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4-2 1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曾氏亮寅公派下
世次源流
太宗世系七十七派裕振二十五世開台六世曾建元編
民國九十三年四月一日版
一世黃帝公孫軒轅,二世昌意,三世顓頊,四世鯀,五世禹,六世啟,七世仲康,八世相,九世少康。
一世黃帝,為有熊國(今河南省新鄭縣)國君少典氏之子,母附寶,傳感應天樞
星而孕。姓公孫,長於姬水,一姓姬,居軒轅之丘,名軒轅,稱軒轅
氏,於阪泉(今山西省解縣鹽池)三敗炎帝神農氏帝榆罔參盧,涿鹿
(今山西省解縣涿澤)敗苗族阪泉氏蚩尤,代炎帝為天子,號有熊氏,
新鄭縣有黃水、黃溝,故稱黃帝。正配西陵氏之女嫘祖氏,生青陽(玄
囂)、昌意。舉二十五子。傳享年一百歲。逝於首陽山,葬於橋山(今
山西省襄陵縣)。
二世昌意,降居於若水,娶蜀山氏女昌濮氏,生顓頊。一說子韓流娶淖子氏女阿
女,生顓頊。
三世顓頊,繼少昊金天氏位,號高陽氏。一說繼自黃帝。《漢書》〈律曆志〉稱顓
頊傳窮蟬、敬康、勾望、橋牛五代而鯀。
四世鯀,字熙,封於西羌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省廣柔縣境),姜姓,《山海經》
稱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即鯀,後為陶唐氏帝堯封崇伯,即
嵩伯,居河南嵩山陽城(登封),受命治黃河洪水,以圍堵之法九年未
成,為攝天子有虞氏帝舜放逐於羽山,遣祝融處死。配有莘氏之女女嬉,
一名女志、有志、士敬、修己、修紀,於砥山夢食薏苡而生子文命,帝
舜賜姓姒。
五世禹,名文命,字密、高密,三月二十八日生於石紐山刳兒坪,配塗山氏之女
攸女,一名女媧、女嬌、女趫、嘎,受虞舜命繼鯀治洪十三年,三過家
不入,有功任司空,封夏(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伯,劃定九州,
征三苗,虞舜欲禪位,攝政十七年。後虞舜征三苗病逝於蒼梧(今湖南
省寧遠縣),禹讓辭王位避舜子商均三次不就,隱居陽城(今河南省登
封縣告城鎮),三年喪滿,仍為諸侯擁為共主,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
西北),號夏后氏。在位五年,會諸侯於塗山,八年,會諸侯於會稽,
殺防風氏立威,十年,巡視東方,傳公元前二一一六年秋八月,逝於會
稽山(浙江省紹興縣境)。
六世啟,傳誕產於石之裂開,故名,又名建,一名余。《竹書紀年》載,夏后禹
禪位伯益,三年喪滿,啟殺伯益奪位,於陽翟鈞台(夏台)會諸侯,建
立夏朝,甲申年,做〈甘誓〉,於甘邑破有扈氏(今陜西省盧縣)君敖
奇,天下咸朝。登位九年巡狩天下舞九韶,十一年,改封幼弟觀君武至
西河,十五年武觀據西河亂,命彭伯壽征之。在位二十九年,約當公元
前二一一五年至二零八七年,傳位太康。葬箕山之陰。
七世仲康,太康弟。太康無道,五子爭位亂國,辛酉年,為東夷族有窮氏(今河
南省濮陽縣)君后羿放逐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而死,仲康為后羿
擁立,返太康都邑斟尋(今河南省鞏縣)。丁卯年冬,失權於后羿。《路
史》載在位十八年,約當公元前二零七二年至二零五五年。
八世相,一名相安,為后羿所立,逼走商邱(位今河南省),在位八年(壬寅年),
寒國(今山東省濰坊縣北)國君妘浞殺后羿自立,仍號有窮氏,相再走
斟灌,二十八年(癸卯年),寒浞子妘澆(封過國,今山東省掖縣西北),
破斟灌,相再走昆吾國帝丘(竇,今河南省濮陽縣),過澆來圍,自殺。
在位約當公元前二零五四年至二零二七年。臣伯靡出奔有鬲氏(今山東
