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源流说法比较分析
【文/杨燕国 (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研究所研一生)】
从罗香林倡导客家学研究以来,有关客家问题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其中客家语言部分,由于与客家的形成与民族迁移史关系密切,更成为语言学者关注的重要对象。然而,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对于「客家源流」的问题,迄今尚无一个可以让所有专家学者们形成共识的结果。笔者粗浅认为研究客家源流,可以先从客家形成的历时经过谈起。诸如客家形成因素有哪些?哪些专家学者的说法较具代表性?客家人到底是中原南迁的汉民族,亦是中国南方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方民族?这些都是研究「客家源流」亟需试图厘清的问题。
大体上来说,客家形成的因素有三:一、迁徙。二、文化。三、语言现象。据罗香林说法,中华民族历史上共有五次南迁。秦汉以来,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中原文化。在与南方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不管是宗教、文化、祭祀、风俗习惯各方面,南方民族都受到全面的影响。这些现象可以透过堂号、族谱和出土文物,而略知一二。在语言现象来说,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客语源自于北方的语言,如早期的南朝通语。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客语本来就是古南方汉语,与现代的畲语、苗徭语比较接近,只是随着多次南迁,而受到北方语言文化的影响所致。
罗香林将客家源流的说法归纳为四派:ㄧ、客家为苗蛮的别支。二、客家为古代越族的苗裔。三、不断定客家系属但谓其不与汉族同种。四、客家为纯种汉族。大体上来说,我们可以中原说与非中原说来区分成二类。认同中原说法的代表人物有:罗香林、张光宇、王东、陈运栋、谢重光等。认同非中原说的代表人物有:房学嘉、罗肇锦、罗杰瑞、潘悟云、鲁国尧等。以上研究客家源流的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以下我们试比较各家主要论点的叙述,以便区分出他们之间论点的异同。
罗香林主要论点:认为客家是中原南迁的先民,定居赣闽粤之间地区以后所形成
的民系。依据客家人姓氏的谱牒,推证出五次大迁徙的路线与
时间,认为南徙汉族的第二支派(司豫诸州)可能是客家先民。而
后到了南方,与当地畲民妇女通婚形成了客家人。
张光宇主要论点:延伸罗香林迁徙的说法,并透过语言现象认同客家话的起缘是
西晋的司豫方言。
陈运栋主要论点:「客家是『客而家焉』的意思,顾名思义,本来就不是中国南
方的固有民系」。
王 东主要论点:客家作为汉民族内的一个特定方言群体,总体上是北方汉族人
民南迁的产物
罗肇锦主要论点:认为客家话不是中原南下汉人的语言,而是本來就住在南方的
彝瑶畲语,经汉化后吸收北方话成分所形成的。首先从客家谚
语「逢山必有客,逢客必住山。」指出客家是山的民族。次从
文字起源、出土文物、风俗习性說明汉语源自南方,而客语就
是保留许多古代特质的南方语言。并且从语言现象上证明彝、
畲、客语之间有密切关聯。
房学嘉主要论点:认为最迟在南朝末期,生活在客地的先民,已具有共同的思想
意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等,标帜着客家共同体已
初步形成。
罗杰瑞主要论点:南方方言的形成,是随着早期领土的扩张把汉语由北方传布到
了岭南。以及现在的广东、广西、福建和江西南部,于是形成
了上面所提到的南方方言。南方方言指闽语、客语、粤语,我
觉得这三种方言很相近,可以认为来自同ㄧ祖先,我把他们的祖
先叫做「古代南方汉语」。
鲁国尧主要论点:认为通泰方言是南朝通语在原地的嫡系后裔,又运用历史比较
的方法论证通泰、赣等方言与客家方言同源。
潘悟云主要论点:是通过客家话特别是与客家话很接近的浙南畲话跟苗瑶语比
较,并参照客家人遗传分析,论证客家话与苗瑶语之间的底层
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一种新史观。认
为大部分南方汉语方言,最初是在南方原住民的语言基础上逐
渐汉化形成
。
客家源流的真相,我们至今依然无法全盘了解,不过透过以上研究者的主要论点,我们或许发现部份的事实,然而要拼凑出整体的真相,恐怕还有一些疑点需要解决。
一、宗族谱牒因年代久远、考察不易,虽有修谱,仍无法确知真相。二、文化互相影响之下,流传下来的不ㄧ定是主体文化。三、通婚后母系的影响,如祭祖、堂号、风俗习惯等,皆有改变的可能。四、南迁中原人不ㄧ定根留客地。因此,我们期待能有更多、更新的证据,让我们拼出客家源流的整体真相。 转自: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e/big5/network/paper/paper70/05_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