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32:22

80 年代的「客家母語運動」, 90 年代的客家意識政治化。

  我跟其他族群相處後發現,客家族群與其他族群的同多於異。
   1980 年代以後,各種社會運動興起,其中也有包括客家社會運動在內的族群社會運動。
   
   1985 年原住民精英發起的「還我母姓運動」,之前原住民漢化的姓氏是由地方鄉鎮公所抽籤出來的。在這運動中,原住民希望可以改成自己的母姓。 1987 年解嚴後,年初又有勞工運動,爭年終獎金,地點是在新竹縣,其中全是客家人參與。同年的 520 農民運動,也是有很多客家人積極投入,成為主體之一。到了 1988 年,客家人更有屬於自己的「客家還我母語運動」。
   
   客家人從小只有在家才有客家認同,客家話是家庭的語言,跟神、父母、親戚講客家話,到了學校或是跟鄰居就不能說客家話。因此,客家「還我母語運動」的精神領袖就是 國父 孫中山 先生,為什麼請國父 孫中山 先生當精神領袖呢?因為在當時的語言體制下,如果 國父要發表演說,他也不能用母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90 年代起,客家話開始有了公共領域發聲的機會,這都要歸功於 1988 年的客家母語運動,讓客家話變成公共的語言,而不是只是在家的私人語言。從深一層看, 1988 年「客家母語運動」最大功勞還是打破廣電法對方言的限制也解放了福佬話和原住民語言,方言跟母語很不同,方言是中央瞧不起地方所持的看法,母語則不同,是每個人,每個族群所享有的公平文化根源。
   
   「客家母語運動」過程很平和,也替其他族群爭取到其語言權益。農民運動、勞工運動、還我母語運動,都有很強烈的客家特色,但卻都沒有特別強調客家成分。客家人也真的爭取其他族群共享的群益,所以我認為客家人在這方面是無私的。到了最近這幾年很多人誤解「客家」這個名詞,以為台灣人的客家人自外於台灣。其實客家人在台灣史族群移民裡,反而是跟其他派族群的互動最多的一族。
   
   「客家人」這個名詞是因移民才被其他族群這樣叫,不是我們自己叫堅持要「客居」,才叫自己「客人」,在客家語中,「客人」是指客家人,「人客」才是指客人,所以我們要做台灣的客家人而非台灣的人客,一些福佬政治人物常常用此似是而非的觀念來誤解客家人,扭曲說客家人還沒有認同臺灣,這是不正確的。
   
   客家人這個外族給我們的名詞傷害了客家人,好像客家永遠都只是「客」,而不願在地紮根。 1980 年代的客家人集體認同,是透過對政府、政治力爭取客家人的公平待遇,最先落在語言,之後客家認同更提升變成公共政策的議題,所以才有客委會的出現。 1996 年總統普選是台灣客家人走出地方政治而看到國家政治。而 2000 年總統大選的三組候選人都提出客家政見,是過去未曾見到的。換句話說,臺灣的客家人在建構臺灣客家人的集體認同,一開始就是「公共領域」!


查看全文: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e/big5/network/paper/paper47/04.html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33:22

誰是客家人? ──作為一種意識型態的族群認同

在一九八0年代末期,隨著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與民主化╱自由化風潮,台灣客家人也興起「還我客語運動」,並組成了「客家人公共事務協會」來作為一種集體力量;接著,客語電台、客語節目、台鐵客語廣播、客家文化會館、客家文化節等等陸續在九0年代出現;選舉熱潮時一個個候選人此起彼落地到義民爺廟參拜,並說:「我也是客家人」。那麼,為什麼在八0年代末期以前,聽不見客家人的發聲?而「客家人」的發聲或被如何談論,也隨著時代而變化著;從清朝初期對客家人的貶抑性對待、而後透過「義民」的身份獲得來翻身、三0年代羅香林的經典《客家研究導論》如何發揚客家精神、九0年代興起的「新客家人運動」如何重新定位客家族群,都需要我們從意識型態與權力運作的角度,重新思考「族群」的內涵問題;如此,一方面才能擺脫社會上種種藉著族群之名而來的紛擾,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發展對文化資產保存的另類思考。


查看全文:http://www.yuntech.edu.tw/~gha/publish/teachers/lin/2000/20.htm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35:28

客家事务行政体系起源于还我母语运动

从前文之分析,吾人得知,就客家事务行政体系之建构而言,其原始概念溯自1988年的客家文化社会运动--「还我母语运动」.此一运动的诉求主轴是抢救,复兴客家语言文化,告别隐形族群标记,重建客家自信.其後,此一诉求获得越来越多客家乡亲的支持,终致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社会力量.此种情势因缘际会,恰逢1994年起,国内族群议题与台北市长选举赤裸裸结合之时.抢救与复兴客家语言文化遂从运动诉求之概念,随著宝岛客家电台再次掀起的「客家发声运动」热潮而散播各地.更多的客家台湾人因而觉醒,结合成一股无法忽视的政治社会力量.

