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92|回复: 26

客家主要聚居地的发展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 0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主要聚居地的发展规划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把推进城镇化的着力点放在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城镇功能上,努力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优化地区布局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客家区域的经济布局。推进和完善以惠州为中心,赣惠线和韶梅线为主轴的“大十字”生产力布局。加速区域经济整合,逐步形成惠河、赣南、粤北、梅龙四大经济区,加快客家地区融入珠三角、走向全球化的步伐。

完善城镇体系

强化惠州市的中心地位,加快将惠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围绕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塑造和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加快“双核五片”建设步伐,构筑城市快速环路系统,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建设。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性批发大市场、旅游业等方面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都市型产业体系新框架,逐步向高科技、多功能、强辐射的现代化都市迈进。将惠州市建设成为客家地区经济中心。

双核五片是指:
双核——惠城区(最终达300万人口)和惠阳区(最终达200万人口)。
五片——陈江片、平山片、稔山片、罗阳片和杨村片。

同时,
将梅州市建设成为客家地区文化中心。
将赣州市建设成为客家地区科教中心。
将韶关市建设成为客家地区旅游中心。


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水、陆、空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三纵二横”的公路干线网,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基本实现县县之间三级路,力争乡乡通油路,农村公路建设与当地扶贫开发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建设农村出口路、农村经济路、通乡通村路,初步缓解农村公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加快公路建设体制改革步伐,排除行业准入障碍,公路干线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尽可能多地利用外资和民间资金。加大政府投资建设市县乡公路的力度,实现公路经营权的有偿转让和重组,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公路建设。

“三纵二横”的公路干线网是:
1纵:赣州—龙南—龙川—河源—惠阳
2纵:龙岩—梅州—五华—紫金—惠东—惠阳
3纵:韶关—龙门—惠阳
1横:韶关—龙南—龙川—梅州
2横:韶关—赣州—龙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中城市—惠州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近两年来,惠州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使惠州的环境优势更为凸现。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1.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3.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即将建成通车的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将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惠盐、深汕与在建的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黄田机场1个小时车程,至广州白云机场只有2.5个小时车程。全市电话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内通过的多条国家一级光缆干线与境内通信网络相连接,构筑起发达的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40万吨,输变电能力为全国主变容量超200万千伏以上的53个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麦科特、华阳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创立了TCL电话机、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富绅衬衫、麦科特照相机、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侨兴电话、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引进了美国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韩国三星、LG,荷兰飞利浦和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跨国公司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构建起以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2亿元,工业总产值1216.3亿元。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办起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2002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外方投资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壳牌有限公司,将于2005年正式投产。该项目的上马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牵动效应,预计在未来的5-10年内,该项目将给惠州带来600-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个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惠州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惠州百年发展的格局,必将对惠州乃至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紧规划及实施三条战略经济带,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数码信息企业为内容,打造数码信息产业带,壮大数码信息产业。二是以建设大学园区,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落户为契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带,发展文化产业。三是依托惠州港大港口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辟沿海重化工产业带,发展临海经济,以此打造惠州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势待发。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潮,全面推进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委、市政府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惠州建成“四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数码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度假观光旅游基地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600美元。与此同时,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力争2003年成为广东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在3-5年内把惠州建设成为文明生态城市,并逐步夺取“中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以及“国际花园城市”的荣誉称号。


2003年的经济状况(单位—万人/亿元):
地区———人口————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惠州市——321————590.97——73.91———347.43———169.63
韶关市——310————268———51.74———102.23———
梅州市——488.32——204.69——59.62———74.13———70.93
河源市——324————136.85——41.41———44.16———51.28
赣州市——818.49——344.82——101.61———112.73———130.48
龙岩市——285.89——290.40——62.6———123.5———104.7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 国 优 秀 旅 游 城 市 —— 韶 关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距广州198千米,辖3区6县2市,人口310多万。在1.8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水力、矿产、生物、气候、旅游等资源。 韶关山川秀美,生态无限。现已建立车八岭、南岭、丹霞山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髻山、罗坑、大峡谷等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71.2%,鳄蜥、华南虎、海南虎斑和桫锣、观光木、广东松等珍稀动植物广布其中,是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基因库,是地球同纬度地区最绿的区域之一。
    韶关人文鼎盛。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红层古生物圈恐龙的故乡,是12.9万年前生长于其间的“马坝猿人”的故乡,是海外瑶族的发祥地。这里是中国佛教著名经典《六祖坛经》的诞生地,已有1500年历史的南华禅寺、因为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而成为广东乃至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重点寺庙。这里是广东现存古塔最多(其中唐、宋塔11座)和客家围楼规模最大的所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仁化云龙寺塔、南雄三影塔、始兴满堂围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韶关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以丹霞山为龙头的韶关旅游业蓬勃发展,现已开发丹霞山、南华寺、金鸡岭、九泷十八滩、南岭、大峡谷、珠玑巷、梅关等众多著名景区(点)。
    韶关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国道105、106、107、323线横贯境内。热忱欢迎您到韶关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两千多年来,中原地区的汉人因逃避战乱、饥荒、迫害或因政府调迁大量南迁,集中定居在闽、粤、赣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各地。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原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称为“客家人”。从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看,古代中原人发生过六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秦始皇时期派兵50万驻扎南岭地区;第二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两晋时期;第三次是唐朝中时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第四次是南宋时期金兵南下汉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败而迁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间“移湖广,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广西、四川等地迁移。近一两个世纪,客家人向海外的迁移逐渐增多。

