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hoiping 发表于 2009-12-31 15:10:46

論客家文化的實質(轉貼)

客家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是我国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公元四世纪前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灾荒频仍,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大批往较平静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间,他们流移转徙,足迸遍及大半个中国: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渐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二贝州、四川及台湾等地定居下来。「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先期在当地居住的便称这群后来仁户的人为客人上昌地官府注籍中亦称为客户,以后通称为客家、客家人。
    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也有少部分已经混化一,而一直保忙右客家先辈传导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他们所讲的方言也是保留首中原古汉语音的的客家话。这些都可归结为客家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在起作用。

    文化意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看主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因此,开展对文化意识间题的研究,对于发展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促进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其深远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拙文拟就有关客家文化意试的形成和发展、客家文化意识特质、客家文化意识的价值与作用等间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藉以求教于各界专家和读者。

    一、客家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在客家先民世代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曾经是汉、唐文化的中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辈出的地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唐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在历史上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对世界文化的交往,也曾经产生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都是主要受看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熏陶,儒家思想始终是作为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渗透于国家的生活、一切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言行之中。由此形成的我国民族的文化意识,其核心主要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这是历史的必然。毫无疑义,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分子,他们所承传的文化意识,也只能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然而,任何一个民族或同一民族内部,其文化意识的内涵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一成不变的。由于人们所经历的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或所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意识也必然有所差别,有所变异。客家人由于他们的历史经历跟汉民族其它民系的经历有很大不同,这就使客家人的文化意识发生了某些方面的变异,而具有跟其它民系许多不同的特点。有人涊为是客家人的迁徙造成了客家人的历史,这是颇有见地的。同样可以认为:客家文化意识也是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精神产物。

    作为客家文化意识的主要特征,并起主导作用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在客家文化意识中的主要内涵及其表现是:把孔孟之道尊为圣贤之道,视「三纲、五常」为处世为人的是非道德标准。在客家人的意识中最重「忠、孝、节、义」,把不忠、不孝、不仁和失节视为大逆不道.,同时,也极注重「仁、信、礼、智」,把不仁、不信、非礼、非智,视为最大不敬和缺德。这些都集中反映为客家文化意识中对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直至今天,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客家人的意识和行为之中。人们可以看到,这种承传自我国古代文化思想,主导于客家文化意识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变迁有所消灭,而且正由于客家人在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所经历的民族苦难和流移转徙的艰苦生活境遇,更加强化了这种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们对民族压迫和对来自任何方面的强权主义的强烈逆反心理,以及对战胜困难、寻求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诸如齐家、睦邻、义友的群体观念和自信自强、开拓进取的主观奋斗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客家文化意识中,不仅有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承传和深化的一面,更应看到客家文化意识在发展进程中对异体文化意识的吸收、融合、变异的一面。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有看跟其它民系所不同的长期迁徙经历,这使他们能够更为广泛地接触外界的异体文化,特别自清代中叶以后,客家人大量往世界各地去谋生,客家文化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要生存竞争中跟各种异体文化意识展开较量,接受检验,进行扬长补短,优胜劣汰。他们将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中有价值的东西继承下来,也将各种异体文化意识中有价值的东西吸收过来。因而,在进入近代以后,客家文化意识中那种既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又富于求实的精神,以及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都足以表现为近代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特征。

    二、客家文化意识特质

    文化意识渗透于人们一切社会行为之中,最能反映其特质的是价值观念,也就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社会交往中据以权衡、判断对自己利害得失的标准。

    客家民系经过上千年的流移转徙,散居在全国和世界各地,更由于他们的境遇和所处生活条件不尽相同,文化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不可能笼统对客家文化意识的特质作出全面判断。只能从纵向的历史轨述去寻求客家文化意识的共同点。

    前文曾经提到:反映为近代客家文化意识主要特征的「四重」、「四轻」,实际上也是客家文化意识中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

    其价值观念的内涵是:

    「重明节,薄功利」:客家人视个人名节比钱财更为重要。把对个人的不仁不义,对祖先入父母的不不孝,对夫妻之间的不忠不节,对国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盗女娼、懒惰、赌博等行为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损人格和气节的。客家人有这样的格言:「人带面目树带皮」,「莫做亏心事,莫贪不义之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 重孝悌,薄强权」:这跟客家人的历史处境和社会地位有密切的关系。从过去的逃难经历和近代的外出谋生处境,他们所希望的是要和衷共济、平等友爱,对仗势欺人、为富不仁及其它不平等待人的人和事,总是存在若强烈的逆反心理。

    「重文教,薄农工」:基七各家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才能识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到了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区人口膨胀,山多田少,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谋生,文化知识成为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他们认为耕田、做工,只是「卖死力」。客家民间有句口头禅:「有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又如客家童谣中唱的:「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客家人还在儿歌中也向儿童灌输这种重文教的价值观念。

