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客 发表于 2003-9-24 13:02:35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就是有普遍的同名情况.通常是相隔几代从头排序.例如"念三郎",排序与古汉族取名的排序是不同的.后来,这种取名法已消失.请你看看客家族谱研究资料.喜欢推崇"正统"论的人是会回避这个问题的,或者说是畲族依汉人进山顺序赐予的称呼,但专家研究否认定了这种说法.在客家风情的网页和论坛有关族谱的资料中都可找到相关资料.不是逻辑推理游戏.
你是客家人,本来应该比我了解的更清楚.

你有看转贴吗?文章写“不过这种排行不是以同父所生的兄弟为序,而是以同曾祖兄弟的排行为序”,当然有重名了。

到底你想说什么?可不可以简单些?很多时候不懂你说什么。我从不回避问题,有就联上来给我看。

已经说明在族谱。现代的已经没这种命名方式。广府人有没数字命名?
[ 本帖由 南洋客 于 2003-9-24 13:22 最后编辑 ]

南洋客 发表于 2003-9-24 13:51:29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有懂行的网友指出,研究客家离不开"客畲关系",但如果只局限于"客畲关系",容易步入误区.
汉越关系\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与汉族其他民系的关系,视野更广.

所以我不是在看粤人和闽人资料了吗。大概已经知道粤人来历,是时候转向闽人。

关于黎族的那篇研究文章,体质数据的排序就是黎族\高山族\客家人\南中国人(请注意,不是"南方汉族",而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南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还需说明吗?南中国人主体是谁?当然是你们了。

我觉得南洋客先生在认识上有很多的误解.当然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也许只有我才会这样耐心地指出来.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我是不想说的.

你版龄不小,不过我不理你好像没人理你了。

另外,能不能引用时加个。好让我没那么辛苦看你写的东西。
[ 本帖由 南洋客 于 2003-9-24 14:07 最后编辑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3-9-24 19:48:55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就是有普遍的同名情况.通常是相隔几代从头排序.例如"念三郎",排序与古汉族取名的排序是不同的.后来,这种取名法已消失.请你看看客家族谱研究资料.喜欢推崇"正统"论的人是会回避这个问题的,或者说是畲族依汉人进山顺序赐予的称呼,但专家研究否认定了这种说法.在客家风情的网页和论坛有关族谱的资料中都可找到相关资料.不是逻辑推理游戏.
你是客家人,本来应该比我了解的更清楚.


你有看转贴吗?文章写“不过这种排行不是以同父所生的兄弟为序,而是以同曾祖兄弟的排行为序”,当然有重名了。

到底你想说什么?可不可以简单些?很多时候不懂你说什么。我从不回避问题,有就联上来给我看。

已经说明在族谱。现代的已经没这种命名方式。广府人有没数字命名?
“广府人”没有数字命名。保留下来的百越遗风比客家人少。但方言存古(古汉语)不如客家话多。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9-24 19:50 最后编辑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3-9-24 19:55:06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关于黎族的那篇研究文章,体质数据的排序就是黎族\高山族\客家人\南中国人(请注意,不是"南方汉族",而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南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还需说明吗?南中国人主体是谁?当然是你们了。

从体质数据来看,客家人就是地道的南方人。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9-24 20:01 最后编辑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3-9-24 20:03:52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我觉得南洋客先生在认识上有很多的误解.当然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也许只有我才会这样耐心地指出来.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我是不想说的.