省德州市)。配有仍氏(今山東省金鄉縣)之女后緡,自牆洞逃出,奔
有仍,遺腹子少康。
九世少康,相與后緡所生遺腹子,癸卯年生於有仍,長任有仍國牧正,甲子年寒
浞、過澆命椒破有仍,出奔有虞(今河南省虞城縣),任庖正,娶有
虞伯姚思二女封於綸邑(今河南禹州西北康城村)。夏遺臣伯靡得有
鬲氏之助,自斟尋、斟灌伐寒浞,壬午年,伯靡殺寒浞,迎立少康於
綸邑復國,時年四十歲,「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少康命女艾滅過澆,
乃復都陽翟,會諸侯於鈞台,後再命長子杼滅寒浞次子戈君妘豷,正
式復位,次年,方夷來朝,三年復田稷,十八年遷都於原。在位約當
公元前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六四年。封次子烈曲(曲烈)於鄫國(繒國),
傳位長子季杼。
鄫國一世烈曲(曲烈、曲列),少康所封,一傳季杼所封。春秋〈曾子斿鼎〉載:「曾子斿擇其吉金,用鑄將彝,惠于烈曲。」烈曲天生神異,精勤思考,擅長製作與發明,曾發明用來求直角的矩尺、用竹竿木棒做支架的方形漁網(罾)、射鳥用綁絲繩的箭(矰)、製作蒸飯盛菜用的陶器(甑)、以及教導族人織出各種圖案的絲織品(繒)。
鄫國初國在河南省滎陽市聖水峪潧水(溱水)流域之鄫水城,因水名國。鄫同潧,同曾。
二世炫忠,當夏后槐之世。
三世坤仁,當夏后芒之世。
四世錄,當夏后泄之世。
五世浩源,當夏后不降、扃、廑之世。
六世富財(材),當夏后孔甲之世。
七世焜,當夏后皋、發、履癸(桀)之世。
八世伯基,天下歸商湯(太乙)。
商卜辭有曾,可證商湯放夏桀後,復封鄫國,夏族多遷徙或為商族俘虜,鄫國獨留中原,因對商朝效忠。
九世銳,十世汪,十一世志梁,十二世煌,十三世相奎。
十四世世鑒,同伊陟佐商帝太戊而治,史稱「殷復興,諸侯稱之」。
十五世政治,守舊不更新制。
十六世模,十七世瑞煥,十八世垠,十九世錦容,二十世洪(共),二十一世桂茂,二十二世照(昭),二十三世培元,二十四世硅,二十五世允渿,二十六世杞,二十七世燋(惟)熹,二十八世塤和。
二十九世成銳,斬涪河蛟龍。
三十世一倩,生樁、仁、其民。
三十一世椿,三十二世炯,三十三世垣,三十四世銷,三十五世福波,三十六世時榮,三十七世炳。
三十八世均作,有韓人之隙。
三十九世鈴,敦仁,不依其勢。
四十世浤仁(泓一、弘一),四十一世松(一松),四十二世炲(照,怡煥),四十三世墅,四十四世鎮玉,四十五世浥。
四十六世祥槫,一名祥傳,又名祥溥,孝友執躬。
四十七世炷,時興朱仇。
四十八世方瑆(方釋),四十九坤(垢),五十世字鑾(宇鑾)。
五十一世沛恩,承志達道。
五十二世樸。
商末,鄫國遷於今安徽與河南之交的層邱。
周文王妃、周武王母太姒為鄫國姒姓本家,周武王褒封鄫國。
西周末,鄫國已遷於繒關,即今河南省方城縣,於此設關拒楚。申國改封於謝(今河南省南陽市北),與鄫國比鄰。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七七一年),申侯以幽王姬宮涅寵褒姒廢其女申后及太子宜臼,聯合鄫國曾(鄫)伯黎、西夷及犬戎入宗周鎬京,於驪山弒王,與諸侯共立宜臼,即位雒邑,是為周平王,至是西周滅亡。
曾伯黎與晉文侯曾為周平王討伐淮夷、東夷,鄫國隨之東遷,乃與東夷交惡,成為世仇。
鄫國於春秋時繼同姒姓杞國亦自河南南部東遷,先北遷拓城縣北之鄫城,魯僖公年間再東南遷淮水流域瑯琊地區,並與魯國聯姻。
周襄王七年、魯僖公十四年(公元前六四六年)夏,六月,鄫子與適魯僖公之鄫季姬於防商議,為其召,乃決定入朝魯僖公。
周襄王九年、魯僖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四四年)十二月,魯僖公與齊宋陳衛鄭許邢曹等國會盟於淮,進據鄫國,以齊國有亂,遂退兵。
