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1|回复: 1

梅州建新城 官员称要全部保护围屋不可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5 23: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农村报

为建江南新城,梅州将拆部分围屋。此事引发了人们对全市3612座围屋保护问题的讨论。7月5日、6日,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专家组就客家古民居保护开发等问题到梅州调研。2013年,梅州市启动江南新城建设,大面积征地拆迁工作随之展开,不少围龙屋也被纳入了拆迁范围。官员称作为世界客都,梅州的围龙屋相对较多,但分布较为分散,要全部保护起来不可能。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胡新科)在广东梅州市的大街小巷,“中国梦,客都情”“生态梅州,世界客都”之类的宣传标语比比皆是。如果稍稍留意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宣传“客都”的招牌有个共同背景: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但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散落于城市的围龙屋的命运令人担忧。

2013年,梅州市启动江南新城建设,大面积征地拆迁工作随之展开,不少围龙屋也被纳入了拆迁范围。

围屋是客家人的根

“那是我们的根,你把它拆了,就等于把我们几千族人的根铲断了。”7月10日,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义孚堂围龙屋管理人员梁勤发告诉记者,义孚堂是梁氏族人的宗祠,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你看见门上写着‘进士’的牌匾没?那是祖宗传下来的。”

龙上村以梁姓为主,有1000余人,旅居海外的族人有3000余人。“远在南洋的族人听说义孚堂要被拆除,打电话回来询问,比我们还关注。”梁勤发告诉记者,义孚堂平时不住人,主要用于宗族祭祀等活动;逢年过节或者大型庆典,经常有族人从海外赶回来,“2005年,从印度尼西亚归来祭祖的就有60余梁氏后人。”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龙上村走访发现,义孚堂周围的房屋基本已被拆除,四周都是残砖断瓦。梁勤发介绍,政府部门初步打算把义孚堂改为足球博物馆,“改造只是政府的设想,并未得到梁氏家族的认可。”

龙上村的梁氏族人根据政府规划已经搬离,但无论是因拆迁离开的居民或者远在海外的族人,都未忘却自己的根。梁勤发告诉记者,梁氏家族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福利委员会,管理、维护义孚堂。梁勤发是委员会成员之一。

相比义孚堂的经历,同处龙上村的联芳楼命运就显坎坷。梅州市规划部门2012年8月21日出具的“江南新城拟保留项目(首期)”图纸和2013年6月26日的“江南新城铁路以北拟保留建筑(二期)(传统古民居一期)分布图”中,都没有联芳楼的名字。

得知这一消息后,联芳楼后裔梁宁祥等人联名向政府部门提交了《申请保留具有革命意义的客家古民居“联芳楼”》信件,得到了梅州市市长谭君铁的批示。随后,梅州市和梅江区有关部门现场勘察后,决定将联芳楼原址保留,进行整体保护开发利用。

村民介绍,上坪村的围龙屋以“七贤居”名气最大,“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复之就出生于七贤居。”梅州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叶永忠介绍,七贤居建设时间为1662年到1723年,耗时近61年。

要全部保护不现实

梅州市江南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戴牧东告诉记者,根据文保等部门调研摸查,江南新城一期范围内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144座,均为老祖屋,其中围龙屋87座。

戴牧东介绍,外人看待围龙屋,可能仅把它当做一座房子,但对客家人来说,围龙屋是家族祭祀、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梅州城区的姓氏只有20多个,所以有规模、有历史价值的围龙屋的数量不会太多,“网上传的400多,甚至900多,都是错的。”

梅江区江南新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于协助解决三角镇龙上村古民居“联芳楼”征收问题的请示》中明确指出,“要妥善处理好该建筑的征收问题,加快土地房屋征收进度。”实际上,围龙屋的拆迁比普通民房更难。

梅州市江南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沟通协调组负责人丘建宜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围龙屋产权复杂,征收阻力非常大,目前只有21座签了约,“一座围龙屋牵涉数千人,不少人远在海外,联系都难,更不要说征收了。”

丘建宜认为,作为世界客都,梅州的围龙屋相对较多,但分布较为分散,其中不少破旧不堪,也无人居住,并不具有较大历史价值,要全部保护起来不可能,只能选择性保护。

丘建宜介绍,江南新城范围内的围龙屋是否要保留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是否为历史名人故居,是否具有客家民居建筑特色,是否保存相对完整、有历史价值。丘建宜认为,拆围龙屋或许有人会心疼,“不要只在嘴上说保护,要有实际行动。如果你有好办法,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看能不能做到。”

7月9日,丘建宜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目前正在进行江南新城一期范围的拆迁工作,“在该区域内,有古民居144座。我们初步决定保留34座,另外110座的处置方案尚在研究中。”不过,尚未有处置方案的110座古民居中,有13座已被拆除。

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科长叶永忠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全市有79座围龙屋是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叶永忠介绍,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遵循论证、公示等程序,调整或取消对应级别的文物。不过,叶指出,在江南新城建设过程中,他们还未曾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过调整。

保护性开发是方向

戴牧东告诉记者,拟保留的34座古民居征收后怎么办,还没有明确方案。“初步方案是征收后不再交给私人、家族及民间组织。”戴牧东说,这只是意向,并未形成共识;但是这样做,征收阻力会很大。

2009年,梅州市为围龙屋申遗开展了全市普查。“普查发现,保存完好的围龙屋共3612座。”叶永忠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79座围龙屋,能够得到各级财政下拨的修缮、维护资金,但绝大部分很难有效保护。

叶永忠告诉记者,梅州当年为围龙屋申遗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但并不顺利。“请中山大学设计申遗方案,但因设计费未谈妥,再加上市委书记变更,申遗工作未启动便停了下来。”叶永忠说,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打算重新启动围龙屋申遗。

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2012年被评为中国古村落,也是梅州市探索保护古民居的试点村。全村116座古民居中,有38座围龙屋。

“我们从村民那里租来古民居,然后投资修缮,再雇原族人管理、运营,以发展古民居观

光旅游。“南口镇党委书记林煌介绍,南口正在探索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古民居保护模式,已初见成效,”我们已经租了东华庐、德馨堂、承德堂三个古民居,正打算进一步扩大租赁规模。“

“修缮一座历史悠久的围龙屋,比新建一座围龙屋更难。”林煌介绍,古民居里的屏风、木头雕花很多,想要修旧如故,难度很大。

叶永忠介绍,从今年开始,梅州市财政拿出500万元对古民居类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目前已到位400万元,“这笔资金是针对重点单位、急需修缮单位的。要想有效保护包括围龙屋在内的古民居,还要靠保护性开发,单凭政府财政投入不现实,尤其是梅州这样的贫困山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6 15: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保留好所有围龙屋,不申遗也会吸引游人。除非真得要把梅州建工业城市,立马把财富拿到手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2 20: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