至1998年台北市长竞选时,便有候选人将前述客家文化社会运动之诉求,转换成建构客家事务行政体系作为对客家政治社会力的具体回应,承认它是必须加以处理的公共问题,用来争取客家选票.1999-2000年间,建构客家事务行政体系遂成为各组总统候选人共同的全国性重要议题,排上了政治议程,作为主要的政见承诺之一.2001年6月14日成立的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与2002年6月17日成立的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都是在这股势头下的产物.

因此,客家语言文化的抢救,复兴工作,与客家事务行政体系的建构,既是文化的,社会的,也是政治的,选举的.忽略了这种双重特质,便不易理解它的真相.客家事务行政体系因具有高度政治性的特质,它便成为各方政治角力的焦点之一,因而在近年来兴起的政府改造朝野政党攻防战中,刚刚成立的客委会,便一直成为朝野势力争辩裁并与否的检讨对象.

然而,客委会终究是台湾抢救,复兴客家语言文化的火车头,此一高度任务性的机关,负有族群语言文化再生的艰钜使命,客家台湾人普遍对它期望甚深.因此,虽然客委会的成立过程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但它既已成立,执政党或在野党便要认清,客委会的任务对客家族群而言,它的文化性高过一切.如果执政党或在野党无法认清这点,强要以自己的政治性压制客委会的文化性,或强迫客委会业务的文化性为其政治目的服务,这将很难被客家乡亲接受.相反的,高明的政党或政治领导人,会采取尊重客家语言文化的态度,全力支持,协助客委会推动其业务,从而落实宪法肯定多元文化,建构台湾成为真正的民主社会.客家语言文化若能获得政府或某一政党的此种对待,尊重,客家族群将会把它转换成极大的政治支持力量,这是在讨论客家事务行政体系之建构时,不可忽视忘记的部分.

很显然地,在与蒙藏委员会及原住民族委员会两个既有的族群事务行政机关比较之後,由於客家事务的各种基础资料付之阙如,更无族群事务行政经验与既成体系,故地方政府层级之客家事务行政体系,可能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後才能逐步建构完成,顺利运作.因此,如何使行政院客委会能够尽速进入状况,顺利运作,做好设计,规划,与推动各项短中长程计画的业务,便十分重要.

同时,客委会也要做好与中央相关部会的协调联系与合作工作,千万不可以陷入独揽抢救,保存,传承,与发扬客家语言文化的所有工作.因为刚由各路人马组成的客委会,不止缺乏前述工作的经验,人力,资源,与团队共识,无法独力完成上述艰钜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唯有让其他部会一起来参与抢救,复兴,与传承发扬客家语言文化的工作,客委会才能免於被「边缘化」与「孤立化」的困境.

客委会成立後之初期几年,除了建立各种基本法制作业之外,应针对(一)客家教育,语言复苏,与人才之培训,(二)客家基础资料之调查,蒐集,分析,出版与运用,(三)客家语言文化之传承,发扬,以及客家传播网之建立与运用,(四)举办各项精致有特色之活动,推销客家与社会各界,并促进族群和谐及海内外客家之交流等四方面,详予规画,设计,进行各种前置准备作业;同时,也要尽速定期办理一些具有开创意义的活动,藉以快速凝聚客家意识,提振乡亲士气.

笔者曾将1987年底「客家风云杂志」成立起,经过1988年底的「还我母语」大游行,及1994年中秋节「宝岛客家电台」开始播音,至2001年6月14日「客委会」正式成立止,这段13年半的「客家发声运动」,定位为「客家文艺复兴运动」序曲.笔者深信,「客家文艺复兴运动」虽非一年半载,或三,五年内可以完成,但它若能顺利展开,持续进行,客家社会将可再现活力,不只客家台湾人得以挥别隐形族群的标记,客家语言文化也可以重返知识体系及公共领域.届时,台湾将会是真正以多元文化为基础而构成的民主社会.为了抢救,复兴,传承,与发扬客家语言文化为目的而成立的客委会,便可以功成身退,将相关业务回归教育,文化的主管部会了.


