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6|回复: 0

客家人与开封:赵家堡 寄托赵氏客家人开封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7 2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福建漳浦赵家堡,是南宋末年一支流落到漳浦的赵宋皇族后嗣的隐居之处。这些心怀故土的皇族后裔,仿照北宋东京城(今开封)的立意布局建造而成的赵家堡,素有“宋城”、“闽南小汴京”之称。透过赵家堡内的景物、风貌以及赵氏子孙的习俗,人们仍能见到开封的“影子”。虽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赵家堡仍屹立不倒,诉说着与开封的不了情。更为罕见的是,赵氏后人又在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克隆”了一座赵家堡。

  漳浦赵家堡处处有开封的“影子”

  赵家堡又称赵家城,坐落在福建省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距漳州市区90公里,是世界上独有的一个灭国王族聚族而居数百载的古城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国之瑰宝”的美誉,被载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是福建最美的十大乡村之一。福建省漳浦县正是流行闽南语系、客家语系和客家土楼的地方。

  赵家堡由内城和外城组成,面积173亩(约为11.533万平方米),呈方形。外城墙以条石砌筑,周长1082米。外城东、西门上建谯楼,北门筑瓮城,南门堵塞。内城面积4.68亩,主体建筑是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楼墙体为三合土夯筑,三层四合式,呈方形,高20米,具有防御功能。外城的主体建筑是四座五进并列的同式建筑赵范府第(俗称官厅),每座由门厅、前厅、两庑天井、中堂和后楼组成,每座府第两侧建有同式五开间堂屋,坐南朝北。外城辟有荷花池、汴派桥、辑卿小院、聚宝塔、墨池、禹碑、三堂和武庙八大景观。

  如果你熟悉开封城,你就会发现赵家堡中处处都有开封的“影子”,堡中点点滴滴都烙下古城开封的痕迹。历史上的开封城设有外城、内城、大内三重,赵家堡仿佛是微缩版的开封,也设置了外城、内城、完璧楼三重建筑。开封内一条通往龙亭大殿的主干道将龙亭湖一分为二,隔成潘家湖、杨家湖,而在赵家堡内官厅前与西北面的城墙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叫“莲花池”,中间有一小堤把水面隔成两块,当地人把这内外池塘叫做潘池和杨池。开封历史上有座很有名气的州桥,而在赵家堡内也有一座和州桥很像的拱桥,造桥人仿佛怕世人不能把它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拱形桥联想到一起,还刻意用隶书刻上“汴派桥”3个大字来提醒人们。

  在赵家堡的佛庙边有座聚宝塔,塔高5.95米,正好是开封宋代铁塔的1/10,而且造型也与铁塔一样又高又瘦。赵家堡从来没有水灾之患却造一座禹庙,并摹刻了岣嵝碑立于庙侧。而明代汴梁城(今开封)也有禹庙,也有岣嵝碑。尤其是赵家堡祠堂上方悬挂的“汴派流芳”匾额,更是彰显了其与开封的关系。

  这会是巧合吗?赵家堡与开封有什么渊源?赵家堡为何会与开封城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呢?

  隐姓埋名的赵宋皇族后裔

  赵家堡里留存着一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赵氏家谱》。翻开家谱,看见题名写的是“汴京国族——赵氏家谱”。这本家谱的序言作者是宋魏王11世孙赵若和。根据史料记载,宋朝历史上的确有赵若和此人,封号是闽冲郡王,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魏王赵匡美的第10世孙。那么,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在赵家堡的家谱呢?

  公元960年,五代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君临天下,开创了宋朝300多年的基业,也让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成为繁华一时的国际化大都市。然而,好景不长,繁华被雨打风吹去。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陷汴京,徽、钦二帝和大部分皇族被虏北去,北宋灭亡。宋钦宗之弟赵构南逃临安(今杭州),当上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皇帝。然而,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偏安南方一隅,过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神仙日子。不料,金国灭亡后,蒙古铁蹄又马上对南宋王朝发动了战争。南宋皇帝的西湖歌舞又如何能抵挡住蒙古骑兵南下的铁蹄,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福建、广东沿海逃亡。历史的悲剧最终落到了年仅9岁的小皇帝赵昺头上。公元1278年,元朝镇国上将军张弘范攻陷了南宋最后一个行都广东新会崖山。丞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赵昺投海丧命,10万军民也自发跳海,整个大宋王朝便在呼啸的狂风和滔天骇浪中被彻底摧毁了。

