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8-18 14: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源重修清代乐村石楼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7-08/18/content_29424.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08-1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曾焕阳
乐村石楼。
本报东源讯 (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缪远东、陈满洪摄影报道)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东源县蓝口镇乐村石楼是河源市第一批受保护的古建筑之一,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瓦面和木质楼棚出现虫蚁腐蚀、坏烂的现象,当地政府和张姓族人计划今冬将其重修,重修后将其打造成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对游人开放和对外展示客家人自力更生、勤劳俭朴的奋斗历程。
整座石楼恍如迷宫
昨日上午,记者在乐村石楼的族人张松其、张松添等人的引领下,到访被当地人称为“石角大楼”的乐村石楼。记者发现,具有客家围龙屋外形的乐村石楼,其建筑设计独特,布局合理,石刻工艺精细,石楼四周的墙壁全用条形花岗石砌成,厚达1米左右,坚如磐石。石楼为四栋四杠,五个角楼,楼角设有炮楼群,防御设施严密。在石楼的前面有一口半月形池塘,与整幢石楼构成一个大的椭圆形。
据东源县蓝口镇委纪检书记陈国栋介绍,整幢石楼大宅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门前池塘面积1000多平方米。屋内有大小房间108间,天井36个,大小厅20个,以前能同时居住500多人。乐村石楼的建筑风格与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上中下左右有耳厅,厅后又有厅,俗称南北套厅。厅与横屋之间相隔相连,横屋有厅有房,上中下廊,连成一气。屋内厅厅相连,幢幢相通,大回形套小回形,叠叠相套。整座石楼恍如一个迷宫,陌生人如果没有当地村民的引领,很难辨认出石楼大门的进出入口。
历经3代人建成
乐村石楼有三道门楼,外门横挂匾额“大夫第”,二道门匾额为“副榜”、“武魁”(副魁),第三道门匾额为“敦颐堂”。此外,石楼上的二楼绕四周全屋相通,两旁瓦面砌有火壁,楼角设有炮楼,上下共有四层,大门楼左侧有防灌水槽,屋内有两口水井,据说是用来防范乱军盗贼以及防范火灾的设施。
乐村石楼浓缩了客家建筑的特点,更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乐村石楼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处处可见古雅遗风,据张松其、张松添等人介绍,石楼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经嘉庆、道光数十年后竣工,石楼的建设是张姓族人历经祖孙三代的艰辛奋斗才全面竣工。
东源县蓝口镇委纪检书记陈国栋告诉记者,乐村石楼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瓦面和木质楼棚出现虫蚁腐蚀、坏烂的现象,计划今冬筹资100万元将其重修,同时在石楼内设立一个有关“石头”的观赏区,石楼重修后将其打造成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对游人开放和供后人参观学习。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