查看全文:http://wayne.cs.nthu.edu.tw/~iosoc/hakka/thesis/files/200206180939161024364356.doc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37:33

「文化力」标榜时期 与还我母语运动

大致从1987年底筹组「台湾笔会」开始算起,该会於次年2月开成立大会,发表宣言,举起争取言论自由及发挥本土文化的旗帜,办了许多有关双语教育,本土文化政治性的演讲,紧接著台湾客家人所主导的「1228还我母语运动」,更将「文化力」的标榜透过社会运动扩散出来,近几年来,以台湾为主体的新文化之探讨与提倡,更是蓬勃发展,一种强调以台湾为主体的文化认同正在持续发展中. 台湾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整合性的间题,就文化方面而言,战后的台湾住民有四系台湾人,若按入居台湾之先后来分,有南岛语系台湾人(即台湾原住民),闽南语系台湾人,客家语系台湾人,外省语系台湾人,他们在政治解严,经济成长后,基本需要已获相当满足的情况下,四个语系的人各自在寻求其「次文化」的认同,且正努力创建一个整合性的台湾文化,这种具有整合性而为各语族所共同认同的「主导文化」虽然不易建立,但是一种以台湾为主体的,能兼容并蓄的新文化似乎已渐渐形成.


查看全文:http://www.228.org.tw/upload_file/seminar_90_03.pdf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38:35

母語運動的先知先覺--悼吾鄉鄉賢翁廷俊博士

〈會長的話〉

「吾鄉代有才出」,甫於月前謝世的本鄉烏樹林人氏翁廷俊博士,亦其中佼佼者。

遠在日據末期,翁氏年甫而立即榮膺醫學博士學位,堪稱吾台醫界異數。戰後,翁氏參與台大醫院的接收及重建事宜,使該院從兵燹餘燼下,重新建立規模,並奠定吾台醫學與諸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的基礎,他的功勞與業績,一直為斯界所津津樂道。翁氏後半生在北巿懸壺,活人無算,是有數的名醫之一。這些,世人多知之其稔,毋待筆者在此細表。

值得大書特書一筆的是翁氏還是母語運動的先知先覺,遠在一九六七年,翁氏就發起保存母語的宏願。他所採取的方法是以一本「國語辭典」為本,逐字由其愛女素貞小姐以北京語發音讀出,然後由吾鄉宿儒葉步嶯先生以客語讀之,並由翁氏親自操作錄音機,將整本字典所收錄的萬餘漢字全部錄下來。翁氏並作序言謂:「保存到將來無人講客話時供語言學者研究客語之用」。此舉早於日後之「還我母語運動」二十餘寒霜之久,翁氏的高瞻遠矚,委實令人咄咄稱奇!

這件事,除了使我們五體投地之外,似乎尚可啟吾人諸多聯想。六○年代中葉,應是母語流失初見端倪之際,情形還不算太嚴重,然而他已然預知今日因一元化教育制度所造成的對吾台人文景觀的嚴重戕害,尤其母語之喪失,已瀕臨萬劫不復的境地。然而,翁氏只做了這種消極的保存工作,既未圖擴大其影響,也似不想使其廣為流佈,連除了翁氏家人及近親之外,此舉也未為一般民間所知,翁氏只是默默地做了。

這是為什麼呢?怎麼會這樣呢?

我們不難了解在白色恐怖下,他只能如此,何況我們也都知道,先知先覺總是必需甘於寂寞的。設想至此,我們更不由不為翁氏毅然從事這件艱鉅的工作時的無奈與無助,說不定也還有的焦灼感而深感內心裏突然萌生沈痛。

