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my

梅州是世界客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5 18: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zmy at 2004-10-13 16:02
:)我是梅州人,我也曾外省工作,但据我所知在各地知道客家的人就知道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但没有人把赣州和客家文化连起来。如果把赣州当客都大家都不知道东南西北,“客都”是作为客家文化中心的美誉,前面的贴子 ...

我知道在这个论坛上梅州人最多,所以一相情愿的人也比较多.在江西,福建,知道客家的人就知道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恐怕连梅州是哪都不知道.
你的那些贴子能说明什么?看不出来和客家文化有什么联系.不就 是   寺.土楼.华侨博物馆.科普园 .塔 .全国著名的侨乡   这能说明什么,真搞不懂你的什么逻辑.哪个地方不能列举出你所摆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在平常不过的东西了,还在这里大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5 18: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zmy at 2004-10-15 18:37
在外省的人都知道梅县呀

不要自欺欺人了,外省的人都知道梅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7 15: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州美誉“客都”,不负盛名

Posted by 新马甲 at 2004-10-15 18:44
我知道在这个论坛上梅州人最多,所以一相情愿的人也比较多.在江西,福建,知道客家的人就知道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恐怕连梅州是哪都不知道.
你的那些贴子能说明什么?看不出来和客家文化有什么联系.不就 是   寺.土 ...

      朋友,你也是客家人吧,你到过梅州吗?你到过几个客家聚居地?梅州以客家文化盛名,从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这两个方面而言,梅州成为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被誉为世界的“客都”。
      客家文化这种文化包括客家语言、客家意识、客家习俗等。
首先是客家语言,梅州是客家话方言区,梅州城区讲客家话以客家话为日常用语,梅县、兴宁、五华、大埔、平远、蕉岭城乡都讲客家话,丰顺城乡大部分讲客家话只有汤坑、汤南、留隍、东留等4个镇一部分人使用潮汕方言。 目前,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而赣州首先赣州市就不讲客家话(不是以客家话为日常用语,这样的城市能成为客家文化中心吗?)。
      其次客家意识,梅州客家人客家意识特别强,孩子们的母语是客家话都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侨居海外的梅州人教子女讲客家话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客家人。 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日本作家山口县造在《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说:“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换言之,客家精神是中国的革命精神。”甲午中日战争、保台抗倭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如丁日昌、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梅州客家籍将领;旅外成功的梅州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勤劳俭仆、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传统特性,在众多的梅州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再次是客家习俗,外地人来梅州,感触最深的要数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传统上的梅州客家妇女,胸怀宽广,在她们的无私奉献下,客家男子纷纷外出经商、读书、求官、革命,而操持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担便落在她们肩上。“名人出客家”现象,实际上正是在千千万万客家妇女作坚强后盾的基础上诞生的。
         到梅州的游客,最想看的是充满神秘感的客家围龙屋。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土围楼、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橄榄屋”、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在梅州市区和城郊40公里以内的地方,游客可看到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围龙屋。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现在梅州市保留下来的围龙屋,仅在梅州城区和城郊40公里内,就有几百座。一座围龙形成了一个客家宗族社会和功能齐全的群体生活社区,这种聚居方式彰显了客家人“崇正”和“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表现在建筑上讲究“天人合一”,在居住上喜欢“聚族而居”。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客家人能歌,在梅州青青的山梁上,潺潺的溪水边,广阔的田野里,美丽的江堤畔,你经常可听到如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客家人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松)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在梅州,至今还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妹智慧斗歌的故事。生于嘉应州的近代著名维新变法先驱、外交家、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是客家山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常常“引歌入诗”,认为“诗经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知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而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以天籁难学也……念及彼岗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据专家学者考证,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
      诚然,“客都”梅州所拥有的独特文化魅力,绝非客家人、客家妇女、客家方言、客家围屋、客家山歌等几个有限领域所能涵盖的。我们欣喜地看到,梅州目前正悄悄地进行着3项工作:一是与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客家文化进行权威、科学、系统的研究;二是规划定期举办大型客家文化艺术节;三是制定和实施《梅州市文化梅州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叶帅纪念馆、黄遵宪纪念公园、客家民俗博物馆等8项重点文化工程,把巩固和提高“客都”地位的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0-17 at 15:5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8 18: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梅江水滋润了梅州这片土地,梅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客家优秀儿女,客家人在这里建起围龙屋,客家人又从围龙屋走向世界。客家人历经磨难饱受侮辱打上了“永远的外人”、“永远的外来户”的烙印,梅州这片土地接纳了客家人,来到梅州的客家人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勤劳开发了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感化、征服、同化了土著朋友,从此客家人在梅州大地唱起了嘹亮的客家山歌,再也没有人敢在梅州这片土地上欺侮客家人,客家人成了梅州的主人,梅州冠上了客家梅州的名字。梅州将客家人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客家梅州人以自己的辉煌业绩,让世人认识客家。客都梅州让世人注目。
让客家人兴旺发达是梅州人的志向,梅州美誉世界客都。于是首次在国内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选址梅州,于是为宏扬客家文化梅州长大的潘逸阳书记又将赣州客家介绍给全世界。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0-19 at 09:0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8 2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讨论了,没意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9 0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新马甲 at 2004-10-18 20:45
不要讨论了,没意义

