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9|回复: 0

[转帖] 客家话传递出的民族性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0 19: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掉牙齿和血吞”反映客家人坚强的民族性格,“人吵败猪吵卖”反映客家人低调、团结的行事作风,“一餐省一口,一年省一斗”反映客家人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聚族而居“客”味依然

数百年来,仪陇客家人都是以氏族为单位聚族而居,保持着客家人传统的风俗习惯。

丁字桥镇高北嘴村梁背山下的客家人罗阳告诉记者,对外,他都讲普通话或四川话,一回到梁背山下的家中,他就自然而然地讲客家话。罗阳说,小时候,父辈教他说客家话,现在,为人父的他又开始教子女说客家话。“不会说客家话就是忘本叛祖虽然有点言重,但教孩子说客家话已成为本能。”

据《仪陇县志》记载,客家人入川以后聚族而居,极少与外族通婚,加之居住地多为较偏远的山区,又一直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时至今日,仪陇客家人“客”味依然。据仪陇客家文化研究者吴显果介绍,仪陇客家话有24个声母、60个韵母、6个声调,与普通话大相径庭。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词汇上,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食(吃)等,还有一些融入了本地方言,如眼绿水(眼泪)等。语法上,常用一些如“老、公、子、哩”等为前缀、后缀,用一些特定的助词如“黎、咧”等表示动作时态,通过变化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

趋吉避凶说话有讲究

仪陇客家人做事说话都喜欢讨个好兆头,因此常借方言中的同音或谐音字取吉祥之兆。如嫁娶喜宴,菜用莲藕,寓意秦晋结好、良缘佳偶;点心取花生枣子,寓意早生贵子、兼顾千金;礼堂用柏叶装饰,寓意婚姻如松柏常青,百年不老;洞房花烛用灯盏,取意喜添人丁。送子入学时,煮葱、蒜教子而食,取意聪明、善算,还有豆腐取其富,芹菜表示勤奋,肉圆取意团圆等。

有取吉之意,就有避讳之语。客家老人或长辈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提醒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记者小时候吃饭时,狼吞虎咽之后,会说一句“我吃完了”,此话总会遭到爷爷的厉声呵斥,“怎么又忘了,该怎么说?”记者赶紧改成“我吃好了”,方能下桌。

仪陇客家联谊会秘书长陈良平告诉记者,仪陇客家人在语言上的避讳绝非迷信,而是体现了一个颠沛流离、与苦难相伴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极度向往。如猪舌的“舌”,因与“蚀”同音,有“亏损”之嫌,故将“猪舌”改称为“猪利”;找先生看病,不说“看病”,而说“看先生”,抓药则说是“捡凉茶”。客家人对死的忌讳就更多了,如说成“老撇哩”、“走撇哩”,也有说成“去了”、“过世”等。

数百年的颠沛流离,“在路上”的客家人特别注重如何做一个能生存、受尊重的人,言行之间,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已内化于心。仅以吃饭为例,且不说吃饭时长辈坐上席,小孩不上桌,长辈先动手,长辈吃完才能走等传统,单说吃完后,晚辈必须挨个说:“某某慢慢吃。”说完还得等到长辈都吃好后才能下桌。

客家谚语彰显勤劳本色

仪陇客家人在继承和实践中,总结出不少反映生产生活状态的谚语。这些谚语用词精练、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又极具地方特色。天气好坏直接影响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客家人对气候的观察也就特别仔细,并总结出许多反映天气方面的谚语。如“清明无雨三月旱”、“人黄有病,天黄有雨”、“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等。

在生产劳动中,客家人总结出大量反映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的谚语。如“秧好一半禾,苗好气分收”、“只种不管,打破饭碗”、“家有白丛竹,不愁不富足”等。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客家人的房前屋后、地角坡边,往往都栽有竹子。

客家人特殊的境遇使之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心态特征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一面。这同样通过一些谚语反映出来,如“打掉牙齿和血吞”反映客家人坚强的民族性格,“人吵败猪吵卖”反映客家人低调、团结的行事作风,“一餐省一口,一年省一斗”则反映客家人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虽经数百年颠沛流离,客家话依然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穿越千山万水,穿越时空界限,流淌在每位客家人的血液中。

●罗中坤

                [责任编辑:yfs001]
来源:http://culture.gmw.cn/newspaper/2014-10/20/content_10153528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