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兴宁,今夜你将被历史抛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8 14: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懒得跟你说:每一个珠三角人都在称赞你白净??吃饱了没事干呀??我说的是总体,正如你可能黑一点,但客家人总体白净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仅仅只有我才是兴宁人,还有男同胞。客家文化如何不独特?从语言到建筑再到饮食,每一项都足以让我们自豪。有这个看法起码还说明你了解了一些客观情况,客家人白净是“文化”吗?这是人种特征,老乡,看来不是你的错,该是你老师的错,“我说客家人白净”就能推论出我就看不到任何客家文化的光辉之处??你这算什么逻辑??好我考考你:祝枝山在什么朝代任兴宁县令?任期多长?有何专著?客家围龙屋结构如何?因何说是中国民族建筑史上的瑰宝?梅州地理结构如何?还有何开发、挖掘潜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8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东方不败 at 2004-7-28 14:10
真懒得跟你说:每一个珠三角人都在称赞你白净??吃饱了没事干呀??我说的是总体,正如你可能黑一点,但客家人总体白净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仅仅只有我才是兴宁人,还有男同胞。客家文化如何不独特?从语言到建筑再 ...

我这个黑黝黝的农民没有文化,哪里有你兴宁的“东方不败”如此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啊,你还是把这些“高难度”问题转问其他皮肤比较白的中原贵胄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8 14: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皮肤比较白的中原贵胄,我跟你同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种,并不以此为耻。

我 也不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有概于自己这一代客家的落寞,才会在业余时间,以比较客的角度去了解我们客家文化和发展、挖掘的潜能,我跟你费那么大口唇讲,只是为了让客家人自己明白,别丢失了自已的渊源而已,客家人首先要自尊、自信还有取长补短才会有所发展。还有顺便将上面问题的客观答案告诉你,祝枝山在明朝正德年间任兴宁县令。任期六年,有撰写了正德《兴宁县志》专著。客家围龙屋结构成半围形,有别于福建地区的围屋,一般有花胎、正厅、天井,形似半月,前有禾坪和池塘,具有典型的小生态圈形态,特别是水渠处理原理,堪称建筑典范,因而是中国民族建筑史上的瑰宝。梅州地理结构属丘陵地区,北有武夷山南脉的山脉,景色秀丽,风光自然很有开发价值,还有地热资源也是具有不错的旅游挖掘潜力,还有地矿资源要挖掘与开发并用好。

[ Last edited by 东方不败 on 2004-7-28 at 14:4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8 15: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ihakka19820417 at 2004-7-28 13:54
是不是每一个珠三角人都在称赞你白净啊?如果仅仅是你那几个同事的话,大可不必拿出来炫耀,并以此作为我们客家人白净的理据。客家人的自豪感不需要构建在这种肤浅的容貌、肤色优越论上。
客家文化如何不独特?从 ...


相对于喝珠江水长大的人来说,客家人的肤色确实比较好。
可能是客家地区依山傍水空气好养人,所以珠三角的人羡慕我们粤东地区(包括潮汕)出来的女孩,这是事实。
通常客家女孩会被珠三角的人误认为“外省妹”,比如我在广州,人家问我哪个省的,我说我是广东人啊。他们就会说,广东啊那就肯定是粤东地区的。:;)

[ Last edited by w9216 on 2004-7-28 at 15:4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8 16: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东方不败 at 2004-7-28 14:35
我不是皮肤比较白的中原贵胄,我跟你同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种,并不以此为耻。

我 也不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有概于自己这一代客家的落寞,才会在业余时间,以比较客的角度去了解我们客家文化和发展、挖掘 ...

年轻人,你说的这些都是常识,不用你说这里大把人知道。
还有要纠正你说的几点:
其一:梅州地区的客家围屋类型很多、百花齐放,不仅仅包括你所说的围龙屋,此外还有走马楼(兴宁梅县都有,我小时侯就是在走马楼长大的)、四点金(即五华、紫金常见的四角楼,形似碉堡)、五凤楼(沿着山势拾级而上的客家民居)、土楼(福建比较多,但大埔县也有,最著名的是在大埔大东乡的花鄂楼,福建出名的是永定的振成楼)、殿堂式(又称厅堂式,即是围龙屋去掉化胎与围龙之外的部分)、中西合壁式(最出名的是梅县白宫的联芳楼)。这些东东本人读小学时已经滚瓜烂熟。
其二:梅州的不叫武夷山南脉,确切地说是武夷山遗脉,这个初中已经从乡土教材中得知。
顺便再问你几个简单的问题,请问梅州哪里的地热资源最丰富?中国第一个地热发电站建立在哪个县的哪个镇?

