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共兩軍 系出同門 都源於黃埔!
滄海橫流:黃埔五期風雲錄
作者:陳予歡
出版日期:2014/08/27
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紀念鉅獻,探討接受現代化軍事教育的第五期生,如何為不同信仰走向分裂,形成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分庭抗禮的兩強陣營,進而引發連綿烽火,從此改變海峽兩岸人民六十年的命運。
本書根據檔案史料、生平傳記、圖書刊物、個人回憶、家屬供稿及資料資訊梳理整合,對黃埔軍校2418名第五期生進行了諸如社會影響、家族淵源、經濟基礎、文化素養、出身背景、人文地理、戰爭機遇、軍旅歷程、將校任官、成長概貌、政治歸宿及歷史詮釋等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之考量、分析與研究,形成47個專題表格,整理輯錄數百名知著名第五期生傳記及其軍官照片,以及各項專題論述。這是一部頗具史料價值與現實意義的黃埔軍校研究著作。
蔣中正序
第五期同學在學校裡修業的時候,我因為北伐軍事緊急,要在前方督師,不能回到黃埔一次和同學們見面談話,這是我最覺缺憾的事。但是此必幾乎沒有一天能忘我本校親愛的同學,而同學們思想行動言論,和學業優秀的責任,我實不敢放棄一些。因為革命勝負主義成敗國家存亡民族興衰和民生的苦樂,全在於本校同學基本教育之是否強盛與端正。現在第五期同學已快要畢業了,我平常時刻縈繞在同學們左右的心靈,到此時越發緊張,我現在把心中要講的話,揀最重要的寫在同學錄前面,希望同學們能永久記住。
北伐雖然勝利,革命仍未成功,凡我對第一二三四各期同學講過的話,對第五期同學仍是用得著的。北方軍閥餘孽尚未徹剷除,帝國主義的淫威依然橫行無忌,我們做了黃埔學生,做了國民革命軍軍人,做了中國國民黨黨員,只有奮不顧身努力向前。非完全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決不停止我們的工作,我們不怕犧牲,不避艱險,不成功則成仁,絕對不與惡勢力妥協,我們自民間來仍須民間去,我們要隨時愛護士兵,與士兵同甘苦,我們要隨地愛護人民,為人民爭自由,我們要使武力與民眾相結合,我們要使武力進而為民眾的武力,我們要實現 總理所創造的三民主義,我們要完成 總理所致力的國民革命,我們的校訓是親愛精誠。凡是我們的同學都要一致團結在純粹國民黨的指導之下為革命努力。某期某期的名稱,本只是時間上的一種標識,並非劃定了什麼界限,第五期的同學與第一二三四各期的同學,當然都要相親相愛,尤其是要共同奮鬥,保持同學間已得的光榮,防止同學間易犯的錯誤。第一期的同學因歷次奮勇殺敵的結果,到現在已死亡過半了,第二期以下各期傷亡的人數也不在少,就是第五期雖然現在剛要畢業,但有許多同學在入伍期間已到前線殺敵而犧牲。我們黃埔所有的光榮,都是這些已死同學的鮮血造成的。我們要怎樣才對得起已死的同學,要怎樣才保得住已有的光榮,只有用前赴後繼的精
神殺盡敵人方能罷手。
死者不可以複生,生者偏易墜落革命進程中的危險,無過於此,現在同學間最不好的現象,就是不願做下層工作,只想升官發財。畢業出來沒有幾個月,就想提高階級,而自己驕傲到了不得。以前各期的同學,都有犯這種毛病的,我希望第五期同學不蹈覆轍。要知道革命工作越在下層越切實,尤其是在軍隊裡在黨裡,全是以下層為基礎的。我們同學在學校裡時間本來不多,全靠自己開始帶兵的時候切切實實的虛懷研究,刻苦耐勞用實地的經驗,來補助學問的不足。各同學在這畢業的時候,即須自己立定志願,從最下層的工作誠心誠意的做去,切勿稍有自驕自滿的意志,以致惹起他人疑忌嫌惡,同時並為自己墜落的根源。
第三期同學畢業時代,曾有一篇極長的序言,我那時已經看到同學間的思想不能統一,精神不能團結,一部分同學受了共產黨黨團作用的麻醉,不惜自行分裂,其結果必致自相殘殺,使我們黃埔學生同歸於盡,中國國民革命亦終於無成。所以我苦口勸告希望同學們在三民主義之下一致團結起來,由完成中國革命進而完成世界革命,但是孫文主義學會與青年軍人聯合會這兩個團體,雖然對峙著,經過去年三月二十日的事變,這兩個團體雖然一同取銷,但共產黨徒在同學裡挑撥離間的行為,反是變本加厲,我發起黃埔同學會想限制他們的活動,結果反被他們從中把持前方正與敵人苦戰,後方偏要自己搗亂。我種種苦衷,都不為他們原諒,幸而共產黨徒搗亂謀叛的陰謀完全暴露,各方面忠實同志一致起而護黨救國。
