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首张客家黑胶唱片《发大财》(1958年)(音视频处理:新加坡邬国盛)
客家山歌一度穿街走巷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口头文学,富有客家人语言特色,流行于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本地客家人聚居在星加坡美芝路沿海一带对唱山歌。当时新马红歌星巫美玲灌录的一张客语歌曲唱片《发大财》更红遍新马。 爱唱山歌就来哟, 听了山歌你就发大财, 荷包有钱爱记得, 夜花园里有好人才。 夜花园里鲜花开哟, 鲜花开放涯等你来, 郎是有心妹有意, 你有守信尽管来哟。 看着写着《发大财》歌词的报纸,巫美玲不假思索,低声唱起这首上世纪60年代红遍新马的客家山歌,歌声美妙动听。 巫美玲是五六十年代新马红歌星,出生于吉隆坡,原名巫淑玲,客家人,除了客家话,还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和粤语。 在文史工作者陈波生引线下,笔者拜访了这位目前在疗养院养老的歌坛宿将。巫美玲虽已年届87,思路仍然清晰敏锐,对当年灌录唱片《发大财》一事记忆犹新。 她说“那是我唯一一张客语歌曲唱片,78转,灌录唱片是马标唱片老板蓝义发的意思,他也是客家人。 20岁出道,巫美玲灌录过不少唱片,首张是上官流云作曲填词的《午夜香吻》,其他的代表作还有《别在星期天》《多少柔情多少泪》《爸爸爱妈妈》等等。 一名不具名熟悉客家山歌的前辈回忆,《发大财》是当年一首红极一时的客家流行歌曲,自唱片出版后,大街小巷都有人哼唱,即使不是客家人也能哼上几句,不仅新年唱,平日也唱。《发大财》也红到彼岸的南马,据说,每当电台播放这首歌曲时,邻里就有人把收音机的音量调高,大人小孩就会随音乐哼唱起来。 有资料显示,《发大财》该唱片是粗纹78转,灌录应该于1958年,据前辈回忆说“四五十年代是粗纹,即78转唱片盛行的年代,60年代初已是密纹即45或33转唱片时代。 《发大财》歌词以七言(衬字不算)四句形式谱写,以爵士乐队伴奏,具有流行歌曲意味。 巫美玲说,当时她已从大世界的夜花园歌台,转到北京酒楼驻唱,来听歌的多数是做生意的韩国人,日本人和泰国人,偶尔也有人点唱《发大财》。 《发大财》走红似乎是昙花一现,之后本地歌坛再没出现第二张客语歌曲唱片,近20年有马来西亚人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唱客家歌曲,他们也灌录了VCD,DVD,著名的歌手有张少林,邱清云(已故),余钿龙等。
借唱山歌吃女人豆腐 当年维多利亚街及密驼路一带是客家人聚居处,多经营藤器家具制作,洋服水货,制鞋等家庭行业。附近美芝路(即郑古悅巴士公司总站附近的海堤),因为近海(当时尚未填海),与祖乡一样具有开阔的自然环境,成了客家男女对唱的好地方。约60年代末山歌会地点转移到加冷河畔(近独立桥)。60年代初快乐世界(后改名繁华世界)内体育馆还主办过客家山歌比赛,不过遭南洋商报批评为低俗活动。此外客家人聚居的德光岛也流行唱山歌。 那个年头参加山歌会的客家人多数是普通劳苦大众或初到的过番客,文化修养一般不高,往往借唱山歌吃女人的豆腐,所以才会遭到唾弃,甚至一度被禁唱。 客家山歌东山再起 销声匿迹三四十年,客家山歌于2002年在应和会馆的梁肇辉和广播界名人张昭英发起和推动下东山再起,这同时多家客家会馆的客家歌唱班也积极响应开班,并将山歌推登舞台。2004年起至今,由各会馆轮办的客家歌谣观摩会,共举办了10届。 2008年应和会馆和客属陈氏公会筹集,出版了徐秋菊《客家乡亲》卡拉OK光碟,内收集了14首传统和新山歌,共发行了1000张,是客家山歌的好教材。这些年来,各客属会馆在承传与发扬客家山歌文化方面,的确做了不少的贡献。 |
20岁出道,巫美玲灌录过不少唱片,首张是上官流云作曲填词的《午夜香吻》,其他的代表作还有《别在星期天》《多少柔情多少泪》《爸爸爱妈妈》等等。
城客 发表于 2017-6-8 17:29
网上说是 Wu Mei Ling
城客 发表于 2017-6-8 18:00
您是否知道野峰是哪里的客家人?
城客 发表于 2018-1-31 01:34
野峰有说他是客家人,而且客家话很流利
edmund_chf 发表于 2018-4-30 21:32
这我可不清楚啊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5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