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兴宁阿哥哩

畲族之畲不是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21: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客家话的畬(旱地,音近斜)就是古语的畬田,“三岁治田”。从与“菑”连用“菑畬”看,说明畬是要经过“菑,反草”的过程的,与现在进山开荒做畬(旱地)一样。一般烧火以后,还要连续一两年施石灰改造土质,因为畬田基本上分布在南方,南方都是酸性黄泥土,自然要用石灰来中和。经过施有机肥、石灰后,“菑”就变成“新田”,而后是“畬”(旱地)。
2、古代只有“畬”而没有“畲”字,畬就指“火种”,开荒做畬,与落后的刀耕火种是有区别的。刀耕火种准确来说就是烧了一次种下作物就等收成,种一年两年地没有肥力了,又转移到第二个地方重新烧,周而复始,迁徙耕种靠天食饭。畬(旱地)则成熟地后永久耕种。后人把畲族的刀耕火种附会到畬(旱地)是理解错了。
3、“畲”字的来历其实很搞笑的。【集韻】時遮切,音闍。姓也。◎按古有余無佘,余之轉韻爲禪遮切,音蛇。姓也。楊愼曰:今人姓有此,而妄寫作佘,此不通曉《說文》而自作聰明者。余字从舍省,舍與蛇近,則禪遮之切爲正音矣。五代宋初人自稱曰沙家,卽余家之近聲可證,而賖字从余亦可知也。就是说,“佘”字是讹传,自然的,“畲”也是了。后人把畬与畲通是对的,把“畲”解释为“刀耕火种”就很离谱,最后把畲族、畲田、菑畬混在一起就闹笑话了。
4、畲族之名就是这样的误解下诞生。畲,可以写“輋”。《龙泉县志》:“畬音奢,火种也,民以畬名,其善田者也。此“火种”估计也就是烧畬(旱地)而已,并不是刀耕火种。不然“其善田者也”难于理解。如果是指“刀耕火种”的话,那么“其善田者也”就应该是指他们善于田猎。出现畲族这一名称的时候已经很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地”已经很激烈,“其善田者也”指的是耕旱地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再者,畬田独独与畲族联系在一起就很值得怀疑,要知道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
5、结论是,客家人讲的畬(旱地)与古代讲的“畬田”是一回事。畲族安“畲”名是一场误会,从畬读畲音就开始以讹传讹,大概时间就在宋朝。唐朝说的“畬”,就是客家人讲的畬,很多诗歌说的畬就是指旱地,“赋少畬田热”,现在客家农村的自留地(畬)也是从来不用交公粮的。很多学者研究“畬田”走进死胡同,就是因为不懂客家话,不了解客家人现在仍然把旱地喊畬的缘故,冤枉!


[ 本帖最后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7-4-24 21:5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个题外话,简体字的和繁体字的右边有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1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亻厓真係唔D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09: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7-4-26 14:17 发表
说个题外话,简体字的赊和繁体字的賖右边有异。


再说说这个题外话。
赊,繁体字其实有两个,賒《正字通》俗从余作賖。
这样,追根溯源,其实俗“賖”才是正体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2 17: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兴宁阿哥哩 的帖子

123456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12: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畲坑 cia11 hang44
畲地 cia11 ti53
兩個畲同為陽平,同音
香港畲地的畲俗字寫為



如窟,在香港鄉村地名寫為笏,讀fut21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09: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skc 的帖子

【汉典】
● 輋
◎ 古同“畲”,“畲族”的“畲”,古书上又写作“輋”。
但畲族的名称是清以后的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22: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中叶离开嘉应州,迁到惠州府的原嘉应州人,都把当地人,无论说河源话,惠州话,土粤语,都归为讲蛇。蛇和畲应该是同一意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1: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资料:清代大学问家李调元于《斋琐录》说:“輋音斜,耕山岳之地曰輋”。“輋民”名称也出现在十三世纪,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说:“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①。“輋”音shē,是广东汉人俗字。“輋”字作何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居息为輋”。显然,以“輋”字作族称是侧重于居住形式,指在山里搭棚而居的人群。“輋”的含义虽与“畲”有差异,但非指两个不同的民族,也不是指同一民族的两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而是前者指福建畲族,后者指广东、江西畲族,这是由于汉族文人对闽、粤、赣畲族经济生活观察的侧重点不同而出现的异称。
李调元做过广东学政,应该对客家人讲的畬(旱地,音近斜)是了解的,所以他说“輋音斜,耕山岳之地曰輋”是可信的,但可惜用的还是俗写輋。輋民指畲族,“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居息为輋”,輋一开始可能就是指輋民,如果指畲族,“輋”客家话应该读“蛇”、“佘”音。
所以,輋,只能当俗字处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