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内容简介
整合客家研究资源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面世
书系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
本报讯 (记者罗金良 通讯员管雅)日前,一部受全世界客家人、客家研究者,特别是梅州人瞩目的客家文化丛书——《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正式出版。“书系”由市委宣传部与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深圳市文联客家研究室、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联合编纂,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书系”的出版将会引发“客家学”研究的热潮。
我市历时两年组织编纂《客家与梅州书系》这一客家文化丛书的缘起,是因为梅州作为客家人长期迁徙的最 后一个中转站和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客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客家研究成绩显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梅州学人在全国报刊发表了上千篇研究文章。但目前我市客家研究力量分散,与市外客家研究机构交流不多,未能形成合力,制约着客家文化研究的发展。因此,我市积极组织客家研究力量,与广州、深圳等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协作,出版了这一我市客家文化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客家文化丛书。
出版“书系”是整合客家研究资源,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文化梅州”战略的具体体现,弘扬了客家文化,加快了“世界客都”的建设步伐,体现了其出版宗旨“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大省,打造世界客都,普及客家文化”。“书系”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透析客家的历史文化面貌,揭示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弘扬客家民系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当代客家崭新的时代风貌,为寻根、旅游、学术交流提供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文献。“书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本着挖掘、整合、创新的原则,着眼于大客家,立足梅州,突出梅州,凸现梅州的“客都”地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书系”丛书题写了书名,市委书记刘日知、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为丛书作了总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碧红担任“书系”主编。“书系”分为《客家新探》、《客家方言》、《客家围屋》、《客家艺韵》、《客家民俗》、《客家诗文》、《客家之子》、《客都梅州》八本书,每本书20万字左右。
2006-01-30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9-1-12 16:56 编辑 ] 整合客家研究资源 打造客家文化力作
——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主编林碧红
本报记者 罗金良 通讯员 管雅
由梅州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深圳市文联客家研究室、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联合编纂的客家文化普及丛书——《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以下简称“书系”),近期已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即将发行。这是我市文化建设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市客家文化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了了解该“书系”编纂的有关情况,记者采访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该“书系”编委会主任、主编林碧红。
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梅州”品牌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出版这套“书系”的编委会代表,请你谈一谈为什么要请这么多专家进行“三地合作”,花如此大的功夫来编纂这套“书系”?
林碧红(以下简称“林”):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部署,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建设山区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2003年底,市委宣传部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决定编纂出版一套客家文化普及丛书,并列为市委宣传部创新客家文化“五个一” 重点工程(编纂一套丛书、谱写一首歌、创作一部剧本、演出一台戏、拍摄一部电影电视片)之一,以着力挖掘、整合、创新客家文化,让世人更好地了解客家历史与现实,让广大客家人继承和发扬客家精神。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聘请一批梅州籍的专家、学者为“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在举行受聘仪式期间,首批应聘“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的两位乡贤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和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提出建议:联合梅州、广州、深圳三地的研究力量,共同编纂一套客家文化普及丛书,着眼于大客家,立足于客都梅州,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透析客家历史文化,打造“文化梅州”特色品牌。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框架下,我们不谋而合。我把这个建议向市委书记刘日知作了汇报,得到了市委的大力支持,并将其列入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并委托我具体组织实施。 记:请你介绍一下编纂出版的基本情况。
林: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经常奔走于广州、深圳之间,多次召开穗、深、梅三地学者及有关人士座谈会,与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市文联、嘉应学院的主要领导共同商榷,形成共识。设立了由广州、深圳、梅州三地代表共同组成的“书系”编纂委员会,延揽一批知名客家研究专家为“书系”作者,负责“书系”的编纂出版工作,并邀请有关领导担任顾问。同时,在市委宣传部设立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书系”编纂出版的联络协调等工作。
编纂出版这套“书系”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市委书记刘日知多次与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为“书系”的编纂出版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华南理工大学十分重视编纂出版工作,这套“书系”列入了“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校长李元元教授为编纂出版“书系”的目标、框架、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学校客研所和出版社要与合作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全力打造精品。深圳市文联、嘉应学院为“书系”的编纂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欣然为“书系”题写书名,一些海内外知名学者热情为有关书稿撰写序文。“书系”编纂之前和脱稿后,市委宣传部专门召集梅州市文化界专家征求意见,并作修改补充。梅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广东卷烟总厂梅州卷烟厂等单位也为编纂出版“书系”给予支持。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龙岩市和三明市的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客联会等部门和单位,以及梅州市剑英图书馆、梅州市摄影家协会等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广局,积极协助调研工作,并提供有关资料和照片。许多梅州籍海内外文化专业人士、专家学者满腔热情地为“书系”的编写提供意见和建议,提供文物、史料和线索。正是由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我们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套厚重的“书系”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此,我代表“书系”编委会对所有为“书系”编纂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付出辛劳的同志,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确立“书系”宗旨突出“客都”地位
记:出每一本书都有其目的、意义,那么,编纂出版这套“书系”的宗旨是什么?
