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寡姐”叶黄二大名,现在紫金乌石镇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一说起她,大家都是不停地赞扬,她从一而终,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用尽一切力量供自己的养子读书,在抗日战争时期捐出巨资,为抗日出了自家的一份力量。可以说,叶黄二是旧时代客家女性的典范。
18岁守寡24岁得养子
叶黄二,1879年出生于紫金县龙窝镇上嶂守正楼大屋。10多岁时,嫁到乌石士贵的“荣光家”大屋,可惜好景不长,18岁时,叶黄二的丈夫得病死了。24岁那年,丈夫的哥哥得了个长子,起名叫叶天保。他们看叶黄二如此孤单,夫妻商量后,都同意将初生的天保过继给黄二。黄二得了儿子,虽然不是亲生,但也欢喜异常。她细心带大天保,带到7岁时,她把天保送去读书。“唔读书,冇老婆”、“养子唔读书,不如养条猪”,这些客家古训,黄二都耳熟能详,但最大的榜样,却是她丈夫的爷爷心香公,心香公爱读书,那是在村里出了名的。
在本村读到一定的年龄,天保又被黄二送到县城读,再送到惠阳,跟秀才张学媚老先生学习至21岁。在当时,乌石能到惠阳读书的人是很少的。
艰难供子读书
黄二母子的生活费、天保的学费,都是黄二辛辛苦苦挣来的。不管天气多么炎热,还是冷风刺骨,她上山一刀一刀砍下柴禾,绑成一捆一捆,然后一担一担地挑下山来,在家晒干后,再挑到集市上去卖。她还种了几亩地,没有牛,她请人把田耙好,挑了秧苗,一株一株地插秧。她还要经常抽空去看田里的水的情况,有时自己田里没水,只能等到周边邻居的田有水多得漫出来时,才能把水引流到自己田里。一个寡妇,哪里敢跟邻居要求平分水呢?她唯有事事谨慎,本着一个“忍”字行事。
在外读书的天保慢慢长大了。在家守候着的黄二,每每想到儿子,就有了勇气面对一切。
黄二一人在家,家中财物,经常被人盗去。她卧室外面的墙壁,从地下起,每隔30厘米左右,就横钉一块木板,晚上贼来了,就是挖开了墙,也进不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黄二晚上睡觉也睡不踏实,听到有一点响声,也要马上爬起来查看。
黄二本来有一个专养鸡鸭的小房子,但怕贼人偷去,她只好把养鸡鸭的笼子搬进屋来,离她的卧室门只有2米多,室内臭气难闻。就是这样事事小心防盗,但家里还是常有物品被盗,她只能暗自流泪。
这些事情,黄二都憋在肚子里,谁也没告诉,尤其不告诉儿子天保,她怕儿子知道妈妈一个人在家受人欺负,就不去读书,要留在家里和妈妈一起生活,或为她难过,影响学习。
黄二死去的丈夫的爷爷叶心香,是县里有名的读书人和教子有方的典范。叶心香生有3个儿子,父子4人,都在县里考有学名。长子是叶氏族长,次子在紫金县里主管钱粮,职位重要,三子考上秀才。黄二的娘家,也是诗书传家,崇文重教,她的二哥博学多才,曾任紫金县长。从这些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黄二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读得好,才能有好前途。
天保22岁时,学成回家。这个时候,黄二已46岁了。
对那些蟊贼,在外读书的天保也有听闻,他曾经抓住过一个小贼,把他反绑在大树下,逼问他偷窃的事实。黄二当时外出探亲,知道后赶回来,听小贼说他将诚心改过,善良的黄二就把贼放了。天保问她为何放他?黄二说,我怕他绑坏了,以后他要走正道,却因为绑坏了手不能自食其力,那不是大问题?于是天保就不再追究那小贼了。
养子成才,捐资抗战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天保,果然很有出息。他娶回妻子戴春凤,协助母亲持家。他建起了一栋四角楼,起名“天保楼”。周边村里爱好诗文的人不少,于是天保组织了“鹰鸣诗社”,不定期评诗,评出的好诗,发给奖品。
抗战期间,叶天保以诗句作号召,动员村中青年从军,动员村民出钱出力抗日。天保和母亲、妻子商量,一家人都认为,日本鬼子打过来,自己屋里的白银也会被搜刮干净,而且命也将难保。于是,他们一家拿出800大洋,捐出稻谷70石,请人磨成米,挑至县城,送给政府抵抗日军。县长给叶黄二颁发了“爱国爱家”的奖状。
叶天保的子侄辈亲戚叶定存,还抄录有叶天保1942年写的抗日七律诗一首:
日寇侵华已五秋,河山破烂受躏蹂。生灵涂炭心肝碎,国难犹存血泪流。
万众从戎擒贼首,全民抗日斩匪头。同心协力长城筑,不杀东魔誓不休。
家训长示儿孙
叶黄二的孙子们,在县城、惠阳、梅县、广州等地读书。她不仅供自己家里的孩子读书,也希望其他孩子能多读书、读好书,村校乡校募捐,她也乐于捐献。
叶黄二的孙子们,还能回忆起当年她对自己的训示:奸诈害人有报应,行善助人要真诚。教育小孩要识礼,打骂不能育好儿。便穿破衣住草屋,也要孩子进学堂。勤俭巧干能致富,国强才能保民安。这些家训,他们也传了下来,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孙。
叶黄二艰苦供书教学、崇文重教的事迹和高尚精神,传遍了周围十里八乡。
随着时间的流逝,叶黄二的后代亲人,怕她尚在乌石流传的事迹湮灭,编了一首长诗,发在了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紫金分会主办的刊物《紫金客家文化》上。
消息网络来源:http://news.dahe.cn/2015/09-20/10567201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