    「重信义,薄小人」:客家人认为「无信非君子,无义不丈夫。」把信义视为社会交往中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并把它作为判别朋友或「小人」的价值标准。历史上客家人流落异地谋生,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处于较脆弱的地位,为求生存和立足,他们首先要取信于人,也需要得到朋友以信义相助,把一切损人利己、欺诈二豕骗、陷害二目信弃义等行为都看作是「小人」之举,并以「亲君子、远小人」作为座右铭。

    以上主要是作为客家人的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的种种表现,直至今天,仍然可以在他们的社会行为中反映出来。

12345 发表于 2010-1-25 00:30:13

楼上拍的不是砖,而是搬来了一座山.
给出链接就成了.

12345 发表于 2010-1-25 01:53:35

电视剧<<红色摇篮>>,在展露客家风情方面所表现出的机敏,要表扬一下.
在以往关于客家的文艺作品中,往往非得以山歌\土楼\围龙\凉帽之类来表现,这是很庸俗的.当然,也并非绝不可用.这就如阿宝头上的道具,不用动脑筋就拿来用了.这些元素都过于特别.在共性与个性之间没有把住,另一方面,用得过滥.
<<土楼回响>>所引用的山歌就比较好,它与南方的爱情山歌在形式和内容有共性,但与其它山歌相比,其个性也明显.其承接结构手法是有个性,其韵脚也很特别.一般来说,现代韵文是不宜用人\深之类的作脚(具体理由,还给了先生),但是,人和深在客语却保留了古音(不知是否,请严兄考一下),用客语唱,就合了.那位作曲的,也许领会到.
在客家山水方面把握得好的,有那位杨万里那位张资平.
请注意<<红色摇篮>>画面中的山岗\溪流\稻田\小道\石桥.
还有破旧的窗户,墙角的柴火.
大胆重用插曲<慢慢走>,毛爷重婚,不用老表的头巾,都是机警的表现.
东江不是奔腾的,阴那山也不是那么磅礴.
客家是汀江的便桥,秋香江岸的枫林,
客家是一山方出一山拦的映山红,还有泊在赣江滩头的小木排.

12345 发表于 2010-1-27 23:36:57

刚刚表扬电视剧<<红色摇篮>>,今晚央视在新闻联播里又表扬了它.
哎,我的批评却来了.
千言归一句:龙岩的同志们,协拍太急了.痕迹过重.
八大干,永定烟叶,土楼,唇齿之音,.......
倒不如在山水之间,偶然一露.

12345 发表于 2010-5-11 07:08:37

如何求精,看看合唱中的武警;如何求新,也可看看合唱中的武警.
前度一曲<<天路>>,曾引起我关切
今年的一曲<<苗岭您好>>,夺得青歌赛全场最高分99.85
"此曲只应天上有",可是,天上的曲又有谁能听过?古人的这种比喻是有些不恰的.莫把古人当神仙了."歌声塞断九条河",河流顿失,画眉静音,行云若止,来自民间的言辞却是生动的.
任何艺术家都要记住:山水,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我们的美学评家,我们的中文生,写不出美,倒是一些画家能出好文章,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任何从事客家文化的人一定要把握住客家山水的特点,才能从其它文化中脱颖而出.
文章也罢,歌唱也罢,否则,都是难摸边际的.
苗岭的早晨与梅江的早晨,有何区别?
苗岭竹林里的鸟鸣和东江岸上竹林的鸟鸣,区别在何?
不仅要凭你的眼,你的耳,还要凭你的智慧.

12345 发表于 2010-5-12 23:33:23

东北有个小沈阳,
上海有位周立波,
天津有个郭德刚,
我关心的是,
五华的三零零零,
调皮中有点黄,
何时能串红?
青春可误入情场深处
言行莫惊走美妹一群。

12345 发表于 2010-5-15 00:00:27

十四届青歌赛,偶然发现有一首歌有点客家味,一查,原来是赣南烟厂的厂歌.
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15prog_20080503_6247020_0.html?
那些明星大腕们掌都拍烂了,不知此歌是真的好,还是在拍老徐的屁.
看看人家潮州人的广告曲,那才是真的经典.
http://video.baidu.com/p?word=%BF%B5%C3%C0%D2%A9%D2%B5&pos=1&s=3

[ 本帖最后由 12345 于 2010-5-15 00:11 编辑 ]

