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7-14 10: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
福建土楼申报世遗已被联合国正式受理,而关于土楼的起源这一“世纪之谜”,至今仍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建土楼聚族而居”、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漳州土楼研究专家、73岁的曾五岳先生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他多年的研究结果: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毗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
曾五岳先生是漳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漳州市文化局文物科原科长,他自1986年开始先后调查了漳州、龙岩境内300多座土楼,其中明清时期土楼100多座,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1987年,现任福建建筑设计院院长、世界公认的土楼权威黄汉民先生为寻觅漳州土楼找到曾老先生,两位土楼痴迷者共同提出了“圆楼”之根在漳州的观点,并正式提出“客家圆楼”应改名为“福建土楼”。
曾老先生认为:漳州人天生喜爱“圆”。
近郊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的“凹缺刮”石器表明,早在4-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存。从远古时代的岩画来看,漳州的远古先民十分喜欢圆形,把圆形当作天体,生殖之神来崇拜。
1987年,曾老先生陪同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考察漳州岩画时,就在华安湖林乡石井村发现五个小凹穴,直径为2-4厘米,凹穴图象清楚,穴中光滑,似先刻再磨光而成。1992年,漳浦佛昙发现了六组岩画,仅第一组就有16个小圆穴,直径2-10厘米,深2-5厘米。
曾五岳认为,这体现了先民的生殖崇拜,将圆穴视为孕育生命的母体标志。究其原因,历史上漳州气候恶劣,野兽出没,唐朝时漳州府之所以从云霄迁至漳浦再迁至今天的芗城,都是为避瘟疫。当个人和群体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寓意生命的女性生殖器在先民心目中便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所以漳州先民对圆形符号既敬畏又迷恋。
土楼源于明代沿海抗倭
曾五岳先生是至今惟一明确提出土楼起源时间的研究者。他认为,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毗邻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明嘉靖年间。
......................
在九龙江中游的华安县上坪村,保存有“万历三楼”,齐云楼,建于明万历18年(1590);升平楼,建于明万历29年(1601);日新楼,建于明万历31年(1603)。其中,齐云楼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我国纪年最早的圆楼。
多数只有百来年历史
如今,人们看土楼大都会跑到永定、南靖,但黄汉民与曾五岳的调查表明,南靖、永定的现存土楼多是清中、晚期所建。
被称为“客家天下第一楼”的永定承启楼,建于清代中期,1929年被火烧後重修;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书洋镇石桥村的顺裕楼,是南靖县最大的圆楼,建于1927年;被誉为“建筑奇葩的南靖田螺坑”“一方四圆”土楼群,最早是两座方楼-和昌楼步云楼,建于嘉庆元年(1796),1930年被白军烧毁。现在人们看到的5座楼,都是1918年以后重建或新建的,其中椭圆形的文昌楼建于1969年。
为什么永定、南靖集中出现这么多土楼?曾五岳先生认为,它们大多是清中晚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与种植烟草、经商、侨汇等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明万历年间烟草从菲律宾经月港传入漳州石码,再传入闽西永定山区,赚了钱的富商便将沿海的土楼移植到山区家乡,并加以扩大,越建越富丽堂皇。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永定出现了“居多楼堡,高者四层、五层”的现象。
据曾五岳调查,南靖的“怀远楼”是清光绪30年(1904)由华侨汇资白银万两缔造,龙岩适中镇现存260多幢土楼,是福建土楼最为密集的地方,也是清代“烟商大款”构建的。由于南靖、永定土楼数量密集,恢宏壮观,富有视觉冲击力,自然容易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其实要研究福建土楼,实在不应该忽略哪些年代久远、极为破旧的土楼,它们才是土楼的老祖宗。
资料来源:福建厦门,厦门晚报 刘丽英 发表于2004/07/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