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hlzy

客家百家姓源流世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4 1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姓大迁徙简史(四)

元末明初时期
  此时罗姓大约有7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75%,为明朝第24位姓氏。由于罗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进入江南地区,中国北方几次战乱对罗姓的伤害相对要轻。江西仍为罗姓第一大省,约占总罗姓人口的29.4%。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其中向西北的移民也很明显。全国重新形成了湘赣浙、四川二大块罗姓人口聚集地区。明朝,罗姓已经分布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得到了稳足的发展。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天下:凡是陕甘、湘鄂等地的田地,允许农民自行开垦。第一,明令号召开垦荒地。明文规定,谁开的荒地就归谁所有,不论原来有无业主,一律归开荒者长期享有。 第二,广招无籍流民垦荒。第三,号召四方流民回家。第四,统一制订奖惩政策。于是,出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江西一带的农民移到湖南并规定新垦地区允许插标占地。《攸县罗氏族谱云》云:“元季末,陈友谅据湖南,与朱元璋争雄事败,元璋纵兵屠戮,湘江两岸,人烟几绝,史称朱洪武血洗湖南。其后,当地郡守招四方之民分耕其地。”形成了罗氏入湘大规模迁徙。湖南罗氏的源流:一部份是古罗国人土生土长的后裔;其中大部份又是从江西迁来,而且大都是崱公之后。迁来湖南的时间,其中又主要是明初。《零陵罗氏族谱》:“余族自洪武中,政和公迁湘潭之鼓磉洲,由南昌而来。生之始祖则自临江迁新化。然溯其伊始自南昌迁临江,其发源于南昌一也。”《新化罗氏族谱》:“豫章始祖十六传绥公生子二:企生、遵生,以忠孝著于史。企生子二:昱、昌;昌生子六,次智亮传至天民;天民生子二:崧、崱。崧公传至好礼,高清始由江西泰和迁居新化横阳山与球溪。而遵生后裔递传至茂德与茂晚之孙远庆,亦由江西丰城迁居新化桃林。今考其迁徒之时代,或远在宋朝,或近在明代。”迁湘几大主要支系有 友进世系:原籍江西泰和县圳上,明洪武二年迁楚南宝庆邵邑城西谭井湾,世系老谱尊其为迁楚一世祖。道贤世系:原籍江西泰和县东乡圳上。明洪武初以武庠佐邓愈南征明有功,授职宝庆(邵阳)府知府,致仕卜籍邵东东乡大树下,为邵东罗氏肇基始祖。道贤生九子,开九大房,子孙遍布湘楚各地;十五郎世系:于元至正间由江西庐陵熂下徒迁湖南邵阳县,考明永乐年间始居老屋继 而居路尖冲星子塘。八世孙相立基公田,子孙昌隆,分籍湘中湘南;云飞派衍:祖居江西吉州泰和县。于宋元年间卜居新化球溪渡头,为球溪罗氏肇基始祖。思聪-黑田罗氏,中国人民解放军罗荣桓故乡。于明洪武元年由江西吉水县徒迁湖南衡山二十八都黑田开基立业,世称黑田罗氏。湖南罗氏或因战乱,举家迁居湖南,或因战事失败,最后隐居湖南的。不管是那一种原因,从外省迁入湖南的罗姓人,都可说是有意或无意中返回祖居了。其中一些人的后代又从湖南起程,走向大西南川、黔、云、桂广大地区,在那里繁衍生息,开基创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4 1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姓大迁徙简史(五)

明末清初时期
  湖广填川  明末清初,地主阶级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张献忠掌握四川时又滥杀无辜,人祸加天灾,使四川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四川人口锐减。据《四川通志》七十一卷称: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全省登记在册的只有18000余户、约9万人,“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这是四川历史上人口最少的记录。清廷平定四川后,为了巩固政权,必须给人民休养生息,使其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但人力极度缺乏,荒地太多,急需从外地迁入劳力。清廷鼓励移民,制订优惠%D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8 13: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謝版主提供很多范氏宁壁資料。希望再提供有関61世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9 0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起源主要在地域,不在于某个人的传人。不要用现在的父子传姓来看姓氏的起源。封姓不是一朝的事,最初的封姓封的是一个地域,不是一个家族。
多看一看姓氏起源,不知道的最好不要说。
族谱近代的部分比较真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1 01: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谢呢

好想看看‘谢’姓的

我家还有一个族谱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0: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  氏