由於治喪事宜,筆者近日與其哲嗣仁浩醫師以及幾位翁氏親屬略有接觸,這才知道了翁氏在戰後早期,在嗜殺的政權恐怖政策下,有過九死一生的經驗。他的同僚之中即有人在辦公室裏被捕,有的飲彈斃命,有的遭受長期監禁,翁氏之得免於難,只能說是僥倖致之。這方面的細節即以身為長子的仁浩醫師,以及幾位親屬,也都只是略有所知而已,筆者更無法探悉其究竟。然而,在那場血腥風暴中倖存下來的人應該還有健在者,也許他們會為此事留下確切見證,以明台灣人--尤其其中的高級知識階級所蒙受的冤屈。世人但知當今之世,醫師一直是冷漠的一群,甚或譏為「數鈔票族群」,與夫日據時醫界人士如賴和、蔣渭水等人之身先士卒,恆常站在全台民族、民主、文化等運動的第一線奮鬪不懈的情形,相去不啻霄壤,而無知於他們也曾是受害的一群,以致成了驚弓之鳥,默爾而息。這一點恐怕是需要吾人深思的。

前述台大醫院整肅事件是在一九五○年發生的,沈沈歲月,流逝了四十餘星霜。這其間,我們也曾經看過若干醫界朋友參與民主運動,但人數畢竟無多,謂為未能帶動風氣,應該也是持平之論。所可欣幸的是去歲以來,隨民氣漸開而有醫界大老、也是翁氏昔日同僚的李鎮源院士挺身而出,以近八旬老軀走上街頭,一掃籠罩於醫界上空的陰霾。其後更在李氏登高振臂一呼之下,成立了醫界聯盟,在反對陣營裏豎起了一面鮮明的旗幟。迄至目前為止,它還只能說是深受矚望的民運社團而已,成效如何,有待觀察。不過至少可以說,翁氏在天之靈在獲知他昔日老同僚已經站出來了,必為之含笑吧。

作者:鍾肇政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40:17

台湾客家研究现况与还我母语

过去的 史课本常用远因和近因 解释一个 史事件的发生,因为一个事件很容 确定从何时开始,或怎样发生,一个 史现象发生的始末 是难以认定.客家研究从何时开始,同样很难认定.另外,客家研究与客家学术机构有密 的关系,但是 者未是同一件事,客家研究的开始,与客家研究机构的设 可以(也应该要)分开讨论 .

以台湾的客家研究作为讨 对象时,1988 还我母语运动,常被提出 做为客家相关议题发展的 程碑, 如以这一 为分水 分析过去的和之后的语言政策与族群政策.许多制 性的建制,虽然并非可以全然被化约为这个运动的产物,但会提到还我母语运动的影响, 如2001 设 政院客家委员会(90 年6月14日正式成 ),22003 设 国 中央大学客家学院,2003 设 客家电视频道(委托台视经营,92 7月1日),2003 创 客家广播 播网(92 10月1日),虽然是民进党执政以后的新政策,但也 和这个运动有千丝万 的关系.客家研究,虽然也和这个还我母与运动的现象有密 的关系,但是并 能全 视为这个趋势的产物,特别是民间的客家知 份子,与其 他们的研究是客家运动的产物, 如 他们的研究才是这个还我母语运动的助 , 如张致远先生,陈运栋先生,黄卓权先生,黄鼎松先生,黄荣 先生,杨国鑫先生,杨镜汀先生以及龚万灶先生等等,3在台湾中南部还有许多客家民间学者,他们对客家研究的贡献分布在各方面,除 出书,写文章,办杂志, 加学术研讨会之外,进 田野调查,编辑词典,拍摄纪片,制作与客家相关的电视节目样样 有.这些民间的客家研究者,后 也


查看全文:http://soc.thu.edu.tw/2006TSAconference/_notes/2006TSApaper/4-3.pdf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42:00

认同美浓与还我母语运动

认同美浓社区运动理念的外地学生.后生会的成员陈清岚提到:每到寒暑假,我一定骑著机车,从高雄来美浓参与后生会的活动,待在美浓的时间比在家里还多,美浓就像是我的故乡.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往往有一种对於故乡的疏离感,就像无根的浮萍在都市中载浮载沈,而乡村提供了另一种认同的可能,如同日本推动的新故乡运动,让都市的人们亲近乡村,并将乡村视为自己的家乡.而外地的年轻人,参与美浓的各种活动,由此美浓后生会亦可作为自都市中成长的年轻人之亲近与认同的对象.具有一半客家血统的蔡政翰也提到:我的爸爸是东港人,妈妈是美浓人,我在屏东市长大,从小对美浓的印象便是外婆家,客家话只是妈妈的语言.加入后生会后,我才重新学说客家话,也逐渐认同自己是客家人.这里语言作为一种认同的工具,在1987年兴起的客家文化运动,也提出『还我母语』,『废除不公平语言政策』的口号,在美浓后生会中,这些客家后生,经由说客语,重新找回对自己客家母体文化的认同,进而认同自己是客家人.所谓的『认同』,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出现的东西,也不是社会行动者的本质,而是一种过程.透过这样的过程,行动者开始认识自己,也认识其他的行动者,都属於较大团体的一份子.基於这样的归属感,他们对自己的体验赋予意义,也对於自己的生命历程赋予意义.当我们在解读集体行动时,认同扮演著关键性的角色.


