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0-9 13: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赣方言的接近,是学术界的共识。甚至客赣方言要不要分为两块,都有争议的。
请看刘纶鑫对这个问题的概括:
来自:
http://cache.baidu.com/c?word=%D ... a=10&user=baidu
第四部分 客赣方言比较回顾
迄今为止,客赣方言比较研究是始终围绕着客赣方言关系问题而展开的.由于汉语方言分区理论还欠成熟,以及客赣方言本身大量的语言事实尚待挖掘,揭示,客赣方言究竟应分应合,目前还很难作出结论,也不必急于作出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这一问题的答案必然会应运而生.
(一)问题的提出
1936年罗常培先生在《临川音系》一书中(科学出版社,1958,北京),最早注意到客赣方言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从梅县,临川两地具体的方言特点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这种方言(按:江西临川方言)和客家话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在比较临川话和以梅县为代表的客家话在语音特征上的异同之后,他写道"从音系的全部来看,总算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我颇疑心这两种话是同系异派的方言",为此,他还以大量篇幅从移民史的角度,对客家先民三次南迁和江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但是罗先生又说他的观点只是个"假定","只是一个问题的发端","很值得有人来继续探讨" 《语言与文化》,(附录三:《从客家这徒的踪迹论客赣方言的关系》,语文出版社,1989,北京),由此引发了语言学界对客赣方言关系问题的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的发展.
(二)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对客赣方言分合问题的争鸣,
1.分区.赵元任1934年为上海申报馆60周年纪念印行的,《中华民国分省地图》中语言区域图分为九区:北方官话,上海官话,下江官话,吴语,闽方言,潮汕方言,客方言,粤方言和皖方言.1937年李言桂在《中国年鉴·中国的语言和方言》(商务印书馆,1937,上海)则分为八区: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吴语,赣客家话,闽语,粤语和湘语.赵元任本世纪40年代以后又将其九区说修订为:广州方言,客赣方言,厦门—汕头方言,福州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北方官话,南方官话,西南官话.赵,李的分区基本一致,在赣客的关系上都是从合的.
40年代王力先生将汉语方言分为五个大支:官话,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语.客家独立而赣语却归入了官话之中.丁声树,李荣1955年提出"八大方言"说: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董同和在50年代,也对汉语方言作了九区的划分,即: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吴语,湘语,客家话,赣方言,粤语,闽语.以上各家都注重客赣方言的差异性,而且丁声树,李荣和董同和都将赣语单独立为一区.
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武汉)率先采用目前通行的"七区"说,虽然客赣分合争议不息,但客家话,赣方言仍维持两区分立.
2.争鸣.近几十年来,海内外不少的学者对客赣方言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分从合,见仁见智,下面简要加以回顾:
李荣先生在《汉语方言的分区——〈中国语言地图集〉图[A2]与图[B8]的说明稿》中强调"客家话和赣方言毕竟有明显的区别,应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方言区."台湾何大安,张光宇等学者也力主客,赣分立,罗美珍《谈谈客,赣分立方言区的问题》(《第二届客方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广州)也支持这种观点.
詹伯慧在《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武汉)和《汉语方言和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武汉)两书中,均将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分立.但他在《汉语方言和方言调查》中又说"近几年颇有一些方言学者赞成客赣还是合为一区好.从发展的趋势看,今后也许会逐步倾向于把客赣方言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后来他终于还是改变了从分的看法,认为"还是从大处着眼,把客,赣合为一个大区更妥."王福堂在《关于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方言》,1998年第1期)中指出:"客家话和赣方言不存在真正能成为方言分区的依据的语音差异",支持客赣合一之说.
罗杰瑞《汉语概论》(张惠英译,语文出版社,1995,北京)中根据其提出的10条标准,将汉语方言分为北方话区,中部方言区和南方方言区.并且认为不能把客家人口来源与客家方言来源相混同.他指出:"客家话和赣语的相似只是表面现象",并举出六点证据说明客赣方言在基本词汇上很不相同.由此,他认为"客赣属于不同的方言",并根据袁家骅先生的意见(《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1983,北京),"把赣语和客家语分立."
沙迦尔《论客赣方言》(《清华学报》新18卷1期,1988)认为赣语与客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他从历史人口统计的角度对客赣方言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认为,唐初涌入赣北(鄱阳湖一带平原地区)的北民,带来了一种接近早期中古汉语的语言,这种语言与唐朝前期开拓者所说的南方方言融合后,就形成了今天赣北方言的祖语——前赣北语.唐中叶和唐末继续涌入江西的北民多定居赣中,说以前赣北语为基础而带有浓厚北方色彩的新方言——前赣南语.前赣南语是今赣中方言的祖语,而客家话则为前赣南语与早期东南沿海方言接触之结果.赣中方言与客家话都系前赣南语的不同分支.赣中方言在某些重要语音特点上与客家话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及客,闽,粤方言之间存在的某些共同特点,说明了沙迦尔的推测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鲁国尧《客,赣,通泰方言源于南朝通语说》(《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认为客,赣方言和属江淮官话的通泰方言均源于南朝通语,为同源关系.他认为客家先民从中原迁至长江流域生息蕃衍,后代操的即南朝通语.其后再度南迁,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话.赣方言既如罗常培所言与客语同出一门,则其渊源亦当自南朝通语.
(三)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的新阶段
李如龙,张双庆主编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以丰富,翔实的语言材料,全面比较了客赣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对客赣方言的特点及其分合问题提出了信而有征的看法,将客赣方言的比较研究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客赣方言调查报告》的作者调查了分布在广东,香港,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八省(区)的34个方言点(客,赣各17个),通过1320个单字和1120条词语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客赣方言语言上的14个共同点和17项明显差异,各地一致的词语150条,明显不同的词语478条,进而分析论证,得出了客赣方言尽管联系紧密,相似之处甚多,但终究应划为两大方言区的结论.对于词汇语法问题,《调查报告》特别指出:"和语言方面的共同性相比,客赣方言在词汇方面的一致性要差性","它们的这种词汇语法差异更能显示出方言的区域界限",因此"用词汇语法去区分客一赣方言,较之用语音特点的条目更加有效".
刘纶鑫主编主撰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江西境内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共分八章:1,概述.2,代表方言声韵调系统,,3,单字音比较表,4,语音比较与研究,5,词汇比较与研究,6,词汇比较表,7,语法比较与研究,8,结语,书末并附方言地图36幅.该书选取了江西境内35个方言点材料,包括1179个单字字音,1462条词汇以及几处代表点语法项目的比较,语言材料比较丰富.基于客赣方言与居民来源及居民迁徙年代的密切关系,在方言调查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了居民史的调查,注重了对地方史志和民间谱牒的搜集.
该书既尽量反映学术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又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如在客赣方言的形成问题上提出了"原始客赣语"和"古客赣语"构想(参见刘纶鑫《客赣方言史简论》,《南昌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指出在切韵时代以前,它已属古南方方言的范畴.本书还用充分的语言事实对客赣方言的一些语言特点如"浊上部分归阴平","次浊部分随清流",(参见刘纶鑫《客赣方言的声调系统综述》,《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0年第4期)等重新作了鉴定,得出了信实可靠的结论.
该书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并注意了横向的比较,纵向的比较结合,内部的比较,外部的比较结合,语音的和语法,词汇的比较结合,语言的和文化的比较相结合.就方言比较的方法论而言,本书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探索和试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