  市文广新局调研员、市社科研究专家韩鹏说:“很少有人知道,在宋史的最后一页中,南宋枢密副使张世杰带领16艘船只夺港而出,但不久这些船只就被风浪冲散、‘淹没’了。当时几乎没人知道,在这16艘被‘淹没’的船中,其实有4艘船只逃了出来。船上载着年仅13岁的闽冲郡王赵若和以及侍臣许达甫、黄材等。在逃出元军包围和风浪之后,他们顺着海流向北漂泊,希望能回到他的封地福州,再图复国。但在厦门的浯屿一带再遇台风袭击,他们只好解散随从,趁夜色弃船上岸,潜入当地的太武山隐藏下来。直到元军不再搜捕南宋宗室,他们才到漳浦县的佛昙镇,由赵姓改为黄(为‘皇’家的谐音)姓居住下来。”

  直到元朝灭亡,明王朝崛起后,赵若和及其子孙的身份才暴露出来。而导致身份暴露的竟然是一件著名的通婚案件,史称“黄氏同姓通婚案”。据资料记载,当时有个叫黄惠官的村民被告发与同姓通婚,按大明律例,同姓通婚有悖伦理,将被处以重刑。黄惠官的哥哥黄文官思索再三,最终将藏匿几代的《赵氏家谱》呈上公堂,证明他们其实是宋朝皇族传承的赵姓人。最终,朱元璋恩准了赵若和后人恢复原姓。自此,赵若和后人终于可以像其他家族一样光明正大、繁衍生息了。

  赵家堡的建筑仿照北宋东京城而建

  尽管远在东南沿海,但赵氏子孙依旧思念故乡开封。所以,他们依照开封城的模样,建造起来一幢又一幢建筑,将乡愁寄托其中。

  据《赵氏家谱》记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赵若和的第8世孙赵淑宽专门请来名师教授其子赵范。赵范于隆庆五年以二甲进士及第,先后任无为州知州、磁州知州、吏部员外郎、贵州青吏司郎中、浙江按察使司副使等官职,漳浦赵氏家族从此开始中兴。

  公元1592年,即明万历二十年,赵范还乡后,觉得佛昙镇地处沿海,常受海盗侵扰,极不安全,加上与当地氏族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便决定把家族向漳浦县湖西盆地东南侧的硕高山迁徙。这里青山环抱,远离海盗侵害和氏族之间侵扰,田土肥沃,树木繁茂,是养老育子、聚族蓄众的好地方。他先造了完璧楼,再筑城墙及城中府第。公元1620年,即明万历四十八年,赵范之子赵义在考察开封宋代都城建筑布局基础上,扩建外城,增加不少仿宋建筑和怀宋题刻,并在城中建造了大片园林、庙宇和房舍。

  赵家堡地处硕高山北坡,面朝西北,遥望着北宋皇都开封方向,寄托着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向往着昔日令人骄傲的皇都祖地开封。赵家堡的建造者把城堡的建造作为思念故土的载体,在总体规划、布局立意上,处处仿照北宋故都开封之旧,甚至在单体建筑的造型设置乃至一些具体构件的处理、建筑物的命名上,也尽可能流露其对祖先帝业的炫耀和思慕。同时也流露出对一代五朝没落的无奈和叹息。

