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临近新年了,让我这个在外的客家人此刻特别想念我们客家人的新年。嫁到宜春很多年了,一直都没在老家过年,2014年了终于可以回老家过年了,让我禁不住的喜悦。
(中国高速网 欧阳玉芳)临近新年了,让我这个在外的客家人此刻特别想念我们客家人的新年。嫁到宜春很多年了,一直都没在老家过年,2014年了终于可以回老家过年了,让我禁不住的喜悦。说到客家,不得不提下我的祖先,早在唐宋年间,我的祖先——勤劳淳朴的客家人就在我的家乡开基立业,依托这青山绿水的庇佑,一直生活至今。在这历经千年的灵秀之地,她是那么的神秘,写满了说不完道不尽的传奇经历,在此不一一而表,姑且掰掰咱客家人的幸福新年吧。
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起,一般在除夕夜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煎甜米果、那是用红薯粉捏成轮胎的形状,然后放在滚烫的油锅里炸,非常香、甜。此外,还有油果、爆米花糕等等。值的一提的是爆米花糕,某个慵懒的下午,阳光下的三五成群的小屁孩子,围在做爆米花的叔叔面前,等他的风箱拉啊拉,摇啊摇,忽然“呯”的一声,黑色的“小钢炮”里面的大米就变成了白花花的爆米花,当然也有用玉米粒的。那东西真的好看又好吃,特别让人怀念,现在估计已经很难看到小孩子们围着这种老式爆米花机转悠的场景了,所以更显的弥足珍贵。
除夕夜的上午一般是打扫卫生,也就是俗称的“扫尘”,我和弟弟、堂弟还有妹妹多年从事扫地、抹桌子、擦玻璃、贴对子等极其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母亲和婶婶在指挥我们这帮小孩打扫好卫生后,就去厨房帮奶奶一道做饭去了。
除夕夜的下午,那时候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不管你在天南海北,都得回家过年。一家人忙里忙外,甚是热闹,男人围在一起写对子(春联)、贴对子、挂灯笼,女人则在厨房做除夕夜的晚饭。我叔叔从小就调皮,所以书念的很差,字也写的不怎么好,所以好几年我家的对子都是我父亲写的。我推算,他们俩应该是80年左右高中毕业就辍学了,后来祖母一直责怪祖父,为什么不通过部队的战友,找下关系,也许就能进部队去了,那时候部队是非常难进的。据说,得走后门,还得关系铁,不像现在。其实小时候还是挺崇拜我父亲的,字也得漂亮、有神韵,而且还会吹笛子,虽然对我们兄妹几人严厉了一点,挨过不少揍,心里更多的是敬畏。
每次父亲写对子的时候,我和妹妹都搬张凳子在一旁观看。只见他拿出一本春联的书,然后挑里面他觉得的好的对子然后大笔一挥,写在对联上,而且每一年都写不同的对子。写完之后,他便要和我们解释一番,此联的意思、还有春联的平仄等属性。
快到五点的时候,上上下下邻居们都开始燃放鞭炮,这时候该去拜祖宗了。按我们老家的规矩,拜祖宗一般只能男人去,但也有极少数本族未出嫁的女性可以参加。祭祀的时候会抓一只活鸡或者鸭、一只碗、一只篮子、香、鞭炮等,先点上香和蜡烛,然后在祖宗面前把鸡杀了,点燃鞭炮,作辑,一气呵成,这个礼节算是完成了。
还有一个环节,那天下午一定要给左右上下的亲人、邻居们送米果、爆米花糕等东西,礼尚往来嘛,大家送来送去感觉很是温馨,不过现在这些年基本上都省去了这个环节,兴许是大家怕麻烦,都宁愿花点钱去街上买也不愿自己动手做了,我觉得丢失了这个风俗真的是挺遗憾的。
接下来就是小时候最盼望最开心的时刻了——年夜饭。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还有叔叔婶婶轮流敬酒,再说几句好话,每人都将得到红包N个,直到我结婚前的那年,我还“笑纳”了家人的若干红包,不过之后就没有回娘家过年了。小时候特气人的是,领到了红包,基本上在我们小孩身上过了一个晚上,就统统被母亲巧取豪夺给“骗”走了,还美名其曰说是“暂时保管”,为人子,真可怜。
通常吃饭前都要点燃一挂至少是1000响的鞭炮,然后还要给故去的曾祖父曾祖母摆上一副碗筷,倒上酒、夹菜,这项是必不可少的,以得到他们在天之灵的庇佑。哥哥是长孙,从小到大都是坐上席,而且是左边,祖父呢在右边坐着,次席是我爸的位置,居右的次席是叔叔和堂弟的位置,与主席相对的是奶奶和我的位置,我母亲、妹妹还有婶婶一般是坐个圆角凳子,分别在末席的两边。在我们家乡,主次位置非常讲究,得论辈份,大小,不敢私毫造次。小时候,我们去亲戚家做客从来不敢乱坐的,都是等大人坐好了,然后安排我们坐哪我们就坐哪。如果旁边还有大人在,即使是主人叫你上坐,你也千万不能坐,否则回到家你家人肯定要狠狠批你一顿,说你缺乏教养。