在客家人的迁移历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由于元代梅州的原居民畲族人起义抗元失败而大量外逃,至明代梅州已不设“畲官”,几乎全为客家人所占据,成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区(现在仅在大埔有少量畲族人居住)。从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这两个方面而言,梅州成为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被誉为世界的“客都”。(福建龙岩、江西赣州也是客家主要聚居区。)
 
游览梅州,你可以瞻仰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等客家名人的故居,参观中国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围屋,欣赏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尝正宗的客家美食,学说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感受客家人尊师重教、勤劳热诚的人文精神,还可以游览新建成的“绿野明珠”雁南飞茶田和文化精品千佛塔寺,泡一泡有益身心的温泉,带上一些客家娘酒、白渡牛肉干和平远梅菜开心而归。游览梅州,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 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现辖章贡区和南康、瑞金二市及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大余、崇义、上犹十五个县,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002年总人口818.49万人。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本市位于东径113゜54’—— 116゜38’,北纬24゜29’—— 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宁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为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与就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总部位于京九线与赣龙线交叉处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市东接福建,南临广东,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绿化覆盖率达6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西省文明单位。

  学校于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研究生层次教育,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单位,现已形成以工为主,工、理、管、法、文、经、教等多学科、多层次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学校下设九个学院、两个分校(应用科学学院、南昌分校),14个科研院所;现有42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具有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各类在校学生2万多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近1.5万人;学校拥有江西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7个、江西省品牌专业18个,拥有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已真正成为一所“有色冶金特色明显、工理文渗透、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共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占地2266亩,建筑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设了一大批设施齐全、装备先进、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拥有教学座位3万多个,教学仪器设施总值达1.2亿元,教师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校每年都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建有18个实验室和66个实习基地,实验室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米,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基础课实验做到了每人一台套仪器,专业课实验实现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零距离操作;校本部建有3万多平方米、具有电子阅览功能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4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4200多种;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连通。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4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15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0多人,有20多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聘请了肖纪美、古德生、周尧和、邱定蕃、张文海等5位院士和费孝通、丁石孙、梁开明、邹家祥、马克努松等8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和客座教授,并聘有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一直以来,江西理工大学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03年底,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教学评估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朱子彬教授宣读了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考察意见,认为:“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二、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教职工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三、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得到加强,成就明显;四、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五、学校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艺术团、学生文学社、摄影协会、科技协会,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屡获佳绩,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获省级一等奖18项,二、三等奖数十项,参加全国互联网络大赛获江西赛区第一名,参加全省电子制作技能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三项。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近4万名研究生、本科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业。有一批学子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尤其是在江西冶金工业集团、江西铜业公司等江西大型企业中,学校毕业生在各级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已经成长为重要的骨干力量,有不少毕业生还成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改革以来,江西理工大学毕业生更以其专业适应性广,“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位居江西高校前列。

  建校以来,江西理工大学一直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特色,围绕我国有色冶金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开展科技服务,在采矿工程、矿物加工、材料、环保、自动控制、计算机、机械、湿法冶金和经济管理等强势学科上科研发育良好,已形成了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铜资源及其应用产品开发研究等特色方向。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各类横向合作开发项目数百项,年均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位居江西高校前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数十项。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科研基地,科技服务覆盖了全国16个省、市,有近400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随着事业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冰岛、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长达十年的合作交流,双方频频开展师生互访。2002年底,江西理工大学派出科技代表团访问了冰岛国,受到冰方的高度重视和隆重接待;访问期间,考察团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并与冰岛教育界、科技界、工业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达成多项科研和教育合作协议;目前,江西理工大学正与冰岛大学共同合作开展“环境保护”、“储氢功能材料”、“铝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帮助阿克雷利大学建立冶金系,通过派出科技人员,帮助其构建技术研究平台,推进上述三项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2003年,学校承担的“矿业采掘信息化”项目成功在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组织实施,合同经费达30万美元。同时,与荷兰HBO大学合作办学的“3+1”模式也正在组织中。

