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xiuhong

连城冠豸山名字的困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7 08: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冠豸的本字应为冠廌

把冠豸释为官寨,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冠豸就是冠豸,与官寨何关。语言学者考证本字靠的是各类事实,不是灵机一动,凭“冠豸”和“官寨”有同音关系就可以的。我会正式写一篇小文章,说明“冠豸”的本字就是“冠廌”,准备发表在明年出版的《闽西方言调查与研究》第二辑上。谢先生不是专门研究方言的,不必太在意他的说法。可是这种观点出自一位专门研究方言的语言学工作者之口,就不得不加以讨论。

[ Last edited by 项梦冰 on 2005-8-7 at 08:2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9: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可以交互,,,

期望能早日见到君的文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 10: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考了很长时间,结合其读音,我怀疑“冠豸山”系写冠磜山。
与其他客家地区一样,用“磜”做地名很多的,例如:磜下、白水磜……
以前有严斑竹说可能是“际”字,但客家地区民间都是写“磜”、(石示)等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22: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际,声调不符合。

当地 寨 读 cai 送气,声母也不符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7 1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比较支持"guan zhi shan"拉。。HOHO~~~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4 2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豸这个字太有意思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04: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qi2004 于 2012-11-25 04:19 编辑

16楼应该是我连城老乡我支持他的看法。
豸=廌本地读音ca 送气,普通话zhai4。现在如果你们用搜狗拼音打字
打zhai也能找到这个字。

4697293_104025002951_2.jpg
~V9PK7O]3U)TMH4)D)N{8BS.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1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冠廌
獬廌
-----------
我还是认为是文人雅化的结果,冠豸山不远还有几个“寨”呢:旗石寨。

http://bbs.local.163.com/bbs/localshanxi/66108808.html
“如果指“豸冠”,即法冠之意,那就应该是“豸冠山”,读作“zhi冠山”....”

这个疑问我也有,也就是 “廌”做为限定词修饰名词,应该排在前面,而非在后。冠 作为 中心词,必须摆在后头。——这个异常的语序,可能暗示了雅化 迎合 早年“官(关、观..)寨”的语序。即字面上照顾了雅化的需要,但顺序还是民间早先自发的命名。

比如 我们说“张三家”,而非说“家张三”。“野兽皮”,而非“皮野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7: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的考证支持,来自龙岩 政协的 邹文清

《“冠豸山”本名“官寨山”的文献和方音依据》博客文章,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77b64a01014qs4.html

他赞同我与谢教授的见解。我把他关键的论据摘抄一下:

回来翻阅明《龙岩县志》,其《山川志》载:
大崶山:一名“官寨”,在留晖门内。昔人筑寨于此,宋令赵性夫、赵崇揆因而城之,曰“赵公城”,俗名“上城”,东岳行宫在焉,亦名“东岳山”。
《城池志》又载:
宋《祥符图经》云:“岩,初编木为栅,后易以土垣,岁久倾圮。”绍定庚寅,县令赵性夫依西冈为寨,今曰“官寨”是也。淳祐己酉,令赵崇揆伐石甃之。
说的是南宋龙岩县令赵性夫在城东大崶山上筑寨防卫,因官家筑寨其上,故又名“官寨山”。后来,我了解到龙岩新罗区父老至今还有称其山为“官寨山”者。