林:经过反复酝酿与讨论,我们确定编纂“书系”的宗旨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大省、打造‘世界客都’、普及客家文化”。同时,确立“书系”着眼于大客家,凸现梅州客都地位,全面体现权威性、科学性与系统性。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本土文化的滋润。客家人是来自中原的一个大迁徙的民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迁徙垦拓,凝结成了薪火相传的客家精神。编纂此套“书系”,整理客家民系的历史文脉,唤起“共同的历史记忆”,不仅有助于振兴中华文化,丰富岭南文粹,弘扬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搭建起世界各地客家人心灵沟通的桥梁。
建设文化大省,需要学术文化的支撑。当代广东,在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之中,全方位系统整理研究本民系的学术专著尚属新的探索。编纂这套“书系”,整合了广州、梅州、深圳三地客家研究的科研力量,首开省内跨地区学术界联合之先河,不仅有助于加强客家文化研究,形成学术研讨合力,还为广东文化大省的大厦添加一块坚实的基石。
打造世界客都,需要特色品牌的彰显。梅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和客家文化的大本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郭沫若先生曾给予“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赞誉。通过编纂这套“书系”,可以立足梅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树立梅州“文化之乡”的良好形象,为“世界客都”打造特色名片,为“文化梅州”增光添彩。
普及客家文化,需要系统科学的载体。梅州客家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通过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长期以来都是各自为战,零敲碎打,未能形成科学体系。现在很多梅州的客家人对客家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多,普及客家文化很重要、很迫切。而普及客家文化,就需有一套科学系统的“书系”。我认为,编纂这套“书系”,是加快建设山区文化强市,打造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和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世界客都”的基础性工程。
[之一] 记:这套“书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特色?
林:上面也讲过,我们编纂这套“书系”,是本着挖掘、整合、创新的原则,着眼于大客家,立足梅州,突出梅州,凸现梅州的“客都”地位。同时,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透析客家的历史文化面貌,揭示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弘扬客家民系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当代客家崭新的时代风貌。为寻根、旅游、学术、交流提供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文献。“书系”涵盖了客家文化的各个方面,分为《客家新探》、《客家方言》、《客家围屋》、《客家艺韵》、《客家民俗》、《客家之子》、《客家诗文》、《客都梅州》八部书,每部书在20至25万字之间。
编纂“书系”之初,编委会就向“书系”编著人员提出要求,力求使“书系”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书系”要充分体现“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大省、打造世界客都、普及客家文化”的宗旨。二是要体现创新精神。近年来,客家文化丛书出版了很多种,不同的系列有不同的特色。我们编纂的这套“书系”要有自己的特色,就需要增强创新意识。三是要体现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四是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要在“雅俗共赏”上下功夫。要注重趣味性、可读性,力求避免干涩的学术化、说教性的干巴语言,要体现良好的文风。理论概念要通俗易懂,理论阐释要入情入理,并有鲜活的事例作支撑。五是要体现“着眼于大客家,立足于客都梅州”的方针。着眼大客家,是要避免门户之见,展现客都梅州的宽广胸怀,使“书系”为所有客家人所接受;立足梅州,是要有特色,有个性。
从编纂出版的情况来看,这套“书系”基本上达到了上述要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于“书系”的特色,市委书记刘日知、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在“书系”总序里作了概括和阐述,给了较高的评价。
[之二] 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书系”影响
记:这套用近两年时间精心编纂的“书系”出版后,将如何进行推介?
