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爱在西元前

從葬俗看客家和南方人的歷史聯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22 0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二次葬:

遺體放入棺材,埋入土中3-6年後 取出棺材,開棺 撿起骨頭, 裝入罈子.

隨後尋找風水寶地,正式建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08: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人特有洗骨風俗 (转)

[quote]河源客家 于 2003-6-21 13:16 写道:
我们河源这边也是实行“二次葬” 的。其实岭南地区都是这样,全国其它地方我不知怎么样,但我知道湖南不实行“二次葬”,他们都是人死埋葬,以后就不会把骨头挖起来重新葬的。

在岭南地区,除了客家和小部分客家后裔之外,我们家乡、东莞祖居地乃至全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实行一次葬的。客家是保留古朴风俗较多的族群。在汉族三大民系形成之前,古越族也是实行二次葬的,同一时期中原汉族早已实行一次葬了。二次葬应是古越遗风。
实行一次葬的地区,不等于就没有实行过二次葬,不管是非客家地区还是客家地区。当然也不排除直接从实行一次葬的地区迁入的可能。
客家地区的扫墓时间,同一条村都有不同的风俗,正好印证了客家文化的多元。我们粤方言区的均为清明扫墓,很多旧俗与北方一致,显然也不能证明就是“正宗”,广府文化的多元无须多说。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6-22 08:55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6-22 09: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6-22 09: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23: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潮汕人的葬俗也有二次葬
    潮汕人死后,有“买水报地头”的习俗,这也是古代百越族的遗俗。“老人寿终正寝......孝男或孝女便到河边买水(烧纸,投铜钱进河里)回来......给死者洗身......此俗已沿袭了很久。《岭外代答》说:‘亲人始死,孝人披发,顶竹笠,提瓶翁,持纸钱到河边号恸,掷钱于水,而汲归浴尸谓之买水。’”这种习俗见于壮族、潮州和福建等地的畲族,中原的丧礼并没有这个礼节。
    潮汕人过去流行二次葬的习俗,“即埕棺数年后,择吉日再挖坟开棺,把遗骨按人体骨骼构造的顺序拾于一个瓦坛(又叫金坛)内,请风水先生选择风水好的地方第二次下葬。”停棺葬习俗,即人死后入殓,棺木停放于某处,经过三年后才入葬墓穴。这两种葬式,都源于百越习俗。现在在东北沿海、台湾、百川等地也发现这种葬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2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毛南族葬俗

广西少数民族对丧礼十分重视,丧葬礼俗别有特色。壮族自古以来盛行捡骨 葬,即“二次葬”,一般都是死者入土埋葬三五年,择吉日良辰,开坟捡骨, 把骸骨放入“金坛”中再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23: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二次葬"】浙江缙云一直实行"二次葬",即撮骨葬,俗称"撮坟"、"转身"。死者入土三五年后,请风水先生另外选地择日,扒坟捡骨,包于大红缎被之内,以石盒储葬。"撮坟"仅于启棺时号哭,其场面较之丧葬更为隆重。尸骨由儿女怀抱移于新坟,亲友列队相送,长竹竿抬灯笼数十盏乃至数百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骨盒入土,亲人跪拜,风水先生撒茶叶谷米"喝山",其言祝祷子孙发达荣耀。"喝山"毕,一人一灯返回,取"人丁兴旺"之意。(《缙云县志》594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23: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停棺葬习俗,根據ouny的聽聞他爺爺的說法, 在江西撫州地區似乎有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23: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撿骨 太平洋區域特有習俗

【本報記者曹銘宗】

撿骨是西太平洋區域特有的「二次葬」,這種挖開墓地、清洗遺骨、放進陶甕的習俗,在台灣經過多元文化的累積,已產生不同的作法和詮釋。
有人認為,台灣的撿骨習俗來自早年的閩粵移民,主要是移民流離不定,把祖先骨骸放入俗稱的黃金甕,以方便隨家搬遷。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臧振華指出,史前時代的琉球、台灣、菲律賓等地,都有「甕棺葬」的習俗,其中有些也是二次葬。

長期研究台灣民間生命禮儀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徐福全表示,撿骨習俗在台灣隨著族群、地域而產生不同的作法和詮釋,例如中北部因雨水較多,撿骨習俗就比南部興盛,很多客家人因棺木較薄,三年就撿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23: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据《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10年或20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非一二缙绅明理之家,鲜不为俗所移者。”风水的选择关系到后代人的福灾,所以必须在埋葬了几年后再扒了坟墓挖出棺材,开棺后把骨头从踝骨、腿骨、脊椎骨等按顺序取出来。打扫干净后,又按蹲坐姿势把骨胳一一装进一个口小腹大像花瓶一样的陶坛,这个陶坛就叫做“金罐”。捡骨头时要小心,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小部位,更不能摆错位置。如果骨头显金黄色,说明风水好,可重新将金罐埋进去;如果骨头呈黑色,则说明风水欠佳,必须重新找墓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2 23: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調查:歷史上不裹腳的地區包括閩西,贑南的客家嘛?

贴了这么些二次葬的材料,主要是想说明:原来有些自以为是的客家文化特征并不见得就是客家独有的,所以在讨论客家和研究客家时,一定要提防陷入“文化本质主义”的圈套。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对于不同的家庭,对于不同宗族,“二次葬”被赋予了什么意义,而这些意义中,那些是客家人所独有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3 17: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從葬俗看客家和南方人的歷史聯繫

我們家族都是火葬的 西元又重出江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4 18: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從葬俗看客家和南方人的歷史聯繫

丧 葬 习 俗[轉]http://www.ev991.com/wenh/?d=ly&f=01


报丧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 告明来意。亲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 进入亲朋家里,只能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 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 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 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 报养育之恩。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时,家属 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 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 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 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 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企厅”有的一 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24 14: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從葬俗看客家和南方人的歷史聯繫

没调查过就不要乱说
我是湖南人
湖南就有捡金的习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26 14: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從葬俗看客家和南方人的歷史聯繫

兴宁阿哥哩 于 2003-5-11 18:23 写道:
只有说广府话是鸟语的。客家话没有那么出名,北方人大多数不知道有客家话呢。

算了,大家不要吵了,北京人说“鸟语”一词,指的是他们听不懂的方言,包括广府话客家话江西话上海话,甚至北方的山西话。只要不是普通话,都是鸟语。所以说,我为什么这样厌恶普通话。我在北京的时候,河北人普通话带河北口音,都被称为“鸟语”,更何况其他的方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5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