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电视台对五桂山客家话介绍
http://p.you.video.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22575364&uid=1231033363http://p.you.video.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22575364&uid=1231033363
中山的客家话就是 惠阳口音来的。 当中吃到“简好食”中的“简”(表示程度的那么这么)与我们的“简”发音一样,都是受粤语的“咁”的影响,但又还保留“an“这个韵。 希望各地都来重视客家文化,发扬客家精神。 不过好字就不是我们的音了。我们是ho音。 在这里也看到那个字谜: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73821-1-1.html
还有这个:
好,实在正点的节目!:victory: 惠阳口音很好听 我最看好的是客家文化教材进课堂的举措。
毫无疑问,客家文化教材最先进入课堂的地方一定是珠三角较为发达的客家地区,而不是较为落后的梅州、河源等纯客家地区。东莞的樟木头、凤岗跟中山的五桂山一样,也已经有部分客家文化教材进入课堂,这跟这些地方的经济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是分不开的。不过这股母语教育力量还很小,还无法跟粤语的强势入侵抗衡,不过这毕竟是个好的开始。
为什么梅州、河源等纯客家地区的母语文化教材进不了课堂?其实这些的地区编写教材的资源可谓取之不尽,但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和编撰人才,编教材的事当然只能搁浅。这是客观原因,还有主观上的原因,这些地区的文化部门不敢随便让方言文化教学进课堂,上头说推广普通话就推广普通话,然后封杀方言,一旦不听话,谁知道上头有什么制裁措施,毕竟这些地方还要看上头的脸色吃饭。
九十年代初,纯客家地区虽然也没有方言文化教材,但由于普遍存在方言教学,所以自己的母语文化并没有丢失太多,而如今的形势如果再不让方言文化教材进课堂,文化流失的速度就会空前地快!
按历史的发展趋势规律,欠发达地区的步伐肯定是要落后于较发达地区,不过我希望这步伐不要落后太多,欠发达的纯客家地区能学习珠三角客家地区对客家文化的教学经验,尽快推出自己的教学教材。
中山五桂山客家介紹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22575364_1231033363/s.swf 哦對比一下原來中山客家也係將"十分、很"讀為簡gan
“食”字也同樣變化成舌前音
“那裏”也讀為“奈廳”<不過雅介邊“廳”(tang)还多隻“i”音,变为“tiang”>
從梅州遷到廣州周邊唔同地方嘅客家話,都會有同樣發音變化 ,唔D乜人知乜原因呢?梅州五華原鄉有D(這)種講法嗎?
[ 本帖最后由 鍾建波 于 2010-4-17 10:40 编辑 ] 另外涯也了解到,在花都、清遠、粵西、廣西等地方客家音中,都有將“這"”讀為"D"音嘅情況,係唔係以前從舊時梅州原鄉遷出時帶出,還係共同受白話影響融入開人家(融入了別人)嘅詞彙? 中山官方對鄉土文化的重視,在廣東無出其右者 其实珠三角地区的客家话基本上是一致的,讲的都是惠州-深圳口音。
整个中山客家人分布在好几个镇,五桂山又是客家人最多最集中的镇,怎么总人口才15000左右? 阿发说的无差,珠三角一带基本都是惠阳口音.距离梅州口音也不远,可以直接通话.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