     (陈留郡)据《姓纂》称:“姜姓,炎帝之后,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今汝南谢城是也,后失爵,以国为氏焉。”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位以贤德著称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后的兄弟,以国舅的身分被封于谢(古邑谢,在今河南唐县南),后来是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后,子孙也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而统统姓谢了。又唐工谢偃的祖父孝正,本姓直勒氏,后改姓谢(见《旧唐书文苑传》)。
    据说是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谢安,把谢氏家族引上了显赫之途。谢安原隐居在会稽东山,后来被当时晋室的大将桓温请出山,当了一名司马的官,可是当桓温阴谋作反时,他却尽忠晋朝王室,而在桓温死后被朝廷倚为社稷重臣,到了肥水之战,果然一鸣惊人,为晋室保住了半壁江山。在肥水之战中,他的从侄谢玄、弟弟谢石以及儿子谢琰,都是驰骋沙场、冲锋陷阵,青史垂名的人物。现在,南京东郊蒋山的半山上有一座拓恩寺,寺后有一处“谢公墩”,据说就是谢安当年的所居之地。
    上杭谢姓始祖十七郎,是宋末由宁化石壁迁到古田谢家坊分居各地的,清朝中叶,龙岩上坪迁杭一脉富甲城中,武平上畲迁居县西湖泮乡户口数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1 23: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斑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9 18: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温姓的呢?

顶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30 10: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于,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因以为氏。晋大夫郤至食采于温,号温季亦以为氏。西汉功臣温疥封茕侯,疥孙何始居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汉朝,温氏以太原为发展中心。其后发展到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和清河郡(今河北清河、枣强,山东清平、高唐、临清、武城等地)。今奉汲郡和清河郡的后裔,旧谱称为东温。两晋南北朝以后,温氏族人和其他客家先民一样,开始向南播迁。东晋温峤任江州剌史,峤11世孙温皋,携家眷渡淮河入籍浙江,正式定居江南。从那以后的温氏后裔,旧谱称为南温。郡号仍奉太原。温皋曾孙温誗任江西虔化(今宁都县)令,赈灾救荒,除暴安民,民感恩而留之,遂定居宁都万岁里万田村(即万斛里背村),是为赣、闽、粤温氏发祥始祖。誗七世孙少四郎迁居石城,生同保。同保生九子,后裔繁衍极广。
       宋朝年间温九郎从江西石城县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再迁上杭安乡洪山塘开基,殁葬安乡圳头岗,“绣针落槽”形。初葬六百余年后的明万历十六年(1588),合族进行重葬。祖妣管氏十娘葬永定峰市折滩店背岗顶,“张天海螺”形。二世林五郎出生于安乡洪山塘,九郎辞世之日,五郎年幼,由管太夫人抚育。当时的安乡是汀州取道上杭通往潮州、汕头的必经之地,大路通衢,常有骑马坐轿官员经过。相传五郎渐长,常和邻舍少年舞棍习武,不慎击破过路官员的轿角,母子惧罪,逃至永定溪南里双井村(当时的永定全境仍属上杭县辖)林姓亲戚家居住,五郎暂改姓林以避官祸。此即宗史所载二世林五郎的由来。林五郎原葬永定恩前外湾里,因处棉花滩电站受淹区,已于2000年迁葬在库区东岸的山坡上。林五郎妣张三娘,生一子五二郎仍居双井,殁葬仙师宫水口河岸上。
          温九郎四世以后,裔孙就开始向闽西、粤东各地播迁。他们分布在:福建的上杭、永定、武平、新罗、泉州、漳州,广东的梅县、兴宁、五华、平远、揭阳、揭西、海丰、陆丰、普宁、紫金、廉江、阳江、翁源、广州,江西的万安、台湾的苗栗、海南岛、香港等地和海外东南亚一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 1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版主,有平远县谢姓的资料吗?请告诉。万分感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18: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平远的谢姓谱我暂没收藏到,我只有福建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你好! 有兴宁梁氏的来源记录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 14: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赣州陈姓的资料?

请问一下有没有赣南陈姓的祖谱资料,我在上次回家听我姑姑说我们是从福建长汀迁过来的,上次还抄过谱。所以,想知道一下陈氏的渊源。
如有空请发至我的E-MAIL地址下:chenli83@21cn.com
有劳了,多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 19: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氏本嬴姓,颛顼之后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姓嬴氏。伯益35世大骆生非子,周孝王封为附庸之君,而邑之秦(秦氏始)。再五传讳秦仲,周宣王命其讨西戎,不克遇难,其五子再领兵讨之,灭西戎,宣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陕西东)为梁伯。后为秦穆公所并,子孙奔晋以国为氏。梁伯九世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2 20: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一个帖子竟然有2.5万人访问,这庞大的数字很少有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8: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