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用户注册 登录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返回首页

怡保客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akkaonline.com/?4386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龙川县龙母镇大塘村客家方言的阳上调探讨一些本字问题

热度 1已有 1502 次阅读2013-6-19 19:33 |个人分类:客语研究| 客家话, 龙川县, 上犹县, 大塘村, 龙母镇

客家方言里较常见的一般有6至7个声调,其中6调者多为平入分阴阳而上去不分,7调者则上声不分阴阳,少部分4调或5调。无论少至4调还是多至7调,阳上调一般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古浊上(阳上调来源)在客语里有不同的分化,较常见的是读去声/阳去(全浊上)、和阴上合并成上声、读作阴平(全浊次浊;一般被视为客语的特点)、读作阴去(河源、惠城)等等。

从目前资料所得仍保留阳上调的就只有上犹县东山镇本地客家话和龙川县龙母镇大塘村客家话。从前者有限的资料里头得知保留阳上调的字是:“近动旱懒坐断”。该地一般没有浊上归阴平的现象,无独有偶这些字在粤东客语(如梅县音)则读阴平。这似乎在揭示浊上字归入阴平前似乎曾单独保留阳上调一段时间。

相比上犹县东山镇,龙川县龙母镇大塘村的资料则相应丰富得多。不过大塘村的阳上在每个声韵的分布不是很均匀,有些字则是兼具文白异读,其中浊上文读阴平,白读则读阳上。值得一提的是大塘村古浊去读阴平,在归入阴平前则是读阳去,汉语符合浊上变去的大势,和梅县白读阴平的性质不同。

举例“弟”字,老弟:梅县=阴平、大塘村=阳上;徒弟:梅县=去声(阳去,梅县清去浊去合并为一去声)、大塘村=阴平(阳去)。

为了理清梅县、大塘村浊上字的对应关系,特选用东山镇读阳上调的”近动旱懒坐断”六个字做比较(注:部分字有文白两读,则前者为白读,后者为文读):

浊上字 梅县 大塘村 东山镇
阴平、去声 阳上 阳上
阴平、去声 阳上、阴平 阳上
阴平 阳上 阳上
阴平 阳上 阳上
阴平 阳上 阳上
阴平、去声 阳上 阳上

从表格看来,这六个浊上字梅县读阴平,而保留阳上调的大塘村和东山镇则读阳上。

客家话里浊上读阴平的历史层次一般有两说,刘纶鑫先生从比较赣东地区赣语大部分浊上读阴平的现象看来,认为浊上读阴平是客赣共有的特点,而且是早于清浊分化的年代的古老语音现象。而严修鸿先生则通过比较客语阴平的调型(河源、惠城的阴去调型)和保留阳上调方言的阳上调调型,认为客语早前曾有过阳上调,其调型为升调。今读阴平则是因为阳上和阴平(河源和惠城则是阴去)同为升调最后同化所致。

本文则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如果为清浊分化前的古老现象,很难解释东山镇和大塘村如何从已经和清平合并的浊上字抽离出来独立作阳上。比较合理的说法应该是大塘村和东山镇浊上化作阳上后就停顿了,而梅县等读作阴平的客语则是在阳上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与阴平合并。而但大塘村和梅县则被北方话的影响而导致浊上一部分读作阳去(浊上归去)。而后梅县阴阳去合并作去声而大塘村则阳去并入阴平。

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照梅县、大塘村的一些词语的本字考究赋予新的或更有力的解释。

荷(挑担):梅县读khai阴平,来自匣母上声的胡可切,匣母读同群母多见于吴闽语,客语也有不少例子。韵母为ai则是上古歌部的遗留,旁例为“我”ŋai。声调则是全浊上读阴平,大塘村读khai阳上,进一步证明其浊上的来源。

屋下(家里/家):梅县读vuk阴入khua阴平(或kha阴平),vuk为屋没有争议,但后一个音节则比较容易起争议。学者考证为“屋下”,“下”来源于匣母上声的胡雅切,读阴平则是浊上归阴平的变化。匣母开口客语多读h,声母异化成kh为是因为受屋的-k韵尾连读影响而成的。也有其他读vuk ha的客语作为旁例。大塘村读作vuk阴入kha阳上,进一步证明kha的浊上来源。除了这个例子,大塘村的“下”一般读ha阳上(如灶下=tsa上声ha阳上)。

笨(厚):梅县读phun阴平。来自并母上声的蒲本切,并母在客语里多读ph,合口一等的魂韵读un也符合规律。读阴平则是浊上归阴平的变化。大塘村则读phun阳上,证明其浊上来源。值得一提,梅县话口语不用“笨”字,所以此字一般读作pun去声,浊上归去,声母读p也不符合全浊送气的特点,一般认为是被北方话影响的。

拌(摔):梅县读phan阴平。来自并母上声的蒲旱切,全浊送气和浊上读阴平和前面的例子一样。韵母为寒韵合口一等,在帮系声母后梅县一般读an,如“潘”。大塘村读phan阳上,证明其浊上来源。

盪(涮器具):梅县读thɔŋ阴平。来自定母上声的徒朗切,全浊送气和浊上读阴平和前面的例子一样。大塘村读thɔŋ阳上,证明其浊上来源。

户槛:梅县读fu去声khiam阴平。槛,来自匣母上声的胡黤切,匣母读同群母,浊上读阴平,咸摄保留二等介音的特点。大塘村说法为门槛,读作mun阳平khian阳上,证实梅县的khiam的浊上来源。

喊:梅县有两读,分别是ham去声和hɛm阴平,大塘村也有两个说法,分别是han去声和hɛn阳上,这两个读音应该来自匣母上声的下斬切。去声的说法源自浊上归去(这显示大塘村也有部分阳去字不归入阴平而是与阴去合并作去声)。梅县的hɛm则是浊上归阴平,大塘村的hɛn佐证了这个说法。

其他一般大家都知道本字的阳上字也就不一一细说。

大塘村独立的阳上调对于客语曾存在阳上调的学说有着很重大的意义,对于一些浊上归阴平的客语本字考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大塘村的阳上调是否全是浊上来源呢?显然这是否定的,在此罗列一些笔者认为其来源非浊上的字:

轻:khiaŋ阴平(年轻)、khiaŋ阳上(轻重)
拿:na阳上
漂:phiau阳上
胮:phɔŋ阳上

前三个字梅县都是读阴平而最后一个字读阳平。最值得可疑的是“轻”和“漂”,这两字一般没有浊上的反切来源,拿读阳上可能和粤语的lɔ阴上有关系。而最后一个则有其他本字来源的可能性。

百度《音韵学吧》关山云树网友考证,梅县客语覃韵字有em/ep的底层。其中有一例就是考证梅县的hɛm阴平(叫嚷)为[口+感],《集韵》呼含切,吼也。晓母平声字,切合梅县的hɛm阴平但不合大塘村的hɛn阳上。這也许是大塘村阳上字非浊上来源的例子之一。当然该网友也不排除是“喊”的另一个读音。

参考资料:
《一种保留独立阳上调的粤东客家方言》 庄初升 魏小萍
《梅县方言词典》 李荣 黄雪贞
《客赣方言浊上字调类演变的历史过程》 严修鸿
《客家话通用词典》 罗美珍 林立芳 饶长溶
《江西客家方言概况》 刘纶鑫
《梅县方言古词研究》 温美姬
《梅县口语中覃谈有别现象》http://tieba.baidu.com/p/1405056580








路过

雷人

鸡蛋

握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