是啊,我们都是客家人“年深外境犹吾,日久他乡即故乡”,建好我们各自己的家园,让我们客家人,到这些地方都能听到亲切的乡音,以后这栏就专门介绍我可爱的家乡梅州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9 0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新马甲 at 2004-10-18 20:45
不要讨论了,没意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0 1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州——客家人的家园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0.7°C-----21.4°C,7月平均气温28.3°C-----28.5°C,1月平均气温10.9°C-----13°C,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或1400--1800毫米,4--9月为雨季。 梅州市现辖兴宁市,五华、丰顺、大埔、干远、蕉岭、梅县、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全市土地面积158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8.32万(2002年)。其中农业人口约为382万,城镇居民98万人,每年人口出生率1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人。
  梅州市为客家人聚居地,主要使用客家方言。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北岸的汉族,因避战乱逐渐南迁而来。史籍有"客家先民三次大迁徙"的说法:第一次是在东晋永康年间;第次二是在唐末黄巢起义后;第三次是随宋室南迁。其时梅州居住不少土著,主要有畲族人、瑶族人。土著人称南来的汉人为"客家人",南来的汉人亦以此自称。至明朝时土著逐渐被客家人融合、同化,梅州市逐成为客家人的主要集、散地。
  梅州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的齐国始设敬州,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嘉应州。1949年后设兴梅地区、梅县地区,1988年改为梅州市。
  梅州市以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为主,位于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交界的铜鼓嶂为梅州市最高峰,海拔1560米。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梅江、韩江。梅江全长307公里,为主要河流,汇五华河、琴江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流经大埔三河坝汇梅潭河和福建的汀江后称为韩江。韩江经潮州、澄海县注入南海,全长478公里。
  全境"七山二水一分田",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锰、铁、稀土。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地多种植茶叶、沙田柚(金柚)、柿子、龙眼等。
      梅州市得益于广东改革开放之先,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陆、空交通便利,通讯 、电力资源充足。梅州城区已建成为一座漂亮、舒适的山城。
      欢迎你到梅州来观光旅游、经商、投资办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1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南方网讯  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11: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乡亲,欢迎你到梅州来!

客家史是一部苦难史,历经千年迁徙苦痛后继续漂泊,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他乡作故乡”在荒芜的异乡构筑新的家园,落地生根是客家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优秀的祖先繁衍了今日的客家人,世世代代的客家优秀儿女为“客家人”罩上了美丽的光环。为了发展经济各地纷纷打出客家牌,客家人财丁兴旺、大展鸿图的的机遇已经来临,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客家人”,我们客家人要同心协力,让所有客家人的聚居地都成为客家人共同的家园!
      梅州--这片土地曾经是瘴气弥漫、猛兽横行的荒蛮之地,是客家人用自己的双手开垦、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得益于广东改革开放之先,梅州摆脱了自供自给的自然经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地发展。水、陆、空交通便利,通讯 、电力资源充足。现有梅州机场,梅揭汕高速公路,205、206国道,广梅汕铁路、梅龙铁路与汕头、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相通,梅河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下半年通车。梅州市正在建设为客家人的文化、教育、经济的中心。客家乡亲,欢迎你到梅州来!游览梅州,你可以瞻仰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等客家名人的故居,参观中国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围屋,欣赏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尝正宗的客家美食,感受客家人尊师重教、勤劳热诚的人文精神,还可以游览新建成的“绿野明珠”雁南飞茶田和文化精品千佛塔寺,泡一泡有益身心的温泉,带上一些客家娘酒、客家乡情“等郎妹酒”、白渡思乡牛肉干和平远梅菜开心而归。游览梅州,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1 13: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梅州是客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16: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东宝地---兴宁

