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10-13 11: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ccce at 2004-10-13 10:32
除了梅州人,
其他地区的客家有几个人把梅州当作客都呀
别闹笑话了
首都要经过大多数人的认同的
你以为是自己吹出来的呀
再说客家人一定要首都吗
就没听说别的民系有首都一说
广俯有广附之都吗,虽然他们 ...
說此話的朋友,肯定是不關心梅州而自我陶醉的人了。
梅州的GDP在整個省的範圍內,位列倒數第二,整個經濟框架也遠不及省內的其他地區,這是事實。不過,這都是當前梅州處于溫飽問題,沒能像省內的其他地區那樣,有便利的優勢和國家直接的經濟扶持。現在順著新型經濟改革,梅州提出了“四個梅州”的發展計劃,和順著“泛珠”的合作,梅州抓住了這個機遇,并充分發揮利用好了梅州僑鄉的優勢,吸引了很多的僑、港澳台胞以及在珠三角經商的梅州籍能人“回歸”投資,頓刻間的工業氣息,雖然還不能和其他地區相提并論,但新工業園區、工廠,卻也是日夜翻新土,氣象可佳。總之,我在這里說什麽,都沒有以下新聞報道有實力:
南方网讯 记者日前从市外经贸局了解到,今年1至4月份,梅州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286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4%.其中出口919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增幅居全省第一。
南方网讯 清水竹笋罐头、干制食用菌、粘米粉、红曲米、梅菜干……每天,一箱箱贴着“梅州制造”标签的食品经梅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被运往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年1至7月,梅州口岸出口食品1580批,货值2460万美元,分别比增151%和238%,产品大部分输往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地和港澳地区。梅州出口食品无一遭退货、索赔。(编辑:冯怡驹)
新聞標題:梅城“一江两岸”获颁联合国范例奖
南方网讯 记者昨日(9月21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梅州市梅城“一江两岸改造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署评选为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范例奖”。
梅州市曾先后对梅江南堤、西堤、北堤、东堤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改造堤围20多公里,增强了梅州城区的防灾抗灾能力;在城区下游的西阳罗乐兴建了西阳水电站,在有效利用水资源发电的同时,解决了枯水季节梅江河道干枯、只见沙滩少见水的状况,并通过建设如淡长廊、文化长廊、梅江公园等,使梅江两岸变成了优美的人居环境、游憩通道。“一江两岸”的改造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江两岸”工程被国家水利部誉为城市堤防建设“梅州模式”,被国家建设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
今年7月13日至17日,联合国人居署技术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全球700多个项目进行了评选,梅州市梅城“一江两岸改造工程”经由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送评,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范例奖”这一殊荣。
新聞標題:建国55年 梅州工业从简陋落后到振翅欲飞
南方网讯 建国初期,梅州仅有300多间小厂,产值不足3000万元。那时候,几十人以上的工厂非常稀罕,手工作坊唱主角,绝大部分的工业产品靠外地引进。即使是有点规模的建材业,也只能靠手工制作、土窑焙烧砖、瓦、石灰等土产品。建国55年以来,梅州市工业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梅州工业长期较为简陋落后。这样的状况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梅州工业除原来仅有的建材、陶瓷、电力、轻纺业外,增加了冶金、化工、电子等行业,有了起色。80年代乡镇企业在雁洋自行车零件厂带动下异军突起,为梅州工业注入了生机,但整个工业却仍因缺乏支柱产业而发展缓慢。90年代,梅州工业重抓“九条龙”,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一些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盲目“跟风”、盲目扩张,导致违背市场规律而被淘汰,给脆弱的梅州工业带来历史包袱。
无工不富,发展经济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思路决定出路。去年初,新一届梅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提出工业梅州发展新思路。我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八大企业集团,致力打造十大知名品牌,建设六大区域特色工业基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电力、烟草、建材、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唱响主旋律,烟厂、电厂、金雁、梅雁、塔牌、宝丽华、明珠、威华八大企业集团成为骨干企业。民营企业站到了梅岭山区经济建设“大舞台”的前列,民营企业家们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意气风发。去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13.84亿元,比前年增长10.6%,创10年来的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2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梅州工业发展驶进了快车道,振翅欲飞。
今年上半年梅州工业发展知难而进,增长速度从全省山区市下游地位一举进入中游,成效显著。如今,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增长势头逐月加快;企业税利大幅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技改投入创新高,名牌战略见成效;国企改革全面推进,产权民营化步伐加快;支柱产业快速发展,骨干企业成为支撑。这五大亮点令人鼓舞,昭示着“工业梅州”建设起步快,开局好,势头劲。(编辑:杨格)
後述:愚人列舉這些新聞,并不是被這些新聞內容而自以驕傲,而是以著眼的事情看到了梅州也會發展,會通過努力去拉近與別人的距离。任何一個地區、人,都有值得我們梅州學習的一面,討論不是吵架,更不是歪曲事實。任何人都不能以自己的主觀與耳聽一件已遠久的事情來以肯定的方式去定奪一個地區的發展。這個世界,總會有一個這麽的規律,就是總會有一個或者一部分站起來,再發起更多的人站起來。這就像你的祖宗,傳了你爺爺,再來你爸爸、你叔叔、姑姑、伯伯等,再來還有你和你的兄弟姐妹。這是規律,你不能肯定你爺爺生了你爸爸很無能,就不能有你了。是不是?這種比喻有點過分,我很抱歉,我是粗人,但我還是懂得這自然發展的規律。不過,梅州這個地區和人民肯定不會甘于一種自然的規律性原則去發展。所以,就由之而生產出了“一江兩岸”的水利改造工程代表著梅州、廣東、國家的一種模式而走上世界;也就會由然產生的種“四個梅州”的新建設、新發展計劃;更能抓住“9+2”的機遇,好好發展自己,受益自己與別人,接受這個重要而又艱巨的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