  “天道酬勤”,江西理工大学近半个世纪的奋斗与发展,铸就了一次又一次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江西的振兴和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江西省领导的充分肯定。3月25日,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等省领导视察了江西理工大学,孟建柱对学校负责人说:“你们作为工科为主的大学,能够为省里培养更多的工业方面专业人才,对我省实施工业化发展主战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希望你们有更多的毕业生留在江西工作,投身于江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宏伟事业中。”黄智权说:“你们培养的学生质量是比较高的,基础是比较扎实的,近几年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能保持在92%以上是相当不错的,相当高的,说明你们教学质量是好的。”

  奋斗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江西理工大学正顺应时代潮流,迎着新世纪的朝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江西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理工大学而奋斗!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122号  邮编:341000
  联系电话:0797-8312129   传真:0797-8312018
  网址:www.sim.jx.cn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赣南师范学院概况

   赣南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6月,是江西省历史较早的两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之一,也是江西省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两所师范院校之一。办学40多年来,已为国家输送了各类合格毕业生4万余人。
   学院坐落在京九铁路干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内,由章贡校区、黄金校区和白塔校区三部分组成,占地近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现有涵盖文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52个本专科专业,有中文与新闻传播、政治与法律、文化与旅游、外语、美术、音乐、体育、数学与计算机、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工商管理、教育科学与技术等15个教学院、系(部),在校学生18000余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并具备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1000余名教职工中,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在690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9人,有一大批教师被授予省级教学名师、“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聘请了王梓坤院士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还常年聘任了美国、英国、挪威、加拿大等外籍教师多名。
   学院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图书资料。近几年投入1亿多元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建有分析测试中心、多媒体网络实验室、
心理学实验室、数码电钢琴教室、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计算机美术设计室、微格教学训练室等一大批装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图书馆现有藏书100余万册,建立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电子阅览室,并配有大量的电子读物和电子期刊。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有机化学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有专门史、有机化学等硕士点。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承担了全国社科“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264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现有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等16个研究机构,在客家、中央苏区史等研究领域形成显著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院编辑出版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首届社科优秀学报。
   学院以质量立校为宗旨,一直保持良好的办学声誉。在校学生已连续四届获全省师范院校英语水平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连续三届获全省大学生文艺汇演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于近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以及全省大学生电子制作和设计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全省大学生电脑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全省第六届大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等优异成绩。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优势,不仅在江西,而且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福建、海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受到欢迎,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
   学院校风淳正,环境优美。学院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并被授予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占地1300亩的新校区于2003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江西省首个投入使用的大学新校园。如今,一个融“人文、生态、科技”于一体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学校园正笑迎八方学子。
   进入新世纪,学院通过实施质量立校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全方位改革战略,校园面貌、教职工精神面貌和工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教育部评估专家称赞“学院事业蒸蒸日上,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较强的发展后劲”。
   2003年6月,在学院迎评促建、申硕、新校区建设等“三件大事”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取得重大成效后,学院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又提出了创建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目前,全院师生员工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为契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任务,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外声誉较高、特色明显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赣 南 医 学 院 简 介


  赣南医学院座落在江西南部赣江源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内,为江西省属普通高等本科医学院校。

  赣南医学院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她的前身可追溯到1941年4月创办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49年10月,改名为赣州护士助产学校。195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赣南医专的基础上建立赣南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现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和军事体育4个教学研究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层教学、研究单位设有36个教研室、3个研究室、5个大型综合性实验室,承担着全院各专业的教学以及科研任务。全院现有教职工11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80人,中级职称人员350余人。

  赣南医学院实行以本科为主、本专并举的办学体制,现设有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和四年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护理学等4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学校医学、妇幼卫生、护理学等4个三年制专科专业,并与省内外开展了联合办学。成人继续教育(夜大学)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3个三年制本科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妇幼卫生、口腔医学等4个四年制专科专业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三年制专科专业。1993年6月,学院被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学院现有在校生7551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906人、专科生306人,夜大学生3339人,另有助考班和各种专业长短期培训班。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中、高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两万余人,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骨干力量。