鄫國經此再遷國,經東夷。
周襄王十二年、魯僖公十九年(公元前六四一年)夏六月,宋襄公子滋甫邀滕、曹、邾、鄫等國會盟於曹國之南,鄫子遲至二日,宋大夫公子子蕩建議宋襄公以鄫子祭東夷立威,己酉,宋襄公乃指使邾文公綁架鄫子至東夷人神社次睢之社(於今山東省臨沂縣,鄉人稱之為食人社),蓋鼻殺之並肢解烹煮作為人牲祭神。鄫與東夷為世仇,宋襄公使邾子用鄫子以悅淫祠,實從東夷之所甘心也。
鄫國經此再遷國,終至今山東省嶧縣東方、蒼山縣西北十六公里、棗莊市東、文峰山東麓,即蒼山縣向城鎮前鄫、後鄫村間之鄫城。魯僖公召各國為鄫國築向城。
五十三世姒世美,鄫子,於周定王十六年、魯宣公十八年(公元前五九一年)秋
七月,因邾國入侵而被戕殺。
五十四世姒時泰,即位後請求魯國保護。周定王十八年、魯成公二年(公元前五
八九年)十一月丙申,與魯國及秦、宋、楚等國於蜀會盟,史
稱匱盟。周靈王三年、魯襄公四年(公元前五六九年),魯襄
公朝晉國,徵得晉悼公同意,將鄫國納為附庸,冬十月,莒國
不服,會同邾國伐鄫,魯國大夫臧孫紇援鄫入邾,敗戰於邾國
狐駘。
鄫子姒時泰有女嫁為莒國夫人,生一子為鄫子外孫。姒時泰受莒國挾而欲立外孫,世子姒巫為魯僖公女之子,不服,乃援引魯國勢力相抗。周靈王五年、魯襄公六年(公元前五六七年),姒時泰歿,傳位莒國公子,入繼鄫子。鄫國以外孫(異姓己姓)為後,此舉不合宗法,《春秋》譏之,視同莒國滅鄫。
曾氏始祖巫。為鄫國國君姒時泰世子。姒時泰欲立外孫,姒巫為自保,引魯國勢
力以抗莒。魯襄公母定姒為鄫女,推為姒世美之姊妹,鄫子姒世美
為魯襄公舅,姒時泰與魯襄公為表兄弟,兩國有舅出之誼,魯襄公
為姒巫表伯叔輩。周靈王四年、魯襄公五年(公元前五六八年),
姒巫以魯國大夫身分隨魯國叔孫穆子叔孫豹出使晉國,完成鄫國附
屬魯國之儀式。秋九月二十三日,魯襄公與晉悼公及宋、陳、衛、
鄭、曹、莒、邾、滕、薛、齊、吳等國會盟於戚(今河南濮陽)抗
楚,叔孫豹認為鄫國附屬魯國對魯國會盟不利,令鄫國大夫以獨立
國代表身分與會。周靈王五年、魯襄公六年(公元前五六七年)七
月,莒國公子入繼鄫子,《春秋》譏之,視同莒國滅鄫。晉國責難
魯國任莒公子入主鄫國,季武子季孫宿使晉說明。姒巫去國奔魯,
於今山東省平邑縣築武城邑,去鄫邑為曾氏始祖。周靈王七年、魯
襄公八年(公元前五六五年),莒國入侵魯國東境,以劃定所佔鄫
國疆界。周景王七年、魯昭公四年(公元前五三八年)九月,莒著
丘公即位,未安撫鄫國,鄫國叛莒,莒廢鄫國,魯國收撫之。曾巫
葬武城東山。子夭、夫。
二祖夭。為魯國季武子季孫宿家臣,《左傳》〈昭公元年〉載周景王四年(公元前
五四一年)曾夭為季武子駕車迎接出使鄭國之政敵叔孫穆子叔孫豹返
國。葬東山。子阜、翌。
三祖阜。為魯國叔孫穆子叔孫豹家臣。《左傳》〈昭公元年〉載周景王四年(公元
前五四一年)曾阜勸說叔孫豹會見季武子。子箴。
四祖點,字子皙,號箴,魯國費縣南武城人,妣上官氏,生參,繼娶一女。師事
孔子,小孔子六歲,為孔子三十餘歲時之第一批學生,《論語》〈先進〉
〈四子侍坐章〉載,點與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華於暮春三月同遊魯
國曲阜城南之沂水岸,孔子盛贊其志向澹泊。季武子季孫宿喪,往弔倚
門而歌,時譽為士之狂者。曾因子曾參耕作誤斷瓜根,杖打曾參,幾乎
將其送命。《戰國策》卷二記其妻上官氏親自織布維持生活。孔子周遊
列國,困於陳國時,曾懷念曾點,評等其為狂放之士。唐玄宗開元二十
七年(七三九年)追封宿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零零九年)封
萊蕪侯,明世宗嘉靖九年(一五三零年)尊為先賢曾子,入祀孔廟崇聖
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