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何氏来源,总的有四支:
《广韵》记载周武王之弟名叫叔虞,受封于韩。战国末,韩为秦灭,子孙分散于江淮间,转音为何氏;
《汉书·五行志》记载东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同父异母弟朱苗,后改姓何;
《五代史》记载吐谷浑亦有何氏;
《兰州府志》记载元末吐蕃宣慰使锁南之子铭。入明为何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
综合安徽、江西、广东、福建、广西、台湾各地的何氏族谱,何氏由韩转何,有二个记载:一为韩厘王之次子韩瑊,改称何瑊,死后墓葬于安徽庐江县何坟岗,2000年第七届世界何氏恳亲会曾在此祭祠开会;二为战国末,韩国亡国之君韩王安之次子韩允,改称何允,闽、粤、赣、桂何氏子孙多认同此祖。何氏的郡望有:庐江、东海、陈郡。
收藏目录
《何氏族谱——千八郎公房》1册,(185×260)
主编:何能先,1999年曲水电脑承印 Posted by zoulong13 at 2004-12-1 22:16
版主有没有邹姓的资料啊!!!我的邮箱zoulong13@126.com,先谢谢啦!!!
邹姓溯源邹氏姓源主要有二种:一是来自春秋初期的邾娄国。邾娄国也就是邾国,是周武王伐纣而得天下之后,封于颛顼后裔的采邑,为鲁国的附庸小国,在今山东邹县一带。到战国时鲁穆公将“邾娄”改号为“邹”,后为楚国所灭,其裔孙分散各地,便以故国的国号为姓。另一种来源,根据《史记·殷本记》的记载,则是殷商的后代。纣王亡国之后,周武王封纣王之兄微子启于故都商丘为留守,以奉殷汤之祀,国号宋。宋惠公之孙正考父,食采于邹,传至叔梁纥的嫡嗣子曼父,即以邹为姓。所以曼父是邹氏的开姓始祖。
邹姓的郡望有:范阳、太原、广陵、南阳、渤海、丹阳等。《范阳邹氏族谱》云:“范阳邹氏,肇自邹聪”。邹曼父第三十一世孙邹聪,在唐朝时,曾任范阳太守,此后子孙世居范阳,成为当地官宦世家,于是子孙以范阳为郡望,人称“范阳堂”。
邹姓堂联,较常见的有:“梁园昭雪(邹阳),黍谷回春(邹衍)。”“道气禀江山之灵秀(邹元标),诗章夺月露之高华(邹定)。” Posted by shlzy at 2004-12-3 09:12
何氏的资料已发过,我这里再发给你。
何
何氏来源,总的有四支:
《广韵》记载周武王之弟名叫叔虞,受封于韩。战国末,韩为秦灭,子孙分散于江淮间,转音为何氏;
《汉书·五行志》记载东汉末 ...
原来我们姓何的历史就这么少的吖..
我们本来是姓韩的:o!哦~~~
谢谢楼主. 谢谢啦!!不过我们的堂号是范阳堂大尉家声范阳世德 请问版主有姓李的妈?
吴姓的呢?
怎么没有吴姓的呢 ? 吴姓和李姓的资料上面都有,李姓、张姓还有专题,请你找找好吗 Posted by navy315 at 2004-4-30 15:07老师,辛苦了!请问有没有彭姓的资料?
谢谢了!
丰政(丰顺) 《彭氏源流考》 夫溯源於水者,虽千流万派,而源固不殊也。索本於木者,虽枝折条分,而本固自同也。粤东彭氏之先,自黄帝后,昌意,颛顼,老童,而生重黎,吴回。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第三曰篯铿,封于彭城。以国为姓,即彭祖也。孔子云:窃比於我老彭。注曰商贤大夫。厥后远孙宣,治易汉哀帝擢大司空,封长平侯,居淮阳。夫人施氏,封郡国夫人。子三:长武,任左将军。次威,任南郡太守,从翟义起兵讨莽不克,终。三圣,任魏郡太守,汉末致士。子二:长闳,治阴阳书,汉光武拜为义郎。次业,任东郡太守,居陇西。其子修,任郡为功曹。汉永平间,年十五,父为 郡史得休,途遇盗,修拔剑前曰:父辱子死,汝不怕死也。盗曰:此童子义士也,辞谢而去。修生宝,任南康节度史。宝生端钟,端鉴,钟为儒学教授钟生洪,任光禄大夫。子极文,东汉桓帝延熹拜上将军。极文生三子:长仕恭,宣义郎,生一子:季聪,为县尹。其长子永昌,为衢州太守。昌生爵,为左卫太守。爵生一子:隆简,任马部军都指挥使。自是而沂为阳洛尹。子二人:长抗,累迁尚书左丞,后进仙道,举家白日升天。次拒,仕魏司业,尚书左丞相,始复居江右。其次子赴任进阳参军,生荏,任邺城都护,子乐,仕北齐佐命功臣,封陈留王。乐之六世孙景直,礼部侍郎,办三陵祭,众议欲附葬和恩,景直以为不可,其论炳炳,行于当世,居河涧瀛洲。其后曰构云,唐天宝中累徵不仕,遣中使送归,加赐束帛副衣,号其乡曰徵君乡。生子兹,登进士第,任洪洲进贤令,始居庐陵。兹生伉,倜,仪。伉与仪同登唐文宗朝进士。倜字维贤,登唐德宗七年进士,官宜春令,后隐居庐陵山口,子二,辅与霏,俱登唐懿宗朝进士,辅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信州长史。生大尉玕,兄弟五人俱进士,各任诸州刺史。玕累官至大尉,封安定王,食邑一万户。杨行密叛唐,大尉公耻附叛,与战而北,遂往依楚王马殷,缘殷子希范,实婿于公,得老于楚。