   赣南医学院坚持“勤俭自强、科学求是”的优良办学传统,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全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4万平方米;图书馆实行了微机化管理,现有藏书(含电子图书)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900余种;建立了完整的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标本室,保持了形态学教学优势;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916.6余万元,装备有现代化电子音像水平的电化教学语音设施和计算中心;计算机校园网已经建成,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有志青年求知求学的好处所。

  赣南医学院现有1所综合性附属医院,设置有48个业务、医技科室,开设病床561张,医疗、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800余万元,年门诊量15万人次,建有皮肤科、眼科等重点学科,部分医疗技术填补了省市空白,有的还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成为省内卫生系统发展最快的医院之一,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此外,学院还建立了2所非直接领导的附属医院,在省内外建立了80余所教学医院,聘请客座正副教授200余人,保证了临床教学和实习的顺利进行。

   赣南医学院坚持科研工作同教学相结合的方针,先后组建了高等教育、医学遗传学、 皮肤病理学等研究室。1990年以来,陆续承担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省科委、省教育厅、卫生厅科研课题近90项,院自选题200余项,其中16项分别由省科委、省教育厅、卫生厅组织专家鉴定,有1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或厅优秀科技成果奖,获国家专利2项,实现技术转让3项。1993年以来主编出版各种专著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600余篇获国内外优秀学术论文奖。

   赣南医学院编辑出版的《赣南医学院学报》,获得国际连续出版物统一刊号,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同时编辑出版党委机关报《赣南医学院报》,向院内发行和本系统交流。

  赣南医学院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依法治校, 民主办学,综合治理,不断优化美化育人环境,树立了"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 优良校风。自1985年以来,学院先后荣获省、地、市三级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单位;1989年以来连续7届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1993年荣获全国、全省城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合格评价。

  赣南医学院是发展中的医学院校,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决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四个立足、四个着眼"的工作思路,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深化改革、创建特色,增强实力、提高质量,为把学院建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注重实用、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医学院校而努力奋斗。


地 址:江西省赣州市医学院路39号
邮政编码:341000
电 话:0797-8223090
传 真:0797-8223812
http://www.gnmc.net.cn
E-mail:liangban@gnmc.net.cn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赣州技术学院


赣州高级技工学校(赣州技术学院)位于赣南历史文化名城和京九线上的明珠——宋城赣州市章贡区,学校占地140余亩,其前身是1986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赣州地区技工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高、中级实用型技能人才为主体,以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两翼的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学校隶属于赣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有教职员工286人,在校生4000余人。园林化设计的校园位于市区风景秀丽的天竺山,北望贡江,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读书习技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高级讲师20名、讲师65名、高、中级实习指导教师60余名,拥有功能齐全、配套合理的教学楼、教研楼、实习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学生公寓楼、综合楼、培训楼等教学、实习及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有标准田径运动场、篮(排、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各种活动场所;有电子、电工、家电维修、制冷设备维修、电力拖动、电机维修、机床设备维修、机械加工、模具制造、数控加工、单片机、可编程(PLC)控制等30余个实验实习场所和可安排实习教学的校办企业,计算机中心拥有300余台电脑,形体训练室、语音室、财会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视演播厅、开放式多功能舞台、现代化电教系统及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校园宽带网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每间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电并与校电教中心联网;学生公寓、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超市和浴室条件优良,服务周到,学生在校内的生活消费经济方便。

  学校坚持市场化的办学理念,面向市场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常设专业有:
高级技工: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级技工: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工艺与技术、电子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印刷工艺、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幼儿教育、会计电算化、服装实用工艺等;
初级技工:电子装配、电化工技术(电镀);
短期培训:电工、维修电工、PLC高级编程、家电维修、空调与制冷设备维修、美容美发、计算机应用及特殊工种考证。

  学校秉承“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宗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 “一专多能”的本领。学校制定了学生素质教育纲要,不仅将素质教育全面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而且通过开展书法协会、篮(排、足)球队、文学社、艺术团及各种兴趣小组等社团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视野,陶冶情操。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通过制定、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规范体系,在试行“模块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技工教育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由于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多次组织的技工学校学生专项技能大赛中,均有我校选派的学生获奖。

  学校以“家长放心,学生安心”为目标,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贯穿到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学校对住校生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和二十四小时门卫值班巡逻制度;学生宿舍则实行全封闭专人管理并有保卫人员值班。