林:“书系”出版后,我们将借助各种手段加强宣传推介,帮助读者了解“书系”的编纂情况、内容和特点,帮助读者了解“书系”在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大省、打造“世界客都”、普及客家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扩大“书系”的影响力,赢得更多的读者。一是出版时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向我市读者全面介绍“书系”的编纂经过、内容、特点等。二是2月中下旬在广州举行隆重的首发式,这是宣传推介“书系”的重要环节,届时将邀请有关领导、乡贤、专家参加,同时邀请国内外40多家媒体记者参加,对“书系”进行全方位的对外宣传,力争创造轰动效应,让海内外更多的人了解这套“书系”。三是出版发行后通过各种形式扩大宣传推介层面。拟举办研讨会或座谈会,邀请客家研讨专家在电视台开展“评论对话”,举办“书系”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同时要发挥“书系”在文化旅游业中的作用,在我市部分旅游景点设立“书系”的专柜。
2006-01-31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6-2-22 at 16:56 ] 《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
总 序
刘日知 李元元
客家文化,与广府、潮汕文化一道,共同托举了整个广东文化的大鼎,在建设广东文化大省中,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客都,作为广东客家文化的中心地,“文化梅州”的彰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客家文化的兴起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题中之义。众所周知,世界客属大会已召开了20届,不仅在中国多个省份(包括台湾)多次召开,而且在东南亚,乃至大洋彼岸的美洲,也都召开过。它已经成为了具有世界性的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其影响正日益扩大,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
客家文化固然是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中的一部分,但二者却不存在从属或画等号的关系。因为,客家文化本身是一种非地域文化的表述,它的一部分可以与岭南文化相互叠合,但覆盖国内10多个省并远播到海外近百个国家的这一分布,使之更具民族文化特质,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独特的无以替代的重要成分。这一事实表明,上百年客家学的兴起,一波接一波,不仅在广东、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都是与这一文化特质分不开的。客家文化之所以引起世界上那么多著名学者的关注,并不断有新成果出现,正在于这一非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为此,被海内外所认同的客都梅州,理应有自己更成熟、更浑厚也更新的声音——拿出反映客家文化的力作来。
由梅州市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深圳市文联客家研究室、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编纂的《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就是这样诞生的。
梅州,是客家民系成熟、定型的中心地,更是客家民系向五湖四海,尤其是向全世界扩展的集散地。因此,全球客家人认同梅州为客都,与认同赣南为客家摇篮、闽西为客家祖地是相一致的。粤闽赣“客家大本营”占有客家人口一半左右,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随着“泛珠三角”战略的提出,这个大本营正好列入这一大战略地图之中,其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在到来。而我们这套书系,也算是为这一黄金时期的到来鸣锣开道,并期许其更辉煌的未来。
参与编纂这一书系的作者,均是来自广州、深圳、梅州的知名客家学研究专家,他们不拘陈说,敢于立言,为这套书添彩不少。客家学需要不断开拓自己新的领域,方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立于科学的不败之地。
[之一] 我们不难体察到专家们的良苦用心,这一书系的八部书,正是从八个不同的领域上向前拓展,从而相对地形成自己的系列。相信广大的客家人也与我们一样,视之为客家人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从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
近年来,无论是客家文化的系列丛书,还是广东历史文化的书系,都出版了很多种。可以说,不同的系列,有不同的特色,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书系,学术品位高,严谨、细致、自有独到之处;有的书系,面向广大读者,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普及功能见长;有的书系,别开生面,独辟蹊径,剥茧抽丝,环环相扣,又是一番风光……总之,各有千秋。
这套“客家与梅州书系”,研读下来,有如下鲜明的特色:
一是其首部“新探”,先声夺人。明确其意向在开拓与深化,它坚持的是客家研究的主流派的观点,但对传统的“南下说”予以了补充与必要的修正,尤其是从人类学、历史学及哲学的高度上,突破了谱牒考证的樊篱,从文化动因、民族自尊、心理认同诸多方面,强化了“南下说”的论证,使之置于整个中华民族移民史乃至整个世界民族大迁徙的背景上。读罢,不仅倍获教益,且很受鼓舞。客家学研究,就需要这样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新领域,切不可固步自封,亦不可数典忘祖、哗众取宠。
二是书系所显示出的整体性与科学性。八部书,当是八个不同的维度,立体地烘托出整个客家学的构架,不至于顾此失彼,造成某种偏颇。无论是历史还是现状,是高雅文化还是民俗文化,人文地理、精神气候,都得以出色地表现。这不仅要有宏观的视野,也要有细部的描绘,殊为不易。
三是雅俗共赏,有广泛的受众。这里,有不少篇章,都文采斐然,有诗情画意,亦富于哲理的思考。其实,雅俗共赏,从不影响任何一部书的艺术性,这是大家的共识了;同样,它也不会影响作品的思想深度。思想一旦掌握了大众,就会化作一道疾闪,照亮世界历史,也包括客家历史的进程。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示出的是客家人广博的精神世界。
正是上述几大特色,使这套书系既有高品位、高格调,又通俗易懂,老百姓喜闻乐见。一卷在手,自会兴趣盎然。因此,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开放为前锋的时代精神上,这套书系自有其不俗的表现。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多年来一直很关心客家文化,很关心梅州的发展,这次欣然命笔,为八部书题写了书名,这令我们深为感动。
愿“文化梅州”更光彩四射!
