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JJ 发表于 2006-6-18 16:47:52

我也不知是不是用全国通用的字派,我其它堂兄(我爷爷的兄弟那些分支)有些名字带有“繁”字派,因为到了近代给孩子起名都不重视这些了,所以有些给孩子起名时都不以那些字派起名字了

zengJJ 发表于 2006-6-18 16:58:15

迁到广西平南/藤县那一带的祖公明不清楚,柳州这支是我曾祖母带我爷爷几兄弟在打日本时迁到柳州的

zxy71352006 发表于 2006-6-21 20:22:37

呵呵,我也是姓曾的!

民工 发表于 2006-6-21 21:00:19

欢喜欢迎欢笑欢欣鼓舞

民工 发表于 2006-6-30 15:07:18

在广西的曾姓朋友,据我今天了解,在我族的佑孙公--广新公---章浦公----文民公下有一房人中了举人,在1800年左右到广西做官了,说不定你就是他的后代.

注:我是广东省梅县梅西镇人!!!

水田日 发表于 2006-7-8 01:05:17

原帖由 民工 于 2006-6-30 15:07 发表

注:我是广东省梅县梅西镇人!!!

你是石坑的吧!

民工 发表于 2006-7-9 20:38:20

我是梅西镇人,和石坑是邻镇.

耕耘 发表于 2006-7-9 23:27:02

呵呵,这里还挺热闹啊

水田日 发表于 2006-7-12 17:01:30

原帖由 耕耘 于 2006-7-9 23:27 发表
呵呵,这里还挺热闹啊

客家佬耕耘,聽你的口音是黄塊的吧!

锄禾南山 发表于 2006-7-14 20:38:34

哈哈祥字辈的

zrx 发表于 2006-8-7 08:49:03

:P大家好!我也姓曾.是福建省长汀的.我是鲁国堂尚字辈的.现在才知道我的辈份是这么高.我家有族谱,但是供在神龛上, 我从来没看过,因为父辈不准许.谢谢你们!

咖啡19 发表于 2006-8-11 11:58:56

原帖由 zengJJ 于 2006-6-18 16:42 发表
我爷爷已经不在世了~~记得他还在世时仅说是稍早些来自梅县,后迁广西

我是清远的,从梅州那边过来的
曾经听我爸爸说,以前有两兄弟~~一个到了我们清远,一个到了广西
不知道是不是你们那里
我是庆字辈的

peppep 发表于 2006-8-12 10:54:46

廣府佬曾蔭權鄉下南海九江,於2004年到山東尋根,證實乃曾子之後,而且輩份還比江西客家人曾慶紅高一級呢。

peppep 发表于 2006-8-12 10:58:22

http://the-sun.orisun.com/channels/news/20050817/20050817024726_0001.html


曾蔭權屬曾慶紅叔父輩

17/08/2005



【本報訊】今年是萬世師表孔子學生曾子誕辰二千五百一十周年紀念,同為曾子第七十四代孫的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及特首曾蔭權,昨日出席有關的紀念活動。曾憲梓更透露,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是曾子的第七十五代孫,故他及曾蔭權可說是曾慶紅的叔父輩。

曾子故鄉山東省嘉祥縣縣政府昨日在港招商,並為下月在山東舉辦的紀念曾子誕辰活動發布詳情。曾蔭權在百忙中抽空出席,在場逗留了二十分鐘,首先在貴賓室與嘉賓傾談,再出席大會儀式。

peppep 发表于 2006-8-12 11:03:38

http://www.singpao.com/20050625/local/728985.html

經典出處﹕勉勵語出自曾子 新特首祖先

 溫家寶會見曾蔭權時,引用「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作出勉勵。此語其實出自曾蔭權祖先曾子之言。根據《論語.泰伯》,全句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即責任沒有停止的一天,直到死亡為止。

 《論語》著於春秋時代,是孔子學生記載關於孔子和孔子學生言行的紀錄,是代表中國文化的巨著,其核心思想在於人和人之間有差別、不能平等,這也是2500年來中國文化的核心。溫家寶今次所引用的正是孔子大弟子曾子之言。

意思指責任沒有停止一天
 全句的大意:「士」是指讀書人,即知識分子,意謂知識分子不可以沒有寬弘的目光,堅毅的意志,因為知識分子要承擔的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以實踐仁義,作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這責任沒有停止的一天,要做到死亡才可以停止。

 據山東濟寧嘉祥縣曾子研究會指出,天下曾姓原是一家。2015年前,相傳曾子定居山東,至明末時黃河氾濫,部分子孫才遷居南方,曾蔭權的故鄉佛山九江新基村正是一分支。

 據曾子後人指,曾家以「鼎、新、開、國、運、昭、憲、慶、繁、祥……」等35個字為字輩。曾蔭權是曾子之74代孫,在04年曾蔭權亦有回鄉祭祖,所以溫總今次其實是用曾蔭權祖先之言來勉勵他。

 嶺南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指出,今次溫家寶的說話,表示曾蔭權要在充滿矛盾的一國兩制中,切實調較好兩制的差異,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使命。

記者潘振宇
页: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曾姓客家人是否来自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