    学校注重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于2004年4月1日起正式建立并运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积极准备迎接10月份劳动保障部组织的国家重点技校贯标复评验收。同时,为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技校办学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学校还将力争在2004年内通过ISO9001:2000标准认证,使学校管理跃上更高层次和水平。

  学校着力为毕业生铺就通畅的就业之路,设有专门的推荐就业机构,注重就业质量,信守就业承诺,与200余家有良好信誉和效益的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的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的就业一条龙跟踪服务,确保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六年来已安置5000余名学生在广东、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多年来学校一直被树为江西省技工学校行列的一面旗帜,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张小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海如等领导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
学校1991年被评为全国职教先进单位,1993年被评为“省重点技工学校”,1996年被原劳动部批准为“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1998年跨入“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行列,1999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2001年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增设“赣州技术学院”,2002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被省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设立为“江西省再就业培训基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1: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高校名单

赣州市有六所:

江西理工大学(现有42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赣南师范学院(现有2个硕士点、以及8个学科门类的52个本专科专业)
赣南医学院(本科)
赣州技术学院(专科)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专科)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科)


龙岩有二所:

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
闽西职业大学(专科)


韶关有二所:

韶关学院(本科)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惠州有一所:

惠州学院(本科)


梅州有一所:

嘉应学院(本科)


河源有一所: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1: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已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本科大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湖、金山湖两个校区。丰湖校区座落在惠州市中心的丰湖半岛,校园绿树红墙,碧波环绕,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自古有“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的美誉。从丰湖书院算起,此地已有近800年的办学历史。金山湖校区位于城区金山湖畔,校区青山环抱,绿树成荫,香飘四季,现代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清新,是教学、科研和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惠州学院校园总面积1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在建面积3.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2%,连年被惠州市授予“花园式单位”的称号。教学仪器设备4600万元,馆藏图书70余万册,报纸、期刊1200多种。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000余人,成人类学生8000人,网络学院学生2000余人。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4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30余人。
    学院现有中文系、政治法律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科学系、化学工程系、生命科学系、服装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体育系、艺术教育系等13个系。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合作举办莱佛士国际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公开发行《惠州学院学报》学术期刊。
    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理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园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建筑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和法学、旅游管理、音乐教育等10多个专科专业。
    学院拥有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结构雄伟、造型别致的现代化图书馆,有装备先进的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与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建有7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学生生活设施完备,体育运动设施齐全。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30000余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奋进的精神,学院设有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企业奖学金(LG奖学金/金穗奖学金等)、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和特困生资助基金、临时困难补助等。学院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在教学管理上实现三个提高: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学院近期的发展目标是: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师资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本科院校。
    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 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模式,实行“改革、创新、发展、稳定”的工作方针,确立“非均衡跨越式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依法治校,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提高效益”的办学理念。
    惠州市是TCL、德赛和麦科特等大型电子企业的所在地,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正在兴建中,惠州市将成为现代化国际石化数码名城。惠州学院积极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努力成为支撑惠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摇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4: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韶关学院

韶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座落在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韶关市。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交通便捷,南北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贯通,距离广州市约200公里,车程约2.5小时。校园占地2821亩。校本部设在大塘校区。校园湖光山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清新,是省教育厅命名的文明校园。

  韶关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韶关师专。在46年的办学历程中,作为粤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韶关学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学科格局,已成为粤北乃至"红三角"地区人才


培养和知识、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共设有英东生物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医学院四个二级学院和中文、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机电、汽车、电子、农业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 法律、经济管理、体育、美术、音乐、旅游、教育、社科、现代教育技术、医学等23个系共60个本、专科专业。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颇具规模。到2004年,固定资产8亿多元,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实验实习基地64个,基础、专业实验室40多个,现代化实验中心2个。新图书馆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藏书123万册,计算机流通、 光盘检索和电子文献信息设备齐全,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已具规模。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 拥有国际标准的运动场、游泳场、学生活动中心,学生运动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一年一度的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工1508人,专任教师907人,其中教授60人,副教授347人,博士27人,在读博士22人,硕士240人。

  学校重视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每年获得的科研项目、奖项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生物技术、食品、农业、环保、机电、地方文化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一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和文化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优良的师资,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学子。现有全日制普通学生14876人,成人教育学生9666人。学校以"立志、崇德、勤学、创新"为校训,校风严谨。近年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学校分别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建校46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造就了大批栋梁之才。

