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发表于 2005-5-10 22:47:13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10 22:34
在广府核心地区,围屋出现山墙不稀奇。
但客家民居也有,在围龙屋里的花厅就经常有这种设计。
在赣南的围屋也有相似的马头墙:


情況常常是如此;
例如在台灣,若把閩南的"燕尾脊"說成客家建築的元素.
相信絕大多數的閩南人是不同意的.

只能說是客家民居因地制宜,入境隨俗的型態吧!

南天一啸 发表于 2005-5-11 07:58:51

各种文化互相渗透

大家都不提到这么一个词:互相渗透.
客家人的建筑渗入了别的流派的元素,而广府的也汲取了另外的风格.
最明显的例子,广府骑楼是参照了西方建筑语言,特别是在五邑地区由于过番的人多而将西方元素带了回来;所谓岭南园林即广派园林(客潮是基本少有此类功能建筑的)其实主要参照了苏州园林,并有因地制宜的改进......
要学习(新派词语就搞成了"与时XXX")才能有进步.
世间上根本没有"最"的东西.只有更合时宜的东西.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5-5-12 20:40:30

Posted by 南天一啸 at 2005-5-11 07:58
世间上根本没有"最"的东西.只有更合时宜的东西.
其他都同意,就这一句唔同意。
凡事都有最,没有最也是因为你分不出。
就算百米跑差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妙,
也有最。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5-5-13 22:45:53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5-9 20:07
典型的广府传统建筑--杨池古村,距封开县城江口镇28公里。

杨池古村落,位于封开县罗董镇内,距县城江口镇28公里。整条村青山环抱,绿水萦绕,曲径通幽。从外面看,小村像一个世外桃源,而置身其中,又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倒流的隧道。整座村子都是青砖建造,六十多间砖木结构的硬山顶或歇山顶房屋,昭示着明显的明清风格;房子的底部均由花岗岩石条铺成,起到了防潮、防蛀的作用,无其它古屋那种青苔横生的痕迹。
  据村里人讲,该村最先是由明末官员叶瀚彪在这里修建,有三百八十多年历史。当时叶瀚彪为了躲避战乱,只身从京城来到这里,见此处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便在此隐居下来,后结婚生子,又有了三个孙子,子孙繁衍。延续至今,已是叶瀚彪的第十五代子孙了。
  据介绍,村内的“叶氏大宗祠”是杨池古民居的建筑精华,无论是木雕还是灰塑、壁画,都是岭南古建筑中非常罕见的装饰。
先不说它属于什么民居。先就这文论论。
既然是“岭南古建筑中非常罕见的装饰”,就不能说典型的广府传统建筑。
如同客家围龙屋的典型不能用梅州的联芳楼一样。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5-5-14 08:34:44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13 22:45
先不说它属于什么民居。先就这文论论。
既然是“岭南古建筑中非常罕见的装饰”,就不能说典型的广府传统建筑。
如同客家围龙屋的典型不能用梅州的联芳楼一样。
整个建筑风格,是广府村落风格。看照片就清楚。岭南民居研究的专家把它作为典型的广府民居。看文章可知,独特的只是木雕、灰雕、壁画等,估计是从京城等地引进的。

在广东,广府的祠堂规模是最宏大的。而客家祠堂比较小。南天一啸一看到大型祠堂就说是“本地客家”,一看到祖源北方的族谱记载就看作“客家”。整个华南汉族都能让其“攀附”个够,“客家文化”就节节高攀,大有希望了。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5-14 at 08:55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5-5-14 08:46:26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guangzhou/shizheng/200306260266_297253.jpg
小谷围练溪村关氏宗祠大门及门神。门前石狮具有浓郁广府特色,圆润、活泼,不同于北方石狮的粗线条棱角和凶悍(这种“狮”风行全国,灭掉许多土著文化,包括地道南方土著民族,惟独敌不过广府“面懵心精”的神狮)

http://www.donews.net/images/www_donews_net/yuanliu/3302/r_122_2276_r1.jpg陈家祠,为全省陈姓(含各族群)合建,建筑为典型广府风格,彰显岭南主流文化特色。南狮是其中之一。

如果本大猫不上来发言,南天一啸等高手就在此独唱:客家高楼空中吊,四周“土著”光屁股。为免“骚扰”不照镜,闭上眼睛呼噜呼。:D

请继续做梦。:D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5-14 at 11:02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5-5-14 17:48:11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5-5-14 12:15
还真看不懂你的高论:D,你如果按我的路“走”,我想我就能看懂了。看你东拉西扯的,实在是可怜,就给你指条路吧--------你想推翻南天一啸的观点,很简单,把你的图贴上来,在上面标上哪些是广俯的特征,哪些是客家 ...


