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7|回复: 0

东莞厚街湖景中学:“变迁中的客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9 11: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移风易俗——厚街客家风俗的变化

远离故土的客家人,在几百年的异乡生活中,不经意间,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本次社会调查中,我们采取了对比的研究方式,发现了厚街客家风俗的细微变化:

首先,变化表现在语言上。必须承认,所有的厚街客家人都能操一口娴熟的客家话,他们内部的交流往往都使用祖语。但是,粤语(以下称为“厚街话”)也成了他们的第二语言。问卷数据表明,只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十岁以下的孩子,没有掌握厚街话,其他年龄段的人差不多都掌握。值得一提的是,接受调查的小学生当中,75%表示想学厚街话,特别是即将升上初中的六年级学生。

其次,在饮食方面,厚街客家人有与梅州不一样的地方。接受采访的老人,告诉我们,他们这里没有娘酒,也没有酿豆腐等。但是烧鹅,在当地的客家人当中是一道很受欢迎的特色菜,此外狗肉也是他们喜欢的菜肴。欧阳老人说,从前客家人经常迁徙,只能养比较好养的鹅,并且鹅的生长速度快,个头大,够大伙吃。此外,问卷调查还反映了小孩子对客家文化的辨别能力不足。69%的小学生认为厚街腊肠是客家菜,而仅仅30%的同学认为梅菜肉饼是客家菜。

第三,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居住方面。厚街客家人同样在大山环绕下聚族而居,但从来没有居住过客家特色的建筑——围龙屋。无论是接受采访的老人还是小孩,他们对围龙屋的概念并不清楚。我们走访了5条小村庄,发现那里的建筑与厚街本地人没任何区别,一样的建筑风格。

第四,厚街客家人对客家山歌的淡忘。走进大迳新围,没出现我们想象中的情景,没有山歌对唱。访问那天,刚好遇上一群老人在院子聊天。提到客家山歌,他们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一丝遗憾的神色。因为年轻一代已经不愿意学唱山歌了,即使老人乐意免费教授。对客家山歌,他们有别样的感情:他们大都能唱,但是今天已经不经常唱了。怀念的时候,他们就打开影碟听听更富有艺术韵味的客家山歌。

第五,年轻一代对客家祖先的艰辛的迁徙历史、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不甚了解。接受问卷的78个客家孩子当中,仅仅有15个(占19%)知道祖先们从梅州迁入。至于搬迁的原因、搬迁途中发生的故事等等具体细节,他们就更无从知晓。对于上文提及的对联,今天这里的客家孩子已经不知道其含义。更让人深思的是,今天他们对于“读书谋出路”的观点已经难以认同,部分孩子读书并不用功。学校老师表示,客家的孩子很聪明,但是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学习上,成绩不理想。据学校数据表明,大迳新围的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这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四)追根究底——厚街客家风俗变化的原因

客家,这个相对封闭的民系,经几百年的他乡生活,竟然发生了这些变化。其背后有哪些深刻的原因呢?对此,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追根究底。结合采访所得资料,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俗话说,入乡随俗。客家人迁入厚街大迳新围后,不得不做了一些改变,一定程度地接受了当地的风俗文化、例如,在居住方面,他们放弃了客家传统的居住方式——围龙屋。此外,在当地,重阳和清明一样,厚街本地人都要祭祖。本来在重阳没有祭祖习惯的客家人,也接受了这样的习俗,在重阳的时候,挑上祭品,拜祭祖先。

第二,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土客交流。大迳新围因大山阻隔,相对封闭,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大多内部婚配、繁衍子孙,很少与外界联系。随着通往厚街镇区的道路的修建,情况有了大大的改变,山内外的交流就变得顺畅、频繁。据欧阳老人说,在道路没修好之前,从新围到厚街至少要2.5-3小时,在今天那只是20分钟的车程。因为交通方便,人们的择偶范围就得到扩大,村中的小伙子也娶回了山外的姑娘。老人说,他就有一个孙媳妇是汕头人。有的山外姑娘操着一口粤语,于是他们的孩子经耳染目濡,渐渐也会说粤语。

第三,社会大潮流决定了交流是一种必需。走出大山,寻求发展,是很多山里中年人的经历。他们大多出去做生意,或工作,必须和外界发生联系,而语言是最简便快捷的沟通方式。于是,很多人不但掌握客家话,同时也能说一口熟练的厚街话。另外,客家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外出求学,离开客家话的语境。只有掌握厚街话,才能更好地与厚街人沟通。在问卷调查中,33%的小学生表示,即将升初中了,学会厚街话才能与厚街本地同学交流,能多交朋友;也有12个小学生表示,学会厚街话后,到厚街购物变得更方便。

第四,山内外文化有了交流,也有了竞争。今天客家山歌不再流行,与客家人娱乐方式的丰富有很大关系。对于“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学山歌”这问题,客家同学纷纷表示:那些东西都过时,是老一辈的东西,对它没兴趣,觉得不好听。我们同学更愿意在空闲的时候,哼上几句流行曲,唱上几句周杰伦。今天,收音、电视、电脑已经进入家庭,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在激烈的竞争下,山歌处于劣势地位,传唱的人越来越少。

第五,一些客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不存在。今天,客家山歌在大迳新围已经不再流行。究其原因,客家山歌是一种情景文化。客家山歌就地取材,唱出了劳动时的情感。但今天,大群人在山间劳动的场面,在这里已经难以见到了。

第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危机感不强,认为读书并非唯一的出路。以前,客家无力与土著争地盘,只能迁往无人的、贫瘠的大山。富有危机意识的客家人,在科举的年代,无疑读书中举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今天,随着交通的便利,沿海经济的开发,谋生方式多样化,生活在大迳新围一带的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那种危机意识也逐渐淡忘。毋庸置疑,读书已经不再是唯一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1: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