你版龄不小,不过我不理你好像没人理你了。

彼此彼此啦。哈哈。衷心感谢你的阅读。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3-9-24 20:07:56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有兴趣的朋友请看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99古代中原居民与现代北方汉族属同一类型

请再看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04&page=1
岭南三大民系体质分析。古汉族主要来源:广府、潮汕-北方偏北;客家-北方偏南;与百越融合程度较高:客家、广府;与百越融合程度较低:潮汕;与迁移沿途居民融合程度较高:客家。
河南约有一半以上属于北方偏南地区。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9-24 20:15 最后编辑 ]

南洋客 发表于 2003-9-25 15:32:14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畲族,专家认为属于泰寮人种。从照片、电视看,畲族是带有比较明显的南亚蒙古人种特征的,与古羌人种的藏族、羌族、彝族、纳西族不同。潮汕人与畲族的关系,仅次于客家。

图 6 东亚人群系统间可能的亲疏关系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30266.jpg


畲族属于苗瑶,祖先可能是山越,不属百越。总的来说,接近汉族。
[ 本帖由 南洋客 于 2003-9-25 16:13 最后编辑 ]

南洋客 发表于 2003-9-25 16:22:32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广府人”没有数字命名。保留下来的百越遗风比客家人少。但方言存古(古汉语)不如客家话多

请举例。

还是要等你买本房学嘉的著作再举例?

要找古粤语可能需到广西或粤西了。你不会以为香港人的粤语歌曲或念书的粤语是纯正的粤语吧?

我发觉广府人的某些大姓和壮族类似。不信你去查。

[ 本帖由 南洋客 于 2003-9-25 16:54 最后编辑 ]

复制人 发表于 2003-9-25 18:57:48

kuang 发表于 2003-9-26 00:05:04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吉隆坡
——
据悉吉隆坡闽南人相对不多

对?
————
如果这是你固执的偏见,我只能觉得我在对牛谈琴了,那请问以台北为例为什么绝大多数闽南人会受少数人(你所举的)影响而变“白”而不是变“黑”?你去问问台湾客家朋友他们是以肤色来判断是不是客家人?
不得不告诉你,台湾外省人中按祖籍来分人口前三位分别来自浙、闽(1949年后去的闽人,全省各地都有)、苏,福建人和浙苏人差异本来就不大,哪里存在谁影响谁?


可能真的落魄了。自己去看。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6-17/26/314919.html
--------------

“反对劳工逾期滞外”
你们马来西亚的国文应该不会个个像你这么烂吧?文中哪里提到偷渡??
这叫做“都是偷渡来这打工被逮到的新闻照片”?况且来自福建就一定是指来自闽南?还有要问一下什么是典型的闽南人模样?






我发现有人以为自己是上帝或造物者,也许是凭着对网上某些文章的断章取义、对某族群的刻板印象、对历史上的恩怨就在那里对人鉴定DNA




这是我心里想对你和老猫说的。看看你们先前的言论。
-----------

我言论中若有哪里充满固执无知的偏见请指出





因为我认识姓陈的福建人就多过我认识的所有广府人。闽越是剪贴错误,应是闽南人。‘闽’这字就有问题了,门下有个虫。那里有闽语网好介绍,好让我查闽南人来源?
————————————-
那“蜀”字也有问题了,你也可以顺便查查蜀人的来源
说到姓氏我也可以提供你一些参考,我见过的漳泉人除陈林黄郑大姓不说外,较有漳泉特点的是姓氏如蔡、庄、洪、连、颜、施、杜、纪。
其他还有
较有客家特点的如罗、邓、饶、范、徐、简。
较有广府特点的如麦、莫、霍、钟。

南洋客 发表于 2003-9-26 01:38:52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据悉吉隆坡闽南人相对不多

以前的确不多。因为是首都,外来的和本地的加在一起就形成多数了。

如果这是你固执的偏见,我只能觉得我在对牛谈琴了,那请问以台北为例为什么绝大多数闽南人会受少数人(你所举的)影响而变“白”而不是变“黑”?你去问问台湾客家朋友他们是以肤色来判断是不是客家人?
不得不告诉你,台湾外省人中按祖籍来分人口前三位分别来自浙、闽(1949年后去的闽人,全省各地都有)、苏,福建人和浙苏人差异本来就不大,哪里存在谁影响谁?