南天一啸有什么"观点"?除了说到郁南一处有围龙屋、查问是迁自梅县之外,然后就扯到封开的杨池村,“估计也是外地迁来的,当然是客家”云云。杨池村的布局与广裕祠相同,广裕祠当然也是客家喇 。陆氏家族是北方来的呀,北方来的当然是客家喇。如此逻辑,漏洞百出。从其言论足可看出,并没发现杨池村、广裕祠有什么与“客家”有关的东东。

南天一啸这种“观点”,一阵风那么轻飘,你以为是有什么基础的里程碑?随便就能指出其轻飘飘的荒唐,根本就谈不上“推翻”。你要精确到每一块砖头、每一根梁柱也行,南天一啸自封“三行”专家,但是,想说也说不出所以然。他说的只有可笑的“人种”高论(竟然堂而皇之地写进所谓“文章”里),“依据”他们家的祖传说法(哄小孩的玩意多得很,自欺欺人),广州人的某种说法。那好,广州有个说法:客家人短肚阔封、身长腿短,云云。南天一啸会拿去念经吗?当然不会。广州人有一种封闭的优越感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kexuefazhanguan&job=view&topicid=128168,但毕竟是省会,“优越”得让你想砸它,也只是给他搔痒而已。而脆弱不堪、无限夸大的客家神话,其“优越”是建立在泡沫之上的。轻轻一砸,就有一群小朋友结伴干嚎,响彻云霄。凡是好的建筑,优秀的人物,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拉进“客家”就没完。

从人类体质研究的角度看,从岭南人文界定的角度看,南天一啸的说法都是十分浅薄、荒唐的。

本人看的专家文章、看的景物和照片不多也不少,刚好够一个大笨砖的份量,砸南天一啸的小中砖足够了。对博士级的泡沫,找准其薄弱的根基一砸,同样是轰隆隆就倒。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5-14 at 17:53 ]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5-5-14 18:05:19

http://www.togoclub.com/em/em_20050221nyfy.htm广府建筑


http://163.sh.cn/biemin/UploadFiles/200410/20041006181151357.jpg杨池村--典型的广府建筑之一

http://www.dayoo.com/gb/content/2002-10/11/content_672142.htm
广裕祠所在村庄--太平镇的钱岗古村是典型广府民居

http://163.sh.cn/biemin/guangzhou/guangs/200410/10325.html广府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有大量的文物印证,包括西江流域到珠江口、粤东粤西、广西、福建、浙江沿海的河海港口,阳江、吴川等地的古代沉船。报载:广东拟建海上丝路博物馆。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决出中标方案
2005-03-30 16:23:04 羊城晚报 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yingxiang/shishi/200503300766.htm

--------------------------------------------------------------------------------

    南方网讯   备受关注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会是什么样子?今天(3月29日)下午,一众专家聚集广州,共同决定最后的中标方案。

    据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介绍,该馆总投资1.5亿元,将于今年8月在阳江动工,2007年开放,建筑面积16650平方米。省政府今年将安排5000万元资金投入。国内十个顶尖设计机构送来了设计方案。

    根据景李虎的描述,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其中核心部分是南海一号船体和出土文物,文物将大部分保留在船体上。按照构想,该博物馆将建成“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现代化专业性水下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来“装盛”古船的“水晶宫”,它是一个巨型玻璃缸。南海一号船整体打捞出水后,将与船载物品和淤泥一起,被平移到这个巨型玻璃缸中。届时游客还可透过玻璃缸,看到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文物的示范表演。第二部分将展示中国水下考古的历史和现状;第三部分将集中展示整条海上丝绸之路的概貌以及相关出土文物和科研成果。

   “古船的陈列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和打捞衔接。”景李虎说,现在有关方面正委托广州打捞局和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打捞方案。根据介绍,现已形成两个思路:第一方案是把古船整体扶上来,整体迁移到博物馆里;第二个思路是原地打捞,船体不作整体出水,拆卸后再按编码复原。

    据悉,具体的打捞方案有望上半年出笼,现在华工正在进行精准的测试和充分的论证。

    打捞局和华工在整体打捞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设计,他们计划制造一个巨大的铁箱,该铁箱长40米、宽15米、高约6米。设想里,这一大铁箱将在准确定位后,落在古船的正上方,完全覆盖古船;然后大铁箱套住古船及其周围的淤泥,套牢后再平稳地扶出大海,送达博物馆。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5-14 at 18:43 ]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5-5-14 21:42:16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5-14 08:34
整个建筑风格,是广府村落风格。看照片就清楚。岭南民居研究的专家把它作为典型的广府民居。看文章可知,独特的只是木雕、灰雕、壁画等,估计是从京城等地引进的。