年夜饭那是总结时刻,这一年的大事小事一股脑全要搬到饭桌上。小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学习话题:成绩好不好,仿佛这决定了将来的命运,不过事实上也是如此,成绩相当重要;还有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能早恋,这是我们家的无法雷越的一条家规,是“重罪”。
年夜饭一般是和着春晚一起进行的,一边看春晚,一边过年,其乐融融。餐桌上的菜式非常多,酿豆腐是家家户户年年必备的。还有像征着年年有余的大鱼、红烧肉、鸡块、鸭肉等,以前还有我最喜欢吃的鹅肉,我祖母炒的菜那真的是非常好吃,我很喜欢。所以多年的耳濡目染,我对下厨有着很浓的兴趣,虽然菜做的不怎么样。酒我们小孩一般是不喝的,除非是香槟或者饮料。大人们一般喝四特酒,记得以前还有个“扳倒井”的白酒,不过我不喝白酒,喝一口简直是用火烧喉咙(小的时候偷偷的喝过一次,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即使到现在,我也只喝啤酒,不喝白酒。
吃完饭了,那就全家倾巢而动,在屋外面的院子里,相隔摆上几只大烟花,然后用香点燃。七八岁的时候,冲天炮我是不敢手拿着点的,不过哥哥胆子大一点,敢拿着烟花、甚至鞭炮在手上点着放。放完了烟花,我们便要躲在房间里,关紧门,各自数自己的红包有多少钱,尽管第二天这些钱都要上交,但还是忍不住的兴奋。
年初一非常的热闹。
早上得起早,用老话说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起得不早天上馅饼都没得吃,呵呵。接着是打扫卫生,洗漱后然后给祖宗、各路神仙祭拜(有送子观音、财神爷、土地爷、地藏菩萨等,其实我根本就不信这一套,但是这是客家的风俗,家家户户都沿袭至今),最后是我们这帮小孩屁巅屁巅一起到祖父祖母的房间,给二老拜年。当然,无利不起早,一半也是为了只红包里面的人民币。
早上是吃素的,一般都有酸菜炒猪大肠,我通常不太喜欢吃,主要是怕大肠里面的猪粪没有洗干净。前天晚上我会要求祖母做个炒山药,这可是我从小到大非常喜欢吃的菜。吃完早饭了,首先得和父亲、叔叔还有弟弟妹妹等去伯公的家里去拜年,我伯公在家族里面是德高望众的,至今家族的族谱还存放在他的家中。
然后依次去大伯家拜年、按路途顺序于是乎一家一家都得去串个门拜年。在每一家拜年,都得象征性喝一些酒,因为酒杂,没有多少酒量的人必醉无疑。等一切都妥当了,那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去祠堂给家族祖宗拜年。
这个时候,由家族指派专人组成“土乐队”敲锣打鼓,一起去祭拜祖宗。同样,非本族女性及已出嫁女性是不可以参加的。那时候特别热闹,全村差不多一两百号男人、还有小孩排成长长的队伍,最前头是两个人用红布抬着牛皮鼓,然后一个人在后面配合锁呐、铜锣、三角铁等乐器一起合奏。那阵势,浩浩荡荡的,特有家族荣耀感。
到了祠堂,一般家族里德高望众的老人会发表讲话,然后大伙就依次在堂内上香、点香烛等,最后一起在门外燃放鞭炮,整个经过大概要持续半个多小时。礼毕后,然后大家去祠堂边的同姓家族的人那拜年。
等这些都弄好了后,这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寺庙里面拜神。
以前一般是去宝山的五里隘寺庙,后来家乡那边建了一座庙,叫光相寺,这几年香火非常旺盛。奶奶是家里面最迷信的人,所以这一天她肯定是早早准备好了,吃完斋饭后便和母亲等人去寺庙赶早了。有一件事挺让我觉得对不起祖母的是,小时候不懂事,经常和她顶嘴。每当想起我要出远门求学时,她都会早起给我做早餐,还要去上香求神仙保佑我一路顺风顺水,心里特别难受。
等我们祭拜祖宗仪式完成后,我们全家老小就一起去寺庙拜神。说说这光相寺,其实也不是很大,但是那一天却是人挤人,香火盛的很。庙堂里面供有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救苦救难南海观世音菩萨等神位,而两旁立着的是金身十八罗汉。在寺庙偏堂的是文殊菩萨的神位,因为是文曲星,所以很多大人都带着自己的小孩来这拜神求签,相传,这里的签特别的灵。
以上就是我们老家除夕及大年初一的一个小小缩影,每年临近过年时想到这些。以往都只是想想,今年我拿笔记录了下来,可能其中会有漏了很多细节,等我以后想起来再补进去吧。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网络来源:http://www.cngaosu.com/a/2014/0117/46887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