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1-11 20: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英語佔優勢有以下原因造成;
一、英國人萊佛士早在19世紀已登陸和經營新加坡,它和馬來亞的檳榔嶼 Penang,馬六甲 Malacca 稱為“海峽三州府”,是英國殖民地政府“東印度公司”在亞洲收集香料、橡膠、錫米、甘密等東南亞重要農產品的集散地。當時新加坡已取代檳榔嶼,馬六甲和印度尼西亞的巴達維亞(椰加達-Jakarta)成為遠東重要商港。
二、當時“海峽三州府”的華人是随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或較遲時已經來到當地,19世紀時已繁衍了好幾代子孫了,他們已經接受了英文教育,在殖民地政府當文員的不少,當檳榔嶼、馬六甲的港口地位逐漸被新加坡取代時,這批土生華人也到新加坡經商發展,或當殖民地政府官員,其中最出名的橡膠種植家陳濟賢,陳金聲等。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政府第一任財政部長韓瑞生,韓榮生(新加坡大學教授)兄弟都是檳榔嶼土生華人,祖籍廣東揭西縣,河婆人。這些華人都受英文教育,上大人孔乙己全看不懂的。
這些華人我們管他叫 :男的叫Baba,女的叫 Nyonya (娘惹),他們的衣著是馬來Malay式的,口操英語,馬來話,華人方言一巧不通。但是他們逢年過節,祭拜祖先比華人更華人,春節時大紅燈籠高高掛,家家戶戶贴大紅對聯,但他們自己完全看不懂對聯究竟講甚麼!
三、新加坡是東南亞海運、空運(日本人叫-空港)金融、服務業、貨物轉運等中心,他們與世界人做生意,所用的是英語,無形中英語的地位已較華文重要,百多年來他們認為讀中文沒出息,華文沒地位。年載久遠許多華人變成講英語的族群了。
中國改革開放后,商機處處,他們於是到中國投資,誰知由於語言阻礙,到處碰壁於是他們才大夢方醒,認為不通中文沒辦法沒機會賺中國人的錢,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鼓勵學習華文,推廣學習華語,把中文列為小、中學必修科。李光耀,吳作棟開始用漢語拼音學習中文,同時聘請中國教師來授課,中文在新加坡已漸露曙光!
[ 本帖最后由 海外客家人 于 2006-11-12 06:5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