[ Last edited by ihakka19820417 on 2004-7-28 at 17:3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8 19: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Posted by ihakka19820417 at 2004-7-28 16:27
轮翻上阵呀???!!!一看就知不同风格,首先表扬一下,这位还算有点常识。
不过我的回答你弄错了,不是抄的是背的。不用我说这里大把人知道?这些常识为什么要这么久回答?还是我回答了之后才回答?!还有你说要纠正的几点:
一:梅州地区的客家围屋类型很多、百花齐放,但我仅仅是问你们梅州地区最普遍的围龙屋结构如何?属审题不细心:
兴宁比较出色的围龙屋有:
刁坊罗坝四角围龙屋。
*合水官塘下黄屋(四层围龙)
福兴大黄屋千倾堂
*宁新东风九厅十八井(三层围龙)始建于元代。
*宁新黄岭大刘屋(半月形)
*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一座6围的围龙屋县内最大
宁中丝岗下莲塘周屋
宁中佛岭李和美屋
宁中坡泥岭周彩父的陈祥吉屋
坜陂合记黄屋
*泥陂汤湖上村的清武进士王侍卫屋,规模宏大、结构工整独特,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
龙田金星村廖屋
叶南胜公围肖屋
叶塘田心村李屋
*叶塘黄雀湖黄屋(三层围屋)
*兴宁罗岗袁氏善述围(四角楼)。
还有你说要纠正我的四点金(即五华、紫金常见的四角楼,形似碉堡)兴宁也有、五凤楼(沿着山势拾级而上的客家民居)、土楼(福建比较多,但大埔县也有,最著名的是在大埔大东乡的花鄂楼,福建出名的是永定的振成楼)这没错、殿堂式(又称厅堂式,即是围龙屋去掉化胎与围龙之外的部分)、中西合壁式(最出名的是梅县白宫的联芳楼)历史太短。
这些东东读小学时已经滚瓜烂熟。佩服。不过本人比较老实,在下不才,大学毕业才有机会从相关市志地方文献了解到,我没曾想原来小学竟有这门课程??有点荒谬!!如果真如此才值得高兴:客家地区应振兴有望!!只是到现在我也没发现有何贡献。
二:梅州的据市志记载为武夷山南脉,当然也可说是武夷山余脉,不知你初中已经从乡土教材中获取的比较具体准确还是市志比较准确点!!??
顺便回答你几个简单的问题:梅州丰顺汤坑的地热资源不错,还有兴宁的汤湖也不错。
中国第一个地热发电站羊八井,这里是地震活跃区,拉萨市一半以上的电力靠这里供应。羊八井距拉萨市区不足100公里,也是青藏线上一段著名的险区。这里的公路紧贴着念青唐古拉峰的余脉,山势陡峭。这条不是客家范畴的问题才是抄的。

[ Last edited by 东方不败 on 2004-7-28 at 19:3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2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IHAKKA19820417:
                   客家新闻的斑竹,你小声点好不好?
                   你没有注意到大家看到你好象脸红脖子粗一样吗?
                   你1982的,过多几年你就会不那么冲动的了.
                   这个论坛是客家人网上联谊的地方,也是客家文化传播的渠道.  

                   还有一点:
                   你的个性签名:选三号, 赌场有希望.........实在太有个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17: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老师说得大好了,兴宁人们应该高价聘任他来任市委书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1: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南来客 at 2003-9-25 23:12
山和水是山区人的资源,发展旅游业只是一种经济手段,本质上和一个卖菜的小贩没有分别,实质上的分别是在经济收益。能否发展只是见仁见智,我是从事旅游业的,我只能从我的角度去看,如果是一种有效益的资源,我们应该善加利用。梅州喊出的“生态梅州”是否一个错误的叫法,就让时间去证明,五年后自有分晓。


对于梅州,旅游业只能打打牙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从兴宁越来越落后,说到兴宁的落后是因为梅州市府的冷落,梅州的落后是因为省政府不重视东翼的发展,接着论证了客家人的血统问题及客家人是否比广府人皮肤白的问题,到最后竟然拼起了地理知识。
总结完毕,保留个人看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4-19 13: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