什么整个建筑风格,是广府村落风格?
“叶氏大宗祠”由8根木制顶梁柱支撑,这8根顶梁柱由杉木打造而成,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依旧巍然不倒。广州市文物保护机构的专家指出,岭南古建筑的顶梁柱多由一块石料打凿而成,北方的则为木制。“叶氏大宗祠”使用杉木柱说明了早在明朝时期,岭南建筑风格已经与中原文化逐渐融合。
亦攻亦防 文武兼得
杨池村古民居建筑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既保留古制,又融汇南北;既通风透气,又集中采用了防御、防潮、防涝、防腐、防盗、防虫蚁、防雷等技术措施。
在杨池古村的书室,每层阁楼四面墙壁上均有抵御外敌的狙击孔与观察敌情的了望口。敌人只要靠近书室,立刻会被里面的人观察得一清二楚,并用弩矢进行全歼。杨池古村几乎所有的建筑均具有这种防御功能。
“既保留古制,又融汇南北”,也叫典型的广府建筑?
看来还是回去破破你的广府神话吧。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5-5-14 22:17:39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14 21:42
什么整个建筑风格,是广府村落风格?
“叶氏大宗祠”由8根木制顶梁柱支撑,这8根顶梁柱由杉木打造而成,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依旧巍然不倒。广州市文物保护机构的专家指出,岭南古建筑的顶梁柱多由一块石料打凿而成 ...
杨池村的屋顶、墙体、街巷布局等,为典型广府风格。以杉木代替石柱,只是用材改变。弓弩窗口、防潮防腐等等,传统广府民居是有的。
该村为传统粤语区,祖先曾在北方为官,也可能祖源是在北方,这是广府族群的常规来源之一,并不是来自闽粤赣山区的“客家”。华南汉族族群均为南方土著融合历代移民而形成,其中客家(因清代移居珠三角为“客”而得名)的血缘文化土著特色最浓。混淆概念,把北方移民等同于“客家”,把典型的广府文化产物攀附为“客家”,是典型的神话泡沫。

在现代主流社会,传统文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就给“客家神话”营造提供了梦工厂,怎么乱写都没什么人理会。但历史文化不是儿戏,神话泡沫终究经不住历史的检验。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5-5-14 22:29:06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5-14 22:17
杨池村的屋顶、墙体、街巷布局等,为典型广府风格。以杉木代替石柱,只是用材改变。弓弩窗口、防潮防腐等等,传统广府民居是有的。
该村为传统粤语区,祖先曾在北方为官,也可能祖源是在北方,这是广府族群的常规 ...
屋顶、墙体、街巷布局,放在江南水乡也同样合适。
别去什么典型了,广府神话连泡沫都无。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5-5-14 22:36:01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14 22:29
屋顶、墙体、街巷布局,放在江南水乡也同样合适。
别去什么典型了,广府神话连泡沫都无。
广府建筑的独特屋顶、墙体(例如锅耳墙)、梳式街巷布局等等,是不同于江南水乡的。有部分与江南水乡相同或相似。广府人有江南移民的成分,三基鱼塘就是江南移民依据江南治水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而创造出来的。
强势的地域文化,不需要神话来提神,也不需要泡沫来垫脚。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5-15 at 08:38 ]

兴宁阿哥哩 发表于 2005-5-15 00:05:17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5-14 22:45
你对“天井”的理解有误。“天井”就是指屋顶上的露天空间,而不是地上的“排水池”。广府祠堂也有天井和排水池,但排水池没有搞得那么深,注重把排水渠搞好就行。
天井是华南汉族普遍的民居形式,大一点的屋子 ...
想指出人家的“错”,首先自身要有点料。
天井,有三含义。
1、矿井中为连接某一工作地区和高一层另一工作地区而开凿的垂直或倾斜井或通道
2、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院落
3、某些地区的旧式房屋为了采光而在房顶上开的洞

alpchow 发表于 2005-5-15 01:23:43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15 00:05
想指出人家的“错”,首先自身要有点料。
天井,有三含义。
1、矿井中为连接某一工作地区和高一层另一工作地区而开凿的垂直或倾斜井或通道
2、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院落
3、某些地区的旧式房屋为了采光而在房顶上开的洞
川、渝一带很多旧式房屋有这样的天井。

情系珠江 发表于 2005-5-15 06:40:37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5-15 00:05
想指出人家的“错”,首先自身要有点料。
天井,有三含义。
1、矿井中为连接某一工作地区和高一层另一工作地区而开凿的垂直或倾斜井或通道
2、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院落
3、某些地区 ...
矿井的“天井”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而且这种“天井”概念来源于民居,是一种引申。把民居的“天井”看成是低于地表50公分(厘米)的坑,是一种误解。纠正这种误解,指出民居中的“天井”是指屋顶的露天空间,方向明确。把握了基本方向,无需翻字典就能明确对错。靠平时知识积累,就可把握。翻翻字典当然好,按字典来念当然OK,归纳为“民居或矿井用于采光的露天空间”也算完美。但兴宁阿哥仔不翻字典就垂头丧气答不出,翻完字典就牛气冲天念经文。:D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5-15 at 06:45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新发现,郁南有客家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