  历史上的北宋皇都开封设有外城、内城、大内三重,赵范父子刻意摹仿开封城的布局,也设置了外城、内城、完璧楼三重建筑。现在的正门原为东门,城门匾刻“东方钜障”四个大字。韩鹏说,其中的“钜”字,正是上古时期居住在开封北部、封丘南部的黄帝帝师“封钜”之“钜”,记载着城池的华夏历史文化渊源。西城门匾刻“丹鼎钟祥”,其中的“鼎”字,与黄帝、大禹在中原开封一带铸鼎升仙、会盟诸侯有关。北城门原为正门,匾刻“硕高居胜”行书四字,其中的“高”字,与魏国大梁“高门”对着青丘山(今中牟青谷堆)三层高台同义,虽门楼已毁,显得荒芜冷僻,但城门石筑高大,略呈六角形的瓮城比南门瓮城大得多。瓮城内有赵范撰文的《硕高筑堡碑记》石碑,还有建武庙和父子大夫坊等建筑。最耐人寻味的是南门。通向南门的小路荒芜坎坷,南门外便是山丘,无路可走。这里的城门比其他3处明显矮小,城门上顶伸手可及。南门外也造有一个小小瓮城,仅4米见方。瓮城的外门更矮,只及胸部,又被石头封死,只留一条缝隙。当初,赵范、赵义就没打算让人从南门出入,因为自从靖康之变,赵宋政权被金军从开封赶到江南,南宋皇帝就没有再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不久又遭遇元军大举进攻,一再被追杀,他们就一再往南逃,直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帝昺最终在广东崖山跳海自杀。祖上的屈辱经历使赵范、赵义刻骨铭心。赵氏皇族后代没有再往南逃的路。因此,往南的路是赵氏皇族后裔的一大忌讳,用石块把往南的路封死就是结束苦难和死亡的象征。南门逃亡之路如此悲惨,北门希望之路又遭官府破坏,赵氏皇族后代所遭受的歧视和艰难可想而知。

  完璧楼是赵家堡的核心建筑。它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2米,三层通高13.6米。底层以条石纵横交错砌筑,二、三层以三合土夯筑。这是一幢闽西南方形土楼与中原开封四合院相结合的建筑。完璧楼正门上嵌有青石匾,阴刻完璧楼三个行书字。原来匾上还有木结构的雨棚,以两根石柱承重,现已被风雨毁坏,如今只在墙上留下雨棚的痕迹。完璧楼的完璧二字,自然使人想到“完璧归赵”成语后面“归赵”二字,寄托了他们梦想重归开封大宋赵氏皇都的期望。完璧楼从外面看,是个巨大的方形堡垒,四面没有宽敞的大窗,只有楔形小窗供观察外面动静和射箭用。从中间一门进入天井,天井地面深凹下去1.2米,用条石平铺。西北角有石阶可下。走下石阶才发现石阶旁隐着一个暗道口,可容人躬身前行,平时可供排水,战乱时可让人潜出内城。正门朝西,石构双层,用10多厘米厚的大榕树板制作的双层门至今完好。两层门间留有孔隙,以备敌人用火攻时,可通过孔隙注水灭火。

  在个体建筑的设置上,赵家堡也明显仿照开封城。府第西侧的佛庙旁建造的聚宝塔高5.95米,正好是开封铁塔现高的1/10。赵家堡府第门前竖立着5组夹杆石,象征着古代家族崇高的地位,同时赵家堡府第的规格也跟其他府第不同,正厅飞檐上竟然还雕有云龙彩凤——封建时代龙与凤只有皇家才可以合在一起使用,而在赵家堡的建筑中竟然同时出现了龙和凤的装饰。

  宋代地图记载,北宋都城东京的中轴线两边,曾经有两个大湖,一清一浊,清的是杨家将的府第,浊的是潘仁美的府第,被称为潘杨二湖。而赵家堡在修建中,也参照潘杨二湖,建造出了两座荷花池。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向世人呈现了北宋东京的繁华风采,画中的拱形州桥是当时城中的一大胜景——而在赵家堡的建造中,赵家子孙同样在莲花池中架设了一座拱形州桥,取名为“汴派桥”,就像是拱形州桥的翻版。

  这座古堡虽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乎没有重大的修建,却依然完整地保留着当初原汁原味的古城堡风貌。1982年,福建省漳州市着手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专家组在巡查漳浦县湖西畲族乡时,意外地发现了这座被当地人称为赵家堡的古城。那里不仅保存有结构完好的城池,而且城内的生活及防御功能齐全,协调而古朴的建筑风格在闽南当地十分少见。这个发现让专家学者惊叹不已。1984年,著名文物专家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等人考察漳浦赵家堡后,动情地写道:“赵家堡遗址丰富,建筑犹存,是一处不可多得之古城堡。遗迹其布局立意处处仍沿开封之旧,我等至此重温宋史更觉有胜于文献之记载。”现如今,赵家堡内住有100户600多名赵氏后裔,他们都是客家人。