雖然武漢共產黨殘殺我們很多的同志同學,而黨國根本並未動搖。我們同學自相殘殺的慘劇也不至於推演下去,這是黨國之幸也,也是我們同學之幸,也是我在今天回想當時情形不寒而慄。現在我們已畢業的同學將近一萬人,如果思想仍舊不能統一,精神仍舊不能團結,分派別鬧意見驚虛名權利,那就共產黨完全撲來我們,我們同學也仍不免有自相殘殺的一日,何況共產黨餘孽尚未根本肅清,依然有死灰復燃之懼呢?所以我們同學必須有一致的信仰,堅固的團結,我們只有整個的黃埔,不當有什麼分化我們的組織,我們要實行親愛精誠的校訓,為三民主義而戰,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打倒一切反動勢力。我們回想以前每一期同學畢業,都能使國民革命的進程得到迅速的發展。我希望第五期同學畢業以後,不久即能完成北伐統一中國,實現中國的獨立自由和平等,責任如此重大,同學們應該要怎樣的努力。
口號:黃埔學生要做革命軍人模範!黃埔學生要與士兵同甘苦!黃埔學生要和黨國共存亡!黃埔學生要精誠團結!黃埔學生要團結奮鬥!黃埔學生要注重組織!黃埔學生要嚴格訓練!黃埔學生要嚴守紀律!黃埔學生的武力是民眾的武力!黃埔學生要愛護人民!黃埔學生是要為革命犧牲的!黃埔同學是 總理惟一的遺產!黃埔同學要保持歷史的光榮。
黃埔軍校第五期軍事將領綜述
黃埔軍校自創辦到第五期生畢業,經歷了三年多光景,政治、軍事情形發生了極大變革。黃埔軍校作為演練兵家的絕好陣地,作為政黨表現彼此軍事能量的良好場所,使國共兩大政黨在政治、軍事方面別開生面受益匪淺。第五期生入伍之際即發生「整理黨務案」,預示著國共兩黨即將分庭抗禮,北伐誓師後的兩黨軍事人才,為了各自的政治訴求勉強走到一起,面對共同的敵人-北方軍閥而殊死鏖戰。到了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中國國民黨從「容共」合作到「分共」、「清黨」,再到國共兩黨「黨爭」、「政爭」乃至兩軍對壘、兵戎相向而割據分治,經歷了現代政黨政治發展史上最令國人痛心的一頁!
延續前四期生研究,第五期生學員數量較多,但是影響較大之著(知)名學員只占少數。第五期生比較前四期在將帥成才方面是無法比擬的。關於第五期生在軍事、政治及至歷史與現實諸方面,究竟有過那些值得評述的作用和影響呢?
在中國國民黨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絕大多數第五期生均統領或隨所在部隊參與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期間的主要會戰和戰役,第五期生中不乏驍勇善戰之抗日功勳卓越者。李鴻是第五期生最為著名的抗日將領,歷經「一二八」淞滬抗戰、「八一三」淞滬會戰,在遠征印緬抗戰諸役中打出中國軍隊強悍軍威,被英美盟軍稱譽「常勝將軍」、「東方蒙哥馬利」。鄭庭笈先後參加忻口會戰、武漢會戰、昆侖關戰役、遠征印緬抗戰諸役,三負重傷近乎身亡,遂立字型大小「重生」,是戰功卓著傳頌一時的抗日名將。出自「抗日鋼軍」第七十四軍的抗日將領有蔡仁傑、勞冠英、陳傳鈞等,率部在抗戰後期的湘鄂贛抗日主戰場立下功勳。知名的抗日殉國將領有呂旃蒙、黃永淮、梁希賢等,率部戰至彈盡援絕生命最後一刻,表現了中國軍人面對強敵倭寇血戰到底英雄氣慨。炮兵出身的彭孟緝是第五期生到臺灣後唯一仍任軍方上層的高級將領。郭汝瑰是第五期生中具備初、中、高級完整軍校學歷且造詣頗深的軍事教育理論家和抗日將領。部分學員曾參與對紅軍及根據地「圍剿」戰事及與人民解放軍作戰。
中共方面,參與三大起義及各地工農武裝鬥爭的第五期生僅占少數,後來成為人民軍隊著名將領及軍政要員也不多。在八年抗日戰爭中,由於統領部隊裝備、彈藥及軍械、軍需補給薄弱諸緣由,致使本身軍力較為弱勢,在對日軍正面戰場交鋒有突出戰果的部隊不多。在後來比較有名的將領當中,許光達是第五期生中最出眾的兵種將領,他在軍隊的突出表現亦主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之裝甲兵創建與發展。記述評價其:「在裝甲兵建設中,強調政治工作與技術工作相結合,軍事訓練與實戰需要相結合,根據裝甲兵的特點,強調掌握技術的重要意義,帶頭系統學習和掌握坦克技術,並在裝甲兵部隊積極實行經由院校培養幹部的制度,重視軍事學術研究,對裝甲兵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1988年他以人民解放軍大將身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是第五期生唯一獲此殊榮的高級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宋時輪、張宗遜、楊至成,以及中將譚希林,同為中共方面著名將領,在革命戰爭年代為軍隊建設作出過各自不同的貢獻。陶鑄是第五期生在中共高層地位最高者,晚年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書記處常務書記,他在革命戰爭年代突出表現在人民軍隊政治工作方面。