查看全文:http://163.32.162.2/php/dyna/data/user/nkhakkanu/files/200609281246330.doc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43:10

还我母语运动 的价值

「让大家都能大声讲客家话」,客家话原本在台湾每年以5/100的速度流失,这个危机影响客家文化的传承,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等於没有客家.

一九八七年元旦,蒋经国首次在电视上以对口方式用福佬话发表文告,独缺客家话,客家风云杂志社的同仁觉得客家人被漠视,发起「客家话上电视运动」,在立法院在各角落发起这个运动,风起云涌,进而发起十二月二十八日的「还我母语」运动.这是历史,让大家都知道客家就要像教堂的钟般,到处响亮.现在有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主导客家事务,当你来到台北市不论在捷运,公共场所都有客家话导说,苏贞昌遇到我都会用客家话说「林老师安久没看到」……不是我脸上写著「我是客家人」,而是大家以会说客家话为荣,让客家话无障碍继续流传下去.


查看全文http://www.formosahakka.org.tw/News937/材き?獂??芖?產ゅて甃?穦(狶?动赋ㄆ簍量迭2006.7.27).doc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45:31

李貴盛因为參加還我母語大遊行啟發了母語意識

李貴盛,當年我們在義民廟辦第一屆客家夏令營,他還是學員。

他因為參加還我母語大遊行啟發了母語意識,十幾年來從客家雜誌義工做到新寶島客家台,到新客家電台,如今還是桃園客協理事長,這一期的客家雜誌還以他為焦點人物。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49:11

客语广播节目在还我母语运动之后逐年增长

1994年客家电台频道开放至今,台湾已有多家电台制播客语节目,目前有客语节
目的电台包括台东之声,益世电台,南都电台,天声电台,大汉之音,乡音电台,新客家电台,绿色和平电台,宝岛客家,中国广播公司的客家频道,中央广播电台的方言网等.其中,中国广播公司客家频道,中央广播电台方言网,宝岛客家电台及新客家电台是全天候播放客语节目.由於过去推行国语运动,加上广电法规定限制方言广播的使用时间,客语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抢救自己的母语,客家乡亲在1988年举行大规模的「还我母语」大游行活动,提出讲客家话的权力,废除广电法第21条等要求.客家电台真正兴起是在1994年频道开放时,总统,客家委员会,400万客家乡亲及台视的支持推动下,全球第一个24小时客语播送的客家电视台於今年的7月1日开播,定频为17频道,为客家文化的未来跨出新的一步.大部分电台的客语节目都由行政院客委会补助,合作推动,包括益世电台的「天天客家语」节目,绿色和平电台的「过家聊」及「客家小草」节目,中央广播电台的「全球哈客情」节目.其中益世电台的「天天客家语」,就是免费提供行政院客委会来推广客语,而中国广播电台客家频道的「大镬小镬跑跑滚」节目则是由台北市客委会补助.广播频道属区域性,起初申请以客语发音为主的电台,因资金筹募困难及衡量市场需要而转型的电台不在少数,如乡音电台,大新竹电台等.例如乡音电台只有1,2个客语节目,其它时段还是以闽南语节目为主.现存客语电台中,在营运经费方面都有其谋生之道.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6-12-27 18:51:26

还我母语运动与客家意象的诠释与重建

一九八O 代开始,台湾因为民间社会 的崛起,推动本土意 的风潮涌现,客家研究也在这样的趋势下逐渐被学界与实务界所重视,近 坊间与学术机构与研讨会皆可 到许多与客家研究相关的丛书或文献资 ,皆以关怀在地文化与自己家乡为主.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在1988 「还我母语」运动以後出版的,而从1991 至今,台湾每 出版的各种客家研究出版品都 断成长,1997超过200本的新书,成长幅 惊人(王甫昌,2003:142-145),而这些文献中有 少都是 似样版, 脱客家 史根源,文化特色或族群特性的描述,源研究方面,中原正统的汉人或南方原住民混种之间关於血统的唇枪舌战;客家特质方面,勤 节俭,刻苦耐 ,小气 啬等族群特性褒贬 一; 及客家文化,脱 客家美食与山歌采 戏,或清一色的农村生活与古 农具等.大家为 认 客家,就是在坊间书局或图书馆进一步取得这些文献 了解客家.