12345 发表于 2011-1-9 00:58:37

本帖最后由 12345 于 2011-1-15 16:07 编辑

关于批评的几个问题
1,道德
道德对艺术虽有影响,但艺术的高低与道德的高低完全无关.我们不在乎周立波是否是个抢劫犯,但很在乎你是否能欣赏周立波.去纠缠余秋雨文革问题,基本上是艺术批评的外行话..既使是毛夫人,我们都不能否认其在艺术的成.绩,当然还有更多的例子,如汉奸文人、卖国的皇帝、嫖赌毒俱全的艺术家,诈骗的画家。
2 模仿
没有模仿,就没有艺术。不要动不动就拿模仿这顶帽子去扣人。艺术上的一切成果,都是模仿前人和今人的成果得来的。没有模仿的艺人,一定是个怪物。
3 余秋雨现象
大可先生不会去纠缠他的文革问题,这是我很佩服的。
但是,不要把散文的功能看作是万能的,能够作为口红,已经是卓越的了。
其实,很少批评家能发现余秋雨走红的原因。走红的一般来说都值得肯定的。它起码实现了文艺娱人娱己的基本功能。当然不能取兴所有的人。
   肯定余秋雨要从以下方面去认识:
   1) 历史背景
      在文化散文出现之前,整个散文的状况和余秋雨的写作。有几人能读过秋雨当时的散文?做过对比下,就懂得文化散文出现的历史意义。这里不细谈。
   2) 风格
   其实,文化散文是取故事小说戏剧评书韵文的一些特点而形成的。这一点极少数的人能有模模糊糊的认识。就风格创新,艺术成果,还无人能及。
   3) 文化包装
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文化观和陈述的历史事实,因为这是故事性散文,与硬伤是无关联的.纠缠于此,也是无聊.在当年,能用散文的形式去表达国人对历史文化的追求,不是天才,能抓住这个热点么?看准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只有艺术灵感的人才能抓住机遇去做这样包装,口红是不错的,妓女也是可爱的,作为人,我们与妓女没有差别.
4) 形成了一个流派
4鲁迅下课,周杰伦上课
      这是自然规律的选择。从艺的可以不知鲁迅,但不可不知周立波。





12345 发表于 2011-1-15 03:50:01

这个帖子,开头是探究客家文学的,我拿来作文艺优美美学的引子,有点对开头者不敬,就此致歉!我写了近两年,希望把优美能作为独立的题目,因为优美不仅对客家文学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文艺都影响很大。无独有偶,我所居住社区的艺术家们两次把蝴蝶带到春晚,去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有数省以早晨为题,这几年来出现的大明星许多是与阳转阴有关,如小沈阳、周立波、李玉刚,更早的有费玉清,这些审美对象我已反复提过。这种现象也都表明,优美作为一种文艺潮流才刚刚启航。

12345 发表于 2011-1-15 15:47:54

本帖最后由 12345 于 2011-1-15 23:12 编辑

青歌赛点滴

在各种文艺形式中,音乐可能是较少受到指责和批评的,音乐家更多是抱着相互欣赏的态度,这是很有趣的文艺现象。
13届青歌赛,云南人取胜,人家的省委书记连夜发了贺电,足见地方的重视.14界青歌赛,湖北人露头。湖北人搞文艺确实令人信服,那位叫王原平的可能贡献很大。记得前两届湖北一位貌不惊人的业余女歌手,得了民歌组的第三名,那是了不起的。其得奖原因很大程度是选了王原平的作品,王的作品总是透着湖北味,又让人不觉得故意的做作。此次,原生态湖北组抽到的“命题讲事”的题目是《我的歌唱伙伴》,那农民居然说的是狗的故事,令我叹服了一阵,结果余秋雨评委也毫不犹豫给了那位农民满分。虽然可能背后有高人帮其准备,但看得出了湖北人重视这类比赛,也体现了湖北人有才。《我的歌唱伙伴》的风格与我在本论坛唯一收藏的一位小姑娘的散文《窗外紫荆》文体风格是一致的,这类文章放在教科书里也毫不含糊,文学人若不对于这类文体进行三十次以上的模仿,是很难出成绩的。对文艺有很高造诣的财经专家张五常先生说,对于各类风格都要尝试,一种不成功再选另一种。但是,这种物我关系的散文形式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精美的,也是最能考察人的文学资质的,这是我提出的有物才有灵,有情才生灵的观念.
凤凰传奇中那个女的,是一位歌唱天才.,她也曾代表广东队参加青歌赛,获第7名.为何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能是广东在挖掘人才培人才和策划方面,还不够努力.错失人才,不能不说是工作的缺陷,是否是那位于部长不用心?
在14届青歌赛中,李海鹰和蒋大为就"字正腔圆"的问题争论了起来,李海鹰的主张是不一定要求字正腔圆,这就体现了流行音乐的独特性.蒋先生可能是落后了.他们虽然吵了一架,但他们对相互间的作品,同样是欣赏的赞美的,这是难得的文艺现象.


