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2-2 16:30:54

还有客家话把 我们 称作“我家”的吗?

我曾经考证过,认为 客家话的 我的nga 你的ngia 他的 gia 考证为 “我家”“你家”“渠家”的合音,认为表示领属的 nga1 、ngia1 、gia1来自 历史上表示人称复数的 合音。

目前在北方、长江流域都还有 我家 你家 他家 表示复数的,南方的海南岛也有部分地方有。

不知道现今客家话,表示 你们 我们 他们 ,除了常见的 人称+兜/多/人/众/侪/啲 ...之外,还有没有我家 你家 他家 表示复数的?

如果还有这样的客家话,我将前往当地做记录。

幽壹 发表于 2007-2-3 12:52:39

陆河的都是讲"崖齐家"(我们),“汝齐家”(你们),“佢齐家”(他们),,,

会不会是由“我家”,“你家”,“佢家”演变而来的呢?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2-3 17:53:18

齐家,很多地方客家话还在用,意思是“大家”“彼此”。

值得参考,有可能是 你家/你齐 两种形式的混合。

客家一家亲 发表于 2007-3-2 12:26:55

揭东客家

我们---恩齐家,恩兜人
你们---汝齐家,汝兜人
他们---佢齐家,佢兜人

level 发表于 2007-3-2 12:44:27

我那里是这样说的:
我们---厓丢,厓nie
你们---惹丢,汝nie
他们---佢丢,佢nie

kaggarin 发表于 2007-3-2 13:47:27

说个与话题或许不相关的,在五华和兴宁说“我的”“你的”“他的”是“nga”“nge”“ge”,而“我”“你”“他”分别是“ngai”“ngi”“gi”,这里的“nga”“nge”“ge“会不会是“我个”“汝个”“渠个”的合音?我的意思是说,也许它们跟梅县话里的“nga”“ngia”“gia”的发展并不是同一个过程(另外,这两个地方对古汉语舌面音(兴宁是卷舌音)的完整保留,似乎也可以说明问题)。
以下是我去年写《华城客语入门》时对“nga""ngia""gia"来源的猜测,希望严老师能不吝指教,不胜感激。
http://www.blogcn.com/u/99/66/kagni/blog/41908413.html

kaggarin 发表于 2007-3-2 13:54:08

不好意思,忘了介绍一下我在那篇文章里所使用的拼音方案:
r代表ng,jqx代表不卷舌的zh,ch,sh,
用大小写代表声调(根据华城调值特点,大写代表高,小写代表低):
山 SAN 阴平(两个大写)
奇 kI 阳平(前小写后大写)
水 xui 上声
秀 Siu 去声(前大写后小写)
石 XAG 高入声(全大写)
足 ziug 低入声(全小写)

[ 本帖最后由 kaggarin 于 2007-3-2 14:12 编辑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 14:44:40

最早台湾有学者把“nga ngia gia ”看作是 我个,你个、渠个的合音。
随后大陆项梦冰先生2002,也持此论。

这种看法面临的问题有:

1,难以解释为何有些客家话表示“领属格”为何同样还允许:

nga +ge/ngia ge/gia ge的格式

这意味着“我的+的”,可能吗?

2,语音上比较难解释,为何多数客家广泛地读 阴平调,而非如“个”一样读去声?

3,难以解释 有些客家话的人称复数形式:

nga1兜,ngia1兜,kia1兜

这意味着他们来自:我+的+兜(复数词缀),目前汉语中有这种旁证吗?
若解释为 我+家+兜,则很多旁证,这属于“复数语素的叠加”。例如上面的“我侪+家”,一些客家的“我多+人”,“我们+人”。

------------------------
另外,我看到kaggarin解释为 人称+阿+...的结果,这最早见于李作南先生60年代的见解,弱点是很难解释nga1+器物的说法,因为器物并未加“阿”。

kaggarin 发表于 2007-3-2 18:26:05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多谢楼上的意见。。:)

kaggarin 发表于 2007-3-2 18:43:28

顺便问现在有没有关于”nge“”ge“来源的论证?它们最有可能是怎样产生的?