1994 始文建会希望各地方建 属於自己的文化特色,积极推动「社区总体营造」和「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作为文化政策的 动主轴,每 的文艺季成为施政的重头戏;加上客委会在2001 的成 ,希望藉著阐扬客家文化与深化客家内涵 延续客家命脉,因此,许多地方政府以打著客家名号 做为当地文化特色,甚至已经举办三 的「客家桐花祭」还成为客家地区的观光重点;以及去 设 「客家电视台」,规划一 具有客家味道的节目制作.因此,将建筑进 古装潢,人物为清苦朴拙的打扮,或是农村稻田生活的体验等,这是目前所能表现出 的「客家」.


查看全文:http://www.srcs.nctu.edu.tw/cssc/essays/8-2.pdf

厕所里的神 发表于 2006-12-28 19:29:46

呵呵,辛苦了啊,有时间好好看~~~~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7-12-1 19:17:27

1228 “還我母語”20年 檢討.發展共研討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forum/month_0712/20071213_5a551d6b2fb236e8e934lduDPEi5ASdF.jpg


還我母語運動,即將屆滿20週年,為了紀念和檢討,這20年來客語的發展,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舉辦了一場客家語言文化研討會,邀請到相關學者發表論文,共同探討客家語言和文化的發展。從事客語教學研究多年的,徐兆泉老師,在這場研討會中,發表了他對客語正字的探討和定義而這場客家語言文化研討會,邀請到各學術界的專家學者,發表撰寫的論文,和參與的學員相互交流和討論。藉著檢討這20年來,如何發展 如何變化,也希望藉著這研討會,大家共同來討論,大家共同發表意見,希望有檢討才有進步。參與的學員相當踴躍,更有許多老一輩的學員,共襄盛舉,而藉著研討會的發表空間,要讓大家深入認識和檢討,客家語言20年來的發展和變化。


from(客家电视台):http://www.pts.org.tw/hakka/news/news_pop.php?fID=14304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7-12-19 22:35 编辑 ]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7-12-9 21:47:47

客家運動20年 研討會台大舉行

1987年台灣解嚴,客家知識份子在時代衝擊下,創辦了客家風雲雜誌,隔年更發動了,〞還我母語運動〞大遊行,號召客家人站出來,爭取應有的權益和發聲權,一轉眼20年過去了,今明2天在台灣大學就有一場,〞客家運動20年〞學術研討會,針對20年來,客家運動的歷程 經驗,和未來的目標 使命做討論。排排站 露出招牌笑容,客家界的大老以及學者專家們,難得齊聚一堂,由台灣客家研究學會主辦的,客家運動20年學術研討會,星期六一早,在台大社會科學院隆重展開。20年的歷史,對台灣客家社會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以前的客家人不敢說他是客家人,也不敢說客家話,所以對客家人族群身分的覺醒,有很大的影響。這次研討會討論的議題包含了,台灣客家認同與客家發展,台灣客家運動的起伏與隱憂,台灣的客家問題等等,走廊上還有客家運動圖片資料展,讓參觀民眾能夠透過這些史料,一窺客家運動的全貌。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7-12-9 21:48:03

提升客語認同感 座談會意見交流

語言是重要的文化表徵,行政院客委會為使客語,從邊陲回歸主流地位,提升師生對客語的認同,及使用客語的能力,特別在桃園縣中壢市元生國小,召開國小校長座談會,由各校校長,親自對客委會提出教學建議,並分享客語生活學校成果 。為了提升桃園縣內,各學校的客語使用能力,行政院客委會與桃園縣教育局,特別在中壢市元生國小,召開客語學校校長座談會,由各校校長,親自對客委會提出教學建議,與會校長表示,除了客語教學生活的議題之外,也希望未來的客語生活競賽方面,能夠多鼓勵親子參與,而對於評審對客語的理解能力,也希望要達到公平。桃園縣教育局表示,透過召開客語學校校長座談會,邀請績優客語生活學校分享成果,未來希望有更多學校,成為客語生活學校,共同傳遞客語文化。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1228还我母语运动”18周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