12345 发表于 2011-1-21 23:36:03

本帖最后由 12345 于 2011-1-21 23:38 编辑

客家人在演唱方面无疑要向特色方面靠近,才能取胜.不与青藏比高,不与草原比远.,也不与秦淮河比软.所以我说,山水才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新中国以来,大陆客家人两位较成功的歌唱家.一是罗天婵,她的成功一半依赖他的天赋,二是叶佩英,她则是靠苦练和机遇.
客家人在音乐创作方面,也有一些杰出的人才,但有些人才总是与车祸有关,真是天妒客家.可惜的是有三首取材于客家的经典,不是出自客家人手,这可能是对象距离在作怪.
罗大佑说,我要创作客家歌曲,必须把客家流在血液里.本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周杰伦背后的那位叫方文山的,可能是位客家人,我最近才注意到他,他的创作情况已应证了我前面提到的一些观点.在他许多优秀作品中,刻意的韵还是多了,露出了做作,还是没有回避M,N.而独独<<千里之外>>为何能脱颖而出,傲立群芳,就是这个道理.方文山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人才,如果能回避一些问题,如平仄韵在愁喜意境的运用.应该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分解和翻新古诗词,对"字"的运用,有一定文化规律性.
客家民歌要出头,必须突破电影<<刘三姐>>带来的审美效果.只有认识了<<刘三姐>>这样的经典,你才有突破的方向.连突破的方向找不到,客家民歌只能永远在他人的阴影下生存.刘晓庆说,她黄大姐只演了一部电影,就够吃三辈子.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部电影的经典意义.我不想更深入讨论这部电影与客家民歌的关系,我只想引用一位海南文化人的话:海南民歌不能出头,因为有一位客家人叫黄遵宪.细心的聪明人应该从中发现这样的文化关系.可见,没有人才,没有投资,客家民歌是很难很难出头的.那叫张艺谋的确是天才,因为他发现了这座文化大山.虽有人才,袋子也有银两,就试图去征服.但我想,经典需要时代配合默契.值得注意的是,<<刘三姐>>是以优美的山水为她背书的.
客家民歌有一种特别的修辞,是其它南方民歌没有的,必须承前启后,这就留给聪明人去发现去运用.
"直下三千尺,银河落九天",平心而论,此样的句子也太普遍了吧,对不起,又打了仙人一棍.所以,歌词的创作,力求回避前五种常用的修辞.啥夸张、比喻,最是俗不可耐。
欣赏一下周立波的骂人手法:
你喜不喜欢和天天写检举信的人交朋友?
周立波的骂比冯小刚骂人为“孙子”的,艺术得多了,那落水狗的经典骂法就是泼妇式的了。

12345 发表于 2011-7-4 23:21:08

喜爱小说创作的朋友,必须对张柏之类的雌性进行研究,,若果对她们认识不足,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就会欠缺,也就难以产生好的作品.西北的作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到位.

12345 发表于 2011-7-5 01:13:41

本帖最后由 12345 于 2011-7-5 01:19 编辑

      据陕西紫阳民歌编排的陕西本土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部投资5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近日(2011年6月21日)在第14届上海电影节斩获5项大奖.
有心者可发现,陕西紫阳民歌与客家的关系太密了,客家的优秀作品,为何老是出在大本营之外?
看看如下的介绍
《郎在对门唱山ge》产生于明朝以前,是一首原生态民歌,这首歌词全部都是安康地区紫阳农村地道方言,“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是地道的陕南口头语,时快时慢,加上是地方方言,陕南风味十足,通过“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及“脚粑手软,手软脚粑,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绫罗不织,听山歌”这些句子,把女子对爱人的赞美、疼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简短的歌词里,反映了年轻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紫阳特有的地方民俗。“短命死的,挨刀死的,发瘟死的,”三句话虽然看上去很毒,其实都是当地人的口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骂人之用,有诅咒、咒骂的意思。二是作为调笑之用,是农村男女打情骂俏的口语,淡化了它的咒骂之义,转化为亲切友善之词。“手软脚怕(音啪)”则是紫阳的方言,是四肢无力的意思。怕(音啪),

12345 发表于 2011-7-5 01:46:57

客家味很足的紫阳民歌
郎在对门唱山歌

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C0%C9%D4%D

12345 发表于 2011-7-18 00:57:38

本帖最后由 12345 于 2011-7-18 01:12 编辑

赖惠英客语歌<<乡情是酒爱系金>
http://www.56.com/u76/v_NTE4NTY0NDE.html
袁光宜舞蹈<山歌唱出好兆头>
http://6.cn/watch/9031562.html

赖惠英,声音是天生的甜美,感情也是真挚的.人生有此好嗓喉,太幸运了.
袁老师的身体形态是优美的,情感是精致的,动作与旋律是和谐的,人生有此好功夫,一大快事!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谈客家文学的力度(作者:天涯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