长兴四年薨,寿九十八,子十一人,以彦字名首,一太尉,一太傅,一太保,一司空,七尚书,俱守诸镇刺史。其弟三子彦昭,朝散大夫,靖江军节度使,官至太保,子以师名者十五人,其九曰师爽,配诸葛氏,吴氏,子一德禺页(yong), 禺页生吉,寿,尧,嘉,喜,寿为广陵节度使。第四子嗣元,先居庐陵山口,宋初徙居袁州分宜之漳源。子跃,号匡山,赠奉仪大夫,生延年昆季三人,长祖年,任邵武教授,次延年,季椿年举明经。刺使公(彭延年)由江西庐陵籍,登宋进士第,受六道诰,召掌大理寺卿,钦赐一品服色,隐居揭阳浦口村,为惠,潮,嘉等处彭氏之鼻祖。夫人许氏,黄氏,子六,铨,钅兹(zi),锐,钺,钅营,鉴,而锐公则雁行居三。生瀹,由浦口村移居海阳三凤坊,又徙居鳄溪。瀹生挂,挂生五郎,五郎生永。而至子顺,乃由鳄溪徙居丰政都。(今广东丰顺龙岗的族祖坑)。则子顺公为丰政彭氏之鼻祖也。由是鸿图式廊,历四世而启书香,五世而启排户。六房分派,世远泽长,若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保世亢宗,莫不振振蛰蛰焉。自今以往,端赖惟忠惟孝。缵乃祖考,诗书世泽,奕世续修,以为我老族常盛之本,以永吾族多贤之誉,是所厚望也夫。
摘自丰顺子顺公系彭氏族谱
另据报道:丰顺子顺公系彭氏宗祠光裕堂重建,已于11月20日举行隆重落成庆典活动。广东新闻网有图片新闻。 请问有没关于欧阳氏的呢? 我手上没欧阳氏的族谱,对不起。 多谢版主!辛苦了! 楼主,有没有简姓资料?谢谢! 简氏是春秋时代续简伯的后裔。续简伯原名孤鞠居,食采续邑,续,邑也;简,谥也,故号称续简伯,子孙却以简为姓。简氏的始祖既然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则追本究源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属黄帝的后裔。
对简氏的远祖还有一种说法,以周大夫简师父为始祖。简师父与周天子同姓,都姓姬,续简伯也姓姬。又还有一种说法,孤鞠居的上代名叫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成王当政时,一次将一片桐树叶子分给叔虞,戏说:“把国土分一块给你”。叔虞听后说:“君无戏言。”成王只好封叔虞为唐叔虞,把唐地分给他。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传自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故简氏远祖也有称简叔。简氏远祖为谁?在历来的姓氏古籍上,可以说是三种源流都证据凿然。续简伯、简师父和简叔都是简氏的上古远祖。
简氏得姓后,子孙大多繁衍于河北的范阳和涿郡二地,故称范阳郡。因涿郡(今河北涿县)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战乱频繁,故在汉末建安时(196~219),简雍举族南迁,经荆楚(今湖北)一带入四川,三国(220—280)时即定居今四川简阳市,传至20世简庆远,唐朝进士,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太守,遂定居袁州,传至21世简国鸣于北宋淳化三年(992)任江西九江(今九江市)助教,其长男简韶一支,由江西高安迁居新喻县(今新余县),后子孙又迁居清江县(又名樟树,今清江市),传至31世简鲁仲居清江喻北桐村,生二男:孟一、孟二。北宋末年,元兵南犯,清江为中原通往广东要道,为进兵必经之路,遂居家避乱,长途跋涉,迁移至相对安定的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居住。
危氏
危氏140
歷史來源
「危」源出:
一:以地為氏,《潛夫論》云:危氏,三苗之後。《舜典.傳》云:三苗,國 名,縉云氏之後。按,上古三苗族原住在今河南省南部至洞庭湖,及江西省鄱陽湖一代。傳說在古帝虞舜時被遷至三危,其後有危氏。
二:明初文學家危素之祖本姓黃,後冒姓危氏。
家族名人
危應宗
明代光澤人。國變荒亂,家族中幼孤無依者,應宗皆收養之,曰:「 與其獨飽,無寧同飢。今幸我存,若令若屬失所乎 ?」梓里,故鄉。
地望分布
河南上蔡縣 江西撫州市
【原创】危氏
危系承三苗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内,自汉、唐以来,就有很多以危为
姓的人家,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他们都是苗族的后裔。东汉学者
王符所著的《潜夫论》上说:“危氏,三苗之后”,正是这个意思。
大家都知道,苗族又称为三苗或有苗,自古以来就遍布于现在的四
川、云南、西藏、贵州、湖南、广西及琼州等地,与汉人毗 邻而
居,关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