  台湾也有赵家堡

  福建漳浦有座赵家堡,在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桃园县大溪镇也有一座赵家堡。二者不但形似,主人也都姓赵。原来,这两座赵家堡的祖先系一家。据桃园县大溪镇赵鳌峰祭祀公业管理人赵匡美第31世孙赵国栋介绍,这两座赵家堡的祖先均为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台湾桃园赵家堡是2005年从漳浦赵家堡“克隆”来的。

  赵国栋是赵若和第14世孙赵若齐第6代裔孙,他幼时每逢农历八月初三,常随父亲回桃园祭祖。祭祖结束,宴席上端出大碗清水,父亲便舀一勺让他喝下。他好奇地询问为何以清水为汤,得到的回答是“饮水思源”。从懂事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是宋朝皇室的后裔,先祖是从漳浦赵家堡迁台的。他说,其先祖赵若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随漳州乡人渡海来台,到三貂(即现在的贡寮乡)垦荒,后娶平埔族陈姓女为妻,生有五子。赵若齐思乡心切,老年时叶落归根,只身返回大陆漳浦探亲,后在故乡病逝,其遗骸由儿孙迎回台湾安葬,其后裔繁盛。

  2000年,赵国栋等赵氏宗亲到漳浦寻根谒祖,看到祖先留下的赵家堡后叹为观止。在台的赵氏宗亲决定在台湾复制一座赵家堡。2005年,台湾赵家堡落成。如果说漳浦赵家堡是微缩版开封城的话,那么台湾赵家堡则是微缩版漳浦赵家堡。赵国栋介绍,台湾赵家堡占地730平方米,三层楼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三楼为赵氏宗祠,二楼为完璧楼,一楼为居安居。楼内陈列有关赵宋皇朝等丰富史料。完璧楼及三个城门的匾额“东方钜障”、“硕高居胜”、“丹鼎钟祥”等字迹都是从漳浦赵家堡拓印后到台湾刻制的。赵氏宗祠前厅柱联为“宋朝郡王若和迁徙福建积美佛昙成族后移漳浦湖西畲族宗亲共同筑城安居;清代先祖若齐渡海台湾三貂贡寮开垦来到桃园大溪埔顶兄弟合力置田乐业”,中殿悬挂“汴京国族”金匾。

  赵家堡里古风存

  赵家堡的后人仍旧保留着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其中最主要的是“吃丁棹”、“行社”、“考龟”和“象头衣”。

  每年过元宵节,赵家堡都要举行“吃丁棹”仪式,就是这一年里结婚、生子的夫妻都要到祠堂来大宴宾客,邀请全村16岁以上的男丁出席、参与。虽然只是一场宴席,但却提醒着每个赵氏后代,每增添一个人员都关系到赵氏家族,也就是曾经皇家血脉的延续。

  “行社”也是赵家堡的重要习俗之一。每年正月十八,大家会把各个祠堂、庙宇的菩萨全都扛出来,绕着村子游行。同时,自己的祖先也会当菩萨一样来敬奉,在每年正月十五还要祭拜十八帝神像——所谓十八帝神像,就是宋朝历代帝王的画像,当年由赵若和掌管,是赵家的传家宝。

  赵家堡还有“考龟”活动。每年正月,人们在场子里竖起靶子,让赵氏子孙参加射击比赛。前三名的奖品是用糯米粉蒸出来的既好吃又形神毕肖的龟形糕,小的10来斤,大的20斤至30斤,谁能把巨大的糯米龟扛回家,必定能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村里的老人说:“‘龟’与‘归’谐音,体现了他们这群异乡人心中回归故里的美好夙愿。而比赛的目的,是鼓励赵家后代通过各种途径建功立业。”

  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的“象头衣”婚礼。新人在行礼时手里必须拿着白布条,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都穿白衣白裤,新娘还要系上一条纯白的围裙,这样的一对礼服被称为“象头衣”。这套衣服在婚后会被新人珍藏,直到父母去世时才重新拿出来穿,然后把结婚时拿在手里的白布条扎在头上戴孝,等“作七”(人去世后7天)后再收藏起来。最终,这白色的“象头衣”会作为陪葬品一同入土。据说,之所以大喜的日子里要这样装扮,是要让人们即使在结婚时也不忘祖先、不忘孝道。

  两个赵家堡,隔海相望,血脉相连,寄托开封情,续写着海峡两岸交往的佳话。


来源: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4/08/07/01048980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01: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