【那么,冠豸山本名是否也是“官寨山”呢?南宋《临汀志·山川》支持了我的推测,它记载说:
东田石:在莲城县东五里。峭壁巉岩,高插霄汉,盘礴数十里,溪流环绕其下。绝顶坦夷,石泉流溢,宋朝开国侯彭孙居焉。外有石梯、石苍,仅容一人。官置三寨其上,每遇寇警,必移民于此,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东田石就是今天的冠豸山,官置三寨其上”依龙岩县例,这不表明连城县城人将东田石唤作“官寨山”是完全可能的吗!志中提及的“宋朝开国侯彭孙”,事载《临汀志·武将》,原是长汀县人,分县后为莲城县(元代起易为“连城”)人,生活于北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间,“历事四朝”,是一名东征西讨、战功赫赫的武将,“官置三寨其上”应与他在东田石居住是有关联的。
《临汀志》这条记载还告诉我们,冠豸山原名“东田石”,是因其在县城东五里。 “官置三寨其上”可能早在彭孙居东田石时就已出现,这说明早在北宋起,连城民间就有可能呼东田石为“官寨山”了,历时已近或逾千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8 21: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穿凿附会的论证。
1、官家不会在山里面设官寨的。山寨是土匪或者村民避难的地方,一般不会说官寨的。官防、关隘等等都可以。
2、附近还有什么“这个山的不远处,就有“竹安寨””的,说明讲“寨”的很多,难道那些就是“民寨”。不通。
3、官好啊,不俗。也有姓官的,有官庄等等地名,换了“冠”也不见得高雅啊。冠豸,也不好理解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8 21: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13-3-8 21:45 编辑

我还是坚持“冠磜山”的写法。
1、磜,客家话读“债”音。清澈湖的博客也写客家地区有很多“上寨”、“寨下”等地名,其实他们都写“磜”。磜,是客家话指“悬崖、瀑布”的地貌。因为写寨简单,“磜”字因为没有简化汉字,所有有人写[石示],或者干脆写寨。
2、清澈湖的博客也写到,“按民间的表达方式,连城县普通民众只应有“上官寨”而无“上冠豸”之说。连城是客家县,以我对客家话的了解,普通民众断无“上冠豸”之说,因为“冠豸”并非一座山而是一件物:所谓状如豸兽的帽子。正如,普通人只会说“上莲花山”,而绝无简称成“上莲花”者。
上冠豸——“上帽子”,不亦怪哉?”
如果“冠磜”指的是悬崖,那么就好理解了。
3、丹霞地貌的主要特征就是“顶平、坡陡、麓缓”。就是山的顶部是平的,坡陡,近乎90度。这正合冠豸山丹霞地貌的特征。
冠磜,就是如冠的悬崖陡山。所以,“冠磜山”是正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2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糊涂,连“冠豸山”的“冠”也读成Guàn了:

冠豸山读Guànzhài Shān  这就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等为福建省“冠豸山”定音的新闻报道

http://www.edu.cn 2006-03-30 08:35:16 教育部

日前,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批复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将福建省冠豸山的山名读音定为“Guànzhài Shān”。

  冠豸山位于福建省西部龙岩市连城县境内,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的执法者戴“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著、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神兽。但在现行的字词典中,“豸”只注音为“zhì”,注释为“没有脚的虫子”,广播电视系统播音时也读作“zhì”。福建省有关部门认为,这一读音违背了历史传承性和群众习惯,给当地旅游经济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向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报送请示,请求对“冠”和“豸”予以定音。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对此十分重视,委托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进行史料考证、实地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2004年7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组成专家组,赴当地开展了查阅文献史料、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活动。当地专家和群众一致认为冠豸山中“豸”的读音应为“zhài”。2005年,中国区划与地名学会、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通过电话咨询和会议座谈等方式,向多位语言文字专家征求了意见。通过考证、研究,专家们一致同意把冠豸山“豸”字的读音定为“zhài”,同时认为“冠豸山”中 的“冠”字应定音为guàn。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2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冠,读官音是当地人的传统。
磜,读债音,但由于很多人写“寨”,往往读音也讹变。最新的例子是“增城白水磜风景区”变成“白水寨”了。
冠豸山,我估计是因为“磜”本字少人用,但当地人的读音还是债音,所以就给文人讹变成“豸”了。毕竟那顶帽子与獬豸冠联系上更加有故事可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0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河县水唇镇有一山,原来叫“官田嶂”,现在叫“观天嶂”了,,,

不过,兴宁阿哥哩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壹 发表于 2014-2-14 01:26
陆河县水唇镇有一山,原来叫“官田嶂”,现在叫“观天嶂”了,,,

不过,兴宁阿哥哩说的,也有一定道 ...

兴宁阿哥哩 这里是 附会。漈(上文为 石字旁)-寨 完全不同音。当地人不会弄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