愿客家人更奋发向前!
(刘日知系中国共产党梅州市委书记,李元元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之二]
2006-02-01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之《客家新探》
http://www.oliodu.com/upload/00100.JPG 《客家新探》:立足“新”字做文章
(李锦让)
编者按 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的《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于近日正式出版。该书系是由中国共产党梅州市委宣传部与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深圳市文联客家研究室、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联合编纂的一套客家文化普及丛书。现推出专版,介绍该书系8本书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先睹为快。(以下每部編者按均相同)。
《客家新探》作为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的开卷之作,先声夺人,深入浅出,立足在“新”字上做文章。该书作者、同时也是该书系执行副主编乃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谭元亨教授。
《客家新探》一书包括了引子、上篇《千年迁徙》、中篇《历史聚变》、下篇《拔地而起》及结束语等几部分组成。主要内容追溯了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由混沌到清明、从孕育到发展、由萌芽到壮大的历史进程,理出了一条脉络,把客家人的文化精神清晰地勾勒出来。
作为这套丛书的首部,它坚持的是客家研究的主流派的观点,但对传统的“南下说”予以了补充与必要的修正,尤其是从人类学、历史学及哲学的高度上,突破了谱牒考证的樊篱,从文化动因、民族自尊、心理认同诸多方面,强化了“南下说”的认证,使之置于整个中华民族移民史乃至整个世界民族大迁徙的背景上。
《客家新探》一书一开始,强调的便是,一个民系乃至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不是靠“共同的历史记忆”,而是靠一个“共同的、可信的未来”——这正是客家人的开拓精神的根本。在坚持“南下说”之际,该书以大量的历史证据,给罗香林的“五次迁徙”说予以了补充、纠正,从而使其立于科学的不败之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隐性移民”的论证。因为过去,只着眼于战乱、灾荒引发的难民潮、移民潮,却不大在意和平时期由于人口、耕地以及政令所推动的大规模的、人数更众多的移民潮——这恰恰补充了原先的大迁徙“南下说”的不足。而该书最新一部分,当是“六次崛起”说。这是对客学的一大贡献。在这六次崛起中,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戊戌变法与客家人关系不大,可该书却从三个层面——中央、地方与外交上,揭示出了客家人在变法里的中流砥柱作用。
2006-02-13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系列访谈之一
立足在新 先声夺人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谭元亨谈《客家新探》
本报记者 李锦让
编者按: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已正式出版。本报今日起连续推出8篇访谈文章,分别介绍该书系8部书的编著经过、概况、特色、特点等,敬请垂注。
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近日出版,作为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的开卷之作《客家新探》,更是先声夺人,深入浅出,立足在“新”字上做文章。日前,记者就《客家新探》一书的编著经过、内容概况和特色等读者关注的问题采访了该书作者同时也是该书系执行副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教授谭元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编纂该书系的 动因是2004年底梅州市首批发展战略顾问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提出建议:联合梅州、广州、深圳三地的研究力量,共同编纂一套客家文化普及丛书,着眼于大客家,立足于客都梅州,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透析客家历史文化,打造“文化梅州”特色品牌。其后在梅州市委宣传部的组织牵头下,成立了由三地代表共同参与的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编纂委员会,经过反复酝酿与讨论,确定了《客家新探》等八部书的编写计划。作为书系的执行副主 编和开卷之作的作者,谭教授宵衣旰食,殚精竭虑,曾在撰写书稿过程中病倒入院。