兴宁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韩江上游,全市总面积2105平方公里。其中,宁江盆地面积302平方公里,是粤东北地区最大的盆地。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1994年6月8日撤县设市。   分别与本省梅州、丰顺、五华、龙川、平远及江西省寻邬接壤。距广州377公里、深圳347公里、汕头185公里。公路205国道和S225线省道交汇于兴城,纵横贯穿全市大部分镇,广梅汕铁路在兴城设立客货运输站,横贯兴宁的河梅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通车。
      兴宁现境域,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来,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原居民融合。据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兴宁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宋元明时期历经辗转迁徙定居于此的中原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兴宁客家先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长岁月里,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融铸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众多的著名客家代 表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兴宁开展过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镇荷树拗等地发现铲、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1982年在永和镇振兴管理区猫子窑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属新石器中晚期遗存;同年又在叶南镇中径大窝里采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属新石器晚期遗存。到80年代未为止,兴宁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30多处。兴宁博物馆收藏了上述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个。这些出土文物和遗址说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兴宁已有古人类居住。从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纹来看,当时已形成了农业和畜牧业,已有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
      兴宁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兴宁旅游景点有:神光山旅游区、合水旅游风景区 、黄峰窝茶山旅游区、 叶南温泉度假区、 和山旅游度假区 、罗浮渡田河旅游风景区 。古八景“神光夜气”、“鸡鸣春晓”、“墨池书屋”、“龙母遗迹”等闻名遐迩。新八景以神光山、合水水库旅游区为代表。神光山旅游区紧邻兴城,秀丽的山川、美丽的传说与古老的寺、坛、池融为一体,以宗教文化和风景名胜称著于海内外,为粤东著名宗教胜地和旅游区,尤其在重阳佳节,往神光山登高远望的海内外游客和方圆数十公里的群众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合水水库风景区,兼具山、水、田园之胜景,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黄蜂窝茶山旅游区、罗浮渡田河旅游区等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各具风采,声誉日隆。
      兴宁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商贸之乡。
文化之乡
      客家先民好学问,重文教,崇尚诗礼此风在兴宁长盛不衰,因而历来以知识分子较多而闻名。兴宁民间流行举乡、举村合作供养子弟求学之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创建学宫,自宋至清全县有进士20 人、举人140人、举人副榜28、武进士10人、武举人80人。迨至民国初年,全县村村办有小学。民国期间,先后考入高等院龄校就读的计约2000人。清末、民国时期留学生总数约3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更快,1979年月经广东省验收批准为基本扫除文盲的先进县。1993年每万人中有小学生1366人、中等学校学生466人、大学生32人(以上均指在校学生)。全县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教师298人。散处于四川、广 西、湖北、广州等地的科学家、教授、专家、作家、艺术家2000 多人。兴宁文化、学术团体门类齐全,内外交流活跃。全国文联属下的各协会,有兴宁籍会员95人。在艺术长廊中,兴宁的版画特别令人瞩目。民国十八年(1929),鲁迅在上海举办“一八艺术”木刻讲习会,有学员13人,其中兴宁籍的5人。罗清帧、陈铁耕等成为中国第一代有名的版画家。此后新秀辈出。 1980年成立清桢版画会后,一批批少年儿童的版画作品被送往日本、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览,获得好评。人称兴宁为“文化之乡”和“版画之乡”是名副其实的。
华侨之乡
      鸦片战争后,兴宁开始有人远涉重洋,外出谋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抗日战争前出国者最多。20世纪30年代,初步形成华侨之乡。至1993年,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兴宁籍华侨15万余人,分布在5大洲30多个国家,主要在东南亚一带。
足球之乡
      民间俗谚:“足球之乡在梅州,梅州‘国脚’在兴宁”。20世纪70~80年代,兴宁为国家足球队输送了蔡锦标、郭亿军、张小文、谢育新、伍文兵、吴伟英(女)等6名主力队员,为广东省 足球队和省青年队输送了15名队员,为其他兄弟省队和解放军队 输送了6名队员。足球名将之多居全国榜首。
商贸之乡
      史料记载,兴宁小手工业起于明代,至清代初年,纺织、采 矿、烧制石灰、铁木器、酿酒、制革等手工业已有一定规模。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清代兴城除已成为重要的盐埠外,还是粤东商品集散地。据清末《兴宁乡土志》记载,当时全县人口37万,其中事农者10万余人,手工业者5万余人,经商贩运者4万余人。早自明代起,江西(主要是赣南)与兴宁之间的商贸活动 已很活跃。赣南人以其大米、烟叶、黄麻换兴宁的土布、食盐和小五金百货。兴城以其货物丰富,商业繁盛被赣南人称为“小南京”。清代初年起,“小南京”的誉称又流传到闽西南、粤东北一带。因兴宁人多在上述各地(乃至粤北、湖南等地)走门串户做买卖,无论大小市场均有兴宁人摆摊设店做生意,于是,又有“无兴不成市”之说。兴宁人善做生意,这是有别于其他地方客家人的特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兴宁发挥了这一传统优势,大批农民走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者总数达16万人之多。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4-10-21 at 16:51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1 2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kvtsang at 2004-10-21 13:17
顶,梅州是客都

