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7|回复: 1

[湖南] 撑一支竹篙,漂流在浏阳客家风情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0 21: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0409093119480.jpg


浏阳网4月9日讯(记者 胡敏)从张坊集镇再往东行10公里,就到了上洪一地。青瓦、白墙、绿翠竹。一涧溪水从山上流淌而下,晴好的天气,村姑们会端着洗衣盆,时间随着飘起的清波轻轻扬过。这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古朴的方言虽不易听懂,但透过他们的叙述,依旧可以读出积淀的沉厚。


山川形胜赋予上洪独特的优势,村民们守望着这里的山和水,一守就是千年。绝佳的生态资源,成为上洪最为宝贵的资源。山民们靠山吃山,骨子里更敬重自然。


他们想着展示上洪的美丽,于是准备开发溪水,建设原生态漂流。有着人杰地灵的优势,作为伟人故里,上洪本来就很出名。翻过一个山岭,就是江西铜鼓,上洪还有独特的边贸优势。


但无论世事变幻,还有人始终守望着属于他一个人的村庄。就如这里的造纸术,守了那么多年代,用嫩竹作原料的纸堆还在池子里,等待着和时间一起慢慢发酵。


木板为桨,漂流在一片青翠间


竹木加工厂老板王光胜现在有了另一个身份:黄石洞旅游开发公司经理。他时常开着一台福特商务车,进出山里山外,不停地为村里这项新上马的工程忙活着。


工厂对面的一间民房内,就是黄石洞漂流公司的办公地点。在墙上,悬挂着一幅偌大的漂流景点规划图,上面标注了沿线的每一户村民民居所在位置。


“我们都是村民自己搞开发,大家都是股东。”王光胜说,共有几十户居民参与了漂流建设的投资,“我们的目标是建成浏阳最秀美的漂流景点。”


这原本就是一条天然水道,从双坳山上直流而下,绕过几道弯之后,在一处较为平缓的地带变温顺。这条漂流水道全程约有5公里,“实际上水势还是很大的。”


处于湘东地区最为核心的林业带,成千上万亩山林涵养着丰富的水资源,又借着山势,上洪社区境内于是就形成了一条这样的黄金漂流水道。更重要的是,两岸的自然风光秀美,保持原貌的客家民居错落在茂林修竹之间,一种古朴之风迎面扑来。


登上漂流筏,以木板为桨,黄石洞第一场漂流就开始了。老船工划桨,记忆开始随着水纹蔓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洪与外界还主要依靠水路联系,山民们在山上伐竹,编成竹排,顺水而下,直到张坊集镇,或者更远的地方。4月的上洪,一片青翠葱茏。坐在漂流筏上,环顾四周,美不胜收。


不独漂流,还会有客家风情园


上洪社区的村民们守着眼前的山水,守了上千年。潺潺的溪水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


“人们靠山吃山,但这样也不是出路。”上洪社区主任黄光猛介绍说,村里主要还是靠竹木收入和劳务收入,“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留守人员比较多。”在大浏高速开始修建时,利用村里的水道资源发展漂流旅游业,便纳入了村里的议事日程。


保护性开发,不破坏资源,而是充分依托美丽的生态资源。不过,在王光胜看来,未来的上洪旅游绝不仅仅只限于漂流一项。


“我们是一个系统的旅游项目,有很多种类。”王光胜说,漂流建成后,还将建设客家风情园,“把客家文化集中展示,游客可以体验客家生活,学唱客家山歌。”


黄光猛甚至想到了曾经的红军炮台。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山上还留有曾经的炮台遗迹。而革命先辈王首道的故居就在上洪蟹形,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如今,一座新建的陈列馆即将对外开放。


于是,一个集红色旅游、生态观赏、体验式游玩于一体的上洪综合旅游呼之欲出。


乡村工艺


伐竹造纸,可追溯到宋元时期


一踏入上洪,便感觉置身竹海。这里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一项因竹子而生的手工艺更是千年流传,那就是造纸术。77岁的刘向荣从12岁就开始从事这项工艺了。“这是个苦力活,以前很多男孩都要干这个。”已经多年没有操作的刘向荣谈起造竹纸来,仍旧显得十分熟稔。


至今,在上洪社区内,还散布着24个纸槽。现在这个季节,造纸业已经暂停生产。但是,沿着小路在村庄里走上一遍,还是可以见到堆放在屋边的一些原料。


这是用还没有分枝的嫩竹做成——将竹子截断,制成3米长一段,再将其放到专用坑里用石灰水浸泡3月。


走进造纸手艺人黄永根家,久唤无人应。推门进入,在操作间内,可以看到这些传统的工具。暗黄色的土砖房内,散发着竹纸浆的腐烂味道。


几根粗大的木头特别显眼,这是用来榨取的工具,做好的纸坯就像豆腐干一样,被榨干后送到烘焙房进行烘焙。在一旁的烘焙房内,一个用土垒起来的烘焙墙体,是中空的,一端送入热量,将压榨出来的纸张,一一贴在墙上。待到烘焙之后,就从墙上一张张撕下来。


上洪的竹纸生产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而如今这一局面已经倾颓。现在生产的纸张也只是用做鞭炮用纸,但即使是这样,销路也不怎么好。黄光猛介绍,一担纸20刀,一刀40元,“没什么好的销路,大家也不会做了。”刘向荣有这种担心。


乡村人物


“一个人的村庄”已成风景


在上洪社区采访的时候,镇上的一位干部正好赶了过来。他说,前几天,自己带着镇上的一帮年轻干部到“一个人的村庄”看望了张福继老人。


“去感受下那里的风光,也锻炼下年轻人的意志。”这位干部说。


对于“一个人的村庄”,我们是有很深刻印象的。2010年8月,我们即从上洪出发,步行20多里山路,赶到了张福继所在的旧居内。探访他的生活,并采写了一个视觉版“一个人的村庄”(见2010年8月27日第12版)。当年的中秋节,我们还特地赶到山上,给他送去了月饼。


三年里,这位独居深山的老人不断引起外界的关注,并引来了诸多媒体的采访。而更多来客们则一个劲地惊叹着张福继生活的原生态:自己挖田种稻子种菜,不用化肥和农药,很少吃肉。


三年过去了,张福继依然一人坚守,他固执地住在群山之中,甚至已成为风景。以至于在王光胜的漂流景点规划图上,还留出了一角,让给了“一个人的村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2 16: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忙碌于传播客家文化的人们致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