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贡鹽田梓村全島上的客家村屋大多從建於五六十年代,村屋多數面向南方,方便曬穀之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村民陸續遷往市區,或移民外國。所以現存的村屋均已荒廢,無人居住。 活泉井 此井之水,是村民在六十年代之前的唯一飲水來源。在六十年代,村民為解決飲水需求,便在鄰島的深環建做水塘,鋪設水管,引山水入村,解決了飲水日漸不足的問題。在九十年代,政府在島上津設分水庫,自來水逐漸普及而取代了山水和井水。 村口的百年老樟樹 屬於樟科,是常綠大喬木。樟樹具有多種用途,包括建築材、木製傢俱用品、提煉樟腦丸等。樟樹在鹽田梓村有著獨特的含意:每當家中有女嬰誕生,村民便會種樟樹。隨著樟樹愈生愈高,這亦表示家中的女子已經長大,可以出嫁。當家中有女子出嫁,村民便會把樟樹砍下造嫁妝。 樟樹屬於樟科。樟樹的木材上有好多的紋章,所以在“章”字旁加一個木字,因而得名。樟樹一直是受人歡迎的樹種,它的材質輕軟,老株才顯得堅重,一般供作建築、雕刻、製造箱櫃及農具等,也常用來提煉樟腦或栽培為行道樹及園景樹等,種子可榨出油臘,供作各種用途,樟腦有強心、解熱及殺蟲之效,將枝葉以酒煎服,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另外以水加汁,更能用來洗滌腳氣、疥癬、風癢等,妙用無窮。還有樟樹的樹冠潤大,可以給村民遮蔭乘涼,以前村民都會在樟樹下聚集,所以村公所都會在樟樹附近。因此,不要小看這一棵樹,它原來是整個村的代表。 客家屋 客家屋以複式單元為主,並且通常以兩、三戶並列,分布於島的西南方。客家民居與山水相邀、與山水同呼吸。環境構成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他們依靠自然採光和通風來維持較為舒適的生活環境。房前屋後有大量的樹木,風水林、觀賞林和果樹林,雖作用不同,但都能掩映著建築,是村落與青山相連相依。 茶果 茶果是可以吃進肚子的客家文化,每當過時過節,每家每戶都會做些茶果。 雞屎藤茶果:是最古老的茶果之一,有機會一定要試一下。 南瓜茶果: 當然是用南瓜製成的茶果。 杏仁茶果:功用可潤肺、止咳。 鹽田 我們一起去尋找一個世紀前被人遺忘的白色金礦。如何把海水引入,如何做出鹽,細看當年客家人的智慧,他們的點滴。鹽田是以水流法生產海鹽,是供應村內居民使用及村民初期為生的經濟來源。推算於1920年時已停產,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英政府租借了新界地區之後開始徵收鹽稅,導致不少村民因此而停止造鹽。 註:西貢鹽田梓村 香港少數充滿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有近三百年歷史,曾為陳姓客家人居住,全村信奉天主教,村中建有百多年歷史的教堂聖約瑟小堂,是全港保存最妥善的鄉村教堂。這所獨具特色的鄉村教堂零六年更獲得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部頒發的“文物優異獎”。 |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1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