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03|回复: 0

会昌:客家景象缩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0 18: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光明文化周末·艺萃·文化巡游

  没想到八月的江西会昌竟然像过年一样热闹!响彻通宵的鞭炮,巡视大街小巷的“菩萨”,难得一见的打龙灯、赛山歌民俗,豆干、酸水、米果各种客家美食,纷纷展现在该县旅游文化节上。热闹的客家文化让县城开始沸腾起来。

  不要小瞧会昌县!它曾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毛泽东多次莅临这儿指挥革命,写下了著名诗词《清平乐·会昌》,盛赞“风景这边独好”。今天,红色故里的会昌希望把自己深厚的客家文化也展示出来。


制作“菩萨帽”

  天还不明,我赶紧起床,怕落下了热闹的节日。大街上早已是人声鼎沸,人群熙熙攘攘地向着翠竹祠而去,那里将举行客家习俗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赖公庙会”。“赖公庙会”又称为“菩萨出街”,菩萨在人们举行祭祀祈福等仪式后将沿着大街小巷巡游。热闹的大街上,各家都忙着准备香烛、鞭炮、果品、鸭子,等待菩萨经过时祭祀祈愿。

  庙会现场人山人海,舞龙、踩鼓、走旱船,各种客家民俗表演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庙会上的许多展演仿佛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这对出生于河南的我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从庙会拥挤的人群中挤出来,我希望能找寻到庙会之外民间更深厚的客家文化踪迹。

  在一家金银首饰店,我找到了专门为菩萨做帽子的朱发庚,他是当地银饰“菩萨帽”的第七代传承人。“福建长汀‘妈祖’的帽子就是我做的!”66岁的他对自己的手艺很是自豪,“菩萨要金身银帽,帽子是一下一下敲出来的,做一顶帽子需要几个月,没有耐心是做不好的。”他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我这个手艺现在已经传给了他,我们家原来有一个‘朱聚兴’的品牌老店,希望有一天他能重新把老字号开起来!”

  西江镇大田村一个古戏台旁,木偶剧团团长肖煌发正在排练。他的木偶剧团一年能唱300多天,已经签了50多场农历八月的演出。“这儿的群众很喜欢木偶戏,过去皇帝封赐过,木偶戏能辟邪,能保一方平安。”72岁的他谈起木偶戏情有独钟,很是兴奋,“谁家结婚了,我们就去唱《刘备招亲》;谁家生孩子了,我们就去唱《观音送子》;谁家考上公务员了,我们就去唱《三官传》。一年300多场,我们唱的曲目都不重复!”

  萧天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匾额制作传承人。一副老花镜、一双灵巧的手,64岁的萧天长稳稳地伏在一块杉木上,刻刀游走,木屑翻飞跳跃,赫然大字跃然匾额之上。他对我说:“客家匾额有着一套礼仪规范,包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匾额制作现在后继乏人,作为传承人,我有个梦想,希望把这手艺传承下去。”

  会昌是闽、粤、赣等各地客家景象的缩影。穿梭于会昌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仿佛还能触摸到客家人一千多年来的迁徙历史和文化。“家在何处?根在哪里?”文化让客家人聚在一起,今天的客家人又努力继承和创新祖辈的文化,找寻客家文化的家园和根脉。(赵洪波 撰文/摄影)

消息网络来源:http://news.dahe.cn/2015/08-30/105550883_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7: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