谭元亨介绍说,《客家新探》一书由引子、上篇《千年迁徙》、中篇《历史聚变》、下篇《拔地而起》及结束语等几部分组成。主要内容追溯了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由混沌到清明、从孕育到发展、由萌芽到壮大的历史进程,理出了一条脉络,把客家人的文化精神清晰地勾勒出来,让人们去认识、去激赏、去追随、去传扬。
[之一]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6-2-22 at 15:57 ] 谈到该书的主要特点与成果,谭教授说,正如刘日知书记、李元元校长所撰的总序对《客家新探》一书的评价:“这是丛书的首部,意在先声夺人。明确其意向在开拓与深化,它坚持的是客家研究的主流派的观点,但对传统的‘南下说’予以了补充与必要的修正,尤其是从人类学、历史学及哲学的高度上,突破了谱牒考证的樊篱,从文化动因、民族自尊、心理认同诸多方面,强化了‘南下说’的认证,使之置于整个中华民族移民史乃至整个世界民族大迁徙的背景上。读罢不仅备获教益,且很受鼓舞。客家学研究,就需要这样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新领域,切不可固步自封,亦不可数典忘祖、哗众取宠。”
谭教授介绍说,《客家新探》一书最大的特色就是“新”。“新探”一开始,强调的便是,一个民系乃至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不是靠“共同的历史记忆”,而是靠一个“共同的、可信的未来”——这正是客家人的开拓精神的根本;在坚持“南下说”之际,“新探”以大量的历史证据,给罗香林的“五次迁徙”说予以了补充、纠正,从而使其立于科学的不败之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隐性移民”的论证。因为过去,只着眼于战乱、灾荒引发的难民潮、移民潮,却不大在意和平时期由于人口、耕地以及政令所推动的大规模的、人数更众多的移民潮——这恰恰补充了原先的大迁徙“南下说”的不足;同样,对民系形成的“一次到位”说与“二次到位”说,书中也有精彩的论述,尤其是客家民系,之所以为“客”,更多与二次乃至多次到位相关。那些一次到位的,每每已有了当地的地名为民系命名,而多次到位,则不可能有地域来命名;而该书最新一部分,当是“六次崛起”说。这是对客学的一大贡献。在这六次崛起中,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戊戌变法与客家人关系不大,可“新探”却从三个层面——中央、地方与外交上,揭示出了客家人在变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据了解,著名的客家学专家、中南民族学院教授、博导吴永章审读文稿后,更是赞不绝口,一口气列出书的十几个“新”来。
[之二]
2006-02-05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之《客家方言》
http://www.oliodu.com/upload/00200.JPG 《客家方言》:客家人的声音
(张远明)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全国有200多个市县、全世界有6000多万人操客家方言,梅州是客家方言的中心区域。嘉应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温昌衍教授最近独立编著的《客家方言》全书共分6章:第一章、客家方言的分布、分片与调查研究概况。第二章、客家方言的语音。包括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代表点梅县话音系及同音字汇,兴宁话、五华话、大埔话、丰顺话语音简介。第三章、客家方言的词汇。包括客家方言词汇的内部异同、代表点梅县话词汇、客家方言词汇的来源和层次、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和熟语等。第四章、客家方言的语法特点。包括词法特点和句法特点。第五章、客家方言的形成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包括客家方言的形成及其与赣语的关系、客家方言与粤语的关系、客家方言与闽语的关系。第六章、从客家方言看客家文化。包括从农业类词语看客家农业文化,从婚嫁、生育类词语看客家婚嫁、生育文化,从饮食类词语看客家饮食文化,从避讳语看客家避讳文化。
梅县话被认为是客家方言的“标准语”,为了反映客家方言词的概貌,温教授在参考大量资料和有关书籍的基础上,选取部分特色比较鲜明的梅县话词语,按义类进行简要介绍,义类包括天文、地理、农业、动植物、亲属、称谓、日常生活、红白庆吊等27个方面。梅州各县(市、区)的客家话虽然“大同小异”,温教授还是选取大量词汇输入书中,并列出详细表格,比较其内部的异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温教授认为,从客家话中保存下来的大量古音古语可以看出,客家人是一个迁移的群体,客家话是由于集团性人群迁徙而形成的“移民集团”的语言,所以客家源流的研究带动和促进了客家方言的研究,而客家方言的研究同样也可以对客家源流的研究提供帮助。
2006-02-13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6-2-22 at 16:08 ] 梅州市新华书店订书电话:0753——2253504 、2253181
[ Last edited by zmy on 2006-2-25 at 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