176/1]
是这样子的:无论再怎么混血,基因序列也是能查出来的。而且年代久远的基因序列,也有被成功提取出来的。【*曌*】05-13 22:28:44 308字 [75/1]
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上次辛追后裔的事不了了之了。不过,天下姓曾的这么多,如果都查起DNA来可好玩了!哈哈……【塞壬妖王】05-14 09:50:25 0字 [64/1]
成功率不能算低,还是颇高的。基因测序也在考古、人类学、生物学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成功地应用。【*曌*】05-14 17:43:03 209字 [71/1]
提取古人的DNA不是难事,可这是比较古人的DNA和现代人的DNA!【塞壬妖王】05-19 00:21:24 310字 [82/3]
非也!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基因序列,已经和现代人类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成功的对比!【*曌*】05-21 14:11:23 492字 [69/0]
打断了?哪一截被DNA打断了?莫名其妙!【*曌*】06-09 22:27:01 156字 [46/0]
非也!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基因序列,已经和现代人类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成功的对比!【*曌*】05-23 22:11:37 493字 [63/0]
可笑【好好笑】06-09 09:38:40 39字 [51/1]
我认为是可能的!【♂★IQ无限☆♀】05-23 10:36:35 5字 [81/0]
亦有可能曾只是随国乙的一个封号!【鸿儒】07-04 03:21:33 2字 [39/0]
是吗【daocaoren44】05-23 04:32:28 12字 [51/1]
鄫 (真的能打出来啊!)——文献上有时还写作“缯”【*曌*】05-24 22:12:13 42字 [67/0]
I know【♂★IQ无限☆♀】05-23 10:35:42 20字 [72/0]
我看未必......【崇拜太昊】05-29 18:52:48 78字 [71/0]
此曾非彼曾【在飞】06-08 08:13:33 105字 [67/1]
同意!除了你说的那两个“曾国”,另外好象还有一个“曾国”。【*曌*】06-08 14:43:37 103字 [65/1]
你说的这个或許是东周迁徙过去的吧【莼ke】07-08 23:34:39 69字 [22/1]
有这个可能~~~~【*曌*】07-09 22:24:25 107字 [21/0]
为什么要堵塞塞壬妖王的嘴?【volelife】06-12 00:10:21 23字 [89/1]
非也!!!【♂仙人♀】07-05 00:53:49 0字 [33/0]
为什么要说起对现在并不重要的事呢?【虎痴3】07-07 16:24:20 61字 [31/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