因为淡化了。台北什么人多你自己可以去调查。的确不能以肤色判断一个人,但比例高却是事实。

慢慢来。等我查看闽南人来源才回答你。不过福建曾经存在闽越,可能是原因。

“反对劳工逾期滞外”
你们马来西亚的国文应该不会个个像你这么烂吧?文中哪里提到偷渡??
这叫做“都是偷渡来这打工被逮到的新闻照片”?况且来自福建就一定是指来自闽南?还有要问一下什么是典型的闽南人模样?

我已尽力找外交语言式的“文雅”的新闻了。

这话题我不想继续讨论下去, 因为有祖先们的影子。就此停吧。

那“蜀”字也有问题了,你也可以顺便查查蜀人的来源
说到姓氏我也可以提供你一些参考,我见过的漳泉人除陈林黄郑大姓不说外,较有漳泉特点的是姓氏如蔡、庄、洪、连、颜、施、杜、纪。

蜀人太远了。我只对周边的民系有兴趣。

[ 本帖由 南洋客 于 2003-9-26 01:58 最后编辑 ]

南洋客 发表于 2003-9-26 02:14:58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情系珠江 于 2003-9-23 20:32 写道:
直白地说,在南北汉族中,南方民系的中原寻根意识最强;而在南方汉族中,地处偏远山区的客家人,中原寻根意识最强。这与自古身处比较偏远的多民族杂居地区(远离相对发达的中原中心),急需消除民族偏见和种族偏见、在汉族主流社会谋求一定的地位有关。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只能靠族谱。即使是大方之家,也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现代,我们有科学。我们有新的价值观。

寻根是人类的天性,和地位无关。

美国国防部长就寻根到了德国。我的美国同事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列明祖先来源,到那里开支散叶,到了他这一代是第几代。美国政府还开放资料档案让人民追查祖先来源。

[ 本帖由 南洋客 于 2003-9-26 02:18 最后编辑 ]

南洋客 发表于 2003-9-26 02:29:33

RE: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

有兴趣的朋友请看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99古代中原居民与现代北方汉族属同一类型

只是说接近现代东亚人。主要是分辩白种或蒙古种。

http://photo.sohu.com/02/91/Img205229102.jpg

http://photo.sohu.com/07/91/Img205229107.jpg

只是鼻子高了些,看不出有何特别。
[ 本帖由 南洋客 于 2003-9-26 02:41 最后编辑 ]

复制人 发表于 2003-9-26 22:27:00

playplay 发表于 2004-12-29 19:01:22

Posted by kuang at 2003-9-20 13:24
从上文可以看出北方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闽南、客家、广府,甚至以为闽粤两省南方都是客家人

如:
福建莆田方氏的“六桂堂”、光州固始陈政父子、王潮、王审知,很明显就是闽人来源之一,落脚点基本是漳州、泉州、福州、竟然会被归为是客家人?

郑姓是闽南人的大姓,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等的宗祠、工会等基本上都是闽南人也会被归为客家?
连郑成功也被说成是客家人?

很明显有些政府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叫些无聊文人写一些肉麻的文章,不过刚好也逢合了某些人,但如果招商的对象只是经济弱势的客家人,那这些政府部门也太白痴了



看看这些资料:

隋、唐、南宋末年,有不少因避战乱,南下辗转 入潮的中原人士,如:

1, 潮汕 著姓 陈氏,皆标榜为"颍川旧家",说明迁自河南;

2, 王大宝 的先世 闽王王审知,是河南固始县人。
唐末黄巢起义后,光州陷落,王审知、王审邮、王潮(固始县佐)3兄弟几经转战而入闽;

3,唐末,由河南固始入闽的还有 潮汕望族庄氏的入闽始祖 庄森;   

4, 薛侃的先世 入闽之前为河南光州固始县人。

5,又如宋末 丞相郑清芝,其先也为固始人。

------------------------------------------------------------------------------



洛阳桥(福建泉州)来历的一种说法


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福建泉州为何有“洛阳桥”呢?
http://www.landscapecn.com/bbs/UploadFile/2003101512101133002.jpg

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

这些中原人士,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

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

------------------------------------------------------------------------------

[ Last edited by playplay on 2004-12-29 at 19:15 ]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河南站——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