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3 08: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近二十年來客家唱片市場的發展概況
根據本計畫執行單位訪問了「漢興傳播」邱從容、「龍閣文化傳播」李寶?、「上發唱片」黃義桂、胡泉雄、黃永達、賴碧霞、「山風音樂」顏志文、東東(湯運煥)、「傳響樂坊」劉劭希、陳志明、欒克勇等人,有些是唱片公司負責人、獨立發行唱片者、作詞作曲者、老師、對客家音樂有濃厚興趣的學者等,除錄音內容已於本計畫執行單位所屬FM93.7頻道,由劉惠月、黃武山所主持的「客家戲曲音樂館」節目 (94年6月-12月)中分別播出外,茲將訪問內容整理如下:
(一)、投入客家音樂純粹靠興趣或使命感
基本上客家歌曲行銷通路,仍以客家庄為出發點,年紀較大的人購買的唱片以傳統山歌為主,至於創作的流行歌,不但老年人難接受,年輕人買的也少,所以市場難以拓展。近年來政府單位編預算出版客家唱片或書籍,免費贈送,讓業者生存頗受威脅。漢興傳播邱從容更說:「閩南一天吃兩餐,客家一天吃不到一餐」來形容經營的困境。因此客家唱片業者目前都只能當副業,主要是靠興趣、靠使命感繼續堅持著,需另尋一份主業來維持。
(二)、國人較不注重智慧財產權
要完成一張唱片,需靠多方的人力、物力、市場行銷通路及天時地利人合等諸多因素,才能順利銷售。或許是客家人節儉使然,加上對智慧財產權的不注重,許多教唱山歌的老師帶頭拷貝,不購買原版帶,客家歌手陳志明更呼籲大家「只買A版、不買盜版」。客家唱片已屬於弱勢,支持的力量少,此舉無異讓業者雪上加霜。
(三)、客家音樂要多創作,也要靠有心人來推展
文化本身就是進步的東西,唱山歌、唱客家流行歌也是一種文化的表現,若在日常生活中不傳唱,將來山歌絕對會消失。因此客家山歌老師胡泉雄也鼓勵年輕人參與,創作更優質的流行歌曲,讓年輕人傳承、再進步,更要靠有心人士的推展、維護,才能歷久不衰。
(四)、要有專業的團隊
未來是網路的世界,下載歌曲更方便,年輕人都靠網路聽歌曲、吸收資訊。因此客家要有一個專業團隊,塑造一些年輕的偶像歌手,再從主流市場吸收專業人才來做客家歌曲,破除「客家不能給外人做」的迷失。像欒克勇雖不是客家人,原先是作國語歌曲市場,但近幾年投入「龍閣文化傳播」及「揚笙文化傳播」等客家唱片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五)、職業團體演出應予業餘團體演出有所區別
這幾年客家音樂活動經常上演,不論是客委會所舉辦全國性的客家藝術季活動,或是各縣市政府所舉辦的重大慶典活動也好,經常可以看見主辦單位安排的節目是職業與玩票性質的演出團體或個人同台的情況,雖然可以讓業餘團體有一個觀摩學習的機會,但是無形中也抹殺一個職業團體的精神,顏志文老師認為以後的活動應該朝職業與業餘兩個團體分別演出,讓職業團體可以盡情發揮他的專業,業餘團體可以玩的盡興。
本計畫特別感謝古重禮、李一凡、李坤城、吳清文(豪記影視唱片有限公司)、林本博、胡泉雄、邱從容(漢興傳播公司)、徐木珍、徐明珠、黃永達、陳志明、陳冠宇(好客樂隊)、陳淑芳(龍閣文化傳訊有限公司)、湯運煥(東東)、傅也鳴、彭文銘、欒克勇、顏志文(山風音樂)等客家先進的協助。
<以上按筆劃順序排列>
參考資料:
1:《台灣客家音樂》,鄭榮興著,93年5月初版一刷
2:《<一串蓮>的故事--日治時代客家唱片漫談》,李坤城92.10.31撰稿
3:劉楨整理,置於行政院客委會「台灣音樂資料庫」資料。
4:《台灣思想起》,劉國煒著,87年6月初版二刷
5:《台灣音樂閱覽》,陳郁秀編,86年8月初版
6:楊寶蓮 台灣客語說唱研究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3 年 1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