兴宁的朋友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兴宁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2 16: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方言标准地---梅县

梅县,建置始于南朝齐,称程乡县,历经1400多年。是海内外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素有人文秀区之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中部,地处韩江上游,与福建省相毗邻。县境总面积2755平方公里,下辖23个镇、1个办事处。梅县居民绝大部分是讲客家方言的汉族,占总人口的99.93%以上,还居住有壮、满、回、蒙古、苗、畲等14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均因工作或婚姻关系来梅定居的。总人口2003年底统计为60.57万人。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标准语音。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客家话广播,也用梅县话播出。这不仅因为梅县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人口集中,文化发达,而且,在第四次、第五次客家人大迁移和移居海外的华侨中,大多数也是从梅县地区迁出去的缘故。梅县是客家民居围龙屋保留最多的,走出城效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围龙屋。梅县客家山歌远近闻名。梅县是客家文化的中心地。
        梅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小河流43条,属韩江水系。主干流梅江,流经县境约75公里,注入大埔县三河坝衔接韩江,水力资源可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量40.13万千瓦,可开发16.5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蔬菜、亚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以金柚、茶叶、烟叶、龙眼等为主,还有芒果、香蕉等。梅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广东省主要的建材工业基地,全县石灰石蕴量达40亿吨,煤炭1.25亿吨,铁矿1318万吨,金、银、铜、铁、锰、钨、铋、锑、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储量也较大。全县森林覆盖率72%,松、杉、荷、橼、桉、藤、竹、油茶、油桐和金柚等产品较多。
        改革开放以来梅县经济建设得到较大的发展,突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调整发展建材、电力、冶金三大资源型产业,提高纺织服装、机械、食品加工、造纸四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以二大上市公司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宝丽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华银、恩华、超华、线艺、恒发等企业集团齐头并进良好局面。2002年全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77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8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2.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83亿元,工业总产值40.49亿元,分别比增6%和3.8 %、8%;三大产业比重为34:44.9:21.l,一、二、三产业增幅分别为3.8%、10.6%和13.7%;本级财政收入2.008亿元,比增23%;实现税收4.03亿元,其中国税1.6亿元,地税2.43亿元,分别比增20.l%和20.4%、19.8%;外贸出口5230万美元,比增50.l%。全县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后劲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继续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县委、县政府继续实施“旅游旺县”战略,把旅游业当作一大产业来抓,重点抓好雁南飞茶田、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阴那山等旅游景区景点的配套完善和旅游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上水平、上档次。全年组织接待游客120万人,比上年增长8%,旅游总收入l。54亿元,比增1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2 16: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方言标准地---梅县——>
客家方言代表点---梅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