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4|回复: 0

荣昌盘龙镇:“古韵风情”客家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荣昌盘龙镇三合客家新村
荣昌盘龙镇客家新村文化广场
荣昌盘龙镇三合客家新村

  在荣昌县盘龙镇客家新村,修建了精致的客家人习俗雕刻、龙形廊亭、风水池、客家牌坊等建筑,还原了客家人真实生活境况,是一个兼具文化特色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典范。

  以此为代表,盘龙镇正积极引导集镇有序开发、升级改造集镇配套设施建设、规范集镇建设管理等,着力建设舒适集镇。

  一 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灰瓦、白墙、坡屋顶,一栋栋别墅式的民居错落有致……在荣昌县盘龙镇客家新村,一排排小别墅显得格外醒目,在绿荫环绕下俨然一幅乡村美景。

  走进新村,沿途雕刻了精致的图腾,仿古路灯一路排开。广场周围的龙形廊亭、风俗时节图说、客家迁徙文化图、客家牌坊等建筑,更是一一还原了客家人真实生活境况,彰显出客家文化的特色魅力。

  通过建筑营造文化氛围,让农民新村建设与当地客家文化相结合,正是荣昌客家新村的最大特色。

  尤其是新村里以客家大姓命名的“肖家祠堂”,这座典型的客家祠堂里雕龙画凤、三进三出,完整地还原了客家祠堂的门厅、会客厅、祖堂,用于村民平时祭祀先祖。

  “客家新村圆了我们的梦。”迁入盘龙的第12代客家人肖万说,“村里既有原汁原味的祠堂、建筑,还处处展现出客家人自己的文化,邻里之间又是熟人,住着舒坦啊。”

  实际上,对居住在盘龙镇的客家人来说,这座独具风格的农民新村无疑就是心目中的文化家园。

  据了解,盘龙镇是重庆市客家人聚集最多的一个镇,也是重庆最大的客家方言岛。在盘龙镇8万多人口中,客家人占了50%左右,分布于全镇12个村4个社区。

  在盘龙镇,“回家讲客家话,出门讲重庆话”已成为客家人默认的习惯和规矩。在客家新村,只要是客家人,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都能用客家话沟通。

  祖父叫“阿公”,吃饭称“舍饭”;祖母叫“阿婆”,吃午饭称“舍昼”……“我们一家都是客家人,新村里客家人多,我们说话就用客家话,感觉很亲切。”村民李良辉说,“这种感觉很好,以前我们住的地方客家人少,和大家说话经常反应不过来,只能重庆话和客家话夹杂着说。”

  不仅是邻里沟通无障碍,新村的居民们还会在闲时聚会唱麻布神歌。如今,这种客家人所独有的歌谣表演已经成为大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二 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夕阳西落,客家新村在余晖的照耀下显得越加干净、祥和。葫芦广场上,居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在运动场的各类基础设施上锻炼身体。

  “这里太漂亮了,环境又舒服,生活在这里心情都要好很多。”正在锻炼身体的村民何健康对客家新村十分满意。

  据何健康介绍,从黄桷滩水库搬迁出来后,他们一家7口一直租房子住,不仅不方便,环境也不好,一家子都为未来的住宿担忧。现在搬进客家新村,交通便利、条件良好,家家户户都是设计新颖、有庭有院的“别墅楼”。面对这样好的居住条件,一家人非常激动。

  “以前的房子离镇上有二三十里,赶场得走好几个小时。”何健康说,“现在房子不但离镇上近,还打造了这么好的客家环境,让我们就像住在度假村一样。”

  不止是何健康,何德金也是搬迁入住的受益者之一。

  “过去我住的地方是半山腰,房子比较破旧,地方偏僻,感觉就像跟社会脱了节。”刚搬进新村的何德金说,“新村不仅文化氛围好,设施条件更好,和城市里的小区没什么不一样!”

  如今,何德金的新房为上下两层楼,套内124平方米,厨房里是现代化的厨柜,客厅放的是数字电视。去赶场走不到10分钟,家门口还有客家文化广场和乒乓台、篮球场等各种设施……想到和没想到的基础建设,一应俱全。

  据介绍,荣昌盘龙镇客家新村有楼房67户,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面积37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村内绿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草坪、花簇、绿树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能直通家门口。

  “客家新村不仅仅是客家文化的集中地,我们将零散的客家人和水库搬迁的农户集中起来,让村民们住得方便、住得漂亮、住得闹热,享受城市人一样的生活。”盘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农民新村建设,解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就是盘龙镇最大的民生工程。”

  按照市城乡建委关于农民新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截至2014年5月,盘龙镇已投入300万元用于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置了居委会公共服务中心和停车位,全面实现了新村“六通六有”,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有一个小广场、一个便民商业网点、一个医务室、一个垃圾运收站、一个农家书屋和一个幼儿园。

  【链接】

  盘龙夏布

  夏布起源于汉代,古称蜀布、斑布,俗称麻布、夏布。

  盘龙很多家庭几乎都有织布机,男女老少都会织。目前,盘龙夏布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编织工艺和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年外销量达25万匹左右,成为盘龙人创外汇和勤劳致富的支柱产业。1998年,国家农业部授予盘龙“中国夏布之乡”称号。2007年,盘龙夏布入选重庆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麻布神歌

  麻布神歌就是编织麻布的人在织布劳作中,配合织机节奏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劳动歌谣。

  在盘龙镇,男女老少都能唱几句麻布神歌,有独唱也有对唱。晚饭后或乘凉时,同院子的青年男女坐在一起,你一段我一段拉开嗓门独唱或对唱,探讨歌词,是客家人最喜爱的一种娱乐休闲活动。

  盘龙客家话(译音)

  祖父叫“阿公”,吃饭称“舍饭”;祖母叫“阿婆”,吃午饭称“舍昼”;爸爸叫“阿亚”,吃晚饭称“舍夜”;妈妈叫“阿娘”,吃粑粑称“舍米角”;大哥叫“太哥”,今天称“今业”;大姐叫“阿姐”,明天称“沙业”;弟弟叫“老胎”,衣服称“衫衫”;妹妹叫“阿妹”。

来源:http://news.hexun.com/2014-07-25/166960954.html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09: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