由是觀之,第五期生軍事將領群體總體比較第四期成名者,著名者明顯少之,後來人總比先驅者略遜風騷。但是第五期生部分將領,依舊延續了前四期生在國民革命軍中的軍事優勢,繼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軍隊建設乃至戰爭進程,在國家軍事歷史上曾發揮應有作用和影響。黃埔出身軍事將領所處北伐風雲、抗戰烽火、國共合作,進步與倒退、革命與反革命交織一體的歷史時期,使他們成為引領軍事歷史潮頭的「精英群體」。比較第四期生的黃埔軍校第五期生將領群體,固然由於他們自身的規模與能量諸多因素制約,沒能獨立形成強勢軍事領導集團,第五期生群體只能作為龐大的黃埔嫡系軍事將領集團之一小部分,在現代軍事歷史某一個側面彰顯風采。他們是以前四期生為主導的「軍事領導集團」當中的一部分「軍事精英」,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軍事與將領是緊密連接的對子,綜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期民國歷史,彪炳「黃埔」軍事與現代戰爭更是密不可分。「黃埔」軍事與現代戰爭造就了「黃埔」嫡系將領和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政黨與軍事的結合,先後為執政黨之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造就了國民革命軍和人民解放軍,第五期生部分知著名將領,繼續承襲了前四期生的軍事優勢。政黨政治與黃埔軍校教育的結合,鍛造成就了國共兩黨風格迥異的軍事統帥及軍隊指揮階層。黃埔出身軍事將領在其中的作用影響,無論其孰是孰非,歸結到歷史學、政治學、軍事學及人文範疇,應當到了結論或總攬的時候了。歷史複歸的路子是漫長曲折的,但當政治、政黨與軍事、軍隊到了科學昌明坦蕩相處的年代,前世的軍事統帥與將領對於國家及民族的功德優劣,終將會有整理論及時刻。時光軌跡驟然駛向2014 年,大陸改革開放三十餘年後,終將歷史學的車輪載入了政治開明人文進步的時代,所有這些成果及其學術進步得益於當今盛世昌明,更為重要的是:今日之中華民族比較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為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宏偉目標,海峽兩岸共圓「中華夢」之呼聲此起彼伏洶湧澎湃,兩岸政治、軍事前景變得更為現實期盼,海峽兩岸與全球華人之血緣紐帶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任何力量也無法改變,歷史學術在其中彰顯推波助瀾功效,亦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以民族主義與血脈相連兄弟情誼,比較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能為兩岸搭起超越政治與意識形態界限之中華民族橋樑。
綜觀歷史與現實,第五期生連同前四期軍事將領,如今絕大多數已作古,即使健在也已耄耋高年。一代代新人茁壯成長,成為民族與國家事業承上啟下後繼有人。歷史學術其中重要功能就是追溯與複歸原始,國共兩黨早期黃埔將領群體共同譜寫的現代中國軍事歷史,無疑是中華民族乃至國家值得傳頌和記取的寶貴軍事遺產,忘記自己民族與國家的過往歷史,等於「數典忘祖」!其後果及罪責「罄竹難書」!要告誡後人知史懂史述史記史,要知道面對外來入侵,黃埔將領群體是中華民族和國家意義的武裝力量及軍事棟樑,他們曾為中華民族及國家興盛乃至救亡圖存生死攸關而「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曾是中華民族與國家軍事成長歷程的先驅者、開拓者和奠基者!要認清他們曾在國民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及其軍事、政治、外交、社會諸多方面留存各自不同的軌跡、印痕與風采。世界上任何民族與國家的軍事歷史都有一個功德榮辱褒貶揚棄的過程。記住歷史是為了放眼未來善待明天!
綜上所述,黃埔軍校無疑是中華民族現代軍事(軍校)歷史人文瑰寶,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政治、軍事發展的共同財富和發源地,從黃埔軍校走出來的國共兩黨「軍事精英」及其武裝力量,是海峽兩岸國民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艱苦歲月的命運共同體,源自黃埔軍校的軍事、政治、社會、人文文化,同時又是海峽兩岸的鏈結紐帶和橋樑。中華民族文明文化傳承的另一部分,在海峽東岸的寶島臺灣,黃埔軍校存史檔案資料何嘗不是海峽兩岸共同財富!黃埔軍校研究涉及國共合作、軍事發展、社會政治生活以及眾多著名歷史人物,可說是一部濃縮的二十世紀中國革命史,黃埔軍校研究同時極具中華民族現代軍事歷史底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