  进入新世纪,学校又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将抓住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肩负粤北乃至"红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基地、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前沿的重要窗口的神圣使命,为把韶关学院建设成有学科特色、学科优势的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而奋斗。
                              2004年11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由原嘉应大学和嘉应教育学院合并而成,有着91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聚居地,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 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
  嘉应学院校本部校园占地面积1188亩,校舍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369万元,拥有19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藏书85.8万册,中外期刊1200多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0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147人、讲师2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41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46人。同时,还聘请17位外籍教师和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00多人,成教类学生5874人。嘉应学院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的办学宗旨,为梅州和全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师资和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嘉应学院经过深化教育改革和学科调整,院系布局合理,专业设置科学,学科构成能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大专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师范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院现有4个二级学院、17个系、4个教学部,36个本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八大门类。学院始终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基本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德育工作,强化各项管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在94%以上,在同层次院校中居于前列。
  嘉应学院具有鲜明的侨乡和客家文化特色,自办学以来,一直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至目前为止,海内外乡贤为学院共捐资6000多万元。学院还与国内外许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均有著名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校作访问学者,研究客家文化和讲学。学院从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来自美国、日本、阿根廷、泰国、印尼等国的学生来校学习。
  目前,嘉应学院正在实施"十五"发展计划,决心在2006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建校100周年时(201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一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类型院校中质量较高、特色明显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学—嘉应大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3 14: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聚居地的普通高校简介


赣州市有六所:

江西理工大学(现有17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42个本科专业)
赣南师范学院(现有2个硕士点、以及8个学科门类的52个本专科专业)
赣南医学院(现无硕士点、有4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
赣州技术学院(专科)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专科)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科)


龙岩有二所:

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
闽西职业大学(专科)


韶关有二所:

韶关学院(现无硕士点、有23个系、共60个本、专科专业)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惠州有一所:

惠州学院(现无硕士点、有13个系、24个本科专业和10多个专科专业)


梅州有一所:

嘉应学院(现无硕士点、有17个系、36个本专科专业)


河源有一所: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22: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 岩


      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0.40亿元,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10.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5∶42.5∶3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26.1%。其中基建投资完成32.6亿元,增长23.2%;技改投资完成13.8亿元,增长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亿元,增长74.1%;其他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34.4%。非国有资本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5%、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5亿元,增长20.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7.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产销率97.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9家。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国有、集体工业比重56.2%,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烟草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物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大行业完成产值94亿元,增长34.9%。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2.4亿元,增长26%;其中实现利润14.4亿元,增长53.3%。喜鹊毛巾获中国名牌产品,麒麟水泥获国家免检产品,春驰水泥、福龙炸药、森宝鲜(冻)鸡获省名牌产品。
    农业经济。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02.7亿元,增长5.1%。大田粮经种植面积比61∶39,经作面积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7.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产值百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0家;林业工业企业发展到671家;新增农业产业协会32个。
  第三产业。永定土楼、龙硿洞通过国家4A级旅游区验收,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连锁经营、大型超市、医药平价超市以及农产品生鲜超市发展较快,汽车销售增长30.6%。全市公路客运量1984万人、货运量2196万吨,分别增长13.8%和14.9%。全市房屋销售面积48.8万平方米,增长82.4%。
    财政金融。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1.3亿元,同口径增长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同口径增长19.6%。财政支出25.3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4.4亿元,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6.2%;人民币贷款余额158.1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增长24.1%。
    对外经贸。全市新签外商投资合同41项,比上年增加17项;新签合同外资6493万美元,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4639万美元,增长53%;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6户,注册资金539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5%和118.5%。全市新签内联项目315项,增长44.5%;合同利用市外资金37亿元,增长46.8%;市外实际到资16.2亿元,增长40.9%。全市外贸出口1.01亿美元,增长100%。
    个私经济。全年新注册个体工商户6367户、私营企业1145户,分别增长29.4%和50.1%;注册资本分别为10.77亿元和21.65亿元,分别增长59.9%和99.1%。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017户,增加406户,增长66.5%。
    社会事业。龙净公司的电—袋复合型高效除尘器等2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每万人口上本科线人数等普通高考5项指标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防治“非典”工作实现无二代感染、无医护人员感染、无死亡病例“三无”目标。计生工作连续13年完成省下达人口控制计划。九龙江流域和上杭紫金山矿区等重点部位的环保综合治理顺利推进。武平梁野山、上杭森林公园分别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举办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完成龙岩图书馆建设。全市广电光缆通乡率、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63.8%。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0元,增长5.3%;人均消费性支出6301元,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增长5.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