kaggarin 发表于 2007-3-2 18:56:42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7-3-2 14:44 发表
另外,我看到kaggarin解释为 人称+阿+...的结果,这最早见于李作南先生60年代的见解,弱点是很难解释nga1+器物的说法,因为器物并未加“阿”。
但是现在华城客语里面有”nga,nge,ge“和”nga,ngia,gia“两组,且并不等价。
其中,第一组后接事物或下辈称呼,而第二组只接带“阿”的长辈的称呼,例如ngia ba(你爸)ngia mi(你妈)gia gung(他爷爷) gia go(他哥),如果要说”你的女儿“,只能用”nge moi li“而不能用”ngia moi li“(这里分的很严格,跟梅县不一样)。
我觉得,把华城客语里面的“nga,ngia,gia”看成“nga a”“nge a”“ge a”混合的结果是解释的通的。看一下几例:
A GUNG 爷爷 ---- GIA GUNG 他爷爷
A pO 奶奶 ----GIA pO 他奶奶 对应
A yA 伯父 ---- GIA yA 他伯父
A ngiONG 伯母 ---- GIA ngiONG 他伯母
GE Moi li 他女儿
GE Lai li 他儿子
GE lau sy他老师(虽是长辈,但无“阿”,所以这里只能用ge)
GE vug 他的屋子

凡是用到“gia”“ngia”的地方,后面的名词肯定带有“阿”,而且肯定是长辈的称呼,须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否则其他地方只能用“nga”“nge”“ge”。
换句话说,“nga”“ngia”“gia”在华城客语中并不同于梅县的“nga”“ngia”“gia”,它们的使用范围明显要小。而梅县客语中的“nga”“ngia”“gia”则兼具上面提到的两组的功能。

[ 本帖最后由 kaggarin 于 2007-3-2 19:19 编辑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 19:24:22

第二,第三人称的 nge/ge,应该是后起的,梅县也有部分人这么说,比如 nge/ngia 并用。

从ia>ie>e变过来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口语词汇中,特别是助词韵母弱化。

华城 看起来已经分化,分化条件很清楚:

在 “阿+称谓”前保留,其余场合已经完成了这个变化。

kaggarin 发表于 2007-3-2 19:27:58

我觉得如果使用不同地方的语音库,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五华腔’和”梅县腔“,由于它们的历史过程不太一样,所以它们的发展方向也不一样:梅县话介音相对完好,而五华话的介音已完全消失;梅县话声母没有舌面音,而五华话则保存了舌面音。
这种现象就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语音库的差别问题。严老师在上面提到的那些台湾学者,我没猜错的话,他们当时用的语音资料很有可能就是偏向于五华腔的,所以才会得出与我相似的结论。当然,他们的结论出来是比我的要早几十年了。

kaggarin 发表于 2007-3-2 19:34:48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7-3-2 19:24 发表
第二,第三人称的 nge/ge,应该是后起的,梅县也有部分人这么说,比如 nge/ngia 并用。

从ia>ie>e变过来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口语词汇中,特别是助词韵母弱化。

华城 看起来已经分化,分化条件很清楚 ...
我反倒认为,华城客语里面的”nga“”nge“”ge“其实等价于梅县的”nga""ngia""gia",华城客语里面的“nga”“ngia”“gia”则是在“nga”“nge”“ge”+阿 基础上的连读。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只是一种巧合,来历跟梅县的”nga“”ngia“”gia“不同。
严老师认为呢?(当然,你12楼的看法我觉得也有可能。在此对你的回复表示感谢。)

[ 本帖最后由 kaggarin 于 2007-3-2 19:51 编辑 ]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7-3-2 21:17:26

华城的情况,要放到粤东客家大背景中来理解。

也可以就华城的年龄分层来看看,不知道老一